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情節看似平淡,實則精彩的小說。馬奎斯以過往住過的蘇克雷小鎮為故事背景,並以外公與「千日戰爭」参戰老兵等待政府發放退伍金的不快經驗,作為這部小說的故事題材。
上校的兒子奧古斯丁在鬥雞場發放反政府團體印製的傳單,遭到不明人士襲擊,傷重不治。他沒留下多少錢,比較值錢的東西,只有一台裁縫機與一隻鬥雞。九個月後,上校夫妻的生活陷入困境,不僅快沒錢吃飯,也快養不起鬥雞,因此上校格外期待政府多年前承諾發放的退伍金,趕快發放,並希望兒子留下的鬥雞在隔年的鬥雞比賽獲勝,得到大筆的獎金。
鬥雞不只是奧古斯丁的遺物與遺志——他生前養這隻鬥雞,目的在贏得高額的比賽獎金與賭金抽成,也是上校夫妻投射亡兒情感的對象,兩人有時見到鬥雞,會忍不住回憶一些兒子生前發生的事情。在整部小說,鬥雞更象徵上校的尊嚴,上校始終不願將鬥雞廉價賣給他人。
上校夫婦在整部小說的悲慘遭遇,正是貧賤「夫妻百事哀」這句名言的寫照。有意思的是:在上校最落魄的時候——想把鬥雞賣給友人沙巴斯,對方卻刻意以工作迴避上校,讓後者灰溜溜地回家——上校的妻子儘管生氣,仍鼓勵上校要有信心,教上校如何開口,反倒是上校從友人那裡拿了錢60披索後,上校妻子的忍耐到達極限,因爲上校開始反悔,不想賣雞,卻想將未來賣家給的錢退還,她擔心兩人未來生活無著,更害怕鬥雞落敗以後二人的下場,於是小說便以「上校被妻子逼問,不得不吐出「吃屎」一詞作結。
馬奎斯為這部小說作品塑造不少類型的人物,如:貪吝勢利的戰友沙巴斯、有理想而免費為上校妻子醫治氣喘的醫生、無情冷漠的郵局局長、毫無敬業精神的律師、目露兇光讓上校覺得自己快被吃掉的印地安軍警。作者藉著上校借錢不順的遭遇、上校妻子在小說尾巴對上校政治理想的質疑——除了控訴哥倫比亞政府與各黨政治人物,利用民眾謀取個人與黨派的政治利益,也展現許多世代哥倫比亞人的悲運———他們年輕的時候,不論是去打內戰、抗議遊行、秘密從事反政府行動….到頭來,成就的是政客的利益。
這部小說好的地方有兩個:
一是小說場景設計與天氣變化,與上校的心情變化呼應。十月,既是當地的雨季,也是上校每週五光顧郵局,期待收到領取退伍金的通知信,卻總失望而歸的困頓時期。上校心情不好、悵然若失的時候,小說場景不是陰雨綿綿,就是下大雨;心情好,或是借到錢而財務壓力暫時舒緩時,作者常給主角好天氣。
一是作者用平淡沒什麼起伏的情節、沒有太多修飾的樸實文句,以及帶有黑色幽默的對話,表現上校等待隔年鬥雞比賽與退伍金領取通知的無耐之情,以及日漸貧困的平常生活。
有人說,這部小說是馬奎斯一生最好的作品,我讀了幾遍,對照「百年孤寂」、「迷宮中的將軍」、「預知死亡記事」等其他作品,雖然不敢為這樣的評論背書,但我承認它確實是一篇不錯的小說,推薦大家來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