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孩提到如今,我有過大大小小的旅行,但從沒有一場漫無目的的旅行,只是為了看看世界,同時也為了流浪,從三毛到聖墓,寫起來簡單,走起來卻要忍受一個人的孤寂,小說家總以不一樣的視角,看待世界、看待人生。
總以為旅行是要帶領著我們找到某種不可名狀的能量看待人生,卻沒想到生命即是來自自然的饋贈。
常會想:人為何要旅行呢?尋找意義,不全然歸於此,旅行重要的是:超越自己,掙脫生命原有桎梏,向前行。書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寫出偉大遊記的人對當地人來說,就是一個人而已,財富、名利、權勢都帶不走,為何人們病態得追逐呢?為了家人,也許是溫飽而已,嚮導總是一遍遍帶領著旅人走那固定的路線,微薄薪水不夠一家溫飽,依傍著小費才能溫飽,因此出現弔詭的現象:導遊「侍奉」著有錢遊客,就算提出無理要求,也不敢反駁,有位女士因趕不上既定的晚餐時間,而肆意要求導遊獨自帶她下山,「無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在我眼中,職業不分貴賤,更沒有高低之分,只要是人,都應給予尊重,有些人穿金戴銀、住豪華酒店,卻依舊改不了骨子裡「唯我獨尊」的驕縱,我深以為戒。
有著「沙漠之舟」嬌俏的馱夫,雖可日行千里,但也有些倔,駱駝可是沙漠之中唯一且獨特的沙漠佼佼者,脂肪可以在必要時轉換成能量,所以可長時間〈三,四十天〉不喝水,在行走時,駱駝會伸出前後蹄,規律地擺動著,嬌生慣養的人實在不適合騎乘駱駝,除此之外,長時間的缺水為這群嬌俏的馱夫增加了一個奇特屬性:十分鐘內可飲下一百公升的水,簡直就是水怪!駱駝也許是最盡職的馱夫,但卻絕非最佳旅伴;以咕噥聲作為溝通的橋,各式的咕噥聲代表了不同意義:抱怨、討賞、生氣等,活脫脫一群「毛小孩」呀!
茅利塔尼亞的貨運火車大抵都是運送煤礦,只有一節為遊客服務,而且票價只要七十元〈台幣〉,說起火車,幼時記憶還停留在花蓮糖廠搭乘遊園火車,票價依然只要五十元,雖然只是小小一圈,但從車窗望出去的景色和乘坐輪椅時不同,視野更開闊,就連一旁的樹都稍稍翠綠了些,停駐在纖弱的枝椏上的鳥兒輕聲啁啾,閒適恣意的交談,火車「轟隆」奏著那專屬於它的旋律,我的心亦原地起飛。
雖然我沒有親身探訪撒哈拉,但撒哈拉帶給我的,已不單只是滾滾黃沙,而是獨特的生命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