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死亡之後的空白,該如何填滿? ─《還有愛的日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死亡,非但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宿命,更還會埋下一顆顆地雷,藉由那些因應缺席而導致的空蕩,不斷地炸毀生者的日常。此後,隨著日子遞進,死亡變得越來越清晰,覆滿坑疤的靈魂,持續反芻停擺的過去,卻無法被他人理解、看見。

於是,失落往往伴隨著孤單,而孤單,又總是能輕易地扭曲一個人的存活價值。

日本電影《還有愛的日子》即以死亡為題,細膩講述遺族面對喪親的姿態,情節發展或許狗血,人物反應卻充足真摯。尤其特別的是,作品一方面持續利用相對疏離、冷冽的敘事口吻,低語呢喃臉譜背後的愁緒,但另一方面,亦搭配溫暖的橘黃色調來替電影上色,進而緩緩撫碰每一個角色的失落與倉皇。

到頭來,電影除了談愛與佔有,更談死亡跟愧疚,並且不忘描繪如何收拾傷痛。

本文涉及劇情討論
raw-image

聚焦於主角妙子,作為攜子改嫁的單親媽媽,遭到公公唾棄之外,更因為婆婆的言行不一、話中有話,長期承受迂迴的勒索。故此,無論在明或暗,妙子的處境皆都令人心疼。不夠討喜的她,在完成所謂傳宗接代的任務以前,就算能反擊,他人的指點與關心,依然宛如一張無形的網,綿密地侵犯妙子的每一寸思緒。

換言之,早在喪子之前,妙子就已習慣強顏歡笑,月牙一般的眼睛,可說是藏了無盡的委屈。諷刺的是,當兒子因為自身疏忽而過世時,卻沒有人忍心責怪她,周遭親友要不是鼓勵她放下,要不就是強迫她好好休息。殊不知,那些因為喪子而多出來的空白與縫隙,必須透過勞動來填滿,否則,整顆心又會瞬間被悲傷給淹沒。畢竟,日夜居住的家屋,正好就是案發現場,兩者之間,恰恰缺少邊界,導致悲傷與回憶,全數交融在一起,然後化身成無所不在的鬼魂,盤旋不去。

回到勞動,承前所述,那正是人們得以維持掌控感的關鍵。由此可知,妙子之所以堅持立刻重返工作崗位,甚至是拒絕旁人的協助,實在抵抗「死亡」所造成的無能感,藉此避免自己被「失去」掏空。

raw-image

然而,並不是每一份心情都能靠勞動洗滌,比如心底的愧疚,則必須藉由懲罰、責罵,才好獲得釋放。易言之,妙子需要一份扎實的疼痛,贖罪也好,作為哀悼的起點也罷,阻塞的心靈,恰好得靠濃郁的「感官刺激」,進一步擺脫「麻木」的禁錮。至此,肉身經驗成為召回情緒的路徑:前夫的一巴掌,又或者是從口中吐出的晚餐(自我厭惡),皆以視覺張力,猛烈借代某種難以言明的複雜情感。

也因此,妙子向前夫伸出援手這一件事,照樣得貼緊死亡來看,如前所述,其中至少混雜了兩種心情:愧疚與無能感。出於補償心態,妙子必得協助流浪在外的前夫,才好對得起逝去的兒子,但背後的動機,卻不僅於此。拆開來講,妙子的付出,不完全因為前夫「需要」幫忙,更因為妙子「需要」經由「拯救」這一個動作,重新奪回生命的意義與秩序。

換句話說,給予是為了獲得,無論是陪伴、感激、寧靜以及力量感,皆都是擁抱失落所得具備的內在養分。是故,拯救前夫的妙子,同樣亦在拯救自己,或者說試圖找到一個理由,說服自己再走下去,而不是就此放棄。為此,片名《還有愛的日子》,講的不只是妙子對於兒子的愛,更指向妙子對於自己的愛。

以此來說,電影在討論喪親時,不忘跳出狹隘的刻板印象:憔悴、崩潰與哭泣,並以相對立體的方式,細細揣摩可能會有的恍惚、任性以及偏執,藉此賦予電影飽滿的人性,而非膩口的雞湯元素。

raw-image

想當然,電影不只呈現妙子的視角,並還納入不同位置的家屬,再以有限的篇幅交代:他們怎麼回應親人的過世。犀利的是,作品不走溫情主義,巧妙撕開他人的虛偽,例如表面開明的婆婆,看似扮演著和事佬的角色,其實打從心底輕視非血緣關係的孫子,面對遺體時,更是充滿著恐懼:搬家、信仰耶穌,皆為逃避,可謂物理、精神層面的雙重拋棄。反倒是刻薄的公公,在妙子無比混亂的時候,賦予足夠的空間、自主權去消化那些難過與歉疚。

至於敬太的親生父親,笨拙而狡猾,習慣性逃避責任之外,還會利用自身缺陷、不幸去操弄家人,請求妙子記得敬太,僅僅出於愧歉,而非感同身受,畢竟他可還有另一個兒子能夠補償,甚至連撿來的貓咪,都能隨意託付出去。綜此,這位失職的父親,或許無意,卻也顯得無賴,並且自私,使人難以同情,甚至厭惡。

最後,漸入尾聲時的歡快婚禮,無疑是整部電影最為殘忍一幕,不只揭露前夫的荒誕之處,更還賞了妙子一記悶棍,讓她從虛幻的共感中清醒,再度意識到喪子之後的痛苦,沒有任何人可以分擔。不過,這一份重擊,同樣促使妙子重新走回原點:愛的開始與結束之處,失去一切的她,直視著丈夫的雙眼,決定要冒險把悲傷交付出去,讓人得以靠近,也讓陪伴慢慢蒸發自己的眼淚。

繞了一圈,選擇坦率走向彼此的夫妻,漫步在陽光中,繼續隨著日子搖擺,直到記憶凝鍊出一條時空隧道,打破生死的疆域,而思念,也不再只是悲傷的陪襯。

結語

宏觀來講,電影情節確實狗血,除了意外喪子之外,夫妻雙方的前任,更也都來攪局。 不管是幸福遭到剝奪時,自然會有的憤恨與灰暗,抑或是擅自地將想像、嫉妒,投射到陌生的對話中,甚至誤以為關係中的隔閡,全是因為不愛了,皆讓作品層次豐沛之餘,同時保持誠懇,進而不至於淪為煽情、浮誇的八點檔作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怒怒心理師的沙龍
2.5K會員
135內容數
相信情緒的力量。試著從諮商心理師的角度,漫談生活常見的各種議題。
2025/04/01
國片《器子》以「器官買賣」為題,搭配巧妙的劇情反轉,展開一場暢快的復仇戲碼,恰到好處地創造娛樂張力,再以溫柔的方式讓故事落幕。使得復仇之路不只充滿憤怒,更能通往救贖,非常適合追求刺激與新鮮感的觀眾。
Thumbnail
2025/04/01
國片《器子》以「器官買賣」為題,搭配巧妙的劇情反轉,展開一場暢快的復仇戲碼,恰到好處地創造娛樂張力,再以溫柔的方式讓故事落幕。使得復仇之路不只充滿憤怒,更能通往救贖,非常適合追求刺激與新鮮感的觀眾。
Thumbnail
2025/03/25
本劇深刻探討網路社群的有毒男子氣概、紅藥丸理論如何影響青少年。從成長環境再到網路社群的交互作用,有毒陽剛文化是如何強化偏差價值觀,並導致悲劇發生。劇中父親角色亦展現創傷如何代代相傳,然後透過其自我和解的過程,呼籲社會重視情感教育及有毒男子氣概的轉型。
Thumbnail
2025/03/25
本劇深刻探討網路社群的有毒男子氣概、紅藥丸理論如何影響青少年。從成長環境再到網路社群的交互作用,有毒陽剛文化是如何強化偏差價值觀,並導致悲劇發生。劇中父親角色亦展現創傷如何代代相傳,然後透過其自我和解的過程,呼籲社會重視情感教育及有毒男子氣概的轉型。
Thumbnail
2024/12/26
本文精選2024年度十部精彩電影,從深刻的故事情節到令人思考的主題,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當代電影的多樣性,還提供了在新年佳節觀看的完美選擇。每部電影都能引發觀眾的深層共鳴,讓我們一同探索這些影視作品中的情感與思想深度,預祝大家新年愉快!
Thumbnail
2024/12/26
本文精選2024年度十部精彩電影,從深刻的故事情節到令人思考的主題,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當代電影的多樣性,還提供了在新年佳節觀看的完美選擇。每部電影都能引發觀眾的深層共鳴,讓我們一同探索這些影視作品中的情感與思想深度,預祝大家新年愉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執子之手,與子皆老 -- 從相識、相愛到結合,每一對夫婦都希望白頭偕老。但人生卻往往未必如你所願。經歷配偶的死亡,在心理學研究中,乃被喻為人生中最大壓力的生命事件。 如果說「死亡」的時間都是靈魂所選擇的,那麼丈夫的離去---讓我重新認識我們的關係所帶來理解...
Thumbnail
執子之手,與子皆老 -- 從相識、相愛到結合,每一對夫婦都希望白頭偕老。但人生卻往往未必如你所願。經歷配偶的死亡,在心理學研究中,乃被喻為人生中最大壓力的生命事件。 如果說「死亡」的時間都是靈魂所選擇的,那麼丈夫的離去---讓我重新認識我們的關係所帶來理解...
Thumbnail
主角毛毛意外中過世,留下了對愛情的憧憬,對親情的誤解,選擇透過冥婚的方式,讓自己有機會完成在人間最後的遺願。面對未知的死亡我們都會感到害怕,而且也都無法真的在死亡的那一刻就完成在人世間所有想做的事情。究竟該怎麼充實過生活,才不會在最後留下的是一堆遺憾呢?
Thumbnail
主角毛毛意外中過世,留下了對愛情的憧憬,對親情的誤解,選擇透過冥婚的方式,讓自己有機會完成在人間最後的遺願。面對未知的死亡我們都會感到害怕,而且也都無法真的在死亡的那一刻就完成在人世間所有想做的事情。究竟該怎麼充實過生活,才不會在最後留下的是一堆遺憾呢?
Thumbnail
《還有愛的日子》集結疏離、克制、荒誕、狗血於一身,於是導演深田晃司的美學儼然經得起考驗,因為你很難看見情感在走向乖張的同時,還能帶有一點溫柔的放下或和解,這是日本電影又一次傳遞出來的特殊情緒,也是現代家庭又一次崩解後重生的奇妙景象。
Thumbnail
《還有愛的日子》集結疏離、克制、荒誕、狗血於一身,於是導演深田晃司的美學儼然經得起考驗,因為你很難看見情感在走向乖張的同時,還能帶有一點溫柔的放下或和解,這是日本電影又一次傳遞出來的特殊情緒,也是現代家庭又一次崩解後重生的奇妙景象。
Thumbnail
「人因孤單而愛,愛卻讓人更孤單。」 愛是什麼,和孤單的關係是什麼?這是一部探討愛的電影,更是一部刻劃孤獨的電影。愛雖然不是孤獨的解藥,卻能陪伴孤獨走下去。
Thumbnail
「人因孤單而愛,愛卻讓人更孤單。」 愛是什麼,和孤單的關係是什麼?這是一部探討愛的電影,更是一部刻劃孤獨的電影。愛雖然不是孤獨的解藥,卻能陪伴孤獨走下去。
Thumbnail
死亡,非但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宿命,更會埋下一顆顆地雷,藉由缺席而導致的空蕩,不斷地炸毀生者的日常。最終,隨著日子遞進,死亡變得越來越真切,覆滿坑疤的靈魂,持續反芻停擺的過去,卻無法被他人理解、看見。於是,失落往往伴隨著孤單,而孤單,又總能輕易地扭曲一個人的存活價值。
Thumbnail
死亡,非但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宿命,更會埋下一顆顆地雷,藉由缺席而導致的空蕩,不斷地炸毀生者的日常。最終,隨著日子遞進,死亡變得越來越真切,覆滿坑疤的靈魂,持續反芻停擺的過去,卻無法被他人理解、看見。於是,失落往往伴隨著孤單,而孤單,又總能輕易地扭曲一個人的存活價值。
Thumbnail
《還有愛的日子》中這份返照人心的光,若陽台吊起的光碟片,隨著不停轉動的命運指向了另一岸,對死亡同樣感到困惑的妙子,從消極悲觀轉為主動做出選擇,散發著人性的光輝入水,折射成一道道可愛、可敬又撫慰我心的飽滿能量。
Thumbnail
《還有愛的日子》中這份返照人心的光,若陽台吊起的光碟片,隨著不停轉動的命運指向了另一岸,對死亡同樣感到困惑的妙子,從消極悲觀轉為主動做出選擇,散發著人性的光輝入水,折射成一道道可愛、可敬又撫慰我心的飽滿能量。
Thumbnail
「未知生、焉知死」。死亡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或者更應該思考的是: 什麼才構成真正活過的條件?
Thumbnail
「未知生、焉知死」。死亡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或者更應該思考的是: 什麼才構成真正活過的條件?
Thumbnail
日劇<妻子變成小學生>觀後感: 是一部能讓我們省思「生死的意義」、「愛的不同面向」、「放手的藝術」的好劇! 如果以為這是在講「蘿莉控中年大叔的人生奇遇記」,強烈建議你: Think again!
Thumbnail
日劇<妻子變成小學生>觀後感: 是一部能讓我們省思「生死的意義」、「愛的不同面向」、「放手的藝術」的好劇! 如果以為這是在講「蘿莉控中年大叔的人生奇遇記」,強烈建議你: Think again!
Thumbnail
《繼母與女兒的藍調》 主角是位職業女性,雖在工作方面非常靈敏、洞察力強但在情感方面、人際關係上卻顯得非常的遲鈍與不靈活。女主角是以工作任務心態處理大部分人生,因此給予他人一種冷淡無情的距離感與壓力。自從加入一個家庭與照顧他人女兒過程中,她也慢慢的照顧到小時候的自己,進而與自己也與他人更親切。
Thumbnail
《繼母與女兒的藍調》 主角是位職業女性,雖在工作方面非常靈敏、洞察力強但在情感方面、人際關係上卻顯得非常的遲鈍與不靈活。女主角是以工作任務心態處理大部分人生,因此給予他人一種冷淡無情的距離感與壓力。自從加入一個家庭與照顧他人女兒過程中,她也慢慢的照顧到小時候的自己,進而與自己也與他人更親切。
Thumbnail
一年一度的母親節,正巧將幾部自己很喜歡的媽媽電影整理成片單,也許以下推薦的電影,不是每一部都有著母親節溫馨、溫暖的形象,但他們皆以不同形式包裝著「親情」或是「母愛」的元素。在這些電影中,我們能夠看到媽媽們為了家庭捨棄的東西、在這之中面對的壓力和辛勞、以及她們是如何在最終仍以愛與親情跨越難關。
Thumbnail
一年一度的母親節,正巧將幾部自己很喜歡的媽媽電影整理成片單,也許以下推薦的電影,不是每一部都有著母親節溫馨、溫暖的形象,但他們皆以不同形式包裝著「親情」或是「母愛」的元素。在這些電影中,我們能夠看到媽媽們為了家庭捨棄的東西、在這之中面對的壓力和辛勞、以及她們是如何在最終仍以愛與親情跨越難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