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正向循環(2):學習成長樹狀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我有位學生,靠特殊選才的唯一名額,正取政大哲學系。

他國中在實驗學校,已對政治哲學有興趣。我記得在看《垃圾圍城》時,他已經能問出分配不均與責任歸屬的問題。

高中則完全個人自學,跟了不少歐陸哲學的課程與讀書會,很多都和文化體制如何決定個人行為有關。

他把自身經歷繪製成為學習樹狀圖,我認為加分非常多。

從左到右呈現層次順序,從廣到狹,分別是大領域如歐陸哲學、社會工程,小領域如現象學、存在主義,以及思想家如海德格、漢娜.鄂蘭等,再輔以關鍵概念。

顏色差異則代表熟悉程度,鮮豔的是了解頗多,如讀過原典、上過課程與寫過文章。至於黯淡的,則是未來想接觸但現在不太了解。

我們討論過學習地圖的概念,這是以自身的性格與動機為核心,選擇特定領域後,逐步向外探索的過程。

在樹狀圖中,分類更為鮮明。可以看到,他是以哲學為核心,逐步探索相關分之,同時標註想要進一步研究的部分。

其中當然有淺有深,但只要能夠持續積累、產出成果,就會使自己、使他人感受到日漸進步。

簡而言之,就是使學習更為可見,使軌跡更為明顯。

等到某一分支探索地夠多,就可以考慮解鎖其他相關分支,重啟新一輪的學習週期,並漸漸塑造自己的風格與技能。

這越來越重要,因為現在的社會,相當要求學習過程的具體可見。而在探索地圖的隱喻下,你過去花費多少心力,現在掌握哪些知識,未來如何持續進步,都可以用一張圖呈現地很清楚。

當然,若想描述更多細節,可以增加一些形式,譬如:

.說明動機

什麼事件、因素或個人特質,讓我想要持續接觸這領域?這部份可以放在樹狀圖的開頭,透過種子發芽的意象,來代表學習的根本動力。

.統計數據

可以是課程時數、讀書頁數、寫作字數,以及其他可量化的部分。經由統計數據,做成一個整體表格,就等於是呈現自己的經驗值了。

.其他圖表

心智圖:用在已有閱讀量的領域上,可更加強化重點關注的要素、概念或議題。

雷達圖:用以評估自身的能力或知識,哪些地方較強、哪些地方偏弱等,搭配如何強化、如何改善的計畫更好。

九宮圖:代表未來可能執行的計劃,需要考慮到哪些項目,如資源、成本、階段、可行性等。

這些東西綜合起來,可望形成一套思維工具箱,幫助我們整理、呈現學習歷程,也打造穩定運行的成長計劃。

就我經驗,很多想要自學某一領域的人,非常需要這類架構觀念。因為我遇過好幾位學生,很有動機、也積極嘗試,但缺乏有力工具來制訂整體計畫,容易陷入一段不知所措的時期。

在過往,這類情況很少。因為大專院校內的科系、學程或社團,會提供一套相對完整的指導方案,只要逐步完成每個階段,自然就會產出受大眾認可的成果(如證書或證照),並習得經常有用的技能(如表達或協商)。

但在興趣多樣化、產業變動快的今天,很多人想要嘗試新事物、新領域,而不想跟隨學校提供的套裝方案。於是他們必須自己從頭規劃,自己設想得到什麼成果、習得什麼技能。

運氣較好或資源豐富的人,會一邊摸索,一邊建構出自己的學習理論與實用技能。但運氣較差或資源較少的人,容易陷入一段很長的撞牆期。

在我看來,光是學習樹狀圖,就可以算是一種思想上的資源。至少它很有助於解答:

如果我想要自學某一領域,必須做到什麼程度,才能說是有成果?或者是說,必須做到哪些事,才能藉由特殊選才進入大學科系?

簡而言之,就是畫得出完整的學習樹狀圖,而這需要相當的過往經歷、現有成果與未來規劃支持。更直白地說,需要早早就投入相當的時間與心力,難以在短時間內成型。

當然,樹狀圖也可用於剛開始的預期與嘗試,譬如每週先花多少時間閱讀、練習些什麼,每個月對哪些議題或技能有更多了解,每半年檢視哪個分支更茁壯了,或是又發現了新的分支值得探索。

在自主學習越來越重要的今天,成長樹狀圖是很有潛力的思維工具。考慮到越來越多科系,會開放特殊選才的入學管道,無論是自學生或一般學生,我認為都要儘早確定某種可持續進步的興趣或領域。

這不光有利於就讀大學,更有利於個人生涯規劃。因為它其實就是把各種學習上的、大大小小的、已有或將有的正向循環,全部統合在一起,以持續推動我們的成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哲學開箱文的沙龍
93會員
212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每次去重訓時,教練往往會給我們不同的重量選擇,可以依據自身當下的狀況,選擇一個具有挑戰且不會受傷的方式進行。這樣的選擇,重點在於只追求突破原本的自己,而非跟別人比較。 那申請入學的備審資料,也就是學習歷程反思與多元綜整心得的書寫,能不能依據自己的能力,做出現階段能力最大值的呈現呢?
Thumbnail
每次去重訓時,教練往往會給我們不同的重量選擇,可以依據自身當下的狀況,選擇一個具有挑戰且不會受傷的方式進行。這樣的選擇,重點在於只追求突破原本的自己,而非跟別人比較。 那申請入學的備審資料,也就是學習歷程反思與多元綜整心得的書寫,能不能依據自己的能力,做出現階段能力最大值的呈現呢?
Thumbnail
概念為本的課程中,親身經歷整個「概念探索、通則形成、遷移應用」的過程是最重要的。 在這堂課中,設計的引導問題會導引思考的方向,由學生自己探索概念的界線與面向,產出微觀概念(元素)或特性;再從歸納這些元素、特性的過程中,對「學習能力」這個概念產生自己的理解......
Thumbnail
概念為本的課程中,親身經歷整個「概念探索、通則形成、遷移應用」的過程是最重要的。 在這堂課中,設計的引導問題會導引思考的方向,由學生自己探索概念的界線與面向,產出微觀概念(元素)或特性;再從歸納這些元素、特性的過程中,對「學習能力」這個概念產生自己的理解......
Thumbnail
把各種學習上的、大大小小的、已有或將有的正向循環,全部統合在一起。
Thumbnail
把各種學習上的、大大小小的、已有或將有的正向循環,全部統合在一起。
Thumbnail
一、用知識地圖來逼著自己成長吧! 大家早安,今天要來分享我自己的公開班課程資訊,不過在介紹相關內容之前,我真心推薦下圖這個課程架構(本圖參考自孫治華老師的課程地圖) 關鍵的原因有三: 1、避免學習焦慮,試著以終為始吧! 因在資訊爆炸的外在環境下,我們時常會感到焦慮,好像沒報名什麼線上課程、沒讀那本書
Thumbnail
一、用知識地圖來逼著自己成長吧! 大家早安,今天要來分享我自己的公開班課程資訊,不過在介紹相關內容之前,我真心推薦下圖這個課程架構(本圖參考自孫治華老師的課程地圖) 關鍵的原因有三: 1、避免學習焦慮,試著以終為始吧! 因在資訊爆炸的外在環境下,我們時常會感到焦慮,好像沒報名什麼線上課程、沒讀那本書
Thumbnail
今晚結束了今年度第一場的線上讀書會《圖像思考的練習》,有幾個關鍵想法 很重要嗎?我必須說超級重要! 如同這張圖的那個課程主題與角色的表格,透過這張圖表,讓我清楚看見自己的產出都集中在哪個主題、哪些對象,與我自己想鎖定的對象是否吻合?還是嘴巴說往東行動卻往西呢? 但卻是思考的極度重要關鍵!
Thumbnail
今晚結束了今年度第一場的線上讀書會《圖像思考的練習》,有幾個關鍵想法 很重要嗎?我必須說超級重要! 如同這張圖的那個課程主題與角色的表格,透過這張圖表,讓我清楚看見自己的產出都集中在哪個主題、哪些對象,與我自己想鎖定的對象是否吻合?還是嘴巴說往東行動卻往西呢? 但卻是思考的極度重要關鍵!
Thumbnail
作為一個人類圖知識的新生,我著迷於學習,除了不想錯過老師的開課時間,每一次的講座或是專題討論都蠻有興趣,下班時間也習慣追縱各種管道的學習資源,隨著每次課程資訊爆炸的充實感,一種默默的焦慮也隨著而來。 好像學習了一些知識,每一個
Thumbnail
作為一個人類圖知識的新生,我著迷於學習,除了不想錯過老師的開課時間,每一次的講座或是專題討論都蠻有興趣,下班時間也習慣追縱各種管道的學習資源,隨著每次課程資訊爆炸的充實感,一種默默的焦慮也隨著而來。 好像學習了一些知識,每一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