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養野生酵母|Nr81 Tomato Focaccia Nr82 80%含水輕裸麥鄉村|羅勒和九層塔開花了|金盞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高含水麵糰整形手法的首次挑戰
學會傾聽和辨識
哎呀呀,在日本的現在,到了立冬的末侯
是金盞花盛開的時候,天氣已明顯轉涼了
台南的天氣也是,早晚的溫差很大
前陣子和還算認識的人聊到使用milk kefir發酵這樣的事情
不自覺得都說到,會"先先”的呢 (台語發音)
做麵包也會”先先” (笑)
一定要把”先先”的推給”腦霧”
最近的主題從風味調整和發酵能力轉換到含水量
先前將魯邦種分成兩種,高含水和低含水後
在發酵能力和酸值控制同時能發展得不錯
和認識的朋友討論到高含水量這樣的題目
如果是一般家用烤箱是否能應付呢?
討論時焦點還是放在烤箱內的溫度和蓄熱能力
高含水量麵團必須在夠高的蓄熱下用最短的時間加熱麵團
在表面結皮之前將去除麵團水分,並達到目標稍減率
太慢的情況下,麵包塌陷或裡頭過濕應該可預期

那就讓麵團表面充滿餡料和油份保濕吧
跳過了Nr80…..實驗65%麵團裸烤,成功
在寫文章之前就吃完了,也是"先先"的貢獻 (笑)

Nr81 高含水佛卡夏
鹽分1.7% 油份5%,應該不算是標準認證配方
含水量從75%開始,每次的S&F慢慢的加上去,最終應該達到~80%
為了這個,使用十八麥高筋,高蛋白有助於含水率提升
說到麵團的手感,像水球,一切都要很溫柔
低溫操作是必要的,只要覺得開始有一點黏手,就要趕快進冷藏
來看看成品
番茄風味很濃
麵包體濕潤,有嚼勁

做為高含水量的起手式
相當的有成就感 (笑)

另外,高含水量麵團
不管是用S&F或是CF
都還需要搭配另一種麵筋的成形方式
如果使用攪拌機會方便許多
然而必須非常小心控溫和斷筋
接著就來正式嘗試高含水鄉村
Nr82 80%含水輕裸麥鄉村
也是以十八麥高筋為主要麵粉使用,搭配熊本櫻花法國粉
水分一定要分次加入麵團,才能夠慢慢的將含水率拉高到目標比例
筆者多是不傾向加添加物,像是小麥蛋白粉
添加並不是壞事,只是家裡使用頻率太低了
(像是去年為了做蘿蔔糕買的澄粉,做了四五次,居然還有半包,他大概在哭泣)

接著就是水合和折疊各種強化麵筋組織的過程
缺少油份提升麵團延展性,需要更輕柔地處理
在一發結束,覺得這麵團真的很塌
收緊麵團表面,就變得像水球了 (笑)
整形要轉移至發酵籃的路上,得非常小心
來看看成果
也嘗試割線數量的調整吧 高含水麵團應該對這更敏感
可預期割線外的區域有自然的裂紋
耳朵不明顯
上色依然很不錯
Crust是預期的有厚度但不過硬
組織非常軟Q
不規則的孔洞特徵
更多的小孔洞也同時張開
這是高含水量麵團必須具備的特徵
儘管烤箱溫度沒那麼高
看起來方向沒什麼問題
在燒減率的部分也到驚人的18%
對筆者而言這是最高的一次

下次就依此調整吧,不過首先要先克服”先先”的感覺
先做佛卡夏吧

為了下次的Topping特別準備的黑糖漬蘋果丁,晶瑩剔透 (笑)

感謝在珍貴而有限的時光裡,依然抽空看完本文的你
如果喜歡我的創作,期待你能幫我點擊文末小愛心
以及按下綠色手掌按鈕,給我五次的LIKE吧
如果還有餘裕,也能點擊 ”贊助” 按鈕,支持創作有價
鼓勵我持續創作
有任何想對我說的,歡迎留言給我
如果對陶鍋咖啡烘焙有興趣,歡迎您訂閱 付費專題 咖啡-陶鍋烘焙咖啡
定期更新陶鍋烘焙紀錄
祝福您 歲月 靜好 日日 好日
By Esteban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1會員
129內容數
陶鍋烘焙咖啡及家庭風手作麵包紀實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steban's Studio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因爲發現家裡有包剩1/2的中筋麵粉,於是去買了塘塘的香椿醬,裏面有油有鹹,直接乾酪香椿餅。 醒麵糰及捲好香椿醬的麵糰,皆只醒20分鐘而已。 做成小小塊。晚餐就吃幾塊。其實自己烹煮的食物,會讓我想一塊接一塊吃耶。哈! 今天只用冷水揉麵糰。 第二階段醒麵時,我去查了培仁老師的影片。 她用冷
雖然對自己動手做麵包沒什麼期待,但我很好奇三小時的麵包課會怎麼教?尤其目的是要做食農教育而不是培養麵包職人,如何透過簡單扼要的手作體驗傳遞理念? 而且地點是一個農場,聽起來像郊外,實際上搭台北捷運就能到,出北投站後大概走個十分鐘,那麼近的一個台北市的農場。 更好奇這個新誕生的主辦單位「北
Thumbnail
冬天做米糆包,我喜歡用直接法。因為低溫冷藏酵種的方式,需要退冰到室溫才能使用,在我家往往需要2小時,等待時間太長是一大缺點,因此需要低溫冷藏發酵的烘焙方法,我通常會等到夏天才做。
Thumbnail
麵粉是製作麵包的基本食材之一,而選擇不同的麵粉將影響烘培結果。這篇文章分享瞭如何選擇麵粉,以及製作麵包的過程中與人與人關係的相似之處。文章涵蓋了從選擇麵粉到烘焙完成的所有步驟,並適應生活心態與情感體驗。
Thumbnail
好久沒有做麵包了,朋友說要做麵包,想一下那就做吧!清理大理石檯面,擺出所有的道具和食材,今天要做個最單純的,麵包。攤上麵粉或水,然後開始的攪拌。這是基本功,要有耐心。慢慢來,才不會失敗。 另一種就交給後面小機器去做,小小的一台,不過效果還蠻好。能夠把麵體做得很均勻。前提是要把所以食材都弄對了,一口
Thumbnail
我吃一般的麵包容易湧胃酸,但又很難完全不吃麵包,解決之道就是學習培養酸酵種,自己做酸種麵包。自從成功培養出酸酵種之後,過去一年多來,我們得以在家做美味又健康的酸種麵包吃,真覺得很幸福。為了健康,我們在家烘製的糕點,凡需要用到泡打粉、小蘇打粉和速發酵母等的食譜,一律會嘗試用酸酵種代替。
大概從至少兩年前開始 就發現天氣特別潮濕時 會很想吃脆的東西 可能是烤的焦焦的菠蘿麵包又或者是酥脆的洋芋片 這在實驗 喝果汁 忘卻食物的路上 會形成阻礙 在今天的傍晚 正式成立 下午因為和友人要去看戲 因此中午時 喝了300ml的鋁箔號稱是非濃縮只有榨柳橙的柳橙汁
Thumbnail
早餐吃吳寶春麵包 這麼大一個,這麼可愛的形狀,一開始還不知道怎麼下刀? 第一次作法: 切成片,放入烤箱,180度烤5分鐘,出爐後塗上一層初榨橄欖油,據說可以降低土司的升醣指數。 開動了! 因為放了一段時間沒吃,等想吃時又冷了,又送回烤箱復熱130度5分鐘,外層口感是酥脆的,內部還維持鬆軟,
Thumbnail
這次自製的青醬,是使用自己種的「甜羅勒葉」,味道比起傳統的九層塔更輕盈,口感吃起來比較不會太有草味,如果使用「九層塔」的朋友,建議製作青醬前,要先快速川燙一下九層塔,才能降低青草味唷~
Thumbnail
麵包類的在家自己製作,面對的第一個困難就是麵團揉不出薄膜,導致做出來的麵包口感不是很好。在家自行製作,要嘛用雙手,要嘛用家用揉麵機,相較於外面店家用的是專業的揉麵機,如果按照食譜直接製作,通常很難做到想要的成果,因此需要一些小技巧,來協助你做到差不多的效果: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因爲發現家裡有包剩1/2的中筋麵粉,於是去買了塘塘的香椿醬,裏面有油有鹹,直接乾酪香椿餅。 醒麵糰及捲好香椿醬的麵糰,皆只醒20分鐘而已。 做成小小塊。晚餐就吃幾塊。其實自己烹煮的食物,會讓我想一塊接一塊吃耶。哈! 今天只用冷水揉麵糰。 第二階段醒麵時,我去查了培仁老師的影片。 她用冷
雖然對自己動手做麵包沒什麼期待,但我很好奇三小時的麵包課會怎麼教?尤其目的是要做食農教育而不是培養麵包職人,如何透過簡單扼要的手作體驗傳遞理念? 而且地點是一個農場,聽起來像郊外,實際上搭台北捷運就能到,出北投站後大概走個十分鐘,那麼近的一個台北市的農場。 更好奇這個新誕生的主辦單位「北
Thumbnail
冬天做米糆包,我喜歡用直接法。因為低溫冷藏酵種的方式,需要退冰到室溫才能使用,在我家往往需要2小時,等待時間太長是一大缺點,因此需要低溫冷藏發酵的烘焙方法,我通常會等到夏天才做。
Thumbnail
麵粉是製作麵包的基本食材之一,而選擇不同的麵粉將影響烘培結果。這篇文章分享瞭如何選擇麵粉,以及製作麵包的過程中與人與人關係的相似之處。文章涵蓋了從選擇麵粉到烘焙完成的所有步驟,並適應生活心態與情感體驗。
Thumbnail
好久沒有做麵包了,朋友說要做麵包,想一下那就做吧!清理大理石檯面,擺出所有的道具和食材,今天要做個最單純的,麵包。攤上麵粉或水,然後開始的攪拌。這是基本功,要有耐心。慢慢來,才不會失敗。 另一種就交給後面小機器去做,小小的一台,不過效果還蠻好。能夠把麵體做得很均勻。前提是要把所以食材都弄對了,一口
Thumbnail
我吃一般的麵包容易湧胃酸,但又很難完全不吃麵包,解決之道就是學習培養酸酵種,自己做酸種麵包。自從成功培養出酸酵種之後,過去一年多來,我們得以在家做美味又健康的酸種麵包吃,真覺得很幸福。為了健康,我們在家烘製的糕點,凡需要用到泡打粉、小蘇打粉和速發酵母等的食譜,一律會嘗試用酸酵種代替。
大概從至少兩年前開始 就發現天氣特別潮濕時 會很想吃脆的東西 可能是烤的焦焦的菠蘿麵包又或者是酥脆的洋芋片 這在實驗 喝果汁 忘卻食物的路上 會形成阻礙 在今天的傍晚 正式成立 下午因為和友人要去看戲 因此中午時 喝了300ml的鋁箔號稱是非濃縮只有榨柳橙的柳橙汁
Thumbnail
早餐吃吳寶春麵包 這麼大一個,這麼可愛的形狀,一開始還不知道怎麼下刀? 第一次作法: 切成片,放入烤箱,180度烤5分鐘,出爐後塗上一層初榨橄欖油,據說可以降低土司的升醣指數。 開動了! 因為放了一段時間沒吃,等想吃時又冷了,又送回烤箱復熱130度5分鐘,外層口感是酥脆的,內部還維持鬆軟,
Thumbnail
這次自製的青醬,是使用自己種的「甜羅勒葉」,味道比起傳統的九層塔更輕盈,口感吃起來比較不會太有草味,如果使用「九層塔」的朋友,建議製作青醬前,要先快速川燙一下九層塔,才能降低青草味唷~
Thumbnail
麵包類的在家自己製作,面對的第一個困難就是麵團揉不出薄膜,導致做出來的麵包口感不是很好。在家自行製作,要嘛用雙手,要嘛用家用揉麵機,相較於外面店家用的是專業的揉麵機,如果按照食譜直接製作,通常很難做到想要的成果,因此需要一些小技巧,來協助你做到差不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