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三部曲(二)成為專才-實戰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要成為一個資料科學家,
透過數據與AI提供預測與建置更有效率的世界。
我想建立心態的部分就先跳過,這不是一蹴可幾的,只能不斷洗腦自己,並且多接觸相關領域的知識和書籍,會慢慢建立起這樣的價值觀與思維框架。

畫地圖

首先一開始我先上網搜尋"如何成為資料科學家"以及上求職網站查看資料科學家、數據分析師、商業分析師等相關職位所需要的技能,現在網路上有非常多資源,不要只看一個來源,多看再整合,並且我依照技能難易度和讀大數據這本書還有YouTube上的系列分析,整理而成的簡單區分,如下圖
資料科學家Road Map
這是用數位心智圖工具GitMind建立的,之後每個技能都會有相對應的學習樹,但這邊先跳過,因為重點是大方向,
順便提一個反面教材,一開始沒考慮到自身的能力以及死線,一股腦的就買了Python的線上課程與教科書,結果後來發現根本來不及,這也是這篇文章誕生的原因,想好好釐清自己的限制與成長路徑。

寫計畫

畫好地圖之後,想好一個階段的死線,我設定至少要在年底學會基礎圖表化的技能以及大略能夠操作進階建模分析的技能,所以預計是四個月。
接著搜尋一些線上課程的網站評估每個技能所需的學習時長約多久,評估後目標一個月學好基礎圖表化的技能,三個月學進階建模分析的技能,思維的部分另外撥閱讀時間,目標每個月讀兩本書並做筆記。
這邊核心重點為一次不要多,但要很多次;有彈性,但保持規律不中斷。

設計環境

首先,找出自己日常生活中最有精力與生產力的時間,
技能的部分我排在每天早上運動完的一個小時,並先設定備案若早上有事則改為晚上洗完澡後的一個小時;
思維的部分排在午休起床的半個小時以及晚上睡前半個小時閱讀,至少達成其中一個時段的閱讀。
然後創造提示與避免分心:我會在運動完回家沖冷水澡,並且準備麥片吃,吃的時候打開番茄鐘(Forest App)與筆記軟體與看影集的網頁,吃完麥片後,手機開飛航,提前告訴身邊的人這段時間會連絡不到你,接著按下番茄鐘開始計時進入學習狀態。
學習時間結束後,我會把手機飛航關閉,並且開啟習慣追蹤App(Habitify)將今日進度打勾,為的是讓進度可視化,並且按下影集網頁的撥放鍵享受1集當作獎勵,並且我與女友約定好如果連續兩天沒有學習,就要懲罰一整天不能玩手機與電腦。
我也同時上網搜尋了許多相關的YT頻道跟IG帳號,以便我在非學習時間也能夠吸收相關的知識,這就是增加接觸點,零件化就是把看到的知識整合到筆記系統內。

將有效的戰術具現化

工具即為戰術的具現化,就像要遠距離攻擊就要拿弓而不是拿劍。
首先,我會先建立好筆記軟體的架構範本,類似康乃爾筆記法,分為三大區塊:速記、統整、應用。
接著每次番茄鐘的前15分鐘先複習昨天速記區的筆記,將之移到統整區,這樣便可應用到重覆與提取戰術。
接著打開學習網站開始新進度並將筆記記到速記區,然後在每周的最後一個學習日,把學習時間拿來做複習並且寫在應用區,這樣便可應用到間隔戰術與再連結戰術,並且有機會應用到直接應用戰術。
接著,通常線上課程都會有實作內容,讓我可以直接應用,不懂的地方可以留言問老師,我也會交錯學習類似等級的技能,一周學Tableau,一周學Google Data Studio,這樣便可應運到直接應用與回饋戰術與多樣性戰術。
最後我會再運用額外的時間(晚上或周末),將女友公司的報表拿來做數據整理圖表化,並且解釋給女友聽,這樣便可應用到直接應用戰術與回饋戰術。

那些被遺漏的理論

盤點了一下,目前我並沒有用到感官多樣性、卡片盒筆記與學習社群。
感官多樣性戰術我目前尚不知道如何應用在資料科學相關的領域,因為以感官來說這項領域只能用到手跟眼睛。卡片盒筆記我尚未找到一個好用的系統,甚至我希望未來能夠找到或自己打造一套真正能完整幫助學習的系統性應用。而學習社群...我身邊也找不到。
這段為幻想文,可以略過。
也許是一個互動網頁搭配線上課程與學習社群的平台,點進去先選擇你想學習的領域或想成為的職業,接著就會跑出一張心智地圖,往下滑會請你填寫預計的死線以及每天可投入的時間,然後詢問你目前的日常時間安排,並且讓你選擇適合你的提示與獎勵方法,接下來系統會自動幫你設計好計劃,接著請你按照步驟打造環境,然後在設定好的時間推送提醒,而且是從提示就開始提醒,然後開始學習便會自動開啟電腦勿擾模式,當然手機能連動開啟飛航或勿擾是最好,最後學習鐘會連動到你的筆記頁面,而且架構範本都已經準備好了,你只要撥放教學影片並開始做筆記,結束時會跳回一開始的心智地圖,並且在今天學習的進度塗上一層顏色,往後會隨著複習的次數變多,顏色也會變深,最後會跳轉到你設定的獎勵畫面,可以連動NetFlix等影集平台,或是一段祝賀成功的短句。
當然會規畫複習時間與題庫,AI根據你的錯誤回答與其他學生回答和老師正解比對後及時告訴你哪裡錯,怎麼改,為什麼會錯,並且有學習社群定期舉辦黑客松互相勉勵交流,並且搭配業界題目實作獎金。哇靠,想不學會都難!

小結

透過實戰篇除了幫助我自己直接應用想學習的領域之外,更因此回饋修正了不少理論篇的架構與內容,接下來我會好好執行,並且修正太過理想化的地方,所以這篇也許也會隨時更新。
謝謝大家的收看,希望這篇能幫得上忙,敬每一個在學習路上的夥伴。
接下來,我想解答最後的問題:我就算知道學習的方法,但就是不知道要學什麼啊!下一篇:成為天才與通才,也許可以幫到你。
專題名稱由來是結合我喜歡的費曼跟查理, 期許把部落格當成書寫的同時讓五歲小孩也看得懂。 主題核心為人類運作手冊,範疇包含但不限於賽局、行銷、心理學、行為經濟學、科技趨勢、數據分析、投資理財...etc 阿窮是真的窮🥲。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上一篇談完了本質與特性,相信大家已經決定好學習的目標跟賽道了。 接下來討論實際上的應用:要如何有效的,不走彎路的往80分邁進,成為某個領域的專才 溫馨提醒: 這篇爆幹長,建議真的想學什麼東西再看下去, 並請先仔細看左邊的章節目錄, 再依照排版順序,邊讀邊打造自己的學習計畫。
學習像拼圖,像出遊,像畫圖,像蜘蛛網 今天想整理我讀了五本書的心得: 高手學習、深度學習的技術、大腦喜歡這樣學、超速學習、躍遷 來討論學習這件事
說服別人改變有兩種方向,放手煞車與踩油門,這邊談的是如何放手煞車
1.機會成本 2.殘餘價值(折舊) 3.飛輪效應 結論:總歸一句就是判斷時間與價值的關係。
上一篇談完了本質與特性,相信大家已經決定好學習的目標跟賽道了。 接下來討論實際上的應用:要如何有效的,不走彎路的往80分邁進,成為某個領域的專才 溫馨提醒: 這篇爆幹長,建議真的想學什麼東西再看下去, 並請先仔細看左邊的章節目錄, 再依照排版順序,邊讀邊打造自己的學習計畫。
學習像拼圖,像出遊,像畫圖,像蜘蛛網 今天想整理我讀了五本書的心得: 高手學習、深度學習的技術、大腦喜歡這樣學、超速學習、躍遷 來討論學習這件事
說服別人改變有兩種方向,放手煞車與踩油門,這邊談的是如何放手煞車
1.機會成本 2.殘餘價值(折舊) 3.飛輪效應 結論:總歸一句就是判斷時間與價值的關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在近四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到不少大學生相當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以及在不同的課程中,藉由「刻意練習」來提升一己的學習能力。在現有的大學體制中,雖然學生各自選擇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對於如何建立有效的「流程」,以因應紛雜的知識領域與知識內容,則顯得力有未逮。
1. 掌握學習的三階段循環: - 學習的過程應包括具體階段、抽象階段和應用階段。具體階段是情報收集和紀錄體驗,學生應該積極收集相關資訊並詳細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抽象階段是抽象化、模型化和發現模式,這時候要將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形成抽象的模型和發現其中的規律。應用階段是實踐和檢證,將所學知識
學習是三個階段的循環: - 具體階段:情報收集,紀錄體驗 - 抽象階段:抽象化,模型化,發現模式 - 應用階段:實踐,檢證 西尾泰和這一套學習的三階段循環:具體,抽象,應用, 是一個很好的起始框架。 嘗試實踐它,然後持續修改, 你就能逐漸找到自己學習新事物的獨門心法。
我們都讀過不少書, 看過不少知識型影片, 成長過程中受到不少科學訓練 我們腦袋裡面其實裝了很多「知識」、「觀念」 包括:如何做筆記、 如何摘要書本重點精華、 如何學好一門知識、 如何讀出文章作者的言外之意、 如何探索自己的情緒與想法、 如何分析當下情況的優劣、 如何做好計畫時
Thumbnail
這本文章介紹了一本探討快速學習的方法的書籍。從制定學習地圖、建立可擴充式筆記系統、設定功利目標,以及進行強化練習等多個方面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
「做筆記最困難的是看見資訊的內部連結。」 我在鑽研卡片盒筆記法3年後,獲得如此感悟。 卡片盒筆記法於我而言,價值在可以用於學術研究的實務。 作為研究人員,我無法像網路上的知識傳道士一樣, 停留在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沾沾自喜的狀態。 研究人員的工作,是產生新的知
轉職數據分析師是一項需要長期努力的過程。對於文組生來說,由於缺乏數學、統計、程式設計等方面的基礎,在轉職過程中往往會面臨更多的挑戰。因此,制定一個合理的學習計劃,對於提高轉職成功率至關重要。 以下是一些規劃轉職數據分析師學習進度表的建議: 第一步:確認你的優勢和劣勢 在開始學習之前,我們首先要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在近四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到不少大學生相當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以及在不同的課程中,藉由「刻意練習」來提升一己的學習能力。在現有的大學體制中,雖然學生各自選擇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對於如何建立有效的「流程」,以因應紛雜的知識領域與知識內容,則顯得力有未逮。
1. 掌握學習的三階段循環: - 學習的過程應包括具體階段、抽象階段和應用階段。具體階段是情報收集和紀錄體驗,學生應該積極收集相關資訊並詳細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抽象階段是抽象化、模型化和發現模式,這時候要將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形成抽象的模型和發現其中的規律。應用階段是實踐和檢證,將所學知識
學習是三個階段的循環: - 具體階段:情報收集,紀錄體驗 - 抽象階段:抽象化,模型化,發現模式 - 應用階段:實踐,檢證 西尾泰和這一套學習的三階段循環:具體,抽象,應用, 是一個很好的起始框架。 嘗試實踐它,然後持續修改, 你就能逐漸找到自己學習新事物的獨門心法。
我們都讀過不少書, 看過不少知識型影片, 成長過程中受到不少科學訓練 我們腦袋裡面其實裝了很多「知識」、「觀念」 包括:如何做筆記、 如何摘要書本重點精華、 如何學好一門知識、 如何讀出文章作者的言外之意、 如何探索自己的情緒與想法、 如何分析當下情況的優劣、 如何做好計畫時
Thumbnail
這本文章介紹了一本探討快速學習的方法的書籍。從制定學習地圖、建立可擴充式筆記系統、設定功利目標,以及進行強化練習等多個方面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
「做筆記最困難的是看見資訊的內部連結。」 我在鑽研卡片盒筆記法3年後,獲得如此感悟。 卡片盒筆記法於我而言,價值在可以用於學術研究的實務。 作為研究人員,我無法像網路上的知識傳道士一樣, 停留在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沾沾自喜的狀態。 研究人員的工作,是產生新的知
轉職數據分析師是一項需要長期努力的過程。對於文組生來說,由於缺乏數學、統計、程式設計等方面的基礎,在轉職過程中往往會面臨更多的挑戰。因此,制定一個合理的學習計劃,對於提高轉職成功率至關重要。 以下是一些規劃轉職數據分析師學習進度表的建議: 第一步:確認你的優勢和劣勢 在開始學習之前,我們首先要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