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聲結束時,阮國非緩緩癱倒在地,痛苦掙扎,周遭人群持續吶喊著,敵意環伺,彷彿把他視為具攻擊性的怪物,而非一個活生生的「人」,儘管眼前的他已明顯不再具有任何的反擊能力,大量鮮血從遍佈全身的傷口汩汩流出,染紅了每一吋肌膚⋯⋯
事件經過
2017年8月31日,越南籍逃逸移工阮國非在遭到員警追捕的過程中,由於執法員警向其開了九槍,造成其嚴重失血,又因現場就醫時間延誤,最終導致不治身亡的結果,事件發生後,各界譁然,支持警方執法、認為警方合理用槍的人與支持移工、認為警方執法過當,違反比例原則的人各據一方,爭議數度躍上新聞版面,阮國非的家屬更遠從越南來台要替兒子討公道,在經由法院審判過後,開槍員警陳崇文被判處有期徒刑,但予以緩刑三年,雙方另外在民事上達成和解,全案定讞,然而,事情真的就這樣結束了嗎?
凝視死亡的過程,宛如台灣社會縮影的現場,從悲劇延伸探討普遍存在的歧視、偏見與優越心態
在導演蔡崇隆的努力下,警方原先遲遲不肯公佈的秘錄器畫面終於在《九槍》裡得以讓世人看見,長達半小時的影像,近乎完整呈現出事件發生當下的過程,導演選擇不做任何刪減或是改動,如實的把它放到大眾面前,讓觀者自行去評斷。
宛如凝視一個活生生的人在你面前死亡的過程,極度衝擊的畫面震撼身心,沉重且哀傷,甚至幾度使人不忍直視,看完後不禁想問,究竟為何警方在面對一個手無寸鐵的人時,為了防範與制止他的行動,竟然需要開到九槍?或許當下情況讓警察判斷需要開槍,但真的有需要開到那麼多槍嗎?且除了開槍,難道已經沒有其他方法可以使用了?在救護車來了之後,為何明明阮國非傷勢比民防嚴重許多,仍選擇先將民防送醫,無視移工的情況,宛如事不關己的旁觀者般,導致因此延誤了救治良機?透過秘錄器,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執法現場是多麼荒謬,不僅在場員警似乎沒有任何一個人完全搞得清楚程序與守則,更暴露出他們內心潛藏的優越意識以及對於移工赤裸裸的歧視,現場宛如台灣社會的縮影,反映出生活在台灣的我們是如何看待他們的,儘管表面上看似人人平等,其實仍有許多人存在著視其為次等公民的心態,彷彿他們全身上下、所作所為都與「負面」畫上等號,甚至是把不同國家的移工區分階級,假如今天在現場的是白種人,那麼最後可能又會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結果,無形中區分出人的高低貴賤,縱使沒有明說,仍毫無保留的在事件當下眾人的話語及所作所為中呈現,堅不可摧的高牆分隔了「我們」與「他們」、「台灣人」與「外籍移工」的界線,《九槍》意圖帶領觀眾從阮國非一案中去延伸探討社會大眾對於外籍移工們的觀感、偏見與歧視,而非僅只侷限於這個事件。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必須如此?
層出不窮的悲劇,環環相扣、相互牽連的複雜結構性弊病
導演透過一連串的新聞畫面剪輯,讓人一窺近年來在台灣工作的移工們之間持續發生且層出不窮的悲劇,除了訪問移工的家屬,也訪問了資深警察、雇主、仲介以及政府官員的看法,呈現多方視角,沒有特意要偏袒任何一方,我們看見在那九槍背後,在這些悲劇背後,其實是由許許多多環環相扣、相互牽連的問題所構成,如同一個極度嚴重且複雜的結構性弊病,片中導演認為過高的仲介費剝削與不能自由轉換雇主是兩大主因,薪資與勞力的層層壓榨剝削,惡劣的居住環境,宛如貧民窟的宿舍,種種因素使原本身分合法的移工被迫成為逃逸的非法移工,他們可能只是想賺更多的錢、想換更好的工作、想居住在更好的環境,但就連這些微小的願望都可能因為體制而無法輕易實現,惡劣的條件下使他們承受沉重的壓力,在思考他們為何要逃、要成為非法移工、為何要藉酒或藥物消愁之時,或許我們該先問的是,是什麼導致了他們必須如此?
印象深刻的地方
特別喜歡片中由阮國非生前在FB上留下的話語所構成的旁白,字字句句流露出一個離鄉背井、獨自在異地工作的人內心的辛酸血淚,那沉重的無奈與憂愁,那思念千里之外家人與家鄉的心情,那痛訴不公的文字,聽來既讓人痛心,卻又讓在畫面外的我們感到無能為力,另外也很喜歡片中訪問阮國非家人以及揣摩他日常生活情況、幼年回憶後所重現出的片段,尤其是結尾的處理,後勁非常強烈。
總結
儘管《九槍》這部紀錄片在剪接上仍有改進空間,但絲毫不減其所帶給觀眾的衝擊力道與思考性,以及影像背後意欲探討的議題深度,導演藉由阮國非事件去延伸觸及到整個龐大難解的複雜結構性問題,包括移工、雇主、仲介、政府以及台灣所有民眾均參與在其中,帶領我們從近年來在台移工曾經發生的一連串悲劇中一窺背後的哀愁,秘錄器影像在全片不時穿插,逼迫觀者觀看長久以來積累的問題是如何造成這場悲劇的發生,在影像之後,回到現實社會之中,接下來就是我們所有人的事了,以我們每個人自身所及的能力去促使根本性改變的發生,或許有一天,天光終會到來。
《九槍》電影預告
關於我
感謝您的閱讀,想看更多文章歡迎來我的IG逛逛!
請在IG上搜尋「品影」或是直接點擊以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