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ChatGPT 請告訴我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 《AI+教育》 應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raw-image

前 言

近來 OpenAI 推出新一代 ChatGPT 聊天機器人,不僅可以更接近人類口語方式對答如流,甚至還可以自動生成高品質的新聞稿或論文,又讓各界開始對於人工智慧在教育方面的應用,產生了無限的爭辯與想像。

在深入探討人工智慧的教育應用主題之前,讓我們先梳理一下近幾年的發展脈絡。

2017 AlphaGo 帶動《AI+教育》高速發展

雖然學界一般將 1956 年在美國達特茅斯學院召開的第一次會議,確立「人工智慧」這門學科的架構與定義,認定為人類史上的「人工智慧元年」。但事實上,直到 2017 年 AlphaGo 打敗人類棋王之後,AI 在製造、治安、交通、醫療...方方面面的應用,才開始百花齊放,引領風騷。

換言之,人工智慧在出生 60 餘年之後,才真正是一舉成名天下知,達到史無前例的高峰。

其中,AI 在教育方面的應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主題,一般稱之為《AI+教育》 ,英文較常用的說法則是 “AI in Education" 常縮寫為 "AIEd“。

我在 2017-2018 年《AI+教育》 的高峰期,曾撰文發表過若干淺見,也分享了一些實務經驗與心得,獲得兩岸媒體不少的引用與採訪:

當時全世界正處於 AlphaGo 帶來的 AI 狂熱中,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幾乎席捲了所有版面。機器視覺應用於人臉辨識應該是當時最熱門的應用,我們當然也不能免俗地將其應用於課堂之中。

然而,《AI+教育》原本看似順利發展的軌跡,2020 年突然遭遇到 COVID-19 疫情大爆發的亂流,瞬間呈現出極為曲折的走向。

我們超酷炫的人臉辨識系統,也因為一片薄薄的口罩,瞬間破功。

2020 疫情影響《AI+教育》的曲折發展

當時,全球恐慌情緒蔓延,大家的注意力全都移轉到病毒和疫苗上。在各行各業可能全部停擺的生死存亡之秋,為了支撐整體社會持續運轉,卻也激發了各行各業加速數位轉型的步伐。疫情期間無法提供 WFH (Work From Home) 的企業,可能很多都已灰飛煙滅了。

企業方面如此,學校方面更是如此。

大家應該還對那些「客廳即辦公室&教室」的歲月記憶猶新吧?疫情期間實體課堂被迫中斷,各級學校不得不全面採用遠距教學的模式,讓學生能夠在家繼續學習,線上學習就從 "Nice-to-have" 成了 "Must-have"。

雖然效果不盡完美,不過從正面效應來說,疫情確實加速了全球 EdTech 數位學習科技的發展,線上學習成了“不得不為”的必然,政府及學校及老師們雖然是臨危受命,倉促成軍,不過對於數位課程的加速普及,實有巨大的影響。

但負面的效應也隨之而來,例如學生無法長時間掛網且保持持專注力、老師很難觀察或照顧到學生的反應、學生心上課不在焉的問題更加嚴重....等等。

不過,疫情期間大家關心的問題是孩子不能停止學習,同步直播的遠距學習模式才是王道,有沒有 AI 其實並不是那麼重要。

因此這個階段,Zoom/Teams/Webex/Google Meet 才是主角,可說是遠距直播線上學習的 Show time,但卻是 《AI+教育》 坐冷板凳的黯淡時光。

2022 AI 創作功力大增

但其實,人工智慧並沒有停止進化的腳步。

2022 年全球疫情逐漸趨緩解封,AI 也邁入下一個里程碑。最為世人驚艷與讚嘆的應該就是 AI 自動生成藝術圖畫的 Midjourney 以及AI 聊天機器人 ChatGPT

Midjourney 和 ChatGPT 之所以引起舉世矚目,而是因為人們見識到了 AI 的創作功力大增,未來真的很有可能取代人類。

就如同之前 Midjourney AI 生成圖像獲得科羅拉多州博覽會的美術比賽首獎一樣,ChatGPT 在教育界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辯與擔憂。例如:學生可能用 ChatGPT 代寫作業或論文、剽竊別人作品、或被不正確的解答誤導...等等。

姑且先不論這些黑暗面的疑慮,我在之前的文章已大致整理了 《AI+教育》的應用對象包括:老師、學生、助教、教材、作業、考試...等;技術方面則包括: 以文字探勘 Text Mining、 Chatbot 聊天機器人、語音數據分析、影像及視覺辨識分析或 其他生理感測訊號等模式,應該已經涵蓋了當前《AI+教育》的大部分內容。

隨著疫情逐漸趨緩與各國解封, 《AI+教育》 又再度重新獲得各界矚目,而且 AI 智慧也大幅提升,讓我們看看下列幾項值得關注的創新應用。

12 項值得關注的《AI+教育》創新應用

1. Cognii 人工智慧虛擬學習助理

Cognii 是提供 K-12、高等教育和企業培訓市場運作的 Chatbot 聊天機器人。

Cognii 的 AI 功能稱為「虛擬學習助理」 Virtual Learning Assistant 及「虛擬教學助理」Virtual Teaching Assistant。其中「虛擬學習助理」可以讓學生參與到天機器人的對話式學習模式中,並提示學生構建答案,為學生提供即時形成性評估,達到個性化學習,並有效引導學生掌握整體的知識架構。

經 Cognii 實驗研究發現,學生透過參與智能輔導對話的學習模式可以幫助學生形成開放式反應並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也非常適合針對每個學生的一對一輔導和適性化學習。

2. Ivy.ai 大學教務管理聊天機器人

Ivy.ai 是一套專門為大學設計的 Chatbot 聊天機器人。主要協助大學在教務管理方面的工作,例如接受申請表、註冊、學費、截止日期提醒....等。另一個獨特功能則是能夠通過收集的數據來規劃招聘活動,也可以為學生提供急需的信息,例如有關:助學貸款、獎學金、學費支付....等細節。

Ivy.ai 主要的任務並不是解決學生或老師的學習問題,而是協助教育機構解決繁瑣的教務管理問題,比較像擁有 AI 能力的教育機構客戶服務聊天機器人。

3.  Querium 協助更有效的 STEM 教育

Querium 專注以 AI 協助提升 STEM 教育的成效,尤其是數學和科學相關科目的學習力,是專為生活在數位原生代的學生而設計的 AI 系統,提供個性化的短期課程和 STEM 科目的練習測試。

Querium 的 StepWise Virtual Tutor 使用 AI 技術模仿大師級教師及導師,可全天候 24/7 可協助學生學習。Queirum 的 AI 虛擬導師已被證明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速度、品質和分析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果,也有助於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4. Carnegie Learning 支援 K12 教育的 AI 軟體

Carnegie Learning 是專注於 K12 創新教育的供應商,曾贏得 Tech Edvocate “最佳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應用” 獎。

Carnegie Learning 的 MATHiaU 最早是由卡內基美隆大學研究人員開發,結合了數學大師和認知科學家的專業知識,為每位學生提供專屬的數學教練。

MATHiaU 將 AI 技術應用於個性化學習的模式,並讓學生參與屬於個人的及時反饋與互動,可有效提升數學及 STEM 相關科目的學習成效。

5.  Riiid 大幅提升英語測驗成效

Riiid 是成立於 2014 年的韓國 EdTech 公司,以 AI 技術為 K12 教育和企業培訓提供個人化學習解決方案。其中專門針對多益 TOEIC 和 SAT 測驗的 Santa AI 學習平台,宣稱能在 20 小時讓學生的測驗成績大幅提升 165 分以上。

Riiid 的 AI 系統分析了超過 3 億個 TOIEC 測驗考題數據,遠遠超過人類可分析的數量。系統會根據每個使用者的程度提供最需要的問題,以最合適學習者難易度的問題進行練習,並提供精確的分數預測,使用者可以練習比一般學習進度多 3 倍以上的題目,進而提升測驗的成績。

6. Centry Tech

Century Tech 是總部位於倫敦的 EdTech 公司,專門提供認知神經科學和數據分析為學生製定個人化學習計劃,可減少教師繁重的工作。

Centry Tech 的 AI 人工智慧平台可跟踪學生的學習進度,同時指出學習中的知識差距,然後會為每個學生提供個人化的學習建議和反饋。對於教師而言,AI 可以幫助他們獲取新的教學資源,減少課程規劃和評分等單調任務所需的時間。

7. Gradescope AI 作業批改及評分系統

你知道在選舉期間鬧得滿城風雨的論文抄襲事件,立下大功的就是 Turnitin 論文比對系統嗎?除此之外,其實 Turnitin 公司還有一項人工智慧的秘密武器,就是 Gradescope AI 作業評分系統。

目前 Gradescope 還不能真的代替老師打分數,但能夠運用 AI 技術支援老師節省大量的批改作業時間,且適用大部分學科課程, 例如:數學、化學、生物、計算機科學、物理、經濟學和商業課程。

Gradescope 會先將學生作業掃描並上傳,之後透過 AI 進行文本識別和分析,再將相同或相似的答案分類分組。老師只需對每組答案進行評分即可。完成批改後,Gradescope 也會根據學生答題狀況提供分析數據,幫助老師了解學生的學習問題,利於課後複習或補足課程需要加強之處。

8. Amira Learning 以 AI 指導閱讀及口語表達

Amira Learning 可以 AI 人工智慧辨識出有口語及閱讀能力障礙的學生,在休士頓大學進行的測試中,篩檢正確率高達 99% 以上。

Amira 將 AI 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口語及語音辨識,以改善閱讀及口話表達能力的學習成效。除此之外,Amira 也可以通過自動化口語閱讀的流利度評估,即時提供正確的閱讀指導。

9. Knewton Alta

Knewton Alta 主要是運用 AI 判別個別學生的學習狀態,定制個人化的學習內容,從而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學習體驗,幫助學生更能有效掌握學習成果。

Knewton Alta 涵蓋了包括統計學、數學、經濟學和化學領域的課程。在超過 10,000 名學生進行的一項實驗研究中顯示,通過 Knewton 協助完成的學生,對學科的掌握與整體課程的表現能有效提升,在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10. Obrizum 專注於企業培訓市場的 AI

除了上述各種 AI 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之外,Obrizum 則專注於 AI 在企業培訓方面的議題。

《哈佛商業評論》發現,75% 的管理人員對其雇主的學習與發展 (L&D) 職能不滿意,只有 12% 的員工將在 L&D 計劃中學到的新技能應用到工作中。

劍橋大學的三位科學家 Chibeza Agley、Sarra Achouri 和 Juergen Fink 因此共同創立了Obrizum,這是一家應用 AI 導入 “適性化學習” (Adaptive Learning) 技術以提升企業培訓員工技能的公司,可以為員工個人定制企業學習體驗,並有效辨識出職能差距並衡量員工的學習成效。

Obrizum 開發了獨特的人工智能演算法來理解和映射知識內容網路,以非線性的方式組成企業知識架構,並且可以隨著市場的變化而快速調整,是少數專注於企業培訓的 EdTech 公司。

11. Smartest Learning

Smartest 是一家瑞士的 EdTech 公司,可使用 AI 可以在幾秒鐘內從任何現有文檔自動創建個性化練習與測驗。

Smartest 主要使用兩種技術,包括 AI 視覺辨識和 NLP 自然語言處理。視覺辨識技術主要是從研究文檔中辨識與分析內容是文本、圖像還是表格。一旦辨識出是文檔內容,系統就會使用自然語言處理來自動生成智慧化的測驗與問題。

Smartest 可在幾秒鐘內從任何現有文檔自動創建個性化的測驗與練習。這些練習題可以輕鬆編輯並共享,目前已提供多所瑞士學校使用 Smartest 進行教學活動,獲得了比以往更有效的學習結果。

12. Synthesia 自動語音合成課件

Synthesia 是一家總部位於倫敦的新創公司,2017 年由來自倫敦大學學院、斯坦福大學、慕尼黑工業大學和劍橋大學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員和企業家團隊創立。

Synthesia 可利用深度偽造學習(Deep Learning and Fake),透過 AI 與機器學習的人體圖像合成技術,將圖像與影片重複堆疊,達到仿真的效果。

Synthesia 可以 AI 訓練神經網絡自動合成栩栩如生的影像,重現視頻中的逼真外觀和動作。使用者不用攝像機、麥克風或攝影棚,直接輸入文字,就可以語音合成的方式,創作出栩栩如生的教學影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我們製作的範例影片

結 語

COVID-19 疫情不僅加速了各行各業的數位轉型,《AI+教育》 也在疫情之後進化到了不同的級別。

就像我在之前的文章提出的觀點,至今看來應該依然適用::

《AI+教育》的主要對象是人,不是機器。這和研發一台能夠打敗人類的下棋機器人、或是能夠自動駕駛的自走車,在意義上是截然不同的—我從沒聽說過哪個《AI+教育》的應用是以取代人類或打敗人類為榮。
傳統教育框架下的模式、思維、工具、方法,都有必要進一步探索或變革。但也有不變的部分,例如人性、價值觀、信念、勇氣、抉擇、包容、正直、同理心......等,這些特質,都是教育中最重要的核心素養,不應該因為 AI 的強大而有所偏離。

直到今天,ChatGPT 雖然仍無法告訴我完整的答案,也無法幫我寫出這篇文章....但未來有一天,AI 一定可以達成這樣的任務。

而我也並不擔心,因為我相信,自己到時候也一定會進化到更高的級別,將會從事需要更高智慧的工作。

我們很難預測未來 AI 將會進化到什麼程度,但本次介紹的幾項《AI+教育》創新應用,或許可以給各位一些啟發。謹以之前文章中的一段話,作為本篇文章的結語,與諸君共勉之:

《AI+教育》仍在發展初期,未來如何發展?我們無需迷茫,答案並不需要什麼高深莫測的人工智慧,往往只是大道至簡的人生智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未來的學習 X 學習的未來
51會員
68內容數
[未來的學習 X 學習的未來] 專注探討學習科技 (EdTech) 與生成式 AI 的相關主題與創新應用,內容包括:最新國際趨勢、專欄文章、推薦課程、實務案例、研究報告、工作花絮、電子書下載、Podcast、工具軟體....等。
2025/04/26
未來十年,具備 STEM 素養的工作者將毫無疑問地主導全球人才市場。STEM 早已超越了單純的學科知識傳授,其所強調的批判思考、問題解決、協作溝通與創新實作,正是邁向 21 世紀未來人才的基本能力。當 STEM 教育遇上生成式 AI,將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2025/04/26
未來十年,具備 STEM 素養的工作者將毫無疑問地主導全球人才市場。STEM 早已超越了單純的學科知識傳授,其所強調的批判思考、問題解決、協作溝通與創新實作,正是邁向 21 世紀未來人才的基本能力。當 STEM 教育遇上生成式 AI,將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2025/04/03
K12 覆蓋了一個人從 6 歲至 18 歲左右約十幾年的生涯,可說是每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基礎學習階段。想一想,我們的人生中有多少年少輕狂、刻骨銘心的青春記憶,都發生在校園裡?生成式 AI 和學習科技 EdTech 為全球 K12 教育帶來了什麼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Thumbnail
2025/04/03
K12 覆蓋了一個人從 6 歲至 18 歲左右約十幾年的生涯,可說是每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基礎學習階段。想一想,我們的人生中有多少年少輕狂、刻骨銘心的青春記憶,都發生在校園裡?生成式 AI 和學習科技 EdTech 為全球 K12 教育帶來了什麼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Thumbnail
2025/03/20
Nvidia 前幾天發表的 GTC 2025 是全球關注的 AI 大會,Jensen 黃仁勳先生的 Keynote Speech 更是萬眾矚目的焦點。但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樣,沒能撐完 2 個多小時的直播....不過我們可以用 2 分鐘,以 AI 直接暴力展開所有的知識點,找時間再來慢慢消化吸收...
Thumbnail
2025/03/20
Nvidia 前幾天發表的 GTC 2025 是全球關注的 AI 大會,Jensen 黃仁勳先生的 Keynote Speech 更是萬眾矚目的焦點。但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樣,沒能撐完 2 個多小時的直播....不過我們可以用 2 分鐘,以 AI 直接暴力展開所有的知識點,找時間再來慢慢消化吸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生成式 AI 讓人們驚艷,也開始認真思考:生成式 AI 會對教育培訓帶來什麼樣的衝擊?AI 會取代老師嗎?如何運用生成式 AI 來加速學習?企業如何運用生成式 AI 來加速創新? 但也開始懷疑 — 人類的工作是不是真的要被 AI 取代了?.....
Thumbnail
生成式 AI 讓人們驚艷,也開始認真思考:生成式 AI 會對教育培訓帶來什麼樣的衝擊?AI 會取代老師嗎?如何運用生成式 AI 來加速學習?企業如何運用生成式 AI 來加速創新? 但也開始懷疑 — 人類的工作是不是真的要被 AI 取代了?.....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的崛起 AI 不僅僅是科幻電影中的情節,它已經深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從智能助手到自駕車,AI的應用已經無處不在。這種趨勢不僅對工業和商業產生影響,同時也對教育體系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機會。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的崛起 AI 不僅僅是科幻電影中的情節,它已經深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從智能助手到自駕車,AI的應用已經無處不在。這種趨勢不僅對工業和商業產生影響,同時也對教育體系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機會。
Thumbnail
[風格試寫:科技相關] 而是面對前沿科技(不只ChatGPT),我們該如何自處?
Thumbnail
[風格試寫:科技相關] 而是面對前沿科技(不只ChatGPT),我們該如何自處?
Thumbnail
2023年才到三月為止,VC投入生成式AI的市場的估值就已經超越了前兩年的總和,可以想見整年下來絕對是一個數量級以上的差異。難道AI是這兩年才發明出來的嗎? 為什麼忽然之間全世界都在關注AI呢?  這就是我們這邊文章想要探討的,究竟AI發展到現在是否有什麼突破? 為什麼大家開始關注起AI。
Thumbnail
2023年才到三月為止,VC投入生成式AI的市場的估值就已經超越了前兩年的總和,可以想見整年下來絕對是一個數量級以上的差異。難道AI是這兩年才發明出來的嗎? 為什麼忽然之間全世界都在關注AI呢?  這就是我們這邊文章想要探討的,究竟AI發展到現在是否有什麼突破? 為什麼大家開始關注起AI。
Thumbnail
學校老師如何因應 ChatGPT 等生成式AI帶來的衝擊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生成式AI已經成為了教育領域的一個熱門話題。這種新興技術對國中國小教育有著潛在的重大影響,老師們需要積極面對並適應這一變革。本文將探討老師如何因應生成式AI帶來的衝擊,以及學校如何在實際應用中踏出第一步。
Thumbnail
學校老師如何因應 ChatGPT 等生成式AI帶來的衝擊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生成式AI已經成為了教育領域的一個熱門話題。這種新興技術對國中國小教育有著潛在的重大影響,老師們需要積極面對並適應這一變革。本文將探討老師如何因應生成式AI帶來的衝擊,以及學校如何在實際應用中踏出第一步。
Thumbnail
從去年底開始,ChatGPT的出現已經引起了各行各業的高度關注,AI工具的進步可見一班,使得眾多Youtuber也拍片介紹ChatGPT各種幫助其工作的使用心得。這樣的熱度在教育界也是不可避免,這種語言模型的出現為學生和教師帶來了許多便利,方便且快速。
Thumbnail
從去年底開始,ChatGPT的出現已經引起了各行各業的高度關注,AI工具的進步可見一班,使得眾多Youtuber也拍片介紹ChatGPT各種幫助其工作的使用心得。這樣的熱度在教育界也是不可避免,這種語言模型的出現為學生和教師帶來了許多便利,方便且快速。
Thumbnail
ChatGPT 的全名是「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簡稱 GPT。GPT 是一個由 OpenAI 開發的自然語言處理模型,它使用大量的文本資料來訓練自己並且可以生成自然語言文本,可以進行文章寫作、問答、對話等多種語言任務。在中文使用者中,通常也會稱其為「
Thumbnail
ChatGPT 的全名是「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簡稱 GPT。GPT 是一個由 OpenAI 開發的自然語言處理模型,它使用大量的文本資料來訓練自己並且可以生成自然語言文本,可以進行文章寫作、問答、對話等多種語言任務。在中文使用者中,通常也會稱其為「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AI深度學習的圖像識別、人臉辨識、機器翻譯、及自動駕駛都有比人類優勢創新之處。深度學習無法學得抽象的概念知識,因此無法遷移學習(TL),但人類的學習卻可以學習遷移(ToL),因此人類擁有通用智慧。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AI深度學習的圖像識別、人臉辨識、機器翻譯、及自動駕駛都有比人類優勢創新之處。深度學習無法學得抽象的概念知識,因此無法遷移學習(TL),但人類的學習卻可以學習遷移(ToL),因此人類擁有通用智慧。
Thumbnail
最近玩了一下近期很紅的 AI 工具 包括 Chat GPT,Midjourney 等 也看了網上許多人,對人工智慧 對各項領域的影響,以及未來發展性 個人主觀覺得,AI 在 5~10 年內 會有劃時代的進步,到時候的確 所有人的生活,產業型態都會改變 有些事物,會顯得格外重要 低階技術的迭代 先說,
Thumbnail
最近玩了一下近期很紅的 AI 工具 包括 Chat GPT,Midjourney 等 也看了網上許多人,對人工智慧 對各項領域的影響,以及未來發展性 個人主觀覺得,AI 在 5~10 年內 會有劃時代的進步,到時候的確 所有人的生活,產業型態都會改變 有些事物,會顯得格外重要 低階技術的迭代 先說,
Thumbnail
近來 OpenAI 推出新一代 ChatGPT 聊天機器人,又讓各界開始對於人工智慧在教育方面的應用,卻也產生了無限的爭辯與想像。 隨著疫情逐漸趨緩與各國解封,《AI+教育》 又再度重新獲得各界矚目,而且 AI 智慧也大幅提升,讓我們看看幾項值得關注的《AI+教育》 創新應用....
Thumbnail
近來 OpenAI 推出新一代 ChatGPT 聊天機器人,又讓各界開始對於人工智慧在教育方面的應用,卻也產生了無限的爭辯與想像。 隨著疫情逐漸趨緩與各國解封,《AI+教育》 又再度重新獲得各界矚目,而且 AI 智慧也大幅提升,讓我們看看幾項值得關注的《AI+教育》 創新應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