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
這是我一直都很喜歡的一位故事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寫的。說真的第一次接觸到他是聽TED的演講,在現在第一次嘗試看他的書已經過了十年。
接下來我想用自己的心得,一章一章的說說這本書。
出自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68300
第一章 - 好上加好的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大家應該不一定陌生,出自馬太福音的一段話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基本上這件事並不是只有出現在歐美社會,中國古代的人也發現了這件事。道德經中就有「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這件事情說來很簡單,就是如果你好,那所有好事就會往你這跑。而成功有時也就是這樣。
我以前有個同學數學學的還不錯,所以大家總是愛找他問數學(其實是想抄答案),老師也要他當數學小老師。這位同學說真的也沒其他專長,人緣也普普通通,不過就算數學獲得了自信,每天都在念數學,慢慢就成了我念的高中中數學最好的人。
成功常常只是這樣,一開始好了,所以就滿滿累積資源,然後越來越好,直到有天大家都看不到你的車尾燈。
書中舉了很有趣的例子,加拿大的冰上曲棍球職業選手中,一月到三月出生的比例高達40%,然後越大的月份比例越低,只有10%是出生在十到十二月的。這是因為摩羯座特別會打曲棍球?當然不是。
在加拿大,上小學是用一月區分的,意思是同年的一月到十二月的小孩都會上同一年級。而在九~十歲時選秀就會開始,這也是看年級來劃分的。可對這年紀的小孩來說,年頭跟年尾生可是可以多活10%阿,這對體能和經驗有多大的差距。在選秀完,如果你可以進入明星隊,就會獲得更好的教練、更多的練習和比賽、當然還有更好的對手跟隊友。這慢慢就形成了一個超級巨大的效應。
不只加拿大的冰上曲棍球職業選手中可以看見這種現象,捷克的青少年足球隊、美國的棒球隊都看的到。不過相較之下,不以年齡來做劃分的美國籃球就不漲這樣。這就很完美了驗證馬太效應。
贏在起跑點
想到小時候常聽到廣告要小孩贏在起跑點,其實這句話雖討厭,但還真的是有道理。可沒贏在起跑點,就代表幾乎不可能成功嗎?
喜歡這篇或看完覺得有收穫的請不吝按下愛心鼓勵~
或是留言跟我聊聊你的意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