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做到很無力?4個要點,幫自己的身心做個健康檢查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許願系列》- 篇章五

身為世代忙碌的一份子,你曾經也有事情多到焦頭爛額,或是因為手上事情太多,而做到充滿無力感嗎?如果有這個狀況,你得注意,這可能是踩到毒藥的前奏。

最近比較多狀況,這兩天終於能好好文了,這次來跟大家聊聊關於無力感這件事

▊內文摘要

如果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成功學,使我們如同教科書一樣生活,那一點都不有趣
我們不能拿台北人的生活步調去要求南部人一定能做到,也不能拿百米選手的訓練方式去要求長跑者
不適合,也不代表"弱"或是"沒用",而是有更適合自己的方式,正等我們去嘗試、去挖掘、去發現它
別人眼中的你,必須是你自己,這才是一方名角。而不是透過你,望見其他人的身影

這個社會的業務超人們

這個社會有需多業務超人。但這並非指業務職,而是身上承攬一堆待辦事項(業務)、把自己弄得很忙碌的人們

這背後的目的很多,無外乎追求功成名就,為了財富、名譽、甚至是安全感。例如滿足他人認同,拔高自己在朋友圈的社經地位。又或者,是為了填補自我認同感。這種塞滿事項的作法,也容易使人產生「我也正在變強」、「這可以讓我賺到更多錢」的想法,似乎也代表更加充實的生活。

當然也有人是生活中真的很多事需要忙碌,例如家庭主婦(夫),或是正在上班的又要帶小孩的雙薪家庭,兩頭燒到不可開交。如果是這樣,建議可以直接跳到第四點看

也有許多人崇尚「為了達到某個目標,必須嚴苛地看待自己。當能跨過某個臨界點,或是在高壓生活下也能活下來時,我一定能變得更強」的觀念。覺得別人這麼做都成功了,我一定也可以。

但,我們真的知道這條方法是適合自己的嗎?

除非我們完全理解這些觀念是從何處誕生的、如何使用、怎麼調配節奏,也了解自己的生命經驗是怎麼度過,適合什麼樣的藥方 (生活方式)。甚至有80%的把握,知道這就是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是過往的生命經驗的凝縮。自己的體質也非常適合過這種過活方式,有自己的休息方法,不會危害身心靈健康,那才可行。

否則,這些價值觀既不算鞭策,也談不上鍛鍊,單純是在虐待自己。
模仿他人的同時,卻不知自己為何模仿,那更要小心。這可能是一種心靈匱乏的展現

這種匱乏感源自想獲得他人眼光的讚賞、在同儕間有面子、靠賺到錢讓大家認可自己的存在....等等。這是一種向外求的表現,由外而內補足,填補心靈的空虛


一、「恐懼」與「焦慮」

交報告的前一晚,如同被殺人魔抵住脖頸一般賣力

交報告的前一晚,如同被殺人魔抵住脖頸一般賣力


有一種驅動力,是以「恐懼」及「焦慮」是作為強大食糧。就像被殺人魔追著跑一樣,這會使腎上腺素飆升,處在高度專一且神經緊繃的狀態。這確實可以大大激發我們的動能,使我們爆發驚人的執行力,在短期內達成目標。

但這種食糧,長時間下來會變成毒藥,使我們進入身心俱疲的狀態,並產生精神耗竭的無力感及虛弱感。


有些人會靠著這股力量去推進目標,讓自己達成成就,然後告訴大家這是熱情所致。實際上這股力量並不是熱情,而是毒藥

同樣道理,當我們身上承攬事情太多,逐漸感到心力耗竭,最終使自己產生無力感時。可能也正在吞食這塊毒藥,而不自知。


二、「痛」並「快樂」著

我不否認人的確需要有壓力才會成長,但這僅適用於「壓力強度正好適合自己的臨界值」的狀況。

舉個例:
假設Leo只能承受強度60的壓力,那最適合他的壓力強度就是65~70。就是那種加一點點OK,不會讓他死掉,也能打磨他成長的壓力強度;但Jay只能承受強度40的壓力,今天卻給他強度80的壓力,那完了,直接巴比Q。

Jay可能感到恐懼、或者產生焦慮,如同殺人魔拿刀後面追,他會拚命爆發強力的腎上腺素維持一段時間。短期可以,長期會爆。

上面的例子,把壓力換成事情(項),其實也是一樣概念。甚至事項本身就是壓力源


三、「確認」,而非「盲從」

周品均(東京著衣創辦人,又稱葳老闆)曾經在自己的Youtube頻道,分享關於自己的CEO高效時間管理法。其中一部分談到,她自己非常會利用零碎時間去做事情。例如:去按摩時沒事做,就去聽Podcast;走路前往下一個地點的時候就利用時間開完一場會。

將一切瑣碎可用的時間都拿來利用,讓自己學習,把能解決的代辦事項都塞在零碎時間裡面,讓自己有更多時間處理其他事。

這個方是很合理,也是它自己行之有年的方法,我身邊也有朋友追求高效能工作法,與葳老闆的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很正常,卻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每個人的特質各不相同,名人是名人,我是我,大家都是芸芸眾生的一員。名人都有一套成功心法與崛起方式,我們要確認的是:「這些方法適不適合自己」

名人效應,就是當一個有影響力的名人或知名KOL,正在做某件事或宣揚某個理念的時候,許多人就會爭相響應、模仿。因為名人擁有話語權與影響力,作為成功者,對一般人來說,偶像就是自己成功的典範。也因此,許多人會將其話語奉為圭臬,試著跟隨、效仿、執行。


像葳老闆的例子,她的時間管理方式確實可以效仿,因為她自己就是成功案例。問題是,她能做到是因為她是葳老闆,這是她自己生活中的實踐心得不代表每個人都做得到,也不代表我們必須要做到

例如有些人就是性子慢,充電時間長,需要花很多時間,才能適應事情的節奏步調。這種把每一分每一秒都利用起來、把生活每一吋都填滿事務的生活節奏,就不一定適合這些人。我們不能拿台北人的生活步調去要求南部人一定能做到,也不能拿百米選手的訓練方式去要求長跑者。

像我也很明確地知道,自己不適合每分每秒都利用起來的時間管理方式。因為我需要身心靈上的放鬆,加上我仍帶有一點完美主義 + 逼迫自己做到好的性格,因此一件事情我會不斷花精神去確認。一旦事情過多,我就會產生「是不是還有哪些事情沒做好」、「這個來不及調整但我好累好想休息」的想法,開始感到精神疲累心力耗竭。因此我需要的是衝餘的時間和彈性空間。

不適合,也不代表"弱"或是"沒用",而是有更適合自己的方式,正等我們去嘗試、去挖掘、去發現它

🔍那麼我們該怎麼找到適合的方式呢?

我的建議是,每當學到新的觀念與方法,就拿來借鑒、嘗試一段時間(自己訂)。
嘗試的過程,都是養料。觀察自己的適應狀態,不適合的捨棄掉,適合的收起來,最後熔煉出自己的方法。如果未來真的有野望,想成為一方名角,那我們要做的,就是熔煉出自己的方法。


別人眼中的你,必須是你自己,這才是一方名角。而不是透過你,望見其他人的身影。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種成功學,使我們如同教科書一樣生活,那一點都不有趣

四、遵從「喜好」,順應「熱情」,利用它們指引方向

我以前還是學習教練的時候,會幫學生做進度關懷,每天都要追蹤學生的進度,並關心他們學習狀況。曾經有幾次,我的代辦通話足足超過20個人,整天下來嘴巴都在講話。甚至有時候會為了學生,延後一個多小時才下班。

幾乎坐了整天、講了4~5小時的話,不斷挑戰我的精神力。 說累嗎?耗神又耗腦,確實蠻累;快樂嗎?老實說,蠻快樂的。

即便我很累,下班回來後還是會做點紀錄、有諮詢就安排,或是聽朋友訴苦。 看下來我事事情不算少,也會疲乏。但我並不沒有產生無力感,反而感到充實快樂,因為我知道自己也在成長。

我最適合的方式,就是順應心流狀態與熱情,帶上這種感覺去做事、去學習。
有熱情與野望的時候就出力,文思泉湧的時候就寫文章。當下沒有心力,疲勞交瘁的時候,我就去做各種讓自己放鬆的事。例如看影片、運動、洗澡、煮飯、聊天。這才是適合我的呼吸節奏。

學會呼吸,找到生活的呼吸感,才是真正的生活

這才是真正的「痛,並快樂著」的模樣,才是相對正確的突破極限、繼續成長的方式。

但,即便我們靠著熱情前進,也要照顧身心狀態。
我再怎麼有熱情,也不可能起床到睡前都不斷講話、不斷諮詢,那太超綱。

因此,假設發現最近事情多到、做到開始產生無力感,那就代表已經超綱。
可能是身體疲累、可能是精力不足、可能是外部成本消磨、可能是情緒耗損過高...這些都可以是原因。換個角度說,這也是身體與心靈,給我們的提醒、是警訊。告訴我們「你現在已經負荷過多了,需要休息」

如果這情況下,還非要塞代辦事項給自己,先問問這幾個問題:

1. 為什麼非得把事情排這麼滿?都是不可抗因素嗎?
2. 我的先後順序與分擔量,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時間掌控是正確的嗎?
3. 如果優先順序與分擔量可以調整,我可以怎麼調整?可以找誰做討論?
4. 這些事情只有我能做嗎?身邊有沒有人可以分擔?不行的話是為什麼?
5. 如果並非不可抗因素,那為什麼是由我來做?驅動我的是什麼?
6. 如果驅動我的是熱情,為什麼會磨滅?是外部成本?還是它其實不是熱情?
7. 若驅動的是責任感,那它是怎麼來的?強加賦予,還是別人期待?健康嗎?
8. 我一定要把這件事情塞進來嗎?為什麼?對我人生有什麼好處?
9. 這件事我非做不可嗎?不做的話會帶給我什麼影響?
10. 如果會帶來影響,那是什麼畫面?一定會發生嗎?發生後的好處與壞處是?


試著好好停下來,用這些問題自己幫自己做個健檢,與自己對話,想想為什麼要讓自己喘不過氣。如果這些問題帶出的答案,象徵的是心靈匱乏,需要透過填滿事項補足。

都是杞人憂天,甚至根本沒有100%非做不可的理由,那就使用減法吧。

減法原則:減少負荷、減少虛耗、減少煩惱,減去不適合的事務

結語

  1. 確認自己的驅動力,是恐懼、焦慮,還是熱情。如果是前者,盡量避開吞食毒藥
  2. 正確的壓力成長法,是承擔超出一點點臨界值的壓力,而不是扛著龐然大物前進
  3.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在借鑑中嘗試,最後熔煉出自己的方法,那才是一方名角
  4. 遵從喜好,找到熱情,找回自己生活的呼吸感。如果非做不可,就檢測自己的源頭,確認那些事情是真正對自己有益的。如果源頭是不健康的,那就用減法減去


這個世界沒有那麼多事情,是我們非去做不可。我們要做的,是辨別方向,確認哪些事,才是當下的我們,會真正需要去做的。給內心洗個澡,好好篩選、確認出真正喜愛的生活節奏。

祝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理想生活,做個健康的業務人。


想與我聊聊的話,可以追蹤我的 IG 私訊小盒子: @life_vv_light

如果對這篇文章內容有其他想法的,也歡迎在下面留言給我

如果你/妳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下愛心和追蹤,讓我更有動力寫下去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拾光寫手 Leo的沙龍
31會員
22內容數
關於自由書寫,以及衍伸出的相關企劃作品 ( 文章 )
2023/01/18
比起給予轉職建議,我覺得自己做更多的,反而是給予大家鼓勵及激勵。協助大家發現新方向、看見自己的價值、建立自信,進一步減緩自己的焦慮。
Thumbnail
2023/01/18
比起給予轉職建議,我覺得自己做更多的,反而是給予大家鼓勵及激勵。協助大家發現新方向、看見自己的價值、建立自信,進一步減緩自己的焦慮。
Thumbnail
2022/11/23
如果你有講話很累、喉嚨很痛、說話太急、咬字含滷蛋的狀態。希望改進這些問題的人,可以看這篇文章,相信會對你有幫助。
Thumbnail
2022/11/23
如果你有講話很累、喉嚨很痛、說話太急、咬字含滷蛋的狀態。希望改進這些問題的人,可以看這篇文章,相信會對你有幫助。
Thumbnail
2022/11/20
致高中生: 我們活在他人的期待,活在他人的眼裡,活在這個世界建構給我們的價值觀。 我們活在老師的期待、活在父母的期望、活在同儕的認可 有沒有想過,為自己而活呢?
Thumbnail
2022/11/20
致高中生: 我們活在他人的期待,活在他人的眼裡,活在這個世界建構給我們的價值觀。 我們活在老師的期待、活在父母的期望、活在同儕的認可 有沒有想過,為自己而活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各位讀者,不知道你生活周遭有沒有遇過這樣類型的人,他們很勤勉做事,能力也很好,若你交與他們任務會感覺十分安心可靠,因為他的理智總是上線,事情按部就班的在掌握中要去達成。 但這樣類型的人,相處久了也會有壓力,因為事情若不如他們預料的發展,他們會對周圍的人充滿指導性或應該如何如何的責難要求。 這樣類型的
Thumbnail
各位讀者,不知道你生活周遭有沒有遇過這樣類型的人,他們很勤勉做事,能力也很好,若你交與他們任務會感覺十分安心可靠,因為他的理智總是上線,事情按部就班的在掌握中要去達成。 但這樣類型的人,相處久了也會有壓力,因為事情若不如他們預料的發展,他們會對周圍的人充滿指導性或應該如何如何的責難要求。 這樣類型的
Thumbnail
身為世代忙碌的一份子,你曾經也有事情多到焦頭爛額,或是因為手上事情太多,而做到充滿無力感嗎?如果有這個狀況,你得注意,這可能是踩到毒藥的前奏。
Thumbnail
身為世代忙碌的一份子,你曾經也有事情多到焦頭爛額,或是因為手上事情太多,而做到充滿無力感嗎?如果有這個狀況,你得注意,這可能是踩到毒藥的前奏。
Thumbnail
生活中時常有一種感覺,每天行程滿檔,工作內容繁雜,看似過得充實,但心中總是會有無力的感覺,甚至自我懷疑。 「我每天做的事情真的有意義嗎?」 看著飛漲的物價,居高不下的房價,每天只能無限循環做著工作。 最近在各大網站中看到許許多多達人推薦「原子習慣」這個概念。 初出茅廬,意氣風發 逐漸理解,學著適應
Thumbnail
生活中時常有一種感覺,每天行程滿檔,工作內容繁雜,看似過得充實,但心中總是會有無力的感覺,甚至自我懷疑。 「我每天做的事情真的有意義嗎?」 看著飛漲的物價,居高不下的房價,每天只能無限循環做著工作。 最近在各大網站中看到許許多多達人推薦「原子習慣」這個概念。 初出茅廬,意氣風發 逐漸理解,學著適應
Thumbnail
近期康復後,緊接著就是論文跟搬家,好幾天都呈現不想動的狀態,我認真去查了一下網路。 為什麼人會懶散? 一查不得了,原來懶散的背後,是有很多原因的,害怕失敗、害怕成功、想被照顧、被動攻擊的溝通、需要休息。 盤點自己發現,我應該不是那種會害怕的人,失敗、成功對我而言都是好事,我想比較偏向需要休息。
Thumbnail
近期康復後,緊接著就是論文跟搬家,好幾天都呈現不想動的狀態,我認真去查了一下網路。 為什麼人會懶散? 一查不得了,原來懶散的背後,是有很多原因的,害怕失敗、害怕成功、想被照顧、被動攻擊的溝通、需要休息。 盤點自己發現,我應該不是那種會害怕的人,失敗、成功對我而言都是好事,我想比較偏向需要休息。
Thumbnail
而背後驅使的動力,可能不是為了薪水或是主管的交代,也不是害怕別人指指點點,而是為了自己。因為自己決定要去做,所以才會願意全速完成。這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才能,很多人也都會查資料,也都能達到差不多的效果,只是速度有快慢之分而已。
Thumbnail
而背後驅使的動力,可能不是為了薪水或是主管的交代,也不是害怕別人指指點點,而是為了自己。因為自己決定要去做,所以才會願意全速完成。這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才能,很多人也都會查資料,也都能達到差不多的效果,只是速度有快慢之分而已。
Thumbnail
「怎麼什麼事都感覺做不好……?」 「明明很努力了還是無法追上別人。」 「很想給自己一天耍廢,但感覺很不應該。」 「好討厭現在的自己,怎麼做都好像不夠。」 以上的句子你也有共鳴嗎?是否常常出現在你的腦海裡呢? 伴隨著社會快速的發展,我們獲取資訊的速度也大幅提升,各種事物的學習資源都可以輕易取得,使得多
Thumbnail
「怎麼什麼事都感覺做不好……?」 「明明很努力了還是無法追上別人。」 「很想給自己一天耍廢,但感覺很不應該。」 「好討厭現在的自己,怎麼做都好像不夠。」 以上的句子你也有共鳴嗎?是否常常出現在你的腦海裡呢? 伴隨著社會快速的發展,我們獲取資訊的速度也大幅提升,各種事物的學習資源都可以輕易取得,使得多
Thumbnail
這個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們為它奮鬥。我只同意後半句。  -海明威 手機悅耳的鈴聲和鬧鐘如萬針穿腦,直鑽耳膜的聲響,讓我們從床上彈起,匆忙的哄小孩出門上學,趕著到公司上班。  進到辦公室,看到桌上一堆文件,打開電腦塞滿許多待辦清單,手機的line叮咚叮咚的響,老闆和客戶又要交代事情了。快快快
Thumbnail
這個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們為它奮鬥。我只同意後半句。  -海明威 手機悅耳的鈴聲和鬧鐘如萬針穿腦,直鑽耳膜的聲響,讓我們從床上彈起,匆忙的哄小孩出門上學,趕著到公司上班。  進到辦公室,看到桌上一堆文件,打開電腦塞滿許多待辦清單,手機的line叮咚叮咚的響,老闆和客戶又要交代事情了。快快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