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記得你是誰》(上):為什麼別參加校友會?有關冒險與穩定的抉擇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農曆新年第一天,我打算以《記得你是誰》開始。這本書一直在我的書單上,但卻因各種原因遲遲沒有購買,直到我在姐姐的讀墨書櫃裡看到它;用讀墨的家庭帳號借入後,我每天花個5-10分鐘左右,終於在1/19讀完。沈澱一天,我決定把心得打出來,當作對自己新的一年的借鑑。
《記得你是誰》是作者採訪15位教授的人生故事與建言,再將其編撰成書。書中有四大章,分別為:開拓視野、管理自我、領導他人,與建立原則;大方向定位好後,接著就是對應這些方向的故事,用教授們的親身經歷來傳遞信念與價值觀,告訴學生(讀者)這會如何幫助到我們的人生。
以下就來分享我的心得。

心得

一、認清自己的觀念從何而來

「認清自己」,這一句話能包含的意義有很多,而在〈跳脫非黑即白的框框〉一文裡,指的是「認清自己的觀念來自何方。」
在做決定時,我們時常會被自身的價值觀與想法給影響,而這些都是經年累月形成的;甚至有可能無法察覺到,原來自己在做決定時,竟然還會受到某些因素影響。所以,若要認清自己的觀念從哪裡來,就需要回首過去,細細梳理自己生命中發生的事,才能跳脫固有思維,做出有幫助的高明決策。
比如前幾年,我有段時間狂購物,只要看到合眼緣的商品就會買回家;但事實上,大部分東西我根本沒用到,就這樣放著佔空間。後來,我思考到底問題出在哪裡,為什麼會買根本不需要用到的東西回家?有個畫面就浮現在腦海裡——某個小女孩,想要一個東西,但看到父母為了開銷煩惱的樣子,她就把這份渴望藏進心裡;同時,她也想著:「只要有錢,我想要的東西都可以買到。
就是這份渴望,讓我在有了經濟能力,開始可以自己做決定與選擇時,「想要」都會壓到性的勝過「需要」。這當然不是明智的做法,但當時的我沒有察覺到自己的想法出錯了。直到生活空間被壓縮,讓我喘不過氣來,才意識到自己必須做點什麼,整件事情便有了轉機。
麥可羅教授說:
在拓展個人生涯的歷程中,應當努力了解自己如何下判斷。
我們的思想與價值觀,已經潛移默化成每個下意識的判斷,但不經檢核的判斷所伴隨的行動,往往藏著風險。因此,能夠認清自己的觀念來自何方,又是如何影響自己,是我們必須要學習的課題。
不要用僵化的態度,也就是拒絕透過黑白鏡頭去看世界。(圖:Vocus搜尋圖庫)

二、勇於冒險有時比穩定重要

貝爾教授奉勸哈佛學生:「別參加校友會。」
一開始我還不能理解,從哈佛畢業應當是件榮譽的事,當然會想要參加校友會吧?但看到教授的解釋,又覺得不去參加是個明智的決定。
設想五年、十年後我們去參加校友會,看到外表光鮮亮麗、事業春風得意的同窗,聽他們侃侃而談人生勝利故事,內心一定會很不好受。於是,為了避免陷入這傷心的窘境,甫畢業的新鮮人,不是選擇能發揮自身創意又富有挑戰的場域,而是選擇有優厚高薪的穩定工作,長時間汲汲營營地奮鬥,想要解鎖能在校友會炫耀的成就;但這些職業既不符合我們的志趣,也不能幫助我們達成真正想要的目標。
我覺得,或許是因為「穩定」又待遇良好的工作,與充滿「挑戰」但符合志向的工作,大家都會下意識地選擇前者;畢竟人對於不確定的事物,往往會感到恐懼,不願去冒險。就好比我們做一項工作有好幾年了,在要轉換跑道之前,都得先調整心態,鼓勵自己去嘗試新的機會。
對此,貝爾教授以他自己的經歷,提供幾個方法。
首先,他會認真思索想從工作中得到哪一類的報酬、換來什麼樣的好處,接著就專心尋找最有可能同時滿足這兩項的職業;第二,不在乎各種選擇後果。由於他把成功標準定得很寬,所以更有辦法承受需要面對的後果;第三,將目光放遠,告訴自己還有時間可以完成要追求的目標。
但是如果花了很多時間,卻無法達成期待的目標,又要怎麼辦?
答案是:給自己定個時限。就像貝爾教授說的:
「先認定你這輩子總要經歷幾番風雨,然後心甘情願花個數年功夫等待收成,時間一到就別再等下去。」

結語

本來是想要一篇分享完四個體悟重點,但發現這樣字數太多了,看到一堆字,閱讀慾望會下降的,於是決定把心得拆為上下兩篇。
這篇的兩個重點,是我在閱讀時,從書中找出的最能幫助我解決目前問題的答案。除了這兩個體悟,當然還有很多小感想,但礙於篇幅,就不多贅述了。
那就謝謝觀看,下一篇文章見了!

資訊

  • 作者:戴西.魏德蔓(Daisy Wademan)
  • 譯者:譚家瑜
  • 出版社:天下雜誌
  • 出版日期:2020/07/30
35會員
52內容數
嗨~這個沙龍主要分享我的閱讀與生活心得,歡迎參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湯成紀-18天雷地火還缺什麼,湯成紀与姬徹也,一個白襠一個紅褌,什麼要燃起來之際,李修哲拉著姬徹也去外面抽菸。湯成紀的屁股被袁聖煥推了一把,「去啊——」當死黨這麼久了,湯成紀動根手指頭,袁聖煥就知道,在他們出去前,眼睛盯著舞台上的紅褌姬徹也,袁聖煥早就發現。支走了春心蕩漾的湯成紀,現在兩個失恋男可以盡情相互安慰
Thumbnail
avatar
夏慕聰
2024-04-26
台中室內設計推薦|18坪改格局住得更舒服|小坪數發揮大空間|綻緣空間設計室內裝修弟弟和弟妹擁有一個安穩的家,為了買房花了一年多時間看房、評估,找到符合需求的房子,並找到一個合適的設計公司進行裝潢。弟弟分享了裝潢過程和成果,強調找對設計師很重要,也建議在客變時就找設計師,這樣能節省更多費用,也省了大動干戈的功夫。
Thumbnail
avatar
史丹利樂福
2024-04-13
清邁自由行攻略:出發前18小時開始計畫來得及嗎?清邁是我去過的城市裡很喜歡的前幾名,睽違五年再度踏上,起因是結束了一段我以為不會看到盡頭、漫長的找工作過程,即將邁向下一個階段,為我長期緊繃的身心達到全面的放鬆,為什麼是18小時的計畫呢?因為我在出發前還很遲疑是否要去沒有去過的城市,猶豫到最後一刻,我相信清邁自然會告訴我「他值得」。
Thumbnail
avatar
Orli C.Y
2024-01-09
#18:季節的美好季節有時,侘寂也有時
Thumbnail
avatar
常磐
2024-01-04
18世紀 ─ 陳曼生(一)陳鴻壽:生於清乾隆33年(1768),死於道光2年(1822),錢塘人,字頌、子恭,號曼生、老曼、夾谷亭長、種榆道人等,齋館有翼齋、石經樓、種榆仙館、曼陀羅館、桑理連館、阿曼陀室。其父名京,字次馮,科考不順,經營銅礦失敗,貧歸鄉里,曼生與其弟寄居海昌舅家,其舅蔚堂,教以詩文,早年因貧,以書記遊於幕府
Thumbnail
avatar
文叡堂
2023-12-08
日本調降《民法》成年年齡後,成人式是18歲還是20歲?每年1月第2個星期一是日本的「成人之日(成人の日)」,各地方政府(市區町村)多半會在這一天,或是提早在週末舉行成人式。日本去年將《民法》成年年齡調降為18歲,那1月第3個星期一的成人式,是18歲還是20歲?成了大哉問⋯⋯
Thumbnail
avatar
張郁婕(CHANG, Yu-Chieh)
2023-01-09
閱讀心得 #18 -《用你的不平等優勢創業》|檢視自己手上握有的牌,打出一場漂亮的賽局!這個世界雖然有很多不公平,有很多關卡在眼前等著自己,創業這件事並不是那麼的容易。我們要做的是去檢視自己手上有哪些牌,哪些「不平等優勢」,並利用這些牌來打出一場漂亮的賽局。我相信,照著作者提供的架構,我們能夠找到自己的位置,利用自己的優勢,去創造出美好的事物。
Thumbnail
avatar
Thomas Tang
2022-12-09
情緒難題#18|《焦慮是禮物》:當你滿足內在需求時,焦慮就能消失你是容易感到焦慮的人嗎? 最近,我離開校園的輔導工作,踏入社區提供自費諮商,遇到了好多因為各式各樣議題而感到焦慮的來談者,例如:工作、婚姻、身體、感情和人際。 每個人身上都充斥著焦慮的情緒,不知該如何處理,因此這一次我特別想分享此書《焦慮是禮物:24個練習,學習自我治癒技巧,擁抱真實的自己》
Thumbnail
avatar
胡瑋婷
2022-11-15
《辣妹學》18 應該選誰交往?(環境篇)我超推這戀愛邏輯:小小遠距離的方式,大大的樂趣與浪漫、自由。
avatar
後沙發
2022-11-12
閱讀心得 #13 -《故事課1:3分鐘說18萬個故事,打造影響力》|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人,是說故事的人作者在書中的開頭提到故事可以很簡單,不論是小說、廣告、對話都是故事。我認為故事之所以迷人,是因為它讓我們身歷其境,讓我們的情感被故事中的角色感染,隨著劇情起伏。我將這本書推薦給想學會說故事的人,還有想知道說故事有什麼技巧可以依循的人。
Thumbnail
avatar
Thomas Tang
2022-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