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書店樓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雖然我家裡的書多到老被房東勸說該賣二手書了,但,1991年時的我顯然對於住在哈佛書店樓上這件事並沒怎麼在意,應該是因為在 Harvard 的那兩個月暑假、忙著修的課和玩耍探索的東西太多了,連讀戲劇系但修了許多美術系課程的我、都到最後一兩週才終於去應該很吸引我的、就在很近處的 Harvard Art Museum 逛了那麼一千零一次,則沒時間也沒心思逛書店應該很合理吧。 @@
那年因為我實在沒動力下決心繼續唸書(好不容易才脫離了學校這種東西這件事,叫我再去認識任何老師?饒了我吧!),又在工作的舞團辦公室看到 Harvard Summer School 的海報,想說好吧、既然工作也好煩,乾脆在學期末(當時被抓回學校當助教)請半個月假,去 Summer School 看看好了,搞不好又對學校產生興趣了也不一定。
我的主修老師當時是系主任,忙自己的劇團大概也忙昏頭了的他,應該是糊里糊塗就准了我那長達兩個半月的假吧(暑假期間助教還是要輪著上班的啊)。這件事可能當時其他的助教同事應該要很記恨才對吧! :P
當時跟我交情蠻好的一位老師,有個朋友在哈佛讀博士,夏天時要到柏克萊做研究,所以放風聲在朋友圈中徵求 sublease 她公寓兩個月的承租者,這樣多少可以補貼一下她在美求學的開銷。我那位老師那年夏天也早就計畫好去哈佛渡假,本來是她要去 sublease 這個 apartment 的,但因為她對我很好,竟然就大方讓給我了。後來老師本人去租了很清淨簡約的女修道院宿舍住了兩個月.......,這一件也是我應該一直感恩於心的事。
Google 街景圖的 Harvard Bookstore
不過,剛剛受到格友熟齡文青的激勵,我終於想到我也可以用 google 街景來抓個 Harvard Bookstore 那棟樓的街景,並且也真這麼做了以後,才赫然再度證實了我記性有多闌珊(呃,這是台語啦 :P )。不要說 1991已經是多少年前了,對於本來就懶得記東記西的我,這張街景圖裡的書店、樓房、夾著樓的兩側街景......,我都覺得陌生得不得了啊! :D

現在我只能記得,我住處的入口是照片中樓的右側(或許可稱是後棟)那三個有扶手的矮階的其中一個。但我的房間有窗,所以應該是已經在書店這一邊的樓上。那個房間有壁爐、有簡單料理檯,但沒有衛浴;衛浴是否是幾個房間的住客合用我已經忘了,總之要洗澡、上廁所,就得帶著鑰匙,到隔著走廊的對面那個門裡去遂行生理常規需求。
那年我到美國時是先去 LA 探訪一位朋友,住了幾天後才飛到 Boston。國內線班機不知為何行李運送也出問題,所以剛到 Cambridge 的頭幾天,除了隨身包包裡的東西以外,我沒有任何家當;直到某天我從外面回到公寓,看到我那裝了兩個月家當物品的大行李箱就蹲在我公寓門口(送貨員不知為何正好撈到樓下大門打開的時間吧?就直接把行李幫我扛上樓丟在門口了)。
因為當時選的兩門課,一門是我本行的 Theatre Directing(但修課後發現老師開課的對象是初階或純興趣的非專業人士),一門是我喜歡的 Visual Arts 創作課。這兩課都是實作課,蠻累的,加上我還幫導演課的同學做她某個社區小戲的燈光設計、而最有趣的一項功課是 Visual Arts 老教授叫我們畫指定的某幾處 Boston 街景寫生素描........,所以大概所有時間精力和好奇的目光都在各個 projects 裡面用完了,對於「住處」的感情可能真的只剩下回家睡覺........,所以,能說的也就真只有這麼多啦。 :P
幸好我有一張不知道當年請誰幫我拍的照片,坐在房間內的壁爐前、和當時我隨便畫的比較沒興趣的 projects 作業合影。否則真的就全部通通留予他年說夢痕、而夢卻遲遲不來了。哈哈。
(欸、這麼大尺寸呈現圖檔真的很難看,我再慢慢研究怎麼縮小尺寸和編排版面好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7會員
91內容數
受到沉重打擊以後如何越見消沉,到驚覺自己快垮了? 快垮了、以及驚覺,就是一個自我拯救的契機。我想治癒自己,用每一篇打起精神來強迫書寫的隨筆。 漸漸地,平安與喜樂便重新回來。  。 (內文圖片來源:除註明取自網路者外,全為 Stoneton 所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toneto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首次夢見/怒火中燒的幼稚媽/就,媽媽的心眼啦 @@
狗狗和我,平淡的一味
當老生常談降落在你的人生。封閉記憶慢慢地解鎖。讓安然重新回來。
人間不會有完滿。我不會說什麼事是非常完滿的;但是已經很完整了。感謝天地。
這些年日......無比珍貴,till the end of my day。
首次夢見/怒火中燒的幼稚媽/就,媽媽的心眼啦 @@
狗狗和我,平淡的一味
當老生常談降落在你的人生。封閉記憶慢慢地解鎖。讓安然重新回來。
人間不會有完滿。我不會說什麼事是非常完滿的;但是已經很完整了。感謝天地。
這些年日......無比珍貴,till the end of my day。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觀察這些在時間上相對接近的強人與動盪,或許有助於我們回望、理解過去的威權歷史,讓人重新體會民主的珍貴價值;而南蘇丹本身的特殊性,也能夠讓我們清楚看見國際政治的複雜交錯,以及我們極度依賴的美國和民主,其實也有其侷限性與盲點。
Thumbnail
Librairie Galignani L'Écume des Pages Shakespeare and Company (莎士比亞的書店,裡面大部分是賣英文書) Smith & Son(一間美國的書店,主要是賣英文書) 在巴黎看到很多書店,各式各樣的書店,逛起來很有趣和過癮,每一間都有自
昨天看到我貼的回顧,是哪一本書的話啊,忘了, 總之他是這樣說的: 「大學環境的功能: 這樣一來,身體上那些多餘而且可能會汙染心靈的惡臭, 就會被這地方的異常環境所抑制。」 然後我當時的批語是: 「這本書在說什麼啊,明明學校臭宅那麼多。😌」 這是真的!是真有其事的!
Thumbnail
大二下應同學邀約一起擔任圖書館志工,不得不說,也算是一種圓夢了。圖書館志工的好壞參半,讓人對書本種類有了一定了解。書店成了我的近期休閒去處。將書籍捐出或變賣,曾考慮購買電子版書籍。
Thumbnail
曾幾何時「我喜歡你」成了「我要擁有你」的同義詞。這句話讓我一再的回味咀嚼。我一邊看著他們三人在和彼此的關係間碰撞掙扎,互相傷害的同時又互相療癒。再回過頭看自己,總是自嘲自己是個醋罈子的我,能夠放下佔有慾,單純的愛著我愛的人嗎?
2010年到2017年,我還在台北。那段時間,我經常光顧幾家書店,這些書店成為我探索知識的寶庫和心靈的避風港。 ▋政大書城 政大書城是我常去的地方之一。雖然我並沒有任何考試的壓力,但我經常在這裡購買各種考試用書,純粹是為了學習,增廣見聞。這些書籍幫助我拓展了很多不同領域的知識,讓我在學習
記於2010/1/19 在唸書的大學城裡搬過好多次家 也曾經住過閣樓 那時候因為寫論文 而搬到了一處老街上的民宅 頂樓的房間其實是閣樓 斜了一半的房間只有一扇小小的窗戶 剛開始覺得蠻有意思 住久了 卻有著一種少了一半什麼的缺憾... 常常發呆地望著對面房子低一層樓的窗戶 裡面住
Thumbnail
以前,我在念研究所碩士班的時候,記得有一天,我照往常慣例會到系辦公室逛,順便找辦公室的助教學姐聊天,或是看報紙。
Thumbnail
追求更好生活,愈努力就愈虛度時光,始終未找到原因。與其總自我探問,不如找到能給解答的人。想解決困擾、迎向美好人生境地,諮詢後開啟人生巔峰,幫助自我實現與成就感。
Thumbnail
不再是書店街的書店街:重慶南路 曾經是台北市書店、出版社最密集的重慶南路,隨著近年來出版業的不景氣,讓這些書店、出版社紛紛撤守,就連最會賺錢的金石堂書店,也於2018年吹熄燈號。從此之後,重慶南路正式卸下「書店街」的招牌,在餐廳、商旅、金融業的蠶食鯨吞下,成了台北市又一條沒有什麼特色的普通街道。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觀察這些在時間上相對接近的強人與動盪,或許有助於我們回望、理解過去的威權歷史,讓人重新體會民主的珍貴價值;而南蘇丹本身的特殊性,也能夠讓我們清楚看見國際政治的複雜交錯,以及我們極度依賴的美國和民主,其實也有其侷限性與盲點。
Thumbnail
Librairie Galignani L'Écume des Pages Shakespeare and Company (莎士比亞的書店,裡面大部分是賣英文書) Smith & Son(一間美國的書店,主要是賣英文書) 在巴黎看到很多書店,各式各樣的書店,逛起來很有趣和過癮,每一間都有自
昨天看到我貼的回顧,是哪一本書的話啊,忘了, 總之他是這樣說的: 「大學環境的功能: 這樣一來,身體上那些多餘而且可能會汙染心靈的惡臭, 就會被這地方的異常環境所抑制。」 然後我當時的批語是: 「這本書在說什麼啊,明明學校臭宅那麼多。😌」 這是真的!是真有其事的!
Thumbnail
大二下應同學邀約一起擔任圖書館志工,不得不說,也算是一種圓夢了。圖書館志工的好壞參半,讓人對書本種類有了一定了解。書店成了我的近期休閒去處。將書籍捐出或變賣,曾考慮購買電子版書籍。
Thumbnail
曾幾何時「我喜歡你」成了「我要擁有你」的同義詞。這句話讓我一再的回味咀嚼。我一邊看著他們三人在和彼此的關係間碰撞掙扎,互相傷害的同時又互相療癒。再回過頭看自己,總是自嘲自己是個醋罈子的我,能夠放下佔有慾,單純的愛著我愛的人嗎?
2010年到2017年,我還在台北。那段時間,我經常光顧幾家書店,這些書店成為我探索知識的寶庫和心靈的避風港。 ▋政大書城 政大書城是我常去的地方之一。雖然我並沒有任何考試的壓力,但我經常在這裡購買各種考試用書,純粹是為了學習,增廣見聞。這些書籍幫助我拓展了很多不同領域的知識,讓我在學習
記於2010/1/19 在唸書的大學城裡搬過好多次家 也曾經住過閣樓 那時候因為寫論文 而搬到了一處老街上的民宅 頂樓的房間其實是閣樓 斜了一半的房間只有一扇小小的窗戶 剛開始覺得蠻有意思 住久了 卻有著一種少了一半什麼的缺憾... 常常發呆地望著對面房子低一層樓的窗戶 裡面住
Thumbnail
以前,我在念研究所碩士班的時候,記得有一天,我照往常慣例會到系辦公室逛,順便找辦公室的助教學姐聊天,或是看報紙。
Thumbnail
追求更好生活,愈努力就愈虛度時光,始終未找到原因。與其總自我探問,不如找到能給解答的人。想解決困擾、迎向美好人生境地,諮詢後開啟人生巔峰,幫助自我實現與成就感。
Thumbnail
不再是書店街的書店街:重慶南路 曾經是台北市書店、出版社最密集的重慶南路,隨著近年來出版業的不景氣,讓這些書店、出版社紛紛撤守,就連最會賺錢的金石堂書店,也於2018年吹熄燈號。從此之後,重慶南路正式卸下「書店街」的招牌,在餐廳、商旅、金融業的蠶食鯨吞下,成了台北市又一條沒有什麼特色的普通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