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硬技能和軟技能凸顯自己的求職優勢

用硬技能和軟技能凸顯自己的求職優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大家應該都聽過工作上需要有硬技能 (Hard Skills) 和軟技能 (Soft Skills), 但也許不是每個人都清楚兩者的定義以及在求職過程中要怎麼運用這兩種技能來凸顯自己的優勢。最近在很多想轉職的求職者履歷中看到, 很多人會忽略目標職缺需要的硬技能, 直接以軟技能來說明自己的合適度, 以至於整份履歷的內容偏向個性和工作態度的描述, 反而看不到專業能力的具體優勢。因此我想藉由這篇文章幫助大家了解兩種技能的不同以及在釐清求職目標時、在履歷和面試上怎麼運用它們。

Photo Credit: Anna Tarazevich @ Pexels

Photo Credit: Anna Tarazevich @ Pexels

硬技能和軟技能有什麼不同?

硬技能是從事某種工作需要的專業能力, 可以透過學習取得, 也比較容易評估, 會就會; 不會就不會, 例如:

• 寫程式

• 數據分析

• 寫企劃案

• 網頁設計

• 影片拍攝製作

• 會計

而軟技能則是在工作中展現的態度、個性特質以及與人互動的方式, 可以廣泛運用於各種工作, 是幫助你能把工作做得更好的輔助技能。例如:

• 心胸開放

• 擅於傾聽

• 團隊合作

• 留意細節

• 好的組織能力

• 適應力

用硬技能呈現專業背景

在求職過程中一定是先讓人知道你在專業上有的具體能力, 接下來才用擅長的軟技能為自己加分。因此, 在履歷上或面試時的自我介紹, 務必先以硬技能出發。明確描述自己有的相關專業能力, 並用數據和案例進一步凸顯自己的專業度等級。

例如:

我有7年以上的數據分析經驗, 熟悉SQL以及相關的資訊系統運用, 有為公司以及學術體系設計開發資料倉儲的經驗, 曾經主導報表自動化的專案幫助公司工作效率提升3倍….

用軟技能塑造個人特色

說明自己的專業能力後,再用軟技能來凸顯『跟其他相似專業背景的人相比,自己為什麼更有優勢』,可以是『擅長溝通的工程師』或是『有很好簡報能力的研發人員』等。由於軟技能呈現的是特質,容易讓人感覺很多項都是自己有的,也因此很多求職者會放大量的軟技能描述在履歷簡介上,讓內容看起來很虛。在提到軟技能時,最好只挑選自己最強且跟目標職缺最相關的2-3個來作具體陳述。

例如:

過去的3 份工作都在新創公司, 因此我很能適應高壓和變動性高的環境。

我很擅長跨部門整合溝通,曾經管理過5個以上的大型專案, 成員橫跨7個不同部門以及3個不同的市場。

設定轉職目標時先看硬技能匹配度

在求職初期設定目標時,也需要用硬技能和軟技能這兩個面向來評估。尤其是跨行業轉職,更需要先確認這份工作需要什麼硬技能; 自己是否擁有這項技能或是可延伸的類似技能; 如果沒有,是否有時間、金錢、能力去學習。我遇過一些求職者只以軟技能來思考求職,因而設立了不切實際的目標---沒有銷售經驗,只是覺得自己很會跟陌生人打交道,想轉職業務;沒有做創意的經驗,但認為自己平常就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因此想轉職到廣告公司。用這種方式思考出來的求職目標通常不容易達到的,這跟履歷寫得好不好沒關係, 是一開始的目標就沒設對。

擅長的軟技能可以用來幫助自己找出幾個值得評估的職業選項,但要確立合理的求職目標,需要從匹配硬技能開始,硬技能才是進入新領域的基本門檻。


Cindy Lu, 美國紐約大學(NYU)研究所畢業, 20年500強外商品牌行銷工作經驗, 熟悉B2C及B2B商業模式, 管理過台灣、香港、中國市場, 目前從事英文履歷及面試諮詢輔導工作。Email聯繫:[email protected]

FB: https://www.facebook.com/Cindy.Career/

IG: https://www.instagram.com/cindy.career/

avatar-img
CindyCareer+ 職涯會客室
16會員
65內容數
用品牌行銷的概念和部門主管的視角幫助職場工作者明確職場定位、清晰職涯路徑、強化個人優勢、補齊職場技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最近的熱門新聞之一是關於幾家知名美企的大規模裁員, 這些公司都曾經以其代表性、高薪、福利而成為業界的最佳求職目標, 現在卻是掀起裁員潮的主角。 市場會變, 策略會改, 高層會流動, 這些都會造成工作的不穩定, 但只要能在平時做好下面3個準備, 就能幫助自己不被淹沒。
你是內向者嗎? 我是! 還記得小學的時候有一位班導師給我的學期末評語是『性格內向, 有自閉傾向』, 因此從小就覺得內向是一個需要改善的問題。這樣的我後來居然能在鼓勵外向文化的外商公司做著需要很多外向特質的行銷工作長達20年。基於親身經驗, 這篇文章想分享的是內向者可以如何在鼓勵外向的職場裡做出表現!
英國首相Liz Truss在任職44天後迅速下台是這兩天的熱門新聞之一, 44天前英國媒體形容她是菁英、新一代鐵娘子; 44天後媒體形容她是比萵苣還短命的首相。這整個過程讓我想起在業界曾經看過的, 那些迅速爬上高位也迅速跌落神壇的人。
上一篇文章《台北女子圖鑑》林怡姍的面試踩了哪些雷?分享後收到了一則很有意思的網友留言, 大意是社會對新鮮人的標準越來越嚴苛了, 在學生時代就得開始思考職涯, 還要實習、懂得收集一些數據成效等, 他覺得之後學生只會(被要求)做越來越多事, 而不是真正能有思考上的自由。因此這篇文章不談求職技巧, 我想分
『不好意思, 我哪邊有說錯嗎?』 在第一集劇中, 女主角林怡姍在經歷兩次失敗的面試之後忍不住這麼問面試官。面試官一邊低頭忙著公事, 一邊不耐煩的回答: 『我現在沒有時間教你!』 林怡姍的兩場面試過程其實還滿真實的呈現了一個新鮮人在面試中可能會犯的錯誤, 林怡姍在面試裡到底踩了什麼雷...
接近第三季的尾聲了, 很多公司應該就要開始啟動年終績效評估的流程。大部分的人都在意績效評估的結果, 因為它影響了隔年的升遷機會以及加薪的幅度, 但卻不是很多人願意花時間來用心撰寫自我評估。從帶人主管的角度來看, 會讓我感到加分的自我評估應該展現出一種想要爭取高分的積極性, 而這個積極性需要建立在..
最近的熱門新聞之一是關於幾家知名美企的大規模裁員, 這些公司都曾經以其代表性、高薪、福利而成為業界的最佳求職目標, 現在卻是掀起裁員潮的主角。 市場會變, 策略會改, 高層會流動, 這些都會造成工作的不穩定, 但只要能在平時做好下面3個準備, 就能幫助自己不被淹沒。
你是內向者嗎? 我是! 還記得小學的時候有一位班導師給我的學期末評語是『性格內向, 有自閉傾向』, 因此從小就覺得內向是一個需要改善的問題。這樣的我後來居然能在鼓勵外向文化的外商公司做著需要很多外向特質的行銷工作長達20年。基於親身經驗, 這篇文章想分享的是內向者可以如何在鼓勵外向的職場裡做出表現!
英國首相Liz Truss在任職44天後迅速下台是這兩天的熱門新聞之一, 44天前英國媒體形容她是菁英、新一代鐵娘子; 44天後媒體形容她是比萵苣還短命的首相。這整個過程讓我想起在業界曾經看過的, 那些迅速爬上高位也迅速跌落神壇的人。
上一篇文章《台北女子圖鑑》林怡姍的面試踩了哪些雷?分享後收到了一則很有意思的網友留言, 大意是社會對新鮮人的標準越來越嚴苛了, 在學生時代就得開始思考職涯, 還要實習、懂得收集一些數據成效等, 他覺得之後學生只會(被要求)做越來越多事, 而不是真正能有思考上的自由。因此這篇文章不談求職技巧, 我想分
『不好意思, 我哪邊有說錯嗎?』 在第一集劇中, 女主角林怡姍在經歷兩次失敗的面試之後忍不住這麼問面試官。面試官一邊低頭忙著公事, 一邊不耐煩的回答: 『我現在沒有時間教你!』 林怡姍的兩場面試過程其實還滿真實的呈現了一個新鮮人在面試中可能會犯的錯誤, 林怡姍在面試裡到底踩了什麼雷...
接近第三季的尾聲了, 很多公司應該就要開始啟動年終績效評估的流程。大部分的人都在意績效評估的結果, 因為它影響了隔年的升遷機會以及加薪的幅度, 但卻不是很多人願意花時間來用心撰寫自我評估。從帶人主管的角度來看, 會讓我感到加分的自我評估應該展現出一種想要爭取高分的積極性, 而這個積極性需要建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