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instagram上被spotify用戶朋友們集體用2022音樂回顧的動態霸凌,像我這種熱愛回顧過往的人實在是好羨慕這個功能。好在youtube music在去年也有了這樣的功能。
現在的音樂串流平台真是不能鬆懈,競爭激烈,你有的我也要有,還推出了人格分析這種不明所以的東西(笑)。(對於我是完全不準)
今年的我不意外被評為K-POP音樂愛好者,只是第一名有點意外是今年專輯並不得我心的oh my girl,熱愛的還是2020的《nonstop》,從2021年底一路聽到現在還在聽。
最喜歡的IU反而位居第三,我猜想是因為我工作和運動時喜歡聽歡快的歌曲(痛苦的時間過得比較快啊),夜深人靜或是一些自己的時光才會想點開台灣的抒情音樂還有IU的創作。儘管已經聽K-POP數年,我還是深愛著台灣音樂人的創作和歌詞。
要說我喜歡長大,或喜歡現在這個時代的哪裡,我想隨手可得的音樂絕對是一大要素。
記得第一次對音樂有強烈的渴望,是小學音樂課老師撥放的《波斯市場》(In a Persian Market),聽一次就愛上那個旋律,回到家晚上睡不著只是一直回想那旋律,好想再聽一次、好想再聽一次。
後來忘記有沒有鼓起勇氣去跟老師借那片CD(小時候我是個羞於開口的孩子),只記得那是我第一次瘋狂地想要再聽見某首歌。
在網路還沒那麼發達的年代,找音樂來聽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小學時也曾經因為想把琴練得更好不停在網路上尋求曲子的原檔,結局似乎是失敗。
那個時候有一台隨身聽就像有了全世界。晚上睡覺的時候經常擺在枕頭旁聽著最流行的周杰倫專輯入睡。(然後被爸爸臭罵床上不准擺電子產品)
然後盜版猖獗、MP3成為音樂霸主。國中成績不錯的我有天收到了媽媽給我的禮物,是一組精美的hello kitty MP3,雖然我並不是kitty粉,但是外型精美又粉嫩的她還是成為了我的摯愛。
當時日劇熱潮正盛,當同學愛聽李聖傑、林俊傑的時候,我受哥哥姊姊和年紀比我大的網友影響,MP3存的都是日本音樂,例如平井堅、愛的魔幻、東京事變、椎名林檎等。
好景不常,3C殺手的我很快弄壞心愛的MP3,好友還費心幫我找了很多可能可以修理的店家,都是無功而返。
幸好手機的時代很快來臨,升上高中,到外地求學的我當然得擁有一支手機。像幼兒園孩童一樣哭鬧不肯離家的我,裡面裝的盡是一些想家的歌曲。
後來藍芽功能流行,我開始會和同學們分享彼此手機裡愛聽的歌曲,也因為加入了管樂社開始熱愛聽管樂,記得比賽的前幾周宿舍裡到處迴盪著我們的自選曲《Mountain of Dragons》。
那時的我又開始愛聽起台灣音樂了,吉他社的朋友們特別喜歡一些小樂團的歌如絲襪小姐、旺福,熱音社的朋友則是會聽熱門樂團例如五月天,或張震嶽,也有人傳西洋音樂如coldplay、ladygaga的歌給我,也有熱愛韓國音樂如當紅的Super junior、FTI、少女時代、CNblue等。
現在回想起來,那是我聽的歌最最多元的年代吧。人果然是受同儕影響最深。
接下來進入youtube的時代了。與現在相去不遠,只要你想聽的音樂不是太冷門,基本上都能毫無阻礙的找到並聽上百萬遍。
回想小時候總是害羞跟別人分享歌單的我,現在卻願意把串流app幫我做的年度回顧分享到instagram,我的個性也許跟著時代也有了不小的轉變吧。
雖說氣味似乎是連動記憶情感最敏銳的感官,音樂對我而言似乎也不遑多讓。現在偶然聽到以前常聽的歌,或某人常聽的歌,當時的記憶還是會直接地撞進我的腦海裡。
它們串起了我的回憶,也陪伴我一起成長。
有音樂真好,生在這個年代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