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願品》講記 15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寅四、「結示令知」。
「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解。以於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
這個總結,對於前面所說的道理應當這樣的理解:「以於眾生心平等故」,有關「平等」,我剛才講的有事有理,就事相上來說:「一切眾生都是我們過去生的父母親,對我們都有大恩,既然都是有大恩德的父母親,所以我們對喜歡的、不喜歡的,好人、壞人都要平等對待。」
「平等」不是說你就隨順他來造惡業,不是的!而是說你對他的心沒有愛憎取捨,是平等的。就理上來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心與眾生心,如光明互相交融,無二無別,叫心平等。」以這種平等心來恒順眾生就能夠圓滿大悲,「大」是跟自性相應的,稱為大悲,以大悲心恒順眾生的原因,就能夠成就供養如來,這就是真正的法供養,令諸佛如來歡喜。
那第二個呢?所謂供養如來也可以供養自性如來,供養有這種滋養之意,若不斷地行恒順眾生,不斷地以大悲水饒益眾生的時候,我們自性如來的功德就能夠不斷地開顯出來,這就是供養如來──「供養我們自性的如來」,透過這樣的行於大悲,讓我們自性功德漸漸地被喚醒。
以前我師父告訴我們說:「修行人就動一動,靜一靜,這兩種各有好處。比如說現在打佛七,全部靜下來;但如果眾生或者三寶有需要我們説明的時候,我們要主動去做,不一定要等到人家來叫、來請,三請四請,我們自己做眾生的不請之友,主動的以大悲水來饒益眾生,護持眾生。」
你發起這種護持眾生的心、護持三寶的心的話第一個、你能夠積集廣大的福德資糧;第二個、能夠成就大悲乃至成就菩提。那個菩提樹王就是已經了解這種大乘圓頓空性的道理,菩提樹王必須要以大悲水不斷地去饒益它。所以無上智慧真的要成就,必須要以大悲水不斷地去饒益它,才能像菩提樹王那樣有辦法慢慢地開出枝葉華果。
天台講的十乘觀法,也是這個道理。第一個、觀不思議境──就像成就菩提大樹王一樣,但是觀不思議境,不是每個人就能夠因此開顯自性。第二個、發起圓頓的菩提心──也就是發起大悲心,以大悲心來饒益菩提樹王,然後慢慢的茁壯、生長。
所以我們在修行的過程當中,當以理智來觀察,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而不是以感覺:「我喜歡做什麼,我不喜歡做什麼。」像有的人喜歡聽經,有的喜歡拜佛,有的喜歡跟眾生接觸,有的不喜歡跟眾生接觸。
這種「喜歡」是一種感覺,它不見得隨順於修道,你要去想一想:「我現在應該怎麼做,應該是聽經還是應該行門用功?應該遠離眾生?應該接近眾生?」要用理智來觀察,怎麼樣能夠長養這棵菩提樹王,就怎麼做。當然,有善知識的指引,那最好。
接著請看到庚十、「釋普皆迴向」。
迴向我們很熟,每次上完課都迴向,我們做善業也都迴向。迴是迴轉,向是趣向,就是把你所造的這個善業,迴轉、轉到、趣向什麼樣的方向。比如說我今天誦經,誦經完了就完了,如果不迴向的話,那麼誦經的功德有限,而且有可能一個小小的福報顯現就漏失掉了。如果你誦經完了之後,或者打完佛七之後,做個廣大而清淨的迴向,此時這個功德不但能夠堅固,同時能夠增廣。
比如說我今天打佛七完了之後,第七天各位走之前,自己在佛前迴向一下,雖然第七天還沒有大迴向,但是自己在佛前迴向一下,迴向佛七功德與一切眾生都能夠往生淨土,都能夠成就無上菩提。你這樣子迴向的話,這功德一直延續到無上菩提為止,功德恒常相續,堅固不壞,同時這樣迴向與一切眾生都能夠往生淨土,成就無上菩提,你的功德更加無量地增廣,所以迴向非常非常重要。
那有人念迴向文的時候有口無心,念歸念,只有嘴巴念,心中沒有這個心,是不是還不如不念?不是這個道理!就跟前面講的「禮敬諸佛」一樣,你再怎麼有口無心你還是要念,當然慢慢地讓自己的心拉回來,隨文入觀,但就算你心跑掉了,但你念這個迴向文,漸漸地也跟廣大的心量慢慢地相隨順,慢慢結上緣,所以還是要迴向的。
迴向有三種:迴因向果、迴自向他、迴事向理,這全部都是大乘的迴向。根據清涼國師的《華嚴經疏》,總結有三種迴向,第一個迴因向果,我們看附表二,附表二是說十大願王解釋是三種的迴向。
十大願王第八個「常隨佛學」,事實上就是迴因向果,就是迴向菩提,迴「因」就是我們凡夫,眾生稱為因,「果」就是佛,迴向希望我能夠成佛,這個就是迴向菩提,迴向成佛的願,我們「常隨佛學」就是希望能夠成佛
再來,我們剛才講的「恒順眾生」,這個是迴自向他,迴轉自己的功德與他人共用,這個使功德更加的廣大而堅固。所以「恒順眾生」就是迴自向他,也就是迴向菩提。
「普皆迴向」就是迴事向理,將這一切事相上的行為,一切迴向的功德會歸到不生不滅的理體當中,從有相行轉成無相行,有相就是說有我、有佛、有眾生,「常隨佛學」、「恒順眾生」這些是有相,將有相的功德迴轉到這一切都由不生不滅的自性所顯現出來的。
事實上這三種迴向,可以說是「體相用」的關係,體就是普皆迴向,總賅這個體,迴事向理的這個體,它這個相就是常隨佛學的迴向菩提,從清淨心當中所顯現出來的迴向就是成佛。那麼它作用呢?這個相是有它的作用的,它的用就是迴向眾生
因為這三個是體相用的關係,而且這三個是互相幫助,就像我們剛剛講的,「恒順眾生」能夠幫助你成佛,「恒順眾生」可以幫助「常隨佛學」,當然「常隨佛學」要有理智,可以幫助「恒順眾生」,也可以幫助「普皆迴向」等等的互相幫助。另外「常隨佛學」就是上求佛道,「恒順眾生」就是下化眾生,總的就是「普皆迴向」。好,請回到講義正文:
「復次,善男子!言普皆迴向者: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迴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
我們應該迴向一切眾生,是什麼樣的一切眾生呢?盡法界、虛空界的一切眾生,「虛空界」是從量上來說:這十方虛空的一切眾生都是我們所應迴向的。像「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這一切的都是迴向給與一切眾生共用,法界一切眾生的量。
那麼「盡法界」是就體上來說:這一切眾生的體,其體都是遍滿法界的,我的心遍滿法界,一切眾生的心也是各各遍滿法界的。這個就是指盡法界、盡虛空界的一切眾生,所以眾生就量上來說是盡虛空界,就體上來說各各眾生的體是盡法界的,講到盡法界就是前面講的迴事向理的道理;盡虛空界一切眾生,就是迴自向他,希望眾生都能夠得到安樂,無諸病苦,這個是基礎。
在這個基礎之上,更進一步的希望,眾生造惡業皆悉不成,希望眾生過年的時候,如果想要殺生的時候,最好都不會成就,種種障礙,沒有辦法成就,即「欲行惡法皆悉不成」!
為什麼不成呢?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因為菩薩說法──菩薩說法告訴眾生,過年不要殺生了,過年殺生反而是不吉祥的等等的,眾生因而悔改。
第二個、有菩薩不可思議神通力的加持──就像智者大師剛出生的時候,滿室紅光,祥瑞之兆,然後他們家人很歡喜,殺豬呀、宰羊啊,要煮東西來答謝賓客的時候,火怎麼燒就是燒不起來,燒不起來當然也就不用殺豬宰羊,也不用請賓客了,這個就減少了殺業,這個就是菩薩的加持力。
所以「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透過菩薩的說法,透過菩薩的加持,使得眾生能夠「關閉一切諸惡趣門」,把惡趣的門關起來,就不再造惡,而且能夠修善,能夠把惡趣的門關起來,能夠開示人天乃至證得涅槃的正路。這個是癸一、願眾生離苦成善。
接著是癸二、「發心代苦」。
「若諸眾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
關於願代眾生受苦,我們上次有大概介紹了一下,有幾個不同的解釋:第一個,它就是一種菩薩的願力,因為眾生各人的業,各人自己要承擔的,但是菩薩發這個願之後,可以成就菩薩的廣大資糧;要成就菩薩廣大資糧的目的,還是為了迅速成佛度眾生,這是種願力,雖然說事實上業是不能代受的,但是菩薩發這樣的願,為了成就廣大的資糧。
另外的話,也可以解釋說菩薩修種種的苦行,比如說玄奘大師到西天取經是九死一生,在沙漠當中幾天斷水,差點渴死,沙漠當中還遇到妖魔鬼怪作亂;到印度之後遇到強盜,還把他抓起來祭天,這真的是差一點要死掉了;還有在中國邊關的時候,被官兵看到了,按照大唐律法,私自出關的要帶回去斬首的。
所以他是冒著生命的危險到西天求法,這個就是代眾生苦,即「極重苦果我皆代受」的道理。或者比如說,有的菩薩有神通力,他發願到三惡道度眾生,然後示現成一條大魚,這邊的眾生很饑餓,他就讓眾生吃掉他的身體,然後跟眾生結善緣,作為未來度眾生的一個善緣等等的。好,這是說明「發心代苦」。
接著請看到辛三、「總結」。
「菩薩如是所修迴向,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迴向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迴向怎麼念念相續呢?就是要如理作意。你今天所做的一切,你常常如理作意一下:「為什麼我要這麼做?」我是為了自己快樂而做,或是為了自己放逸而做,或是為了無上菩提而做,像我們來打佛七,為什麼要打佛七?如理作意一下:「我是為了成就無上菩提度眾生,成就三種迴向—迴因向果、迴自向他、迴事向理,為了自他都能夠成佛而來參加佛七。」這種廣大的迴向,要常常如理作意,這個就是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接著看到戊四、「結益令知」。
「善男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大願具足圓滿。若諸菩薩於此大願隨順趣入,則能成熟一切眾生,則能隨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能成滿普賢菩薩諸行願海。是故,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知。」
這地方明天再說好了,今天我們至少先把十大願王的內容解釋過,各位把十大願王的內容好好體會一下,也配合附表二好好體會一下,包括積資懺淨增長廣大,以後我們再誦十大願王的時候,就不會茫然無所知了。好,那今天講到這個地方,向下文長,付在來日。迴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鋼骨佛心
鋼骨佛心
苦志勞筋骨,大任乃克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