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西亞‧馬奎斯系列:「沒有人寫信給上校」的故事大要、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不少人認為這部小說可與《百年孤寂》媲美。
這是一本情節看似平淡,實則精彩的小說。馬奎斯以過往住過的蘇克雷小鎮為故事背景,並以外公與「千日戰爭」参戰老兵等待政府發放退伍金的不快經驗,作為這部小說的故事題材。
上校的兒子奧古斯丁在鬥雞場發放反政府團體印製的傳單,遭到不明人士襲擊,傷重不治。他沒留下多少錢,比較值錢的東西,只有一台裁縫機與一隻鬥雞。九個月後,上校夫妻的生活陷入困境,不僅快沒錢吃飯,也快養不起鬥雞,因此上校格外期待政府多年前承諾發放的退伍金,趕快發放,並希望兒子留下的鬥雞在隔年的鬥雞比賽獲勝,得到大筆的獎金。
鬥雞不只是奧古斯丁的遺物與遺志——他生前養這隻鬥雞,目的在贏得高額的比賽獎金與賭金抽成,也是上校夫妻投射亡兒情感的對象,兩人有時見到鬥雞,會忍不住回憶一些兒子生前發生的事情。在整部小說,鬥雞更象徵上校的尊嚴,上校始終不願將鬥雞廉價賣給他人。
上校夫婦在整部小說的悲慘遭遇,正是貧賤「夫妻百事哀」這句名言的寫照。有意思的是:在上校最落魄的時候——想把鬥雞賣給友人沙巴斯,對方卻刻意以工作迴避上校,讓後者灰溜溜地回家——上校的妻子儘管生氣,仍鼓勵上校要有信心,教上校如何開口,反倒是上校從友人那裡拿了錢60披索後,上校妻子的忍耐到達極限,因爲上校開始反悔,不想賣雞,卻想將未來賣家給的錢退還,她擔心兩人未來生活無著,更害怕鬥雞落敗以後二人的下場,於是小說便以「上校被妻子逼問,不得不吐出「吃屎」一詞作結。
馬奎斯為這部小說作品塑造不少類型的人物,如:貪吝勢利的戰友沙巴斯、有理想而免費為上校妻子醫治氣喘的醫生、無情冷漠的郵局局長、毫無敬業精神的律師、目露兇光讓上校覺得自己快被吃掉的印地安軍警。作者藉著上校借錢不順的遭遇、上校妻子在小說尾巴對上校政治理想的質疑——除了控訴哥倫比亞政府與各黨政治人物,利用民眾謀取個人與黨派的政治利益,也展現許多世代哥倫比亞人的悲運———他們年輕的時候,不論是去打內戰、抗議遊行、秘密從事反政府行動….到頭來,成就的是政客的利益。

這部小說好的地方有兩個:

一是小說場景設計與天氣變化,與上校的心情變化呼應。十月,既是當地的雨季,也是上校每週五光顧郵局,期待收到領取退伍金的通知信,卻總失望而歸的困頓時期。上校心情不好、悵然若失的時候,小說場景不是陰雨綿綿,就是下大雨;心情好,或是借到錢而財務壓力暫時舒緩時,作者常給主角好天氣。
一是作者用平淡沒什麼起伏的情節、沒有太多修飾的樸實文句,以及帶有黑色幽默的對話,表現上校等待隔年鬥雞比賽與退伍金領取通知的無耐之情,以及日漸貧困的平常生活。
有人說,這部小說是馬奎斯一生最好的作品,我讀了幾遍,對照「百年孤寂」、「迷宮中的將軍」、「預知死亡記事」等其他作品,雖然不敢為這樣的評論背書,但我承認它確實是一篇不錯的小說,推薦大家來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3會員
236內容數
這個專題的文章主要在介紹歷史方面的書籍、影片、網站文章的內容,以及我的讀後心得。我是以非科班出身、非史學圈的讀者做介紹與批評,每個月至少發文一篇,請多多指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篇文章談論「百年孤寂」這部小說美中不足的地方,以及邦迪亞上校的形象問題。
志文出版社最初的版本 (一) 〈大媽媽的葬禮〉 《馬奎斯小說傑作集》志文版的譯者楊耐冬,對於〈大媽媽的葬禮〉是這樣子敘述的,他說:「〈大媽媽的葬禮〉是寫極權者的龐大勢力下,那些醜陋的事情是怎樣地在排演。大媽媽就是那個惡勢力的頭頭,她象徵極權者的權威,她那個共和國的總統、民間領袖、財閥,以及教皇都要向
馬奎斯是20世紀非常重要的哥倫比亞作家,先是小說作品《百年孤寂》在哥倫比亞、墨西哥、阿根廷等國熱銷,取得盛名,1982年又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從此躍升為全球知名作家。……
馬奎斯和他的作品是一扇窗口,靠過這扇窗口,我們能看見「哥倫比亞」這個國家,還有這塊土地上的人民。
馬奎斯童年的生活經驗與記者工作所需的大量閱讀經驗,後來都成為他寫作小說的素材,至於這些生活經驗和閱讀材料,如何蛻變成馬奎斯個人的寫作素材,其過程散見在這本傳記各個章節,這些我無法一一列舉、詳盡說明,只能告訴大家:書,還是一睹為快!
◎ 檢視的對象版本:陳映真主編《諾貝爾文學獎全集》、志文版楊耐冬翻譯的《獨裁者的秋天》 ◎ 檢視之後的心得: 不知是中文、西班牙文兩者的美學差異很大,還是翻譯者的功力問題,我在閱讀《一百年的孤寂》和《
這篇文章談論「百年孤寂」這部小說美中不足的地方,以及邦迪亞上校的形象問題。
志文出版社最初的版本 (一) 〈大媽媽的葬禮〉 《馬奎斯小說傑作集》志文版的譯者楊耐冬,對於〈大媽媽的葬禮〉是這樣子敘述的,他說:「〈大媽媽的葬禮〉是寫極權者的龐大勢力下,那些醜陋的事情是怎樣地在排演。大媽媽就是那個惡勢力的頭頭,她象徵極權者的權威,她那個共和國的總統、民間領袖、財閥,以及教皇都要向
馬奎斯是20世紀非常重要的哥倫比亞作家,先是小說作品《百年孤寂》在哥倫比亞、墨西哥、阿根廷等國熱銷,取得盛名,1982年又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從此躍升為全球知名作家。……
馬奎斯和他的作品是一扇窗口,靠過這扇窗口,我們能看見「哥倫比亞」這個國家,還有這塊土地上的人民。
馬奎斯童年的生活經驗與記者工作所需的大量閱讀經驗,後來都成為他寫作小說的素材,至於這些生活經驗和閱讀材料,如何蛻變成馬奎斯個人的寫作素材,其過程散見在這本傳記各個章節,這些我無法一一列舉、詳盡說明,只能告訴大家:書,還是一睹為快!
◎ 檢視的對象版本:陳映真主編《諾貝爾文學獎全集》、志文版楊耐冬翻譯的《獨裁者的秋天》 ◎ 檢視之後的心得: 不知是中文、西班牙文兩者的美學差異很大,還是翻譯者的功力問題,我在閱讀《一百年的孤寂》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寫小說的李佳穎」自上一本小說《小碎肉末》16年之後帶來的新作品-一本前青春期小說。據作者本人的說法,本書寫作主軸是,「兩線故事,ABAB,A是主角寫的回憶錄,B是他正在寫回憶錄時所遇到的難題與種種查證,以及對書寫語言能反應多少真實(也就是小說與回憶錄唯一不同)或不反應真實的思考。」
Thumbnail
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對南美洲文學感到好奇的人、想拜讀經典文學作品的人、探詢愛情樣貌的人 《愛在瘟疫蔓延時》是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的作品。他以《百年孤寂》轟動全球,之後仍持續寫出許多經典作品,《愛在瘟疫蔓延時》即是其中之一。
前輩書友提及當初看到馬修.史卡德自傳的廣告,他心裡發出一聲冷笑,不過沒幾天還是買了書,給他自己的藉口是湊單。然而他信誓旦旦,表示這是最後一本馬修.史卡德,我就不信了。他若看見下一本馬修.史卡德,或許冷笑三聲,不過仍會買書的。 同為美國推理作家勞倫斯.卜洛克的老讀者,我理解這一連串的行動。不
Thumbnail
《家庭矛盾》 時代創造奇蹟,國家安定,百姓才有未來。百業興起,人民開始忙碌。士、農、工、商,戰後一切開始,缺一不可。 阿俊也謀了出路,轉做雞鴨仲介。跟自己大伯借錢,買一部日本進口鐵馬腳踏車,四處到鄰近莊稼人收買生養雞、鴨、鵝,賺取中間差價。再以燃煤火車裝上竹簍,從通霄鎮運送至台北。台北是台灣省都
Thumbnail
烏克蘭文學。內容描述一個作家因緣際會養了一隻企鵝,還開始和其他人一起生活,建立了一個貌似扮家家酒的拼裝家庭;於此同時,他也因為工作的關係陷入某種奇怪的處境之中,頻頻與危機擦肩而過。雖然總是全身而退,但這種處境便與他舒適又快樂的日常生活產生了強烈的違和感。
這篇小說,看了兩次,才稍微明白內容的各種隱喻意指什麼。  故事主人公,就讓我稱他為K吧。我想這與其說是小說,不如說是作者本人的親身經歷。 整篇故事有很棒的起承轉合,各種隱喻和意境的使用也都很合適,真的是首獎當之無愧。 故事一開始,就有提到「故鄉」,K國中畢業後就沒有回去故鄉了。 他吃
Thumbnail
對於他唯一的手足弟弟君炎,趙君烈很和平相處著,趙母在君烈三歲時,君炎一歲時,特地坐上趙家的轎車到愛買量販店走一趟,買了樂高的海盜船玩具,當作聖誕節的禮物,對趙君烈來說,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收到的父母的禮物° 家裏的小說,都被趙君烈翻爛,看膩了,同一本書看三遍,的確很超過了,即使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寫小說的李佳穎」自上一本小說《小碎肉末》16年之後帶來的新作品-一本前青春期小說。據作者本人的說法,本書寫作主軸是,「兩線故事,ABAB,A是主角寫的回憶錄,B是他正在寫回憶錄時所遇到的難題與種種查證,以及對書寫語言能反應多少真實(也就是小說與回憶錄唯一不同)或不反應真實的思考。」
Thumbnail
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對南美洲文學感到好奇的人、想拜讀經典文學作品的人、探詢愛情樣貌的人 《愛在瘟疫蔓延時》是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的作品。他以《百年孤寂》轟動全球,之後仍持續寫出許多經典作品,《愛在瘟疫蔓延時》即是其中之一。
前輩書友提及當初看到馬修.史卡德自傳的廣告,他心裡發出一聲冷笑,不過沒幾天還是買了書,給他自己的藉口是湊單。然而他信誓旦旦,表示這是最後一本馬修.史卡德,我就不信了。他若看見下一本馬修.史卡德,或許冷笑三聲,不過仍會買書的。 同為美國推理作家勞倫斯.卜洛克的老讀者,我理解這一連串的行動。不
Thumbnail
《家庭矛盾》 時代創造奇蹟,國家安定,百姓才有未來。百業興起,人民開始忙碌。士、農、工、商,戰後一切開始,缺一不可。 阿俊也謀了出路,轉做雞鴨仲介。跟自己大伯借錢,買一部日本進口鐵馬腳踏車,四處到鄰近莊稼人收買生養雞、鴨、鵝,賺取中間差價。再以燃煤火車裝上竹簍,從通霄鎮運送至台北。台北是台灣省都
Thumbnail
烏克蘭文學。內容描述一個作家因緣際會養了一隻企鵝,還開始和其他人一起生活,建立了一個貌似扮家家酒的拼裝家庭;於此同時,他也因為工作的關係陷入某種奇怪的處境之中,頻頻與危機擦肩而過。雖然總是全身而退,但這種處境便與他舒適又快樂的日常生活產生了強烈的違和感。
這篇小說,看了兩次,才稍微明白內容的各種隱喻意指什麼。  故事主人公,就讓我稱他為K吧。我想這與其說是小說,不如說是作者本人的親身經歷。 整篇故事有很棒的起承轉合,各種隱喻和意境的使用也都很合適,真的是首獎當之無愧。 故事一開始,就有提到「故鄉」,K國中畢業後就沒有回去故鄉了。 他吃
Thumbnail
對於他唯一的手足弟弟君炎,趙君烈很和平相處著,趙母在君烈三歲時,君炎一歲時,特地坐上趙家的轎車到愛買量販店走一趟,買了樂高的海盜船玩具,當作聖誕節的禮物,對趙君烈來說,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收到的父母的禮物° 家裏的小說,都被趙君烈翻爛,看膩了,同一本書看三遍,的確很超過了,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