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在取捨中的親/友,你那讓人不捨之:"人生的難"(2/7_4):家人對應_母女之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大家好,我是吳照麟,67歲的法定老人,也是大家"科技養生"路上的好友。
最近,老陳接待一對約70/40歲同住社區弱勢家庭的母/女,讓她們體驗平衡整復的公益服務;當調理結束時,因為是老鄰居,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天,媽媽突然當著老陳與女兒的面,提到一個讓她擔心卻又不好提出來的事情:她一直為女兒+女婿喜歡南來北上的共騎腳踏車的長途旅行,感覺很恐怖+很憂慮=可能發生不幸的事情。
圖一:腳踏車共騎+長途旅行範例,自:https://www.giantcyclingworld.com/news.php?id=20204520
女兒當時,瞬間感覺錯愕+失望=媽媽沒有事先私下提醒+居然在外人面前提出,讓女兒感覺羞愧+不舒服;老陳倒是有些輔導的經驗,眼看形勢不對,就立即發言說:媽媽妳的擔心也是對的,說明妳愛護兒女"安全+健康"的心意;相信妳的需要是希望孩子們了解妳的苦衷,提升安全注意力,是嗎?
另外,若媽媽妳換位思考一下,相信孩子們也是希望他們小家庭的嗜好活動,也可以解除媽媽的擔心;所以,他們也一定會事先做好行程+安全的規劃,然後,跟媽媽分享:整個車隊是如何有"保母+醫療"車隨行,萬一人累了,病了或車壞了,⋯都有全然安全的安排喔!
最後,母女雙方取得相互的理解支持,快樂的牽手離開老陳的工作室,回家了。
結語:
家人"關係"重於其他一切,例如:出外活動的安排,居家整潔的作法,飲食內容/作法⋯甚至,牙膏的擠法,都有因為差異而引起的衝突;雙方如何善用心情梳理的1+2+3=6步驟(https://vocus.cc/article/615eee87fd897800012290b8),雖然可能每次的差異處境不同,卻可以採用部分或全部的六步驟,實現讓重要雙方的關係,在情緒事件發生後,比先前的更好;而這樣的衝突,就轉化提升成為"建設性的衝突"喔!
尤其,本次老陳一會以媽媽的角度,運用六步驟,透過先欣賞讚美媽媽為第一步,然後,陸續運用第二步:代媽媽說出其內心感受/感覺,第三步:代媽媽說出其內在需要;讓媽媽的心情得到同理+梳理;另會以第五步,以媽媽站在女兒的角度,換位思考+將心比心,讓女兒有機會好好陳明長途腳踏車之旅的安全準備工作;如此,成就一件二代之間的美好互動,化解了尷尬+詫異+失望,提升為彼此關係的理解+支持+感動喔!
注:"感謝您的閱覽,您的支持是我創作的動力,請幫我點紅愛心+回應(尤其,你有健康需要恢復時),讓這篇文章,能幫助到更多朋友,同時,也歡迎追蹤我,一起走上"科技養生"之路喔!謝謝你!"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人體很奇妙!具有隨時受傷(含生理+心理的傷害)+隨時神奇的自我修復功能。舉例,自一天勞累+一夜好眠後,就恢復精神了;到眼中風,經過脈診儀測+自我調理=也是幾天就全部恢復。我希望能夠收集個人體驗自癒的案例,以方便整理+分享,得以幫助更多人;尤其,那些類獨居老人或弱勢族群的人,可消除病痛不適+降低醫療開銷+有效恢復健康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陳記得三年半前平衡整復工作室初開張以來,第一位客人就是在科技行業任職總經理的徐總;當時,他在企業經營上,身負重任+壓力特大,想尋求最佳化的健康恢復+維持的方法;所以,他曾經嘗試傳統推拿按摩,健身房聘請教練作重訓鍛鍊,也來老陳處作平衡整復;沒料到居然達到:“身體失衡歸位+促進氣血循環+提高筋骨功能
最近半年以來,我的老友老陳發現自己的右肩膀運作起來,感覺怪怪的,包含: 1.睡覺右臥時,感覺被擠壓到+開始些微疼痛 2.左手按壓右肩外端骨頭時,會感覺稍微疼痛,而右手按壓左肩相對位置卻不會疼痛 然後,經過病因尋找確認+改善考量因素的確立+改善作法的落實=在3~5個月得到右肩胛的健康恢復,也是很值得的
最近許多海外的親友,都因為全球疫情解封,陸續回到台灣,老陳的二位高中旅美同學,也在回到台北探親後,參加同學會的召開,對有些畢業45多年+實際年齡已經超過65歲的法定老人而言,這對畢業後才第一次見面的同學來說,都是很大驚喜的事情。只是,因為曾經中風同學的平整+脈診=說明持續調理+科技養生的重要,才能勝
大家好,我是吳照麟,67歲的法定老人,也是大家"科技養生"路上的好友。 以下是老陳,最近寫信給每週到府調理的一位91歲老人王阿姨的兒子: 王兄好 當我們回顧過去二年你媽媽的西醫藥療程,需要回顧+展望=爲媽媽自己的健康喜樂生活或安然離世有自主理解+作主的決定。
大家好,我是66歲的法定老人吳照麟的大孫女小溪,他是大家"科技養生"路上的好友,我則是他平衡整復公益服務最初的小客人,曾經幾次在學校運動或遊戲之間的受傷或不適,經過爺爺的調理,已經累積幾次舒緩放鬆的效果喔(哈哈😄!不好意思,廣告時間一下)! 人說“爺孫關係是一對寶:”可以彼此欣賞+遊戲+玩弄在一起
大家好,我是吳照麟,67歲的法定老人,也是大家"科技養生"路上的好友。 老陳最近一個月以來,深深感受到上帝的恩典+帶領+協助客人回顧多年的身體記憶,然後,透過平衡整復,期待陸續歸正恢復喔!
老陳記得三年半前平衡整復工作室初開張以來,第一位客人就是在科技行業任職總經理的徐總;當時,他在企業經營上,身負重任+壓力特大,想尋求最佳化的健康恢復+維持的方法;所以,他曾經嘗試傳統推拿按摩,健身房聘請教練作重訓鍛鍊,也來老陳處作平衡整復;沒料到居然達到:“身體失衡歸位+促進氣血循環+提高筋骨功能
最近半年以來,我的老友老陳發現自己的右肩膀運作起來,感覺怪怪的,包含: 1.睡覺右臥時,感覺被擠壓到+開始些微疼痛 2.左手按壓右肩外端骨頭時,會感覺稍微疼痛,而右手按壓左肩相對位置卻不會疼痛 然後,經過病因尋找確認+改善考量因素的確立+改善作法的落實=在3~5個月得到右肩胛的健康恢復,也是很值得的
最近許多海外的親友,都因為全球疫情解封,陸續回到台灣,老陳的二位高中旅美同學,也在回到台北探親後,參加同學會的召開,對有些畢業45多年+實際年齡已經超過65歲的法定老人而言,這對畢業後才第一次見面的同學來說,都是很大驚喜的事情。只是,因為曾經中風同學的平整+脈診=說明持續調理+科技養生的重要,才能勝
大家好,我是吳照麟,67歲的法定老人,也是大家"科技養生"路上的好友。 以下是老陳,最近寫信給每週到府調理的一位91歲老人王阿姨的兒子: 王兄好 當我們回顧過去二年你媽媽的西醫藥療程,需要回顧+展望=爲媽媽自己的健康喜樂生活或安然離世有自主理解+作主的決定。
大家好,我是66歲的法定老人吳照麟的大孫女小溪,他是大家"科技養生"路上的好友,我則是他平衡整復公益服務最初的小客人,曾經幾次在學校運動或遊戲之間的受傷或不適,經過爺爺的調理,已經累積幾次舒緩放鬆的效果喔(哈哈😄!不好意思,廣告時間一下)! 人說“爺孫關係是一對寶:”可以彼此欣賞+遊戲+玩弄在一起
大家好,我是吳照麟,67歲的法定老人,也是大家"科技養生"路上的好友。 老陳最近一個月以來,深深感受到上帝的恩典+帶領+協助客人回顧多年的身體記憶,然後,透過平衡整復,期待陸續歸正恢復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很久很久以前,我就跟老媽媽說要買輪椅帶她出門。她總是說不要,似乎是嫌坐輪椅不好看,還說出門有什麼好的,不如在家舒服。比同齡人老化更快的她,今年腿腳更加不便,幾乎是足不出戶。 舅舅對她說:「買個輪椅好,可以跟著孩子一起出門,走走看看很好的。」契機出現,老媽堅持不肯買輪椅的想法終於鬆動了。 在一個黃
Thumbnail
女兒說想把腳踏車輔助輪拿掉已經一段時間了,這篇文章描述了父親在教導女兒學習騎腳踏車的過程以及其中的心情起伏。文章中講述了父親內心的害怕和期望,以及女兒學習過程中的自信和挑戰。這是一篇關於家庭和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智者常說,為他人著想,就是為自己著想。多替別人想一分,就是替自己留後路。也許會有一些人不太理解這話的意思,可能是因為每天所思所想都以自己為主,甚少站在別人角度,你我他分得很清楚,沒有灰色地帶,因此礙難體會「捨是得」 、「退是進」的意思。 有一個女人,經歷父親驟世,家中剩下老媽媽,老媽媽一時走不
Thumbnail
如果自己這一生過得還可以,工作穩定,身體健康,經濟也過得去,孩子長大各自發展,先生對家庭有責任感,一生不長不短,擁有這麼多,過得這麼舒適,如果對人群沒有一點付出,算不算愧對老天爺對我們的疼惜。 有一位老媽媽,住在北台灣濱海鄉鎮,五十歲那年從公家機關退休,從此投入公益二十五年。老媽媽每天開車為獨
阿嬸:「幸好有妳陪我(逛街吃飯喝下午茶)我家(女兒)大的出國玩,小的回婆家開工,中間(兒子)載小孩出門。」 紅:「您也陪伴我啊,互相陪伴。」
Thumbnail
我今天帶點兒散步的時候聽到了一對母女奇妙的對話。 女孩大約應該10歲左右,坐在行李箱上被媽媽推行著前進,經過我跟點兒身邊的時候,我聽到媽媽跟女孩說:你看,都是因為你喜歡搭地鐵,媽媽才沒有打車,跟你一起走去坐地鐵... 我沒有聽到女孩有沒有回覆,但我之後又聽到媽媽跟女孩說:你看媽媽對你這麼好,那你以後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
Thumbnail
張敏言!我叫妳幾次了!!是不會回答嗎?! 我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嘶吼的媽媽,正在拿下女兒的耳機,然後說著:我講幾遍了⋯⋯我叫妳名字一次就要回答我,每次都要喊那麼多次也不理人!我剛下班也很累耶!不是只有妳上課累,好嗎?!可不可以體諒一下我,我還要工作還要買菜還要接妳放學⋯⋯ 也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條路,
Thumbnail
自從媽媽去年九月中風後,我們就知道會需要漫長的復健之路,當時討論著在中部和我一起住還是會南部她的主場生活,在南部一定需要一位外傭陪伴,不然我們很難放心,可是她仍執意不想請人照顧她,所以先來台中復健,等身體好一點之後就不用麻煩我們了! 在我家待了一個多月,復健至少十二次,針灸六次,目前仍舊需要輔具協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很久很久以前,我就跟老媽媽說要買輪椅帶她出門。她總是說不要,似乎是嫌坐輪椅不好看,還說出門有什麼好的,不如在家舒服。比同齡人老化更快的她,今年腿腳更加不便,幾乎是足不出戶。 舅舅對她說:「買個輪椅好,可以跟著孩子一起出門,走走看看很好的。」契機出現,老媽堅持不肯買輪椅的想法終於鬆動了。 在一個黃
Thumbnail
女兒說想把腳踏車輔助輪拿掉已經一段時間了,這篇文章描述了父親在教導女兒學習騎腳踏車的過程以及其中的心情起伏。文章中講述了父親內心的害怕和期望,以及女兒學習過程中的自信和挑戰。這是一篇關於家庭和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智者常說,為他人著想,就是為自己著想。多替別人想一分,就是替自己留後路。也許會有一些人不太理解這話的意思,可能是因為每天所思所想都以自己為主,甚少站在別人角度,你我他分得很清楚,沒有灰色地帶,因此礙難體會「捨是得」 、「退是進」的意思。 有一個女人,經歷父親驟世,家中剩下老媽媽,老媽媽一時走不
Thumbnail
如果自己這一生過得還可以,工作穩定,身體健康,經濟也過得去,孩子長大各自發展,先生對家庭有責任感,一生不長不短,擁有這麼多,過得這麼舒適,如果對人群沒有一點付出,算不算愧對老天爺對我們的疼惜。 有一位老媽媽,住在北台灣濱海鄉鎮,五十歲那年從公家機關退休,從此投入公益二十五年。老媽媽每天開車為獨
阿嬸:「幸好有妳陪我(逛街吃飯喝下午茶)我家(女兒)大的出國玩,小的回婆家開工,中間(兒子)載小孩出門。」 紅:「您也陪伴我啊,互相陪伴。」
Thumbnail
我今天帶點兒散步的時候聽到了一對母女奇妙的對話。 女孩大約應該10歲左右,坐在行李箱上被媽媽推行著前進,經過我跟點兒身邊的時候,我聽到媽媽跟女孩說:你看,都是因為你喜歡搭地鐵,媽媽才沒有打車,跟你一起走去坐地鐵... 我沒有聽到女孩有沒有回覆,但我之後又聽到媽媽跟女孩說:你看媽媽對你這麼好,那你以後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
Thumbnail
張敏言!我叫妳幾次了!!是不會回答嗎?! 我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嘶吼的媽媽,正在拿下女兒的耳機,然後說著:我講幾遍了⋯⋯我叫妳名字一次就要回答我,每次都要喊那麼多次也不理人!我剛下班也很累耶!不是只有妳上課累,好嗎?!可不可以體諒一下我,我還要工作還要買菜還要接妳放學⋯⋯ 也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條路,
Thumbnail
自從媽媽去年九月中風後,我們就知道會需要漫長的復健之路,當時討論著在中部和我一起住還是會南部她的主場生活,在南部一定需要一位外傭陪伴,不然我們很難放心,可是她仍執意不想請人照顧她,所以先來台中復健,等身體好一點之後就不用麻煩我們了! 在我家待了一個多月,復健至少十二次,針灸六次,目前仍舊需要輔具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