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愛甜
甜好多種
洋蔥甜,紅蘿蔔甜,地瓜甜,南瓜甜,白米甜,蘋果和葡萄甜
蛾子開始吃副食品了,東方人熟悉白米,自然是白米為主調的副食品
這個階段能嘗試的種類以蔬菜根莖和水果類為主要
我們都沒有的記憶,然而卻存在記憶深處的是第一次各種食物碰到舌頭味蕾上的電流感
這位先生就算是吃了不少次副食品,每次的第一口都是帶著疑惑和略顯害怕的表情
眼神說的是:『這是什麼怪東西』
下一秒連結到大腦印象的是『這是甜甜的那個』
也可能是『這甜甜的,可是有個奇怪的味道的那個』
反應出來的便是喜歡或是討厭
有點年紀之後,味蕾會有點老化
除此之外,食物本身連結的大腦印象會直接蓋過實際上舌頭所嚐到的
也就常聽到
“這個很甜啊,你怎麼不吃”
一個常見有趣的食材,生洋蔥吃不吃,切了吃起來很辣,反覆泡了幾次冰水是脆感主導的微辣,蒸熟之後是甜感帶著某種不討喜蔬菜生味,用少量的油和少量鹽在鍋子上小火做的焦糖洋蔥則是甜感爆棚帶著極微量的蔬菜熟味
以前我不吃生洋蔥的,不夠熟的洋蔥不吃,被罵得要死,挑食(笑)
自己做之後才知道,都是生味惹的禍
其實紅蘿蔔也是一樣道理
也就是這樣,多了一些地瓜,該做什麼好呢
接住我的那位說,來做個地瓜卷吧,老是吃鄉村麵包什麼的也是會膩(攤手)
用了麵粉量的30%地瓜泥,畢竟地瓜泥是濕料,操作要快狠準
先桿平已經鬆弛的麵團成長方形,抹上地瓜泥,捲起來之後,中間切開之後將兩綑辮子捲成螺旋之後再捲成圓形,總覺得拿去蒸好像也可以
同場加映,斯佩爾特全麥土司,用了30%的斯佩爾特全麥,這種粉久聞麵筋若,不好操作,在鄉村麵包這類已經不容易做的好吃,用在吐司上自然難度更高
食物鏈的部落格有更多相關的文章,看完覺得欽佩
先用30%就好,更何況接下來的氣溫會更高,會更不利需要低溫操作的斯佩爾特麵粉
來看看兩顆麵包
做麵包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呢,想要最終長成什麼樣子的麵包
出爐就是預想的樣子,這是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