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片來源:金石堂
在我們既定的印象裡,異教之間總是存有排他性,甚至還會妖魔化異教來宣揚自己的信仰,但在達賴喇嘛與屠圖主教的身上卻奇蹟似地看見充滿包容與接納的深厚友情,光是翻開這本書瀏覽兩位互動的照片,就忍不住令我熱淚盈眶,因為他們所散發出的笑容與慈愛,都足以令人深信這世界仍舊存在美好。
兩位的對談契機始於原本達賴喇嘛打算前往南非參與屠圖主教的壽宴,無奈南非政府迫於中共的壓力而不願意核發簽證給達賴喇嘛,於是也促成了屠圖主教飛往印度與達賴喇嘛對談並記錄成書的計畫。
我們或許沒有榮幸可以親臨兩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對談現場,但可以透過一部電影及一本書深入了解兩位精神領袖的內在思維,對於全人類而言都是莫大的幸福與喜悅。
事實上,倘若我們不知道達賴喇嘛與屠圖主教過去的經歷,實在很難從他們的逗趣的肢體動作與笑顏去得知兩人曾經遭受的苦難,更加不可思議的是理應一生懷憂喪志且憤世嫉俗的兩人,何以能真誠地感受到心靈的平靜與喜悅呢?這當中一定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大智慧,也是這場對談之所以深具價值的原因。
達賴喇嘛被問到中國入侵西藏令其被迫遠離家鄉流亡印度的坎坷命運,他表示流亡的幾十年反而令他擺脫了繁文縟節,也有機會交到更多的朋友,更能把慈悲為懷的理念向全世界宣揚,雖然被迫離開成長的家園是很令人難過的一件事,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面對苦痛,一旦把眼光放遠,就不再拘泥於眼前的挫折。
我很感動達賴喇嘛在對談中提到全世界有七十億人口,但是有超過十億人沒有宗教信仰,所以他認為要培育心中的價值觀並不一定要靠宗教信仰,因為我們不能把無宗教信仰的人排除在外。這一段話非常震撼我,也有別於過去聽聞某些宗教總是宣揚只有信仰他們的神才能得永生,就好似不信者就沒有資格得到任何關愛。屠圖主教同時也令我深受感動的原因是他宣稱倘若天堂恐同,那他便不願意上天堂。他們兩位所展現的包容力正是向我們展現寬厚的慈悲心。
為什麼這次對談的主題要針對「喜悅」來談呢?主要是現代人即便擁有再多的物質享受,都無法真正感受到喜悅,而「喜悅」又關乎到一個人是否能保持心性的穩定,進而發展出同理心與慈悲心
而阻礙人們感受到「喜悅」的原因又有哪些呢?對談中提到恐懼、壓力、焦慮、沮喪、憤怒、寂寞、嫉妒、病痛⋯⋯等,其實要遠離這些苦痛並不是假裝它們不存在,而是轉換看待事物的角度。例如當我們感受到痛苦的時候,也想想其他飽受苦痛之人,這不是基於比較誰比較可憐的心態,而是把自己與他人連結,讓自己感受到此刻並不孤單,把原本的苦惱轉向憐憫,自然而然自身的痛苦也會減輕。
達賴喇嘛與屠圖主教的觀點大致上雷同,唯一有些許不同的是達賴喇嘛認為有些感受是可以透過修行在發生之時就立即轉化,而屠圖主教是主張感受不可抹滅,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化逆境為轉機,屠圖主教甚至表示即便是劇烈的痛苦,也是人生不可少的調味料,至少能夠培養人的同情心。
在對談中,我們可以得知「喜悅」是即刻可得且不必等的東西,而期望造福他人的時候就能得到最大的喜悅。然而,在造福他人之前又必須先屏除自我中心的思想,當一個人總認為自己與眾不同,那就是痛苦的來源,倘若認為自己與有情眾生都是一樣的平凡人類,才能遠離孤獨而創造與他人的信任關係。
說到底,一個人之所以無法感受到喜悅的原因並非是事件本身,而是來自於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追尋更大的喜悅講述的是一種更富有同理心,且能轉而關懷他人痛苦的善行,也是基於如此崇高的理念,進而促成了兩位宗教界精神領袖的世紀對談,並且透過兩位的互動真切地展示了何謂言行而一。
這是一本令我數度感動落淚的智慧之書,光是閱讀文字就被他們兩位智者的言談所折服,更被他們的幽默風趣所逗樂,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透過文字、有聲書及電影去領略如何安頓內心並練習感受喜悅。
avatar-img
206會員
1.1K內容數
射手媽咪婷婷的 Prem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本書是作者佐野洋子人生最後階段的心情剖析,有感於記憶力逐漸衰退,接著又發現罹患癌症,當得知自己即將面臨死亡之際,她不僅沒有感到沮喪,反而依然故我地用心感受生活中的一切,無論是迷上韓劇,抑或是承認自己的偏見與厚臉皮,都可以感受到佐野洋子這個人雖然任性,卻非常坦然面對屬於自己的優缺點。 佐野洋子自嘲老
昨天接小孩放學去醫院回診的路上,我眼見著前方一位爸爸趁停紅燈的時候,開始從坐在後方的小女孩的小腿開始捏起,接著是大腿、腰⋯⋯,然後被小女孩一手推開才停手。 我被這一幕震懾到,也有感於當身為父母的我們大聲疾呼要教導孩子保護自己的身體的同時,我們自己是否做到了尊重孩子的身體? 雖然我不至於覺得這位父親是
前兩天假期,除了依照慣例帶孩子出門參與活動之外,看不慣家裡玩具一團亂的先生展開了再一次的收納整理行動。 在整理的過程中,小孩是全程參與的,先生也會一邊問孩子這個東西還要不要?倘若還需要的話要如何處理? 很多時候都是這樣的,平時沒有在玩的玩具一旦面臨取捨,就會油然而生捨不得丟棄的心情,就好比我們試圖要
還記得那天晚上又氣又急得把孩子送到急診室,因為孩子與長輩視訊的時候把棉被蓋在自己身上而不小心往後傾倒撞到頭破血流,而當下正是疫情嚴峻之時,醫護人員皆全副武裝並戒慎恐懼,幸好經過醫師檢查過後表明傷口不需要縫,但回家之後的例行換藥才是考驗的開始,每每想到當時的情景實在揪心不已,卻也慶幸苦盡甘來。 《來日
昨晚看了知名醫師自承打小孩的文章,心中百感交集,一方面感嘆單親爸爸難為,一方面又為教養方式不當感到生氣。 其實我發現許多父母都有共同的一種想法就是:「他要為他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他現在不能負責,他以後就會⋯⋯⋯⋯。」 先與大家分享那所謂文句後面的無止盡腦補,一切都只是此時此刻無謂的擔心與想像,也因為
每個人都是由無數的生命經驗與感受形塑而成,而那些快樂與悲傷足以強大或削弱我們的內在力量,於是我們偶爾徜徉在幸福歡愉中,也可能墜入幽暗的黑洞裡無助掙扎。 《每一天的覺醒》這本書的作者馬克是一位詩人,也是曾經被母親錯待、被任教十八年的學校解僱、失去一根肋骨、結過兩次婚、從癌症裡重生的倖存者,他以日記的方
這本書是作者佐野洋子人生最後階段的心情剖析,有感於記憶力逐漸衰退,接著又發現罹患癌症,當得知自己即將面臨死亡之際,她不僅沒有感到沮喪,反而依然故我地用心感受生活中的一切,無論是迷上韓劇,抑或是承認自己的偏見與厚臉皮,都可以感受到佐野洋子這個人雖然任性,卻非常坦然面對屬於自己的優缺點。 佐野洋子自嘲老
昨天接小孩放學去醫院回診的路上,我眼見著前方一位爸爸趁停紅燈的時候,開始從坐在後方的小女孩的小腿開始捏起,接著是大腿、腰⋯⋯,然後被小女孩一手推開才停手。 我被這一幕震懾到,也有感於當身為父母的我們大聲疾呼要教導孩子保護自己的身體的同時,我們自己是否做到了尊重孩子的身體? 雖然我不至於覺得這位父親是
前兩天假期,除了依照慣例帶孩子出門參與活動之外,看不慣家裡玩具一團亂的先生展開了再一次的收納整理行動。 在整理的過程中,小孩是全程參與的,先生也會一邊問孩子這個東西還要不要?倘若還需要的話要如何處理? 很多時候都是這樣的,平時沒有在玩的玩具一旦面臨取捨,就會油然而生捨不得丟棄的心情,就好比我們試圖要
還記得那天晚上又氣又急得把孩子送到急診室,因為孩子與長輩視訊的時候把棉被蓋在自己身上而不小心往後傾倒撞到頭破血流,而當下正是疫情嚴峻之時,醫護人員皆全副武裝並戒慎恐懼,幸好經過醫師檢查過後表明傷口不需要縫,但回家之後的例行換藥才是考驗的開始,每每想到當時的情景實在揪心不已,卻也慶幸苦盡甘來。 《來日
昨晚看了知名醫師自承打小孩的文章,心中百感交集,一方面感嘆單親爸爸難為,一方面又為教養方式不當感到生氣。 其實我發現許多父母都有共同的一種想法就是:「他要為他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他現在不能負責,他以後就會⋯⋯⋯⋯。」 先與大家分享那所謂文句後面的無止盡腦補,一切都只是此時此刻無謂的擔心與想像,也因為
每個人都是由無數的生命經驗與感受形塑而成,而那些快樂與悲傷足以強大或削弱我們的內在力量,於是我們偶爾徜徉在幸福歡愉中,也可能墜入幽暗的黑洞裡無助掙扎。 《每一天的覺醒》這本書的作者馬克是一位詩人,也是曾經被母親錯待、被任教十八年的學校解僱、失去一根肋骨、結過兩次婚、從癌症裡重生的倖存者,他以日記的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這個故事讓我們反省:一般人聽到別人指正自己的過失,總是很難聽得進去,俗語說:「忠言逆耳,良藥苦口。」 在儒家裡也有這樣的話:「子路聞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 「子路聞過則喜」這一點,倒是值得我們學習,有人指責他的過失,他很歡喜地接受;大禹聽了善言,甚至恭敬地禮拜。
Thumbnail
之前看電視劇「佛陀」我沒有像這次一樣,看到某一個環節就深受巨大撼動。 今天兩個地方,令我為之深深感受慈悲是什麼。 1、十歲的悉達多第一次跟著父王上朝廷,試著和堂哥對於兩位市民(窮人與富者)互告分辨,悉達多聰穎的洞察力、分析能力,還給了被誣賴的窮人公道與正義,沒有對立分別的他,接著
Thumbnail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 The Book of Joy》 ✍️作者:達賴喇嘛 , 戴斯蒙‧屠圖 , 道格拉斯・亞伯拉姆 原文作者:The Dalai Lama, Desmond Tutu, Douglas Abrams 譯者: 韓絜光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
Thumbnail
透過兩位世界級影響力的大師「第十四世達賴喇嘛」與「南非聖公會大主教」的刻意相遇與約定對談,說好只談喜悅,但談的是更多的苦難與慈悲。 像是所有哲學對談的基礎,總是能從「對立面」看到「相似處」 參透苦難,理解喜悅 或許,這就是人生的課題,從「影子」的位置,判斷「光源」的方位 究竟,喜悅藏在哪裡呢
Thumbnail
大慈悲心就是阿彌陀佛的正因,這個大慈悲,第一是建立極樂世界,第二是接引一切眾生往生彼國。因為阿彌陀佛在因地看到六道眾生輪迴受苦的情形,興起大慈悲心,發願幫助這些眾生離苦得樂。不分親疏、高下,平等的對一切眾生施與安樂、拔除苦難。
Thumbnail
這幾天,看到網紅尼可拉斯楊的影片,提到悉達多的釋迦族被滅的故事。我上網查了一下,確實有不少佛教的經典中記載,當時已經成佛陀的悉達多,兩度想要阻止琉璃王出兵對他們釋迦族的屠殺,但最終還是沒辦法,佛陀的族人還是被慘忍屠殺。
Thumbnail
若你日日夜夜都祈求著獲得解脫,那時你可說是已經生起了出離心。
Thumbnail
我們來看藏傳佛教的上師——索甲仁波切,如何談痛苦。他在論哀傷時,是以陪伴臨終者為切入點,但我覺得當中觀點,也可以幫助我們面對人生各種傷痛。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這個故事讓我們反省:一般人聽到別人指正自己的過失,總是很難聽得進去,俗語說:「忠言逆耳,良藥苦口。」 在儒家裡也有這樣的話:「子路聞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 「子路聞過則喜」這一點,倒是值得我們學習,有人指責他的過失,他很歡喜地接受;大禹聽了善言,甚至恭敬地禮拜。
Thumbnail
之前看電視劇「佛陀」我沒有像這次一樣,看到某一個環節就深受巨大撼動。 今天兩個地方,令我為之深深感受慈悲是什麼。 1、十歲的悉達多第一次跟著父王上朝廷,試著和堂哥對於兩位市民(窮人與富者)互告分辨,悉達多聰穎的洞察力、分析能力,還給了被誣賴的窮人公道與正義,沒有對立分別的他,接著
Thumbnail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 The Book of Joy》 ✍️作者:達賴喇嘛 , 戴斯蒙‧屠圖 , 道格拉斯・亞伯拉姆 原文作者:The Dalai Lama, Desmond Tutu, Douglas Abrams 譯者: 韓絜光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
Thumbnail
透過兩位世界級影響力的大師「第十四世達賴喇嘛」與「南非聖公會大主教」的刻意相遇與約定對談,說好只談喜悅,但談的是更多的苦難與慈悲。 像是所有哲學對談的基礎,總是能從「對立面」看到「相似處」 參透苦難,理解喜悅 或許,這就是人生的課題,從「影子」的位置,判斷「光源」的方位 究竟,喜悅藏在哪裡呢
Thumbnail
大慈悲心就是阿彌陀佛的正因,這個大慈悲,第一是建立極樂世界,第二是接引一切眾生往生彼國。因為阿彌陀佛在因地看到六道眾生輪迴受苦的情形,興起大慈悲心,發願幫助這些眾生離苦得樂。不分親疏、高下,平等的對一切眾生施與安樂、拔除苦難。
Thumbnail
這幾天,看到網紅尼可拉斯楊的影片,提到悉達多的釋迦族被滅的故事。我上網查了一下,確實有不少佛教的經典中記載,當時已經成佛陀的悉達多,兩度想要阻止琉璃王出兵對他們釋迦族的屠殺,但最終還是沒辦法,佛陀的族人還是被慘忍屠殺。
Thumbnail
若你日日夜夜都祈求著獲得解脫,那時你可說是已經生起了出離心。
Thumbnail
我們來看藏傳佛教的上師——索甲仁波切,如何談痛苦。他在論哀傷時,是以陪伴臨終者為切入點,但我覺得當中觀點,也可以幫助我們面對人生各種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