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養兒防老」不是理想,是必要(下)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十五歲那年,成了遊子。
我在雲林的鄉下出生長大,十五歲那年考上北一女,就隻身離家北上,展開遊子的生活。學校沒有宿舍,我在外租屋。沒有家人在身邊,吃不到母親預備的飯菜,心情十分落寞孤單。當年交通不是那麼便利,家裡也還有弟弟妹妹,父母難得北上來看我。那一年,因為想家,常常在租屋處,痛哭流涕。
離開鄉下到城市求學,從父母的角度來看,這帶給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希望;從孩子的角度來看,這是追求成功的機會,必須好好把握。為了所謂的成功,父母和子女,都覺得這是最好的安排。
可是,每次好不容易回家一趟,到了要離家的那天,父母送我去車站,開車前那一刻的揮手,總讓我揪心。父母和子女,如果可以不用分開,該有多好。離鄉背井,究竟是為了什麼?
chuttersnap null on Unsplash
為了求學,為了找工作,鄉村的孩子不得不離家到很遠的地方去,因為一般人認為的好學校和好工作,大多在城市裡。孩子會往城市去,大多是父母的鼓勵和安排。當父母還年輕,身體還硬朗時,最在乎子女是否能就讀好學校,畢業後能不能找到好工作,然後找到好對象成家。父母並不希望子女回來鄉下。
但是,當父母年老多病,甚至失能時,心裡會開始想念子女,私下希望子女能回到自己身邊,卻不敢開口,因為大家會說這樣的要求太自私。
從子女的角度來看,年少時,在父母的資助和鼓勵下,到遠處求學和工作,習慣了異地的生活,也喜歡上異地的生活,加上工作得來不易,無法輕易放下。但眼看著父母逐漸老去,需要陪伴與照顧,自己卻遠在異地,內心只有虧欠和掙扎。
我的父親身體一向健康,沒想到晚年突患重症。當時,我只能勤搭高鐵,南北奔波探視,能做的事實在太少。我自己也有家庭的責任,有四個孩子要照顧,無法離家太久。但父親已經走到人生最後一段路,我必須多回去看看他。
Gigi null on Unsplash
我無法斷然拋下台北的一切,舉家南遷,但內心多麼渴望能夠多陪陪父母。父母的需要,跟我自己家庭的需要,互相拔河。
我成了所謂的「不孝女兒」,但我身不由己,因為這是一步步走來的漫長過程,也是一個惡性循環:父母年輕時,把子女送到遠處追求出人頭地的機會;而子女最終也習慣了大都會的生活,不想再回鄉下,或是無法回到鄉下謀生。等到父母年老,開始期盼子女能回來承歡膝下,但子女已經在外地成家立業,有自己的責任和牽絆。父母內心失望,子女內心虧欠......在兩難的情況下,雙方都難受。
回想古時的大家族生活,多令人羨慕。在古猶太文化中,如果兒子要成家,父親會在自家的主屋旁邊,加蓋一間屋,給兒子和媳婦住。在古中國文化中,也是全家人住在一個大宅院中,各家有自己的屋,但都在一起,有時甚至一起吃飯。那是一種強大的家庭支援系統,若有一家的男人失業,不怕馬上沒飯吃。若有一家的女人生孩子,或是需要有人幫忙看孩子,家族中其他的女人都能來幫忙。
今天大多是小家庭,不再有這樣的家庭支援系統,一切都要靠自己。一家之主失業,生活無著落,逼得全家燒炭自殺。這樣的新聞太常見了。
我不希望自己年老後,只有老伴,沒有兒孫圍繞,甚至老伴若是先走,自己成了獨居老人,或是被送到安養院。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我蓋了一間農舍 了解最新動態!
997會員
301內容數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蓋了一間農舍 的其他內容
李老今年七十歲,老伴兒六十八歲。退休前,李老夫婦都是省城電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員。  李老的兩個兒子,一個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一個畢業於清華大學, 之後繼續深造,取得了高學歷後,如今都在北京定居。  
買農地、蓋農舍這條路,充滿挑戰,難度高,很多人可能因此卻步,不敢奢想有一天能夠離開都市,回歸單純的鄉間生活。 其實想過鄉居生活,不見得要買農地、蓋農舍,尤其目前蓋農舍的門檻如此難跨,實在沒有必要跟自己過不去。如果預算許可.......
我們一家六口從台北移居台東,買農地,耕種作物,取得蓋農舍的資格,到農舍完工入住,一共花了四年的時間。搬進農舍兩個月後,武漢肺炎爆發。而兩個月後的今天,疫情在全球各地越演越烈,對生活造成的衝擊空前之大,令人難以置信。居住台東偏鄉,生活日用品和各類乾糧大多靠網購的我們,最近開始買不到衛生紙.....
兩年前,有一天下午,先生帶著三個孩子在農地上幹活。突然間,聽到一陣非常淒厲的狗叫聲,像是垂死前的哀號。老二緊張的說:「聽起來像是我們的狗咪咪!」那叫聲是從農地北方傳來,跟我們的農地,隔著一道深大約十幾公尺的河谷。 先生聞言立刻快速掄起一把開山刀和一把大剪子.......
我們這六口之家,每天早餐都需要煎七個荷包蛋,一個月需要用到210個蛋,這還不算偶爾煮個蛋花湯或炒個蕃茄炒蛋。 為什麼這麼仔細計算每個月需用的蛋量呢? 因為,好的蛋,實在不便宜。 我們是買沒施打抗生素和荷爾蒙的雞蛋,價格相對高很多。我們喜歡向附近的養雞人家買蛋,但如果他們的蛋量不夠,我們就需要網購。
四年前,我們剛搬到台東時,收入尚未穩定,各樣的支出卻十分驚人。存褶裡的錢,大多是要留著兩年後蓋房子用的,雖然有撥出一些預算,在收入青黃不接的時期做為補貼生活費之用,但是燒錢之快,完全出乎意料之外。原因大約如下:
李老今年七十歲,老伴兒六十八歲。退休前,李老夫婦都是省城電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員。  李老的兩個兒子,一個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一個畢業於清華大學, 之後繼續深造,取得了高學歷後,如今都在北京定居。  
買農地、蓋農舍這條路,充滿挑戰,難度高,很多人可能因此卻步,不敢奢想有一天能夠離開都市,回歸單純的鄉間生活。 其實想過鄉居生活,不見得要買農地、蓋農舍,尤其目前蓋農舍的門檻如此難跨,實在沒有必要跟自己過不去。如果預算許可.......
我們一家六口從台北移居台東,買農地,耕種作物,取得蓋農舍的資格,到農舍完工入住,一共花了四年的時間。搬進農舍兩個月後,武漢肺炎爆發。而兩個月後的今天,疫情在全球各地越演越烈,對生活造成的衝擊空前之大,令人難以置信。居住台東偏鄉,生活日用品和各類乾糧大多靠網購的我們,最近開始買不到衛生紙.....
兩年前,有一天下午,先生帶著三個孩子在農地上幹活。突然間,聽到一陣非常淒厲的狗叫聲,像是垂死前的哀號。老二緊張的說:「聽起來像是我們的狗咪咪!」那叫聲是從農地北方傳來,跟我們的農地,隔著一道深大約十幾公尺的河谷。 先生聞言立刻快速掄起一把開山刀和一把大剪子.......
我們這六口之家,每天早餐都需要煎七個荷包蛋,一個月需要用到210個蛋,這還不算偶爾煮個蛋花湯或炒個蕃茄炒蛋。 為什麼這麼仔細計算每個月需用的蛋量呢? 因為,好的蛋,實在不便宜。 我們是買沒施打抗生素和荷爾蒙的雞蛋,價格相對高很多。我們喜歡向附近的養雞人家買蛋,但如果他們的蛋量不夠,我們就需要網購。
四年前,我們剛搬到台東時,收入尚未穩定,各樣的支出卻十分驚人。存褶裡的錢,大多是要留著兩年後蓋房子用的,雖然有撥出一些預算,在收入青黃不接的時期做為補貼生活費之用,但是燒錢之快,完全出乎意料之外。原因大約如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我今天帶點兒散步的時候聽到了一對母女奇妙的對話。 女孩大約應該10歲左右,坐在行李箱上被媽媽推行著前進,經過我跟點兒身邊的時候,我聽到媽媽跟女孩說:你看,都是因為你喜歡搭地鐵,媽媽才沒有打車,跟你一起走去坐地鐵... 我沒有聽到女孩有沒有回覆,但我之後又聽到媽媽跟女孩說:你看媽媽對你這麼好,那你以後
Thumbnail
很多人聽到我帶孩子去看中醫,無非是質疑小孩那麼小能吃中藥?或是中醫的療效緩慢,應該是平時調養身體用,或是對於中醫的了解僅限於跌打損傷抑或是針灸,其實我個人親身的體驗是即便是感冒,吃中藥的效果比西藥還來得快,而且停藥後也比較不會症狀復發,也因為感受過中醫的功力,於是對於了解中醫的理論及知識也產生了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我的上班時數很長,總是到了半夜才有自己的時間,容易熬夜,也容易消耗自己的能量。一日半夜,我正在享受自己的時間,恣意地大吃大喝,突然右膝蓋和腿疼痛不已,就像被人拿斧頭砍一樣。忍了很久,直到早上依舊睡不著,後來心念一轉,覺得可能是業主菩薩來討報,立刻坐起懺
這裡人見到我們,知道我們是夫妻,第一個問題永遠是:「幾個小孩?」我們回答:「沒有小孩。」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接下來所有問題都圍著小孩打轉:客觀衡量我們沒有小孩的原因,具體評估我們有小孩的可能性,裁奪判定我們沒有小孩的絕對性,鉅細靡遺指示我們接下來所有可行方案: 結婚幾年了? 幾歲結婚的? 現在
Thumbnail
  常常說養兒防老,但是以現代人的經驗來說,有時候賺的錢連養自己可能都有問題了,何況是還要每個月掏錢出來養父母,雖然說孝親費是基於親情所以才會心甘情願付出,但如果父母時不時就情緒勒索一直跟你要錢,這也不是辦法,這種情況我可以不給孝親費嗎? Line立即免費諮詢 父母可以跟小孩要生活費嗎?   這就需
許多人說要傳宗接代,因為我們要養兒防老,如果不結婚不生小孩好像自己就會變成孤單老人,在人生最後很孤單很可憐,但真的是這樣嗎?養兒防老是真的嗎? 先不論有沒有小孩是好事還是壞事,這只是人生不同的選擇,不同的體驗,沒有對錯,但如果我們把自己的事情寄託在孩子身上,或許這就是一種誤解吧? 我們一直都知道靠山
Thumbnail
在用一根手指頭滑游標、敲鍵盤,就能賺錢養家的時代,性別平權也已達標,就不需要養兒來防老了嗎?
Thumbnail
生,應如春花的絢麗 前言 華人有"養兒防老"的觀念,(看韓劇,似乎比華人更甚)。有此觀念後,當然就會有意無意的表現出來,而子女會從你的言行或交談中得知此點…。觀看某視頻,受訪者以身作則照顧自己的母親,希望女兒在她年老時也能仿效此舉。沒想到德籍女兒直接又明白的告訴她:妳老了之後要自己負責喔,我是不會照
Thumbnail
文 / 張金鶚 台灣已邁入老年化的社會,老年人的居住安排亦成為當前重要的社會課題。過去強調「養兒防老」,然現在受到高房價的衝擊,年輕人在外租屋或勉強購買小宅承受房貸壓力之苦,自身難保。 當下老年人必須自力救濟,在有限的退休金縮減下,如何讓老年人有品質的快樂生活,「以房養老」將逐漸成為趨勢。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我今天帶點兒散步的時候聽到了一對母女奇妙的對話。 女孩大約應該10歲左右,坐在行李箱上被媽媽推行著前進,經過我跟點兒身邊的時候,我聽到媽媽跟女孩說:你看,都是因為你喜歡搭地鐵,媽媽才沒有打車,跟你一起走去坐地鐵... 我沒有聽到女孩有沒有回覆,但我之後又聽到媽媽跟女孩說:你看媽媽對你這麼好,那你以後
Thumbnail
很多人聽到我帶孩子去看中醫,無非是質疑小孩那麼小能吃中藥?或是中醫的療效緩慢,應該是平時調養身體用,或是對於中醫的了解僅限於跌打損傷抑或是針灸,其實我個人親身的體驗是即便是感冒,吃中藥的效果比西藥還來得快,而且停藥後也比較不會症狀復發,也因為感受過中醫的功力,於是對於了解中醫的理論及知識也產生了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我的上班時數很長,總是到了半夜才有自己的時間,容易熬夜,也容易消耗自己的能量。一日半夜,我正在享受自己的時間,恣意地大吃大喝,突然右膝蓋和腿疼痛不已,就像被人拿斧頭砍一樣。忍了很久,直到早上依舊睡不著,後來心念一轉,覺得可能是業主菩薩來討報,立刻坐起懺
這裡人見到我們,知道我們是夫妻,第一個問題永遠是:「幾個小孩?」我們回答:「沒有小孩。」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接下來所有問題都圍著小孩打轉:客觀衡量我們沒有小孩的原因,具體評估我們有小孩的可能性,裁奪判定我們沒有小孩的絕對性,鉅細靡遺指示我們接下來所有可行方案: 結婚幾年了? 幾歲結婚的? 現在
Thumbnail
  常常說養兒防老,但是以現代人的經驗來說,有時候賺的錢連養自己可能都有問題了,何況是還要每個月掏錢出來養父母,雖然說孝親費是基於親情所以才會心甘情願付出,但如果父母時不時就情緒勒索一直跟你要錢,這也不是辦法,這種情況我可以不給孝親費嗎? Line立即免費諮詢 父母可以跟小孩要生活費嗎?   這就需
許多人說要傳宗接代,因為我們要養兒防老,如果不結婚不生小孩好像自己就會變成孤單老人,在人生最後很孤單很可憐,但真的是這樣嗎?養兒防老是真的嗎? 先不論有沒有小孩是好事還是壞事,這只是人生不同的選擇,不同的體驗,沒有對錯,但如果我們把自己的事情寄託在孩子身上,或許這就是一種誤解吧? 我們一直都知道靠山
Thumbnail
在用一根手指頭滑游標、敲鍵盤,就能賺錢養家的時代,性別平權也已達標,就不需要養兒來防老了嗎?
Thumbnail
生,應如春花的絢麗 前言 華人有"養兒防老"的觀念,(看韓劇,似乎比華人更甚)。有此觀念後,當然就會有意無意的表現出來,而子女會從你的言行或交談中得知此點…。觀看某視頻,受訪者以身作則照顧自己的母親,希望女兒在她年老時也能仿效此舉。沒想到德籍女兒直接又明白的告訴她:妳老了之後要自己負責喔,我是不會照
Thumbnail
文 / 張金鶚 台灣已邁入老年化的社會,老年人的居住安排亦成為當前重要的社會課題。過去強調「養兒防老」,然現在受到高房價的衝擊,年輕人在外租屋或勉強購買小宅承受房貸壓力之苦,自身難保。 當下老年人必須自力救濟,在有限的退休金縮減下,如何讓老年人有品質的快樂生活,「以房養老」將逐漸成為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