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喜」是創造好運的能量密碼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個人如果真懂得慈悲同理,就算別人得到好東西或比你成功,你也會由衷為他們的好運感到高興。一個人若立志修行慈悲心,真誠關懷他人的平安喜樂,也會替他人的好運感到高興,因為你會樂見他終於得到想要的東西。」
~~達賴喇嘛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
(photo from Amy Shamblen )
「隨喜」是佛教的重要理念之一,進入佛教圈應該常會聽到「隨喜」這2個字,到底隨喜是什麼?「隨喜」是看見別人做善事累積功德時,自己也一樣感同身受心生歡喜,這樣的歡喜會讓自己也擁有功德。經論中也提到,《法華經》:「聽聞經典而隨喜,次次累積,功德至大。」《大智度論》也說:「隨喜者之功德,勝於行善者本人。」所以「隨喜」真的很重要。
過去當我聽到這個訊息時,擁有月亮調性(*註1)的我懷疑真理的老習慣又再度出現:「那也不需要自己親自做善事,到處去隨喜別人就好,這樣我也可以累積功德,但事情真的有這麼簡單嗎?」看著身邊有些人嘴裡一直說著「隨喜菩薩。」但他們看起來不像真的有累積到功德,資深的師兄會解釋說「累積功德的福報不見得是立刻出現,但是總有一天,一定會出現。」身為眼見為憑現代物質思維腦的我,是不會不思考的接受這種論點。隨喜依舊會隨喜,因為隨喜時會讓自己開心,至於產生功德這件事,實在無法判斷真假。
後來接觸能量類的智慧後,重新思考「隨喜」這件事,就能量的脈絡而言,隨喜確實會有功德,而這邏輯近似於吸引力法則(*註2),但不是每一個隨喜都會有功德,有的隨喜會產生吸引力法則的功效,有些則會發生DNA反轉法則(*註3)。在此來探究日常生活中該怎麼運用隨喜才會對我們有幫助。我以一則故事來說明隨喜這件事。
小花的公司今年業績特別好,給每位員工20個月的年終獎金,小花將其中10%也就是20萬元捐至孤兒院,小花的朋友阿羽知道這件事後,阿羽的心裡會怎麼想呢?
​​
❗️隨喜產生功德
阿羽隨喜小花的功德,為善良的小花願意分享他的獎金給需要的孤兒們而感到開心,同時孤兒院能擁有這筆款項院生們可以過個好年,阿羽心裡也感到歡喜,好像他跟小花做了相同的事情。這歡喜的心也影響了阿羽,因為他感受到小花善舉的喜悅,第二年阿羽領到年終獎金,雖然沒有小花多,但他也將其中的一部分分享給孤兒院,當作紅包。
​(阿羽的隨喜讓他產生雙倍的功德,因為隨喜小花,讓他擁有了跟小花相同的能量,之後阿羽還讓這能量繼續發酵,讓自己也跟小花一樣做了善事,因此當初因隨喜而獲得的那份分享的喜悅,變成了自己也成為那位分享的人,這喜悅的能量持續的影響了阿羽,也吸引了其他的喜悅進來,因為阿羽開始懂得分享,開始讓自己擴大,所以越來越多助緣幫助他持續擴大與分享。)
❗️隨喜產生困局
​阿羽也隨喜小花的功德,但這個隨喜帶股酸意,阿羽心想「我要是獎金有領的跟小花一樣多,我也可以捐。所以不是我不捐,是我沒錢。」表面阿羽說著「好棒喔,小花,隨喜你,那些孩子一定會很開心。」私底下阿羽羨慕小花,然後悲嘆自己的沒有。
(這樣的阿羽不僅沒有隨喜的功能,反而讓自己陷入一股負能量,因為他的隨喜並非發自內心,只是按照他學到的知識「看到善行要隨喜」而進行表面的隨喜。實際上阿羽看到別人的善行是心生羨慕,這股「他有我沒有」的念頭,讓阿羽落入「自我匱乏」的情況,也因此即便之後他也領到年終獎金,但自我匱乏的能量只會讓阿羽覺得「永遠都不夠」,這股「內縮」的能量不僅讓阿羽感受不到隨喜的喜悅,還越來越往低處走,錢永遠都不夠花。)
❗️隨喜無任何效果
阿羽隨喜了小花的功德,但阿羽只把隨喜當例行公事,看到善行就跟著說「太棒了,隨喜你」,但阿羽心裡一點感覺都沒有,也沒有喜悅。
(這樣的隨喜是沒有能量的,也就沒有功德,隨喜是否有功德,跟隨喜當下的心境有關,功德來自於喜悅與讚嘆的能量。)
​​
在日常生活中,知道如何正確進行「隨喜」是很重要的,這樣才能更真正的擁有對方相同的能量與功德,而自己又跟著奉行的話,這功德就更大,也因此《大智度論》才會說:「隨喜者之功德,勝於行善者本人。」因為隨喜,我們會不自覺的自己也走上善的這條路,這份「喜」經歷一次又一次的累積,最後累積成為「福」,福報就跟著來了。
當我們在進行隨喜時,不需要去分析從事善行者的心態為何,將重心放在隨喜的那份「喜」,這樣就行了,若因為分析善行者的行為導致自己產生一絲負面的念頭或批判時,這份「喜」就會打折,亦或是落入困局裡。
福氣與好運其實是可以被自己創造的,其中一個密碼就是「隨喜、讚嘆」,今天是立春,過完立春與元宵就完完全全地進入了兔年,想要兔年擁有好運,從現在開始創造與累積,慢慢的你會看見那個「喜悅幸運的自己」。隨喜你!
🌼備註:
❗️註1~「月亮調性」:源自於星際瑪雅13月亮曆法,每個人出生時會有屬於自己的「星系印記」,星系印記裡圖騰與調性的組合可以解釋每個人的天賦與個性,擁有月亮調性的人習慣同時看見黑白兩面。
❗️註2~「吸引力法則」:認為人際關係可通過正面或負面想法,從而得到正面或負面的結果。
❗️註2~「DNA反轉法則」:你看到有一個東西是你要的,它好像在東邊,可是你愈往東跑,反而愈離愈遠。越想要卻越要不到。
🌼想了解個人蛻變模式?想改變自己? → 分析解讀個人的人類設計圖(含塔羅占卜)請私訊🌼
人生是一段築夢之旅。 築夢也逐夢。 就讓這場夢。 變成一場「好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可能是,可能不是」,人有可能會知道生活中發生的事情是好是壞。放鬆對這類信念的控制,也是一種解放,也是一種智慧的象徵。 ~~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
「財」這個字,左邊是一個「貝」,也就是錢;右邊是一個「才」,也就是才能。所以「財」不侷限非得是金錢,你的「金錢」加上「才能」以後,變成的各種東西,都是財。 ~~章成。心經
「如果我從來不曾感到過這渴望,我就不可能知道,愛是什麼。任何事做過了頭,就會變得無聊,除了這向你湧來的氾濫。」 ~~~魯米
「毛毛蟲把自己層層裹住,編織出讓人歎為觀止的精巧新住所,由此而出後,拍著美麗彩翼,飛向天空。」 ~~達文西論蛻變
🌼莫可奈何不是生命該有的基調。珍惜自己,珍惜帶來的自我滿足,會為自己招來好運。🌼
☀️察覺的頓悟建立在愛的基調,自我的蛻變含藏無私的愛,每一件事、每一個人、每一樣東西,都是另一個我,在幫助這一刻的我覺醒。☀️
「可能是,可能不是」,人有可能會知道生活中發生的事情是好是壞。放鬆對這類信念的控制,也是一種解放,也是一種智慧的象徵。 ~~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
「財」這個字,左邊是一個「貝」,也就是錢;右邊是一個「才」,也就是才能。所以「財」不侷限非得是金錢,你的「金錢」加上「才能」以後,變成的各種東西,都是財。 ~~章成。心經
「如果我從來不曾感到過這渴望,我就不可能知道,愛是什麼。任何事做過了頭,就會變得無聊,除了這向你湧來的氾濫。」 ~~~魯米
「毛毛蟲把自己層層裹住,編織出讓人歎為觀止的精巧新住所,由此而出後,拍著美麗彩翼,飛向天空。」 ~~達文西論蛻變
🌼莫可奈何不是生命該有的基調。珍惜自己,珍惜帶來的自我滿足,會為自己招來好運。🌼
☀️察覺的頓悟建立在愛的基調,自我的蛻變含藏無私的愛,每一件事、每一個人、每一樣東西,都是另一個我,在幫助這一刻的我覺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隨喜功德是一件很美好的事,看見他人從善而跟隨或讚美,隨著這份喜悅,我們就能同沾福德,共同成就,與「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是類似的意思。但是能夠隨喜的人不多,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見,或是刻板印象,或是一時無明障蔽了智慧,對於有益大眾的行為,常持反對意見,只因跟自己的想法價值觀不同。 從前有一個故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嫉妒心與攀比心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的影響,並強調了正向心態對自我成長的重要性。透過心理學的觀點,或許可以透過「隨喜功德」的心態調整來緩解負面情緒,促進社交連結與人格發展。學會祝福他人,分享他人的喜悅,對於個人幸福感具有顯著正面效果。希望讀者能夠在生活中實踐這一理念,尋找屬於自己的快樂與平衡。
Thumbnail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德風華雨,妙香天樂,泉池林樹,寶網靈禽,色光聲香,遍滿佛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增益有情,殊勝善根,大願大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一個性格不好的人把所有的快樂都看成不快樂,好比美酒在充滿膽汁的口中也會變苦一樣。
聽聞智者的開示,不但自己今世能獲得利益,連妻子、子女、兄弟、朋友也能得到利益,而且也能獲得後世的福樂,甚至能成就聖人的智慧。攝心正念才能理解佛法的深義,理解義理則持戒清淨不會毀壞戒行,受持正法依法而行的人,由此便能快速得到安樂。
因為眾生對「我」的執著,因此常生嫉妒、見不得人好的心念,貪瞋癡三毒熾盛,最後傷害了他人也傷害了自己。若能從「隨喜」眾生的善行開始,一次次訓練自己心量開闊,也會發現愈來愈美好!因此今後當歡喜真誠、讚歎他人之善行。
Thumbnail
儘管它們更像是「現象」,並不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這些「小事」仍具有各自獨特的意義,藉由更貼近常民的生活,它們提供另一個更有趣的歷史入口,在召喚記憶的同時,也自然而然成為一種另類的歷史教育。 當談到「歷史」,大部分的情境下,大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隨喜功德是一件很美好的事,看見他人從善而跟隨或讚美,隨著這份喜悅,我們就能同沾福德,共同成就,與「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是類似的意思。但是能夠隨喜的人不多,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見,或是刻板印象,或是一時無明障蔽了智慧,對於有益大眾的行為,常持反對意見,只因跟自己的想法價值觀不同。 從前有一個故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嫉妒心與攀比心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的影響,並強調了正向心態對自我成長的重要性。透過心理學的觀點,或許可以透過「隨喜功德」的心態調整來緩解負面情緒,促進社交連結與人格發展。學會祝福他人,分享他人的喜悅,對於個人幸福感具有顯著正面效果。希望讀者能夠在生活中實踐這一理念,尋找屬於自己的快樂與平衡。
Thumbnail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德風華雨,妙香天樂,泉池林樹,寶網靈禽,色光聲香,遍滿佛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增益有情,殊勝善根,大願大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一個性格不好的人把所有的快樂都看成不快樂,好比美酒在充滿膽汁的口中也會變苦一樣。
聽聞智者的開示,不但自己今世能獲得利益,連妻子、子女、兄弟、朋友也能得到利益,而且也能獲得後世的福樂,甚至能成就聖人的智慧。攝心正念才能理解佛法的深義,理解義理則持戒清淨不會毀壞戒行,受持正法依法而行的人,由此便能快速得到安樂。
因為眾生對「我」的執著,因此常生嫉妒、見不得人好的心念,貪瞋癡三毒熾盛,最後傷害了他人也傷害了自己。若能從「隨喜」眾生的善行開始,一次次訓練自己心量開闊,也會發現愈來愈美好!因此今後當歡喜真誠、讚歎他人之善行。
Thumbnail
儘管它們更像是「現象」,並不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這些「小事」仍具有各自獨特的意義,藉由更貼近常民的生活,它們提供另一個更有趣的歷史入口,在召喚記憶的同時,也自然而然成為一種另類的歷史教育。 當談到「歷史」,大部分的情境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