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充滿無力的世界中,依然保持快樂?】《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畫說書

雖前一陣子提及自己感到自在,但好似離真心快樂仍有段距離,於是從頭翻閱了這本,早已被許多人奉為精神導師之書的《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
達賴喇嘛|戴斯蒙.屠圖|道格拉斯・亞伯拉姆
一位是二十四歲就被迫流亡、歷經一生苦難仍無法回到西藏的達賴喇嘛;一位是終其一生都在對抗種族隔離暴行,帶領南非走向寬恕的屠圖大主教。兩位前後都曾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先前我曾擔心,這些聖人們的理念會不會太崇高抽象,俗人如我是盡不能體會,但翻閱書中的各種方法與對談,發現我們所想的聖人,同樣會對有人突然超車而驚呼生氣,也有幽默到不敢相信的妙語時,就會發現他們其實離我們並沒有那麼遙遠。

我達成快樂的最小可行性

我們很多的不快樂往往在於外求,忽略了內在,但這樣講又有些抽象,執著自我難道不好?有目標可以追求難道就會不快樂?探討何謂快樂的範圍如此之大,今天或許我們能從「要怎麼樣達成快樂」的最小可行性開始練習:

了解你我並無不同

「假如我們認為自己很特別,或不夠特別,那麼恐懼、緊張、壓力和焦慮也會隨之出現。我們都是一樣的。」
我曾有一段時間老希望自己與眾不同,於工作上是,碰見發表的機會時更是,但往往帶給自己莫名的壓力,而當結果不如預期,常伴隨更大的失落感。達賴喇嘛提起了過往年輕時講道的經驗,正是因為太執著於自我的不同,反倒讓他焦慮不安,後來才學習將視角轉往他人,他認為自己就跟台下的眾人一樣,都是平凡人。
結果比起內在的道德觀,我們更在意的是自己,老是想著我、我、我怎麼樣。自我中心的心態又招來恐懼和不安全感,不信任別人。
現代人多數的不快樂,就是只從一個角度看自我面向,然而這跟專注內在又有所區別。凡事都有過猶不及,太執著於自我,眼光就會變得狹隘,忘記人生不是一場零和遊戲,而是一場無限賽局。

而且有醫學研究指出,老是說我我我、或我的我的…的人,心臟病發作的機會將明顯高出許多。(卡注意~)

/

不要吝於讚美

神經科學家理察曾透過腦神經迴路研究,整合出四種快樂大腦理論,其中一種迴路是「慷慨付出的能力」,但所謂的慷慨付出並不是要你無條件拿出錢財,於我的理解,能幫助人的最小可行性,便是讚美。
生在一個好還要更好的家族中,讚美是罕有之物,我是直到長大,才學習會對他人的讚美說聲「謝謝」,而不是「才沒有嘞,我做超爛」,長久下來的貶低讚美,其實也造就自己的沒自信,後來發現,這樣的人也很容易膨脹自己。

有時候真誠的讚美也能讓人卸下武裝,下次或許可以嘗試對那些自吹自擂的人發出真心讚美,看看他們真實的反應。(如同我個人相當喜歡吳曉樂的這篇貼文,拿讚美去偷襲一個你可能看不慣的人,他可能會不一樣的XD。)
/

練習接受

「我們每一個人雖然應當盡全力理解自己所追求的目標,但能不能成功往往取決於許多我們無法掌控的因素。因此,我們的責任在於奉獻最大心力去追求目標,盡己所能,但不要執著於事先預想的結果。」
我以為任何佛法、神學最終就是要呼籲人不要有目標 XD 因為目標會使人迷失自我云云,但世界並不是如此運作,佛法甚至認為人需要目標方能受到鼓舞,但重點在於不要太執著於手段,而是專注在自己所能努力的事情上。
這點跟「斯多葛哲學」是不是些相似呢?
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必須放下設想,不能固執地認為一定要如何達成。放下對目標和手段的執念,平靜與沉著自會油然而生。那正是接受的真諦。

/

練習幽默

「你有沒有辦法壓低姿態,有沒有辦法笑自己也讓別人笑你,而且讓別人在笑你的時候不會有罪惡感。不失尊嚴的幽默等於邀請大家一起加入歡笑。」

雖然在閱讀過程時常感受到死亡的腳步離不遠,兩位的生平,都歷經磨難與我們不可想像的痛苦,但兩人並沒有因此嚴肅會談,在書中能看到達賴喇嘛與屠圖主教互開彼此各種玩笑,是多真誠地將彼此視為平凡好友,而不是聖人。整本書幾乎都能透過紙頁聽到兩老爽朗的笑聲,有時跟著不自覺的嘴角上揚,要說我對兩位最改觀的印象,就是幽默了吧。
達賴喇嘛比我想的還要會開玩笑,他會搶主教的帽子,「每次我參加很莊嚴的聚會或正式會議,心裡會想著,真希望出點亂子。」(欸?)屠圖主教也會互開彼此信仰的玩笑,而我最喜歡他所講的一句:
我深深覺得,想走進別人的心,一大方法就是有能力逗別人笑。你要是懂得自嘲,大家就知道你不是浮誇自滿的人。


書中不但有兩位充滿智慧的箴言,作者之一的道格拉斯,也透過現代科學角度,來實證兩位聖人所講的話語是有實際根據。你不一定要有宗教信仰,也能從這本書中獲得相當大的內在平靜。書末的冥想小練習,更讓人能隨時實作。我當時聽的是有聲書版本,確實讓我於焦慮地當下,有個抽離的角度看向自己。

我覺得快樂的其中一個面向或許就是平靜,唯有練習不被太大起大落的情緒操控,才真的能使快樂較為持久。

而你所疑惑的其他快樂(或甚至不快樂)的問題,或許都能讓兩位聖人幽默地替你解答。
獻給即將要上班卻一邊思考快樂意義為何的你。

後續補充:

其實在看這本書與發文前後我在找相關資料時,也都有看到達賴喇嘛不久前惹的爭議,但我是看完整個事發經過影片、男孩與母親的說詞、不同文化的批判,才想稍微發表一下看法。
先說我不是什麼虔誠教徒,對藏傳文化了解也很有限,看了報導才知道藏人有所謂的吐舌禮,難怪在書中他見到大主教的第一個反應是直接把嘴嘟過去,而在看完書也知道達賴喇嘛在即便被奉為尊者的場合,也仍希望與一般人平起平坐,甚至開起各種玩笑。
但的確,今天對象是一個男孩,勢必就會有更多解讀,達賴喇嘛對此也發表了嚴正的道歉。

因為沒有信仰我也沒有護航的必要,有人尊敬一定也有人討厭,蠻正常。我是覺得看完完整影片並了解整個事發經過,也看完他的書與做過的努力,而不是只單純看一個片段的畫面就直接否定這個人。對整體有些了解後,再去討厭一個人也不遲。
關於各方角度的說詞,范琪斐的這個報導我覺得可以在後續作為補充。
當然~我仍希望大家未來討論爭議人物都能理性發言,況且這本書的作者還有其他兩位,尊重一下人家嘛~
照例宣傳一下:畫說有一天IG有更多的即時互動,也能順道看看大家認為快樂還有什麼解~
紀錄最近看完,且好希望讓你們也知道的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