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避疫的日子即將結束,也買了出國的機票,在年假收假前,趁南來北往的車程中,抓緊時間再看一本書,時間管理起來。
要說這個靜心,基本和目前的信仰沒有這麼契合,但也沒有習慣把其他人選擇的方法當作異端邪說就是。反正,正念、靜心、冥想、、、等等,以下省略三百種說法,大抵而言歸納起來就是重新且認真的觀察自己的需求狀態,避開種種趕趕趕、忙忙忙,再重新出發的一個策略。
作者的工作室演藝人員,並且主要從事主持工作,最重要的大概不離把最好的一面以較完整的方式呈現。而這些光鮮亮麗,經常伴隨著諸多的犧牲、妥協,還有無數的投入。自己呢?似乎要恰如其分的安放在那個聚光燈下的位置,原來的樣子什麼的似乎沒有那麼重要,就是要既耀眼又不搶風采,還真是難為了。
單親、隔代教養長大的作者,也花了許多時間去整理過去家庭帶來的種種議題,不管事長輩過世或者是父母相處的部分。嘗試著用忙碌來逃避的日子,久了會疲乏,空了會驚懼,到達臨界點也運氣很好的就慢下來,有機會重新把這些整理過一遍,最後還願意與大家分享,作者一面是自處,一面也是希望這些經驗能夠用不同的方式,給讀者一點影響。
寫到這邊,曾寶儀這個名字也差不多該出現。對她的印象,同齡或年長些的人應該還對當時的三角戀情印象深刻,各自成家之後,也開始了新的人生旅途。而她從來背負父親的光環,再走出自己的路,找到自己的樣子,這歷程就寫在書中。是挺艱難的,但也是一路走過。
那些大哭的場景透過文字描述,依稀彷彿都還能略略感覺作者的情緒起伏和衝擊。每個耐著性子錯過的當下,都有個出奇不意的峰迴路轉等著。回想起來那些當初不明白的種種,都有了新的意義。
成為自己並不是件簡單的事。首先得先清楚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樣子。其實小時候都有自己討厭的大人的樣子,長大的過程中也不斷提醒自己儘量不要是那副德性。但近來種種代溝不斷出現,換了位置之後,腦袋也有些調整,大原則還是沒有太大轉變,但知道自己的樣子已不若往昔。慢慢的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是一件重要的事。而學會拒絕不喜歡的,對喜歡的不要過分強求,那又是另一個境界,都不容易,但都值得一追。
認識自己之後,學會善待自己。避免追逐不在自己清單上的成就,並且照顧自己的身體。臭皮囊要陪著自己一輩子到離世,所有的燃燒都應該保得青山在。賣肝賣腎的事少做,這世上沒有什麼事非誰不可,謹記在心並且共勉之。
推薦給也在人生的中點忙碌,還有點方向紊亂的朋友,或許也是時候看看別人想想自己。也推薦給年輕的朋友,早些探索,前路儘管不光明,還有機會找個探照燈什麼的。追求自適,從現在開始。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7會員
509內容數
講幹話是生活必須,除了拇指搭配我就爛微笑之外,還可以從新的角度,看待挫折,以及那些僥倖成功的人嘴裡吐出來的毒雞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蔡書評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過年睡不著就是電子書一個看爆,反正很方便。於是就在一個晚上很快的看完這本來自無國界醫師的記實,文句通順流暢,資訊量適中且頗富意義。 在中東地區,婦女地位與宗教信仰息息相關,而頻仍的各樣武裝衝突,加劇了婦女的困境,醫療乃至於生死均不例外。婦產科的醫療,除了專業之外,還得面對文化困境、資源匱乏以及生命危
商管書年輕時的讀法跟有點社會經驗讀起來確實不同。更能同理管理的的思維,對長線利益也比較有想法。年節選了這本podcast提到的這本中國人的作品,當作提升一點工作知能,但有些還是覺得幹話感滿重的這樣。 作者原先是微軟人,後來自己開了管理顧問公司,集合了他對於管理、社會事的觀察,提出底層邏輯的架構。說理
過年小孩充電時間,當然是要看本新出版的書啊!過年嘛!看新書拜電子出版之賜,有興趣的題目,儘管不都同意,但還是覺得趣味盎然。 本書是楊照先生不一樣的中國史的思索集結,也沈澱自開設敏隆講堂、趨勢講座的整理,說明在他的理解下,臺灣史、中國史乃至於對史學教育的想像。忝為教育史專業的碩士,對其論點竟有不甚同意
群友回顧去年書單推坑的科幻小說,意外燃起了塵封已久的科學魂,當年念自然組的那些看似不知哪日派上用場的科學知識,居然是在看小說時(!),始料未及但閱讀體驗相當愉快,是個很值得當作10天連續假期第一本讀物的小說。 到底是腦補還是作者埋的彩蛋已經不重要,先是開英制/公制的玩笑;還把語音助理的無法變通當玩笑
這是一本試著把影片採訪內容文字化的嘗試,很明顯的本人偏好文字勝過影片。因此影片真心沒看過,書因為也不厚很快就看完。說是百工,但其實多數職人圍繞著夕陽產業、民間信仰,不免有一些超自然現象的敘述,因為選輯了30個故事,書又只有288頁,想當然耳每個故事都不會太長,影片的話幾乎每集也控制在10分鐘左右,有
不是孕婦結果看了婦產科醫師的著作,從烏烏醫師上一本《無框身體:婦產科醫師寫給妳的身體指南,破除性別限制與生育迷思,陪妳一起愛自己》追到這本來,就是補充一些人生沒有的經驗,以及了解萬一遭遇彷彿產後的大病初癒,可以有哪些讓自己恢復健康的策略。 從備孕、受孕到生產,真的有許多不容易。聽過許多同學經歷的生死
過年睡不著就是電子書一個看爆,反正很方便。於是就在一個晚上很快的看完這本來自無國界醫師的記實,文句通順流暢,資訊量適中且頗富意義。 在中東地區,婦女地位與宗教信仰息息相關,而頻仍的各樣武裝衝突,加劇了婦女的困境,醫療乃至於生死均不例外。婦產科的醫療,除了專業之外,還得面對文化困境、資源匱乏以及生命危
商管書年輕時的讀法跟有點社會經驗讀起來確實不同。更能同理管理的的思維,對長線利益也比較有想法。年節選了這本podcast提到的這本中國人的作品,當作提升一點工作知能,但有些還是覺得幹話感滿重的這樣。 作者原先是微軟人,後來自己開了管理顧問公司,集合了他對於管理、社會事的觀察,提出底層邏輯的架構。說理
過年小孩充電時間,當然是要看本新出版的書啊!過年嘛!看新書拜電子出版之賜,有興趣的題目,儘管不都同意,但還是覺得趣味盎然。 本書是楊照先生不一樣的中國史的思索集結,也沈澱自開設敏隆講堂、趨勢講座的整理,說明在他的理解下,臺灣史、中國史乃至於對史學教育的想像。忝為教育史專業的碩士,對其論點竟有不甚同意
群友回顧去年書單推坑的科幻小說,意外燃起了塵封已久的科學魂,當年念自然組的那些看似不知哪日派上用場的科學知識,居然是在看小說時(!),始料未及但閱讀體驗相當愉快,是個很值得當作10天連續假期第一本讀物的小說。 到底是腦補還是作者埋的彩蛋已經不重要,先是開英制/公制的玩笑;還把語音助理的無法變通當玩笑
這是一本試著把影片採訪內容文字化的嘗試,很明顯的本人偏好文字勝過影片。因此影片真心沒看過,書因為也不厚很快就看完。說是百工,但其實多數職人圍繞著夕陽產業、民間信仰,不免有一些超自然現象的敘述,因為選輯了30個故事,書又只有288頁,想當然耳每個故事都不會太長,影片的話幾乎每集也控制在10分鐘左右,有
不是孕婦結果看了婦產科醫師的著作,從烏烏醫師上一本《無框身體:婦產科醫師寫給妳的身體指南,破除性別限制與生育迷思,陪妳一起愛自己》追到這本來,就是補充一些人生沒有的經驗,以及了解萬一遭遇彷彿產後的大病初癒,可以有哪些讓自己恢復健康的策略。 從備孕、受孕到生產,真的有許多不容易。聽過許多同學經歷的生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第三章講述作者分享探索、認識與連結自己的經驗。 我的感想是:「每個人都是有選擇的」。 薩提爾女士曾說過: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應對才是問題。因此關鍵在於如何面對問題,而每個人都是可以選擇的。 “每一個選擇,都定義著你的生命,決定你要活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當你多花一點
第二章講述作者小時候的經歷影響了她的信念系統,以及長大後用力生活之後的體驗、體悟與改變。 讀完這一章,我的感想是「愛是接納」與「放下執著」。 “明白我們不是什麼,才會逐漸接近「我們是什麼」。” “真正的愛是讓一切事物為之所是。” 真正的愛是接納,而不是滿足誰的期待。 作者脫下她是「曾志偉的
目前已經看到第二章囉,先整理一部分心得分享~ 為什麼會想閱讀這本書呢? 在探索自我的旅途上,也許是工具書看久了,突然覺得應該去看看別人的生命歷程,希望在別人的生命歷程中能找到碰撞自己生命與思維一些新的火花。 腦袋裡浮現好幾個作者,不過剛好滑到一個podcast在介紹作者的新書,那就先閱讀這本書
Thumbnail
在2023年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與挫折,我逐漸學會放下負面情緒並重新梳理自我。在這段自我發現的旅程中,我開始反思自己的選擇和人生的意義,最終邁向成為我想要的自己。這段經歷雖然艱辛,但卻也讓我發現了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並在過程中遇見愛與希望。
Thumbnail
內在的追求,是看見事物的本質及自我的價值,而不是沉溺於精神世界而忽視一切物質的生活。是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根除潛意識的認知,重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些事其實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認真面對內外在之所以衝突的原因。 真我的價值觀與小我的價值觀存在的衝突。沒
Thumbnail
這是一本講述人生觀與生命成就的書籍,作者透過自身的經歷與體悟,分享如何成為自己、面對人生挑戰、放下牽絆,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書中充滿感人的文字與啟發的故事,值得細細品味。
Thumbnail
雖然追蹤曾寶儀的podcast頻道很久了,但是第一次看到他的書本,這本書讓我了解到他的以前,他的經過。然後比較多是她怎樣接觸宗教,找到自己的過程。 前面幾頁的文字摘要可以當作座右銘來看,這邊我就不多說。 ch1 生命覺醒的那一年 爺爺從小就是對他們兩姊妹最好的人,會把喜歡的東西留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參加法鼓山菩薩戒受戒的心得。這次參加活動讓我內心相當富足,並體會到活在當下的重要性。文章中也提到了曾寶儀的書《人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成為你自己》,分享了書中的感動引起的觸動。作者也分享了在追尋內心的過程中所獲得的感悟,以及對當下生活的態度。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第三章講述作者分享探索、認識與連結自己的經驗。 我的感想是:「每個人都是有選擇的」。 薩提爾女士曾說過: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應對才是問題。因此關鍵在於如何面對問題,而每個人都是可以選擇的。 “每一個選擇,都定義著你的生命,決定你要活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當你多花一點
第二章講述作者小時候的經歷影響了她的信念系統,以及長大後用力生活之後的體驗、體悟與改變。 讀完這一章,我的感想是「愛是接納」與「放下執著」。 “明白我們不是什麼,才會逐漸接近「我們是什麼」。” “真正的愛是讓一切事物為之所是。” 真正的愛是接納,而不是滿足誰的期待。 作者脫下她是「曾志偉的
目前已經看到第二章囉,先整理一部分心得分享~ 為什麼會想閱讀這本書呢? 在探索自我的旅途上,也許是工具書看久了,突然覺得應該去看看別人的生命歷程,希望在別人的生命歷程中能找到碰撞自己生命與思維一些新的火花。 腦袋裡浮現好幾個作者,不過剛好滑到一個podcast在介紹作者的新書,那就先閱讀這本書
Thumbnail
在2023年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與挫折,我逐漸學會放下負面情緒並重新梳理自我。在這段自我發現的旅程中,我開始反思自己的選擇和人生的意義,最終邁向成為我想要的自己。這段經歷雖然艱辛,但卻也讓我發現了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並在過程中遇見愛與希望。
Thumbnail
內在的追求,是看見事物的本質及自我的價值,而不是沉溺於精神世界而忽視一切物質的生活。是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根除潛意識的認知,重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些事其實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認真面對內外在之所以衝突的原因。 真我的價值觀與小我的價值觀存在的衝突。沒
Thumbnail
這是一本講述人生觀與生命成就的書籍,作者透過自身的經歷與體悟,分享如何成為自己、面對人生挑戰、放下牽絆,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書中充滿感人的文字與啟發的故事,值得細細品味。
Thumbnail
雖然追蹤曾寶儀的podcast頻道很久了,但是第一次看到他的書本,這本書讓我了解到他的以前,他的經過。然後比較多是她怎樣接觸宗教,找到自己的過程。 前面幾頁的文字摘要可以當作座右銘來看,這邊我就不多說。 ch1 生命覺醒的那一年 爺爺從小就是對他們兩姊妹最好的人,會把喜歡的東西留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參加法鼓山菩薩戒受戒的心得。這次參加活動讓我內心相當富足,並體會到活在當下的重要性。文章中也提到了曾寶儀的書《人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成為你自己》,分享了書中的感動引起的觸動。作者也分享了在追尋內心的過程中所獲得的感悟,以及對當下生活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