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伏心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一念分別,魔障即成。一心執著,虛實顛倒。

不論哪個宗教,任何形式的修行,旨在提升人性,能夠對內無礙,對外有愛。也就是說,修行的目的在於賦權每一個人,讓人人皆能擁有堅韌的心去面對人生路上的種種磨煉和考驗,尤其是內心不時浮現自我折騰的念頭和情感,且能遭逢抉擇時,永遠可以從眾多選擇中,挑出那項對自己和他人最好的決定。

每個派別的修行法門,不外乎動靜二者。靜是靜心內省,觀看當下升起的念頭和情感,輕易不受牽動。動是待人處事,將修行而來的清淨落實於生活的每一刻,日常即是最佳的修煉場。

倘若動少了靜,很容易在人事的摩擦和對錯糾紛中升起憤怒和不甘,輕易受他人所傷,容疑懷持報復的心態針對傷他的人與事。靜少了動,則是一位不問世事的自了漢,不在乎世道如何,不顧他人好壞,未經琢磨的修行也容易招引質疑。

想要徹底降伏內心的種種情感和念頭,首先須知它們究竟從何而生。

一切念頭,皆由我執而生。

因為有「我」的存在,世界的種種流動和變化,即可撞擊到「我」,而「我」一旦遭逢撞擊,心裡即會升起種種對應的心念,每個心念又會勾起對應的情感,情感又會促發和引導念頭、言語和行為。任何念頭、言語、行為皆會招致對應的答覆,造成「我」的經驗和感受,引發更多念頭、言語、行為。如此反覆生滅,逐步僵化了我們的思維,構成了思考模式,形塑了我們觀看世界的角度和方法,造就了我們習以為常的本能,也就是習氣。

而習氣,即是眾生痛苦的根源。

想要斷絕輪迴,根滅習氣,須在念頭生起時不予理會,任其自在生滅。

任何人只要感受過無念的寂靜,非但此生難忘,更能逐步脫離念頭和情感的折磨,自在面對人生。如果能夠日日進入寂靜,短則三十秒,長則半小時,這份寂靜將會體現在平日的待人處事上,連周遭的人都會留意到生自寂靜的清淨無染。這份寂靜同樣會反映在人的健康上。去掉了焦慮、憤恨、徬徨、猶豫、不甘等種種負面情緒,捨棄了肩上承載多年的累贅,連腳步也會輕盈,思緒變得清明,心靈潔淨無塵,身體自然會更健康。

更重要的是,一旦能夠面對日常時,依舊寬心自在,智慧會從寂靜中生,協助你生起對的念頭,說出對的話,以及做出對的行為。

這份寂靜,正是人的本來面目。

是的,修行的本來目的,就是要根治苦難,還原本來面目。降伏心魔,是旅程的第一步,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唯有當你動了念頭,想要降伏心魔,想要從苦難脫離,不想在痛苦的折磨裡日日輪迴,直到那時,明師才能現前,方法才有意義,你才有機會踏上修行,拾回你本來具備的寂靜和清明。

任何人,不管是誰,若於此時此刻發願,願一心修行,願降伏心魔,願拾回本來面目,那,你的修行之旅已於當下開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行歌的沙龍
31會員
229內容數
一切由靜坐裡所得,化為文字,如漣漪向外圓擴,盼能在人海裡喚起一聲迴盪。
行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2
放鬆,不僅是為了解開自己內心的糾結,亦是為了化解人與人之間的嫌隙,不管再怎麼根深蒂固,到此為止。
Thumbnail
2025/02/22
放鬆,不僅是為了解開自己內心的糾結,亦是為了化解人與人之間的嫌隙,不管再怎麼根深蒂固,到此為止。
Thumbnail
2025/02/06
如果放鬆是身心的和解,那麼和解之後,無限的可能性將會開啟。如何將無限的可能性用於身心的和諧與同步,促進意識的流動,開展肉體的潛能,這便是生生之法的基礎運用欲達到的目的。
Thumbnail
2025/02/06
如果放鬆是身心的和解,那麼和解之後,無限的可能性將會開啟。如何將無限的可能性用於身心的和諧與同步,促進意識的流動,開展肉體的潛能,這便是生生之法的基礎運用欲達到的目的。
Thumbnail
2025/02/04
我很少談時事,此後也不例外,今日不能免俗地談一談人生的無常,以及如何從容面對死亡。
Thumbnail
2025/02/04
我很少談時事,此後也不例外,今日不能免俗地談一談人生的無常,以及如何從容面對死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這些日子以來,閱讀高僧大德們的文鈔,也去看他們的成長歷程故事,自己越看越心生慚愧,修行這麼多年也只是修得皮毛功夫罷了。一個人的修行若是得力,一舉一動皆能令人感到歡喜、安定、祥和、清淨。   佛教從不提倡偶像,因為修行是來自於內心自性中的清淨,而非凡事都向外攀求。最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這些日子以來,閱讀高僧大德們的文鈔,也去看他們的成長歷程故事,自己越看越心生慚愧,修行這麼多年也只是修得皮毛功夫罷了。一個人的修行若是得力,一舉一動皆能令人感到歡喜、安定、祥和、清淨。   佛教從不提倡偶像,因為修行是來自於內心自性中的清淨,而非凡事都向外攀求。最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小的時候不懂修行是什麼,不懂佛法的真實義。總覺得修行就是修仙,要修到變成神仙才是圓滿。那時候理解的修行,是深不可測、遙不可及的,誤以為修行的門檻很高,不是我這種凡夫可以觸及,也不是我這個俗子可以承擔的。後來,有機緣接觸佛法,在持誦經典的過程當中,受到佛菩薩的智慧洗禮、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小的時候不懂修行是什麼,不懂佛法的真實義。總覺得修行就是修仙,要修到變成神仙才是圓滿。那時候理解的修行,是深不可測、遙不可及的,誤以為修行的門檻很高,不是我這種凡夫可以觸及,也不是我這個俗子可以承擔的。後來,有機緣接觸佛法,在持誦經典的過程當中,受到佛菩薩的智慧洗禮、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聖嚴法師經典講座-六祖壇經精選》:「多尊重其他的人,而提供自己的智慧,我們關懷所有的人,尊重所有的人,關懷的時候就要用我們的智慧,用我們自己的知能、技能來關懷人。同時,我們也要尊重其他的人,這個樣子的話,大概跟這個原則不相違背;否則的話,可能就是我執。因為就是堅持自己的意見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聖嚴法師經典講座-六祖壇經精選》:「多尊重其他的人,而提供自己的智慧,我們關懷所有的人,尊重所有的人,關懷的時候就要用我們的智慧,用我們自己的知能、技能來關懷人。同時,我們也要尊重其他的人,這個樣子的話,大概跟這個原則不相違背;否則的話,可能就是我執。因為就是堅持自己的意見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心靜,才能與宇宙相應。」 眾生無明習氣深重,若沒有透過修行,將七情六慾和貪嗔痴慢疑一點一點地除去,就會一直在六道輪迴中輾轉來去,苦不得脫,無有出期。修行,要守戒律,才不會一直造惡業、犯因果;修行,要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 《六祖壇經》:「菩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心靜,才能與宇宙相應。」 眾生無明習氣深重,若沒有透過修行,將七情六慾和貪嗔痴慢疑一點一點地除去,就會一直在六道輪迴中輾轉來去,苦不得脫,無有出期。修行,要守戒律,才不會一直造惡業、犯因果;修行,要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 《六祖壇經》:「菩
Thumbnail
一念分別,魔障即成。一心執著,虛實顛倒。 不論哪個宗教,任何形式的修行,旨在提升人性,能夠對內無礙,對外有愛。
Thumbnail
一念分別,魔障即成。一心執著,虛實顛倒。 不論哪個宗教,任何形式的修行,旨在提升人性,能夠對內無礙,對外有愛。
Thumbnail
宗教與修行,便是要滿足人們離苦解脫的渴望,因而誕生的產物。許多人以為,人類以宗教和崇拜去理解、控制不可控的外在因素,如天災,殊不知控制的本身就是逃離痛苦的彰顯。就算宗教的理論、儀軌和權力結構已經複雜到如同天主教梵諦岡的運作,它所汲取的能量依舊是平民離苦得樂的慾望和渴求。
Thumbnail
宗教與修行,便是要滿足人們離苦解脫的渴望,因而誕生的產物。許多人以為,人類以宗教和崇拜去理解、控制不可控的外在因素,如天災,殊不知控制的本身就是逃離痛苦的彰顯。就算宗教的理論、儀軌和權力結構已經複雜到如同天主教梵諦岡的運作,它所汲取的能量依舊是平民離苦得樂的慾望和渴求。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世界上,看來看去還是誦經最好,可以修身養性,又不用花錢,還可以練肺活量。」 「心正則不招邪,心不淨則會招感些有的沒有的。」 (分享完畢) 以下為一位師姐分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世界上,看來看去還是誦經最好,可以修身養性,又不用花錢,還可以練肺活量。」 「心正則不招邪,心不淨則會招感些有的沒有的。」 (分享完畢) 以下為一位師姐分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Thumbnail
你有分別、就有不甘願的心,那這種心是無形的,你只要把分別心捨棄,無形的這種分別心,馬上就轉為清淨心。 修行,你若不捨棄你的分別心,當無常來臨時,你能不能克制你自己不再造業呢?這就是修苦行,苦行真正的涵義也就是這個,你在折服你的妄想習氣時,當下的那個覺知,就是修苦行能理解嗎?
Thumbnail
你有分別、就有不甘願的心,那這種心是無形的,你只要把分別心捨棄,無形的這種分別心,馬上就轉為清淨心。 修行,你若不捨棄你的分別心,當無常來臨時,你能不能克制你自己不再造業呢?這就是修苦行,苦行真正的涵義也就是這個,你在折服你的妄想習氣時,當下的那個覺知,就是修苦行能理解嗎?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