在這稱謂遍地的社會,你更要知道自己是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看了林育聖大大(文案的美創辦人)的臉書文章有感而發,重點主要圍繞在「稱號(呼)」這件事。
在這個群魔氾濫、自媒體、網紅、網帥、大神、專家遍地走的時代。我們很容易被得失心與外界瘋傳的稱謂綁架,據我所知,Z世代(1990~2010出生的人)大多有這個狀態。
Photo by Uday Mittal on Unsplash

這些年關注社群有發現一件事。通常被大家推為大神或KOL(意見領袖)的人,他們自己也不會將自己稱為KOL,頂多說自己主要鑽研、深耕哪個領域,因此可以幫大家解決什麼問題或提供什麼服務。這些人都致力於精耕自己的專業能力與創作內容,沒有在乎外界給自己冠上什麼稱謂 ( 例如我有個朋友早些年被追隨者冠上"教主"的稱謂,但他也就是笑笑並不當真 )。
曾經有段時間我也很崇尚KOL這個詞,覺得"天啊,KOL聽起來好厲害",我也想讓別人這樣叫自己"。同時也受社群朋友的感染,覺得要多PO一點東西表達讓人家知道自己,所以曾經有段PO文猛爆期。
但後來就沒有這麼追逐了,只是把想說的,透過社群的力量讓更多人知道。所以在社群都是PO一些對議題的看法與見解,主要的心態就是希望大家可以多看我的內容,進一步去思考一些事情。
而且當我開始這樣做之後,其實比汲汲營營追求某個稱號要來得穩健。因為當不再追求稱謂後,迎來的是一種心靈上的自由。不是為了要成為誰,而是我就是我
拿掉Title之後,你還剩下什麼

現在社群自媒體發達,很多媒體和廠商都會封一些有話題的人叫KOL、教主、女神。但稱號是人家叫的,不是自己封的,自己封久了就會開始患得患失,做不了自己。所謂的糖衣毒藥也這這樣來的,我們怎麼知道這口吃下去的是糖還是毒。
在這個自媒體時代,我們要注意的毒藥是名號與稱謂,過度在意只會讓自己的價值水平越來越低下。很多人有這樣的心理障礙,為了把自己經營到一個很高的高度讓大家看見,進而讓自己被封為XXX大神或專家。可一旦陷入這個深淵,就容易對稱號患得患失。
就像一個文字創作者,努力創作只是為了獲得某個稱號,但他不是真的喜歡寫文與分享內容這件事。只要過程中沒有獲得某項成就或是稱號的話,就會患得患失,每天看著紛絲術與文章點閱率,使自己的焦慮感暴增。到這個地步,就很難靜下心好好創作了。
你很少看到檯面上真正有料的大老會喊自己的稱謂,舉幾個歌壇的例子:
林志炫被中國網名封大仙,但本人不會自稱大仙;周杰倫被封周董,雖然行之有年人盡皆知,但他也不這麼自稱;張學友被稱為歌神,他知道後也沒打算接這個稱號。他們只將心力放在增進唱功技巧上、專注在自己的想做的作品上、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廣義來說,他們也是創作者,而且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不在意外界給的虛名,他們只專注在自己的專業,不斷做自己最喜歡最想做的事
我想,這就是創作者最純粹、最該回歸到自己身上的樣貌吧。當我們不斷追求社會賦予的某個稱謂時,或許也該想想
我們追逐的那道身影,究竟是真實的自己,還是虛幻的泡影?
「專家」也不一定是大師教主或擁有名氣的人,但一定是擁有某個專長可以解決問題的人。不要用結果來當作自己的稱呼,那是別人看見的事。你永遠該注意自己在做什麼,自己擁有什麼。那才是你的本錢。那才是真實的你。 — 林育聖
想與我聊聊的話,可以追蹤我的 IG 私訊小盒子: @moon.writer1205
如果對這篇文章內容有其他想法的,也歡迎在下面留言給我
如果你/妳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透過拍手,讓我更有動力寫下去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0會員
22內容數
關於自由書寫,以及衍伸出的相關企劃作品 ( 文章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與人溝通,更要考慮其他人」、「人都是想被傾聽的,我們要的是建立連結,不是壓迫盯人」、「我們能順利表達自己的意見,對方也開心,兩全其美」
很多人畢業後腦袋轉不過來,不知道怎麼與主管溝通,原因是職場與學校不一樣。我們重點應該放在「怎麼跟壓力更大、行程很忙、時間寶貴的主管溝通」
人生就像走迷宮,碰到牆壁走不通,那就換條路走。走錯的經歷都會變成經驗,輔助我們找到真正的出口;走迷宮也是探險,就像玩大富翁遊戲,路上總有許多道具與機緣。能加速、能爬梯、能破牆。只要運用得當,或許也能用非常規方式打爆迷宮,讓前方一片坦途。
人生沒有中年危機,所有年齡層都有危機,也有轉機。因為被取代、自身難以投入職場,這並不是中年人獨有的困擾。
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又稱「最小可行性產品」​ 這是許多公司或團隊,在設定一個商業假設時,所使用的策略概念。​意思是使用最低成本,去設計、完成一個前期產品(行動、方法),並放到市場上做測試,看看市場的回饋是什麼​。
「與人溝通,更要考慮其他人」、「人都是想被傾聽的,我們要的是建立連結,不是壓迫盯人」、「我們能順利表達自己的意見,對方也開心,兩全其美」
很多人畢業後腦袋轉不過來,不知道怎麼與主管溝通,原因是職場與學校不一樣。我們重點應該放在「怎麼跟壓力更大、行程很忙、時間寶貴的主管溝通」
人生就像走迷宮,碰到牆壁走不通,那就換條路走。走錯的經歷都會變成經驗,輔助我們找到真正的出口;走迷宮也是探險,就像玩大富翁遊戲,路上總有許多道具與機緣。能加速、能爬梯、能破牆。只要運用得當,或許也能用非常規方式打爆迷宮,讓前方一片坦途。
人生沒有中年危機,所有年齡層都有危機,也有轉機。因為被取代、自身難以投入職場,這並不是中年人獨有的困擾。
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又稱「最小可行性產品」​ 這是許多公司或團隊,在設定一個商業假設時,所使用的策略概念。​意思是使用最低成本,去設計、完成一個前期產品(行動、方法),並放到市場上做測試,看看市場的回饋是什麼​。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親愛的,我把香菜、鹽酥雞、鳳梨酥、珍珠奶茶變成一首歌😆😆😆希望大家喜歡~
如果你喜歡看動畫、漫畫,或許會覺得這些作品相當賺錢,但實際情況並不如想像中美好。雖然日本動漫產業據說有超過 2 兆日圓的市場規模,並持續推出各式各樣的作品,然而身處第一線的動畫師卻常面臨低薪、工時長等艱辛環境。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親愛的,我把香菜、鹽酥雞、鳳梨酥、珍珠奶茶變成一首歌😆😆😆希望大家喜歡~
如果你喜歡看動畫、漫畫,或許會覺得這些作品相當賺錢,但實際情況並不如想像中美好。雖然日本動漫產業據說有超過 2 兆日圓的市場規模,並持續推出各式各樣的作品,然而身處第一線的動畫師卻常面臨低薪、工時長等艱辛環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模仿→不像→走出自己另外一條路 —來自小倖發佈於小倖ㄉsalon 天生字就醜,成年後是否還有「救」? 我必須說,分享小倖這篇,我很喜歡他為了練字,在每個練字過程中,字體的轉變,他這樣子的努力過程,是我喜歡的,因為我自己要做一件事情時,就是執著在當下那種“認真”。 而每個人,都曾經有個階段,看到某
Thumbnail
「演講?怎麼可能?!我耶⋯⋯」 去年底,我收到來自台中大屯扶輪青年服務社社長的訊息。 他看見了我在網路上分享的文章,覺得我的堅持精神令人佩服, 想邀請我到社團分享自己的經驗。這對我來說真是莫大的榮幸! 不過,當我收到邀約時,第一反應是拒絕。 因為我打從心裡覺得自己沒有資格教別人,也沒有
道家的思想精髓之一,無我的境界。
Thumbnail
從現在起我不再是誰的學長,而是走自己路的已畢業校友。
Thumbnail
試著去回答:世界上人這麼多,為什麼是你來做這件事。
我是李新善,七年級生。一位人類圖講師及分析師。我從2015年接觸人類圖至今,曾至各級學校、中小企業演講,其中大獲好評的是我在講述人類圖如何應用在職能職涯、愛情生活。我並不是人類圖大師,僅僅是分享人生之中汲取的經驗,並且將我的人生座右銘置入其中:「懂得怎麼開始,就懂得怎麼前進。」
Thumbnail
如果你是因為認為自己能感受到別人的能量而被稱為瘋子的人之一, 或者因為需要獨處而被稱為隱士, 或者因為相信其他事物而被稱為“怪人”, 那麼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繼續忠於自己。 你只是老靈魂,需要被接納。身為一個老靈魂,試圖順應一個空虛、精神空虛的社會只會帶給你痛苦和磨難。
Thumbnail
很多人對修道人的認知,覺得那些既然自稱是修行者、或是身心靈老師,怎麼會有情緒呢? 這是相當錯誤的認知,他們只是他們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覺察到自己的問題,並且以較有效的方式,快速的解決情緒上的問題,進而快速轉念與善解,如此而已~ 修行絕對是一輩子的課題,不是一出家就會了,也不是變成修行者,情緒就自動
Thumbnail
  近年來,常常有人作圖嘲諷,學者的看法被批評為不食人間煙火,太理想化,而完全沒有相關專業知識,更沒有經過相關訓練的網紅,他們的看法卻被人們追捧,奉為圭臬,這樣的事情,在當今的網路時代早已不是新鮮事,許多人也寫了不少文章探討此事,因此我再寫一篇來痛批,也沒什麼意思,畢竟這就是趨勢,也是現代人心靈的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認同的概念,並描述了我們如何透過與名字、物品及其他人的互動來建立自我認同。同時也揭示了行銷如何利用消費者的自我認同需求來推銷產品。文章進一步指出,我們的自我認同建立在幻覺之上,而行銷則是為幻覺提供支持。這個觀點對於行銷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角度,同時也提醒讀者要看見真實的自己。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模仿→不像→走出自己另外一條路 —來自小倖發佈於小倖ㄉsalon 天生字就醜,成年後是否還有「救」? 我必須說,分享小倖這篇,我很喜歡他為了練字,在每個練字過程中,字體的轉變,他這樣子的努力過程,是我喜歡的,因為我自己要做一件事情時,就是執著在當下那種“認真”。 而每個人,都曾經有個階段,看到某
Thumbnail
「演講?怎麼可能?!我耶⋯⋯」 去年底,我收到來自台中大屯扶輪青年服務社社長的訊息。 他看見了我在網路上分享的文章,覺得我的堅持精神令人佩服, 想邀請我到社團分享自己的經驗。這對我來說真是莫大的榮幸! 不過,當我收到邀約時,第一反應是拒絕。 因為我打從心裡覺得自己沒有資格教別人,也沒有
道家的思想精髓之一,無我的境界。
Thumbnail
從現在起我不再是誰的學長,而是走自己路的已畢業校友。
Thumbnail
試著去回答:世界上人這麼多,為什麼是你來做這件事。
我是李新善,七年級生。一位人類圖講師及分析師。我從2015年接觸人類圖至今,曾至各級學校、中小企業演講,其中大獲好評的是我在講述人類圖如何應用在職能職涯、愛情生活。我並不是人類圖大師,僅僅是分享人生之中汲取的經驗,並且將我的人生座右銘置入其中:「懂得怎麼開始,就懂得怎麼前進。」
Thumbnail
如果你是因為認為自己能感受到別人的能量而被稱為瘋子的人之一, 或者因為需要獨處而被稱為隱士, 或者因為相信其他事物而被稱為“怪人”, 那麼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繼續忠於自己。 你只是老靈魂,需要被接納。身為一個老靈魂,試圖順應一個空虛、精神空虛的社會只會帶給你痛苦和磨難。
Thumbnail
很多人對修道人的認知,覺得那些既然自稱是修行者、或是身心靈老師,怎麼會有情緒呢? 這是相當錯誤的認知,他們只是他們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覺察到自己的問題,並且以較有效的方式,快速的解決情緒上的問題,進而快速轉念與善解,如此而已~ 修行絕對是一輩子的課題,不是一出家就會了,也不是變成修行者,情緒就自動
Thumbnail
  近年來,常常有人作圖嘲諷,學者的看法被批評為不食人間煙火,太理想化,而完全沒有相關專業知識,更沒有經過相關訓練的網紅,他們的看法卻被人們追捧,奉為圭臬,這樣的事情,在當今的網路時代早已不是新鮮事,許多人也寫了不少文章探討此事,因此我再寫一篇來痛批,也沒什麼意思,畢竟這就是趨勢,也是現代人心靈的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認同的概念,並描述了我們如何透過與名字、物品及其他人的互動來建立自我認同。同時也揭示了行銷如何利用消費者的自我認同需求來推銷產品。文章進一步指出,我們的自我認同建立在幻覺之上,而行銷則是為幻覺提供支持。這個觀點對於行銷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角度,同時也提醒讀者要看見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