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人生是苦或樂,你我都有選擇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源於 2015 年達賴喇嘛和屠圖大主教在達蘭薩拉相處一星期的珍貴記錄。原本達賴喇嘛要在屠圖大主教 80 歲生日時到南非拜訪他,但南非政府因忌憚中共而不肯發給達賴喇嘛簽證。相隔四年,換屠圖大主教到印度達蘭薩拉參加達賴喇嘛 80 歲慶生會,達賴喇嘛親自到機場迎接。屠圖大主教於2021年過世,這次會面成了兩位好友最後一次相會。

生病的苦痛

人世間最常聽聞或經歷的苦痛,除生離死別之外,莫過於生病的苦痛。

作者道格拉斯・亞伯拉姆問罹癌的屠圖大主教: 很多人生病是很難感到喜悅的。您卻能一邊面對痛苦一邊保持喜悅,為什麼您做得到?

屠圖大主教說, 我受到很多人的幫助,我明白自己並非孤獨的個體,而是一個善良群體的一員,這是一件好事,對我幫助很大。有些苦,即便是劇烈的痛苦,也是人生不可少的調味料,至少能夠培養人的同情心。

事實上,即使在病痛當中,你還是能察覺護士照顧你時的溫柔,也看得出即將替你動手術的外科醫生的技術。但也有些時候,疼痛會強烈到你完全看不見這些事。此時的重點是,不要對自己的情緒及感受有罪惡感。陷病痛之苦時,你可以想:「嘿,我生病能上醫院,有醫生看診,還有合格的護士照顧我,我很幸運。」

這樣做就是踏出自我中心的第一步,不再一心只想著我、我、我,然後可以慢慢意識到,原來不只有我一個人身處於病痛之中,有的人說不定正承受著更大的痛苦。我們如何面對人生中看似最陰暗的阻礙,會決定我們成為怎樣的人。如果認為一切都令人絕望,我們最後只會變得壓抑刻薄,對所有事情感到憤怒,只想把所有事物搗毀。

人如果太專注於自己的重要,太執迷於分辨自己是好是壞,就會備受煎熬。執著於想要的東西,逃避不想要的東西,並不會帶來快樂。太自我中心的想法,是痛苦的溫床。關懷他人的平安喜樂,才是快樂的泉源。

病痛時的轉念

平路在 《間隙》提到自己面對生病逆境的心態調適,她說:

「讀過的書曾經教我,遇到困境的時候,以中性詞彙在心裡描述現狀。病了,身體已經縛上一堆鉛塊,若又先入為主,把一堆負面詞彙冠在自己頭上,如同添加身體的負擔。不舒服是現狀,若又認定上演的是齣「悲劇」,結局一定「痛苦」,命運一定「悲慘」…之類的,預設的劇情對『我』這個角色並不公平。」

她會以電腦軟體硬體來比擬自己,比如:「運算法出現bugs,尋找對應策略」、「當機中,正在軟體更新」…,這類語法會帶來不一樣的感受。若還是心裡嘀咕著:「若不是這場病,我早就如何如何……」,咕噥著與當下再沒有任何相關的事,甚至痴心妄想回到未生病前的狀態,平路覺得,那就是自虐了。


《薩古魯談業力》提到, 受苦是心理上的,是你製造出來的。百分之百的苦都是你自己製造的。疼痛是你別無選擇,但是受苦這事,你是有選擇的,你永遠都可以選擇不受苦。當你可以選擇不受苦時,應該就是《光師父說心經1 從此岸到彼岸》提到的「苦,是最好的老師」的境界吧!

享樂的追求

道格拉斯・亞伯拉姆問達賴喇嘛:「享樂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

達賴喇嘛說:「快樂分成兩種。一種是感官的享樂,比如性愛或美食,就屬於這一種。另一種是心靈更深層的快樂,好比透過愛、同情和寬容所衍生的快樂。感官的喜悅是一時的,心靈深處的喜悅卻能持續很久,那是真正的喜悅。」

讀到這兒的我心想著:「難道不能魚與熊掌都要嗎?既享受感官的快樂,又能感受心靈的快樂。」在閱讀完整本書之後,我找到了答案,關鍵並不是快樂是否只能二選一的問題,而是這二種快樂有著主動與被動的不同。

感官的快樂是被動的,因為美食、音樂、性愛、名利、權勢、好事…等外在條件存在時,我們因此覺得快樂,這是被動的快樂,只要少了這些外在的條件,人就會覺得無聊,進而繼續追尋這些外在條件,讓自己感受快樂,也就是向外求的快樂世界,當求而不得時,煩惱便油然而生,這是個無止盡的漩渦。

內心的快樂則是主動的,舉凡愛、同情和寬容種種心境,都是自己選擇的,不會因為別人叫你要愛、要同情、要寬容,你就做到這些,那是自己由內而生的心境,因為不受限於外在的形象,滿足感更能持續。當我們把重心放在心靈上的快樂時,自然也不易想著對外追求外在物質或名利所帶來的快樂,久而久之,便能感受到喜悅本是存於內在的境界。

把焦點放在感官的快樂時,心就容易受到蒙蔽,而忘了向內探索更深層的快樂。我猜想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宗教都有戒律的緣故,先透過捨棄感官的快樂,更能到達體悟心靈快樂的境界。

結語

叔本華說過:「有一個與生俱來的錯誤,那就是認為我們來到這世界,目的是要過得幸福快樂。」正因為以為快樂是目的,才種下許多不快樂的源由。

我們目前的社會和教育,多半強調外在、物質的價值,不夠注重內在價值。從小受這種教育長大的人,生活只知道滿足物欲,到最後,整個社會都變得偏重物質。多數人從未費心探究快樂最終的來源,快樂來自於內在,不假外求。就連身體健康,本源也在於內心,而非外在。

就像平路在 《間隙》提到的, 不去比較、也不去介意是不是幸福快樂,在你的裡面有個東西,不跟人比較的情況之下,就是好的。就眼前這樣,這樣就是好的。

最後分享書裡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案例:

一名冤獄受刑者在監獄裡中度過了 30 年,重獲自由後他接受採訪,主持人問他怎是否覺得憤怒不公?畢竟自己最菁華的 30 年歲被葬送在監獄裡。他並不生氣,他說:「如果我繼續生氣的話,剩下的人生也會被奪走。」

人生是苦或樂,你我都有選擇權。

全文完整版:連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ummer這是我今年最愛最愛的一本書了,我也正打算看完要好好大推這本,好好寫一篇讀書心得,我真得太喜歡了,我正在等紀錄片DVD發行,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
avatar-img
闆娘Summer的沙龍
20會員
45內容數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是朗朗上口的一句話。無論你的身份是什麼,總有覺得不得已的時侯。那麼,要如何降低這些不得已時刻發生的機率呢?掌握情緒、思考、金錢、效能…等各面向,拿回主導權,你我都能更愜意的做自己的主人。
闆娘Summer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15
覺得別人很討厭,是人之常情。大家都會這樣。 但它會耗掉大量精力。它的代價其高無比,也讓人精疲力竭。 如果我們想讓一個人好相處,行為舉止也不會讓我們太反彈,只有一個小秘訣……
Thumbnail
2023/06/15
覺得別人很討厭,是人之常情。大家都會這樣。 但它會耗掉大量精力。它的代價其高無比,也讓人精疲力竭。 如果我們想讓一個人好相處,行為舉止也不會讓我們太反彈,只有一個小秘訣……
Thumbnail
2023/04/07
《人生大事》看似以殯葬業與死亡為主軸,實則是一部關於愛的電影,劇裡武小文與外婆午睡,她醒了,外婆卻再也醒不來;病故小女孩的父親懊悔平時忙於工作疏於陪伴關懷;熙熙的先生酒駕車禍、面目全非的當場死亡;莫大姐一通電話道上莫老爺辭世的惡耗…這些都是在陳述人生無常、愛要及時的橋段。
Thumbnail
2023/04/07
《人生大事》看似以殯葬業與死亡為主軸,實則是一部關於愛的電影,劇裡武小文與外婆午睡,她醒了,外婆卻再也醒不來;病故小女孩的父親懊悔平時忙於工作疏於陪伴關懷;熙熙的先生酒駕車禍、面目全非的當場死亡;莫大姐一通電話道上莫老爺辭世的惡耗…這些都是在陳述人生無常、愛要及時的橋段。
Thumbnail
2023/03/28
那一年春天,母親確診淋巴癌末期,餘命預估一年。我向公司提出請降職級的要求,放棄勞健保及主管的津貼與福利,如此一來行程不用被大小會議或課程活動所束縛,時間安排上更自主。 前輩跟我說:「世上得癌症的人那麼多,又不是只有妳媽得癌症,幹嘛搞得像是世界末日一般,連工作都不顧。」與這位前輩的互動過程中,我從他各
Thumbnail
2023/03/28
那一年春天,母親確診淋巴癌末期,餘命預估一年。我向公司提出請降職級的要求,放棄勞健保及主管的津貼與福利,如此一來行程不用被大小會議或課程活動所束縛,時間安排上更自主。 前輩跟我說:「世上得癌症的人那麼多,又不是只有妳媽得癌症,幹嘛搞得像是世界末日一般,連工作都不顧。」與這位前輩的互動過程中,我從他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The Book of Joy】台灣翻譯書名為【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這本書有機會讓達賴喇嘛及南非大主教有機會向世人闡述說明〝喜悅〞一詞的概念與實踐。書中集結了兩位智者的生活智慧,也期許讀者可以藉由實踐書中的功課來拾回本來就屬於我們的喜悅生活。
Thumbnail
【The Book of Joy】台灣翻譯書名為【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這本書有機會讓達賴喇嘛及南非大主教有機會向世人闡述說明〝喜悅〞一詞的概念與實踐。書中集結了兩位智者的生活智慧,也期許讀者可以藉由實踐書中的功課來拾回本來就屬於我們的喜悅生活。
Thumbnail
在我們既定的印象裡,異教之間總是存有排他性,甚至還會妖魔化異教來宣揚自己的信仰,但在達賴喇嘛與屠圖主教的身上卻奇蹟似地看見充滿包容與接納的深厚友情,光是翻開這本書瀏覽兩位互動的照片,就忍不住令我熱淚盈眶,因為他們所散發出的笑容與慈愛,都足以令人深信這世界仍舊存在美好。 兩位的對談契機始於原本達賴喇嘛
Thumbnail
在我們既定的印象裡,異教之間總是存有排他性,甚至還會妖魔化異教來宣揚自己的信仰,但在達賴喇嘛與屠圖主教的身上卻奇蹟似地看見充滿包容與接納的深厚友情,光是翻開這本書瀏覽兩位互動的照片,就忍不住令我熱淚盈眶,因為他們所散發出的笑容與慈愛,都足以令人深信這世界仍舊存在美好。 兩位的對談契機始於原本達賴喇嘛
Thumbnail
書中不但有兩位充滿智慧的箴言,作者之一的道格拉斯,也透過現代科學角度,來實證兩位聖人所講的話語是有實際根據。你不一定要有宗教信仰,也能從這本書中獲得相當大的內在平靜。書末的小練習,更讓人能隨時實作。 我覺得快樂的其中一個面向或許就是平靜,唯有練習不被太大起大落的情緒操控,才真的能使快樂較為持久。
Thumbnail
書中不但有兩位充滿智慧的箴言,作者之一的道格拉斯,也透過現代科學角度,來實證兩位聖人所講的話語是有實際根據。你不一定要有宗教信仰,也能從這本書中獲得相當大的內在平靜。書末的小練習,更讓人能隨時實作。 我覺得快樂的其中一個面向或許就是平靜,唯有練習不被太大起大落的情緒操控,才真的能使快樂較為持久。
Thumbnail
在 #人生中的最後一次相遇,他們用了短短5天的時間談討了如何獲得喜悅,看完這本書我得到了一個結論,就是「關懷他人」「善待他人」,便是兩位尊者認為「如何獲得喜悅的真諦」🌟
Thumbnail
在 #人生中的最後一次相遇,他們用了短短5天的時間談討了如何獲得喜悅,看完這本書我得到了一個結論,就是「關懷他人」「善待他人」,便是兩位尊者認為「如何獲得喜悅的真諦」🌟
Thumbnail
那一年春天,母親確診淋巴癌末期,餘命預估一年。我向公司提出請降職級的要求,放棄勞健保及主管的津貼與福利,如此一來行程不用被大小會議或課程活動所束縛,時間安排上更自主。 前輩跟我說:「世上得癌症的人那麼多,又不是只有妳媽得癌症,幹嘛搞得像是世界末日一般,連工作都不顧。」與這位前輩的互動過程中,我從他各
Thumbnail
那一年春天,母親確診淋巴癌末期,餘命預估一年。我向公司提出請降職級的要求,放棄勞健保及主管的津貼與福利,如此一來行程不用被大小會議或課程活動所束縛,時間安排上更自主。 前輩跟我說:「世上得癌症的人那麼多,又不是只有妳媽得癌症,幹嘛搞得像是世界末日一般,連工作都不顧。」與這位前輩的互動過程中,我從他各
Thumbnail
越追求快樂,反而越不快樂 你是真正的快樂嗎? 現代社會鼓勵我們自我實現、活出自我,追尋屬於自己的快樂。「你值得擁有,你應該享受,你可以變得更快樂。」 然而,當我們將追求快樂視為一連串的愉悅經驗,常會引來轉瞬即逝與空虛的感受。因為我們總是覺得不滿足,總是覺得比起別人,我還「不夠快樂」。所以弔詭的是,我
Thumbnail
越追求快樂,反而越不快樂 你是真正的快樂嗎? 現代社會鼓勵我們自我實現、活出自我,追尋屬於自己的快樂。「你值得擁有,你應該享受,你可以變得更快樂。」 然而,當我們將追求快樂視為一連串的愉悅經驗,常會引來轉瞬即逝與空虛的感受。因為我們總是覺得不滿足,總是覺得比起別人,我還「不夠快樂」。所以弔詭的是,我
Thumbnail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源於 2015 年達賴喇嘛和屠圖大主教在達蘭薩拉相處一星期的珍貴記錄。原本達賴喇嘛要在屠圖大主教 80 歲生日時到南非拜訪他,但南非政府因忌憚中共而不肯發給達賴喇嘛簽證。相隔四年,換屠圖大主教到印度達蘭薩拉參加達賴喇嘛 80 歲慶生會,達賴喇嘛親自到機場迎接…
Thumbnail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源於 2015 年達賴喇嘛和屠圖大主教在達蘭薩拉相處一星期的珍貴記錄。原本達賴喇嘛要在屠圖大主教 80 歲生日時到南非拜訪他,但南非政府因忌憚中共而不肯發給達賴喇嘛簽證。相隔四年,換屠圖大主教到印度達蘭薩拉參加達賴喇嘛 80 歲慶生會,達賴喇嘛親自到機場迎接…
Thumbnail
這是一本以觀察者的角度記錄達賴喇嘛與南非聖公會大主教戴斯蒙屠圖相聚一周的對話內容,兩位宗教領袖以自身經歷及所見所聞來一同探討喜悅的本質、如何面對苦難及修行,讓世人能在練習後去擁抱更多的喜悅,這本書不時會輔以神經學、心理學的研究,來跟兩位聖人所說的道理相呼應,是一本不只講求靈性也講求科學並重的書籍。
Thumbnail
這是一本以觀察者的角度記錄達賴喇嘛與南非聖公會大主教戴斯蒙屠圖相聚一周的對話內容,兩位宗教領袖以自身經歷及所見所聞來一同探討喜悅的本質、如何面對苦難及修行,讓世人能在練習後去擁抱更多的喜悅,這本書不時會輔以神經學、心理學的研究,來跟兩位聖人所說的道理相呼應,是一本不只講求靈性也講求科學並重的書籍。
Thumbnail
讓整個情況變得再更複雜一些的因素是,追逐快樂或開心的行為,常常伴隨著「希望能透過這種方式,好讓自己不用去感覺那些過往的煩躁、苦痛與不適」。我們生命中好像已經有太多的苦難、哀痛、苦痛與心碎。這些過往太過沉重,至少我們透過某些方式,還能夠暫時從這些苦痛與心碎中脫身一會。 喜悅似乎是我們遺忘許久的神話。
Thumbnail
讓整個情況變得再更複雜一些的因素是,追逐快樂或開心的行為,常常伴隨著「希望能透過這種方式,好讓自己不用去感覺那些過往的煩躁、苦痛與不適」。我們生命中好像已經有太多的苦難、哀痛、苦痛與心碎。這些過往太過沉重,至少我們透過某些方式,還能夠暫時從這些苦痛與心碎中脫身一會。 喜悅似乎是我們遺忘許久的神話。
Thumbnail
已進入耄耋之年的達賴喇嘛-單增嘉措與南非聖公會大主教-戴斯蒙.屠圖,意識到這一次的見面也許是此生最後一次,一週的團聚訪談結束,他們帶著喜悅又五味雜陳的心情好好向對方道別。 最後一次相遇,他們談的是喜悅,如果是你,會準備談些什麼呢?
Thumbnail
已進入耄耋之年的達賴喇嘛-單增嘉措與南非聖公會大主教-戴斯蒙.屠圖,意識到這一次的見面也許是此生最後一次,一週的團聚訪談結束,他們帶著喜悅又五味雜陳的心情好好向對方道別。 最後一次相遇,他們談的是喜悅,如果是你,會準備談些什麼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