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碎念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哎呀,從簡介到標題到標籤和分類,每一個都能很成功地感受到自己有障礙,因為我對大多數的事物定義都很模糊。
舉個例子吧。某天整理東西的時候,發現自己有留一張幾年前的日曆,上面介紹道教五術:山、醫、命、相、卜,看到才發現原來自己前幾年學的都是這些東西,或是有些我自學之外直接靠直覺也沒問題。
先從看《生命之樹卡巴拉》說起。簡單說一下,生命之樹上有十個圓圈,十個圓圈各自代表不同的東西。而一號圓圈裡又包含了這一到十的東西。就是個「一即全,全即一」的概念,看你用微觀宏觀。
後來看《所羅門王的指環》,作者買了一個魚缸,倒入水和適量水草,等到水草淨化水質後再放入適量且合適的魚,生態達到平衡,那魚缸就算不去清理也會很乾淨。如果把人體視為一個單位,就跟魚缸一樣,身體本身就有自癒能力,只要讓每個器官達到平衡,身體就不會有什麼健康問題。
於是我可以從神祕學看到自然科普再和我學過的一點中醫皮毛結合在一起,提問:我應該怎麼分類或怎麼定義?
這會造就我的學習方式也很奇怪,常常一本書沒看完,只要感覺哪裡卡卡的,就會果斷闔上,去看別的。可能過了一年半載才會回去看完,或是直接封印,都有可能。給我系統化的教育對我而言沒什麼用,放我自生自滅我就會去觸類旁通,反而更有收穫。每次發文都覺得...如果我不是弱智,那就是智能不夠智能。

重回方格子後,我把原來破爛(?)的簡介改了。才發現原來打個簡介也能讓我十分煩惱,還回想了一下當初取名漫游人間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一開始取漫游人間,因為從2018年,恩重如山教我那些山、醫、命、相、卜,被我稱呼為師爸,如我精神支柱般存在的人過世了。那時候還好一點,畢竟有點靈異體質,師爸也不是什麼常人,還可以接受。但後來我姊也過世了,她是個非常平凡的凡人,但我們的未來大致上是交織的,他們的離世,讓我有種很像被他們拋下,只剩下我在人間流浪的感覺。
心情低落時,又聽信的<如果你還在就好了>。他唱著"漫長歲月,索然無味。如果你還在就好了。"他唱他的故事,而我為自己的故事流淚。本來想取為流浪人間,但好像太頹廢,於是改叫漫游人間。改簡介的心境,從本來覺得被拋下,轉為現在的我記住他們給我的愛,並且想把這份愛傳遞出去給更多人。

有天看到有人在問沒安全感怎麼辦?
回想了一下自己怎麼從沒安全感脫離出來,想了又想,想到...
其實缺的不是安全感,而是愛的能力。

我小時候也非常沒有安全感,家裡重男輕女又寄人籬下的身分,連吃東西都會被罵貪吃,在學校也被其他不認識的同性反鎖在廁所,也遇過一些類似霸凌的問題。從原生家庭到校園生活,都讓我充滿大量恐懼,非常沒有安全感。不敢自己一個人行動,到陌生環境如果周圍沒有認識的人會焦躁,於是無論我要幹嘛,只要旁邊沒認識的人,都會感到不安。晚上睡覺也不敢自己睡,就算知道家裡有其他人,只要聽不到其他人的呼吸聲或感覺不到旁邊有人就不敢睡,於是我的童年常常日夜顛倒。嗯總之一連串很糟糕的回憶,很順利地驅逐了我感受愛與被愛的能力。
這些直到去我姊告別式的前一天,我在以前跟我姊一起住的地方,睡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房間,才意識到這些年的積累,我從逝者身上感受到的愛,並沒有隨著他們的離開而消逝,而是如影隨形的充斥在我的生活裡。師爸在世時,就常常會去行善,他教我行做,意思是不要光說不做,不僅要付諸行動,而且要有智慧的行動。他們時常用他們的方式向我表達關心和愛,不是因為我很優秀或是因為我做對了什麼。他們在我落魄的時候都給予了我大量且無條件的愛,都只因為我是我。而能回報他們的方式,就是讓自己幸福的活著,把從他們身上學到和感受到的東西傳遞出去,讓更多人能感受愛,並成為自己生命的主宰。
還沒為自己去做診斷,確認自己是不是有憂鬱症或什麼的,找回愛的能力後,沒安全感什麼的全都不藥而癒。
漫游人間,在人間漫游的同時,一邊收集愛且傳遞愛。希望每個遇到我的人都能好好的感受愛,表達愛,並且享受愛與被愛。

碎念到這也差不多了。
如若哪個可愛的善良的有緣人點進來且閱讀到這,覺得這標題有效的讓人不想點開,那請給我建議吧!我會好好學習的!!

主頁有我的信箱,或是到我那還在隨便亂搞階段的ig都能找到我XD
歡迎來跟我交朋友阿阿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漫游人間的沙龍
68會員
237內容數
女子,拆為女與子,合為好字。想和大家一起透過每期不同主題、不同角度探索,儘管不依附任何關係也能看見自己的好。
漫游人間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30
這篇文章探討了迴避型依戀的心理特徵,作者分享了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對情感的掙扎與反思。作者揭示了由於過去的情緒被壓抑,導致自己無法真實面對親密關係。透過回憶與自我對話,作者學會了接納自己的脆弱和情緒釋放的必要性,並反思愛與成長之間的關係,最終強調了自我接納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4/11/30
這篇文章探討了迴避型依戀的心理特徵,作者分享了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對情感的掙扎與反思。作者揭示了由於過去的情緒被壓抑,導致自己無法真實面對親密關係。透過回憶與自我對話,作者學會了接納自己的脆弱和情緒釋放的必要性,並反思愛與成長之間的關係,最終強調了自我接納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4/11/24
最近在追《再見愛人4》,我居然看到自己父親的翻版,很慶幸我已經不會再因為這些和我的過往有相似的場景而產生情緒反應。 節目都還沒開始,我已經覺得很熟悉。 “人無法給予他人自己沒有的東西"、“你認為的,是你的投射”是我的總結。
Thumbnail
2024/11/24
最近在追《再見愛人4》,我居然看到自己父親的翻版,很慶幸我已經不會再因為這些和我的過往有相似的場景而產生情緒反應。 節目都還沒開始,我已經覺得很熟悉。 “人無法給予他人自己沒有的東西"、“你認為的,是你的投射”是我的總結。
Thumbnail
2024/11/06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透過一盒星球巧克力的故事,分享了自己對珍貴事物的捨不得心情和隨之而來的自我成長。回憶起小時候的美好,讓作者反思過去的執著與現在的釋放。最終,她認識到愛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並鼓勵每個人都應好好對待自己,迎接豐盛的生活與心態。
Thumbnail
2024/11/06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透過一盒星球巧克力的故事,分享了自己對珍貴事物的捨不得心情和隨之而來的自我成長。回憶起小時候的美好,讓作者反思過去的執著與現在的釋放。最終,她認識到愛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並鼓勵每個人都應好好對待自己,迎接豐盛的生活與心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在醫院陪伴母親度過艱難時光的過程中,作者透過閱讀《六祖壇經》汲取心靈的力量。書中的智慧如慧能的偈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感動了作者,讓他對人生和修行有了更深刻的思考。這篇文章分享了閱讀過程中的感觸,以及對於自我成長的反思。
Thumbnail
在醫院陪伴母親度過艱難時光的過程中,作者透過閱讀《六祖壇經》汲取心靈的力量。書中的智慧如慧能的偈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感動了作者,讓他對人生和修行有了更深刻的思考。這篇文章分享了閱讀過程中的感觸,以及對於自我成長的反思。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姊姊一家人與妹妹本預計 7 月去日本旅遊。在搭飛機當天,姊姊在桃園機場大門外被地面反光突起物絆倒。她手上拖著行李反應不及,臉部撞上了人行道的檻,傷得很重。
Thumbnail
姊姊一家人與妹妹本預計 7 月去日本旅遊。在搭飛機當天,姊姊在桃園機場大門外被地面反光突起物絆倒。她手上拖著行李反應不及,臉部撞上了人行道的檻,傷得很重。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長大是不是就意味著變成那種我們討厭的人?我很喜歡書腰上的這一句話: 「當時,做了什麼決定,讓你變成現在的你?未來,又能做些什麼,讓以後的你不再後悔」 年輕的時候一定做過一些蠢事,如果有機會能夠再來一次,你願意把握這個機會嗎?
Thumbnail
長大是不是就意味著變成那種我們討厭的人?我很喜歡書腰上的這一句話: 「當時,做了什麼決定,讓你變成現在的你?未來,又能做些什麼,讓以後的你不再後悔」 年輕的時候一定做過一些蠢事,如果有機會能夠再來一次,你願意把握這個機會嗎?
Thumbnail
我從來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活在自己的天地之中 孤獨的生活早已經習慣 為了理想我必須學會關懷別人 在不斷的付出與關心之中 我就叫它為菩薩行誼   我依然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不想瞭解別人的想法 單純的生活努力的營造 為了使命我必須學會成全別人 在不斷的付出與關心之中 我就
Thumbnail
我從來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活在自己的天地之中 孤獨的生活早已經習慣 為了理想我必須學會關懷別人 在不斷的付出與關心之中 我就叫它為菩薩行誼   我依然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不想瞭解別人的想法 單純的生活努力的營造 為了使命我必須學會成全別人 在不斷的付出與關心之中 我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