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行號」後,用「公司」名義招攬業務可以嗎?想創業的你應該要瞭解的法律知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創業的選項對外經營業務,選擇「行號」與「公司」經常讓許多「小資」老闆左右為難,坊間文章多數都以「稅務」考量為出發點,分析「行號」與「公司」的差別。法洛威本篇文章將告訴你設立「行號」經營業務可能會誤觸哪些風險?讓想創業的讀者明白行號與公司除稅務方面的差異外,法律賦予的權利有本質上的區別。

「行號」與「公司」差異

在台灣設立「行號」與「公司」在法源、主管機關、資本額、型態及業務範圍都所有不同,為讀者進行初步整理:

法源依據

「行號」的設立是依據「商業登記法」的規定,主管單位為「各地縣市政府」,所以申請「行號」,必須向當地的縣市政府申請;「公司」的設立是依據公司法,主管單位是「經濟部」,想要申請公司的老闆們,必須向經濟部商業司申請。

組織型態

公司的型態包括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型態,具有法人資格;但行號的型態僅限於獨資或合夥,同時行號不具法人資格。

名稱範圍

行號是向當地的縣市政府登記,因此行號的名稱專有性僅限於登記地的縣市,因此倘若在未登記的縣市的名稱被商業對手搶先登記,將導致無法使用同一名稱在該縣市以行號方式營運。公司的名稱是向中央部會經濟部登記,因此名稱確立之後在全國就會有排他性的作用產生,也就是其他公司不能再使用相同的「名稱」執行業務。
行號、公司差異

「行號」是否能以「公司」名義對外營運?

對許多不諳法律的企業主來說,行號的設立門檻基本上相較公司低,創業初期為了達到節省成本的目的,會以成立「行號」但對外用「公司」名義來招攬業務。然而類似魚目混珠的動作,是否合法?法洛威提供案例給您參考!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104 年度易字第 216 號刑事判決

案例行為人成立「某企業社」行號,作為經營保險顧問事業使用,雖然行號作為經營保險業務並無違法的地方,但壞就壞在行為人明知道自己成立的是「企業社」,但名片上卻以「公司」名義對外經營保險業務!
案例中的行為人成立「企業社」的「行號」型態,卻用「公司」名義經營商業行為,最後被法院以違反公司法第19條:「未經設立登記,不得以公司名義經營業務或為其他法律行為。 違反前項規定者,行為人處 1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 科新臺幣15萬元以下罰金,並自負民事責任;行為人有二人以 上者,連帶負民事責任,並由主管機關禁止其使用公司名稱。」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會員
35內容數
不動產法律的重要性在於保障了所有涉及不動產交易和擁有權的人的權益和利益。這些法律確保了不動產所有權的明確性和合法性,並規定了所有涉及買賣、租賃、贈與或抵押不動產的程序和條件。法洛威彙整不動產訴訟上的爭議,讓讀者能夠輕鬆掌握不動產大小事,協助讀者掌握相關產業知識脈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創業者在設立自己的事業時,常常面臨選擇設立公司還是行號的問題。這兩者有著不同的法律義務、財務結構以及經營風險,因此了解它們之間的差別非常重要。本文將深入探討設立公司與行號的差別、借址登記的推薦選擇,以及公司設立時需要注意的幾個關鍵事項,幫助創業者在設立事業時做出最佳選擇。
Thumbnail
【 #什麼人需要成立公司行號?】 ​ -簡單來說,勞務月營業額 4 萬元以上(無實體商品,例如接案做網站、剪片、設計...) ​ -販售商品月營益額 8 萬元以上(如網拍蝦皮)都必須做商業登記。注意!是月營業額,不是淨利。 ​ - 建議不要心存僥倖,所有網路的線上交易,萬能的 #國稅局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在臺灣成立公司的三種登記流程,分別是公司登記、商業登記和營業登記。如果您想在臺灣創業,這些信息對您會非常有用。文章內容介紹了法律基礎、適用對象和重要性,以及友信創新 RELIANZ 提供的服務。如果您在公司設立方面需要協助,建議您加入 LINE 跟他們聯絡。
Thumbnail
在香港開設有限公司是許多企業家的首選選擇,這不僅因為香港的商業環境優越,還因為其法律制度健全,稅收優惠大。在這篇文章中,毅思會計將帶領大家了解開公司的五個必知要點,幫助您順利開展業務。 1. 有限公司與無限公司的區別 責任範圍 有限公司的股東責任僅限於其投資額,這意味著如果公司無法清償債務
一般民眾如果想要開店,只要不是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心智正常的一般民眾,都可以作為商標的申請人,如果想以公司的名義申請是否可行?這要看你的公司屬於哪一種性質。
Thumbnail
在開店時,選擇設立"公司"或是"行號"對於稅負有很大差異,需要依據自己的需求和營運狀況做出適合的選擇。本文將介紹"公司"和"行號"在稅務方面的差異,並提"組織型態比較表"供參考。
Thumbnail
介紹公司登記/商業登記、稅籍登記/營業登記以及營利事業登記證之間的關係,以及需要設稅籍的情況。針對固定營業場所與無固定營業場所的情況有不同的規範。
Thumbnail
創業初期,初創公司或網店都未必有實體辦公室或店鋪需求。但按法例要求,無論是有限公司或無限公司,註冊時都須要提供一個「註冊地址」。而因應業務需要,公司暫定的地址時常亦有變動,創業者時常會對公司註冊地址要求感到困惑。公司註冊地址有何法例要求?更改公司地址 (商業登記 BR 改地址) 又有何程序?
Thumbnail
在創業的十字路口,決定成立個人獨資的行號,還是設立責任有限的有限公司,是一個重大的決策。這個選擇將影響日常業務運營、法律責任、財務管理、投資吸引力以及業務擴展的可能性。本文提供了一個簡化的指南,將理解兩種形式的主要區別和考量因素,從而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
Thumbnail
在創業的十字路口,決定成立個人獨資的行號,還是設立責任有限的有限公司,是一個重大的決策。這個選擇將影響日常業務運營、法律責任、財務管理、投資吸引力以及業務擴展的可能性。本文提供了一個簡化的指南,將理解兩種形式的主要區別和考量因素,從而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創業者在設立自己的事業時,常常面臨選擇設立公司還是行號的問題。這兩者有著不同的法律義務、財務結構以及經營風險,因此了解它們之間的差別非常重要。本文將深入探討設立公司與行號的差別、借址登記的推薦選擇,以及公司設立時需要注意的幾個關鍵事項,幫助創業者在設立事業時做出最佳選擇。
Thumbnail
【 #什麼人需要成立公司行號?】 ​ -簡單來說,勞務月營業額 4 萬元以上(無實體商品,例如接案做網站、剪片、設計...) ​ -販售商品月營益額 8 萬元以上(如網拍蝦皮)都必須做商業登記。注意!是月營業額,不是淨利。 ​ - 建議不要心存僥倖,所有網路的線上交易,萬能的 #國稅局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在臺灣成立公司的三種登記流程,分別是公司登記、商業登記和營業登記。如果您想在臺灣創業,這些信息對您會非常有用。文章內容介紹了法律基礎、適用對象和重要性,以及友信創新 RELIANZ 提供的服務。如果您在公司設立方面需要協助,建議您加入 LINE 跟他們聯絡。
Thumbnail
在香港開設有限公司是許多企業家的首選選擇,這不僅因為香港的商業環境優越,還因為其法律制度健全,稅收優惠大。在這篇文章中,毅思會計將帶領大家了解開公司的五個必知要點,幫助您順利開展業務。 1. 有限公司與無限公司的區別 責任範圍 有限公司的股東責任僅限於其投資額,這意味著如果公司無法清償債務
一般民眾如果想要開店,只要不是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心智正常的一般民眾,都可以作為商標的申請人,如果想以公司的名義申請是否可行?這要看你的公司屬於哪一種性質。
Thumbnail
在開店時,選擇設立"公司"或是"行號"對於稅負有很大差異,需要依據自己的需求和營運狀況做出適合的選擇。本文將介紹"公司"和"行號"在稅務方面的差異,並提"組織型態比較表"供參考。
Thumbnail
介紹公司登記/商業登記、稅籍登記/營業登記以及營利事業登記證之間的關係,以及需要設稅籍的情況。針對固定營業場所與無固定營業場所的情況有不同的規範。
Thumbnail
創業初期,初創公司或網店都未必有實體辦公室或店鋪需求。但按法例要求,無論是有限公司或無限公司,註冊時都須要提供一個「註冊地址」。而因應業務需要,公司暫定的地址時常亦有變動,創業者時常會對公司註冊地址要求感到困惑。公司註冊地址有何法例要求?更改公司地址 (商業登記 BR 改地址) 又有何程序?
Thumbnail
在創業的十字路口,決定成立個人獨資的行號,還是設立責任有限的有限公司,是一個重大的決策。這個選擇將影響日常業務運營、法律責任、財務管理、投資吸引力以及業務擴展的可能性。本文提供了一個簡化的指南,將理解兩種形式的主要區別和考量因素,從而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
Thumbnail
在創業的十字路口,決定成立個人獨資的行號,還是設立責任有限的有限公司,是一個重大的決策。這個選擇將影響日常業務運營、法律責任、財務管理、投資吸引力以及業務擴展的可能性。本文提供了一個簡化的指南,將理解兩種形式的主要區別和考量因素,從而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