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話說得精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十条法则是把话说得精准 (Be precise in your speech)。
在这个章节里,作者所要探讨的就是当一件事情出现问题时,无论问题有多小,我们都必须正视它,把它说出来,承认它的存在,然后试着去解决问题,永远不要去漠视它的存在。很多时候,人们都很恐惧去面对现实,因为当一件事情发生,它已经在我们脑海里出现千万种可能,已经被我们想过头,然后就会发生自己吓自己的结果。不管现实有多糟糕,都远远比不上你想象中的那般恐怖,都是我们可以面对的事情。如果你选择去忽视它,逃避它,对它避而不谈,小小的问题很有可能会越滚越大,然后一发不可收拾。
现实中,经常发生在夫妻关系中。一开始,可能是对一件事看不顺眼,因为不想争吵,就选择忍着,不说出来。小事发生时,我们还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拿出来和对方谈论,但是很多人在这时候都选择逃避,不进行沟通。时间一长,慢慢地,问题越来越多,逐渐地看对方越来越不顺眼,憋在心里的怨气、忍耐越来越多,最后爆发了,吵得一拍两散。友情也一样,因为心里不想失去这个朋友,就盲目地忍受所有对方让自己不舒服的行为举止,一再让它挑战自己心里的底线,最后忍无可忍,连朋友都失去了。
所以,说话变得很重要,要说的精准。能够用精准的话表达自己的立场,能够让恐怖的事情变得不恐怖。例如,我们去看医生,你一定要非常详细地告诉医生你的病情、症状等等,医生才能根据你所说的问题进行检查或开出药方。不然,很容易会诊断错误,或无法正确判断你为何生病。你必须选择正确的词,告诉你自己和别人,你做过什么,正在做什么,未来要做什么等等。唯有选对正确的词,你才能知道自己的路要如何从A走到B,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才能看清前方要走的路。
把话说出来,才能找到你自己心中想要的东西。采取行动,才能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专注于当下,记录一切错误,纠正它们,这就是寻找人生意义的方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仪的烦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九条法则是假設你聆聽的對象,可能知道一些你不知道的事(Assume that the person you are listening to might know something you don't)。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八条法则是说实话,或至少不撒谎 (Tell the truth or at least don't lie)。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七条法则是追求有意义的生活,而不是一时的欢愉 (Pursue what is meaningful, not what is expedient)。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六条法则是批評世界之前,先整理好自己的房間(Set your house in perfect order before you criticize the world)。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五条法则是別讓你自己討厭你的小孩(Do not let your children do anything that makes you dislike them)。如果你从来没有产生过讨厌自己孩子的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曾经,我非常羡慕能够察言观色的人,因为我觉得这是一项在社会中立足必须有的武器。这样,就能够在别人察觉之前,在事情变坏之前,能够及时发现对话者的喜怒哀乐,并根据其投其所好,就能在社交上表现出色。而且,能够察言观色的人可以分辨别人对你是虚情或假意, 借此明哲保身,处理好和亲朋好友的关系。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九条法则是假設你聆聽的對象,可能知道一些你不知道的事(Assume that the person you are listening to might know something you don't)。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八条法则是说实话,或至少不撒谎 (Tell the truth or at least don't lie)。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七条法则是追求有意义的生活,而不是一时的欢愉 (Pursue what is meaningful, not what is expedient)。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六条法则是批評世界之前,先整理好自己的房間(Set your house in perfect order before you criticize the world)。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五条法则是別讓你自己討厭你的小孩(Do not let your children do anything that makes you dislike them)。如果你从来没有产生过讨厌自己孩子的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曾经,我非常羡慕能够察言观色的人,因为我觉得这是一项在社会中立足必须有的武器。这样,就能够在别人察觉之前,在事情变坏之前,能够及时发现对话者的喜怒哀乐,并根据其投其所好,就能在社交上表现出色。而且,能够察言观色的人可以分辨别人对你是虚情或假意, 借此明哲保身,处理好和亲朋好友的关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互相瞭解需求是建構互相關係的基礎,學會換句話好好說能有效化解歧異,溫和溝通的技巧對於人際交流至關重要。
Thumbnail
每個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帶來頭疼、悲傷、糾結、等負面情緒,但這些都是面對問題時的可能併發症。文章中提到了美國某知名企管顧問公司的資深顧問大衛.康貝爾和學者約翰.基茲的見解,並鼓勵讀者勇於面對問題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同理心對話》作者Celeste Headlee在TED talk的分享內容] 不要分心:專注在談話的當下。 不要自以為是:在進入每一次談話時,先假定自己可以學習到一些東西。每個人都在某方面是專家。另外,放下自己的看法,這讓對方不會這麼敏感,也更願意吐露自己的心聲。 使用開放式問題:誰、什麼
但凡你說出口的任何一個字,能達到改善他人的生活,無論事小事大,都稱為「行善」,你的言語可讓世界變得和平溫馨,很珍貴,可是不說,就不存在這些價值。
Thumbnail
在生活當中一定會碰到問題,解決問題是我們這一生中一定會碰到的事情;每個人在面對處理問題的方式都不一樣,無論是心態上、處事上以及抉擇上都不盡相同;然而,看似日常都會遇到的這些事件,其實「怎麼處理它」這件事情,對你的影響比你想像中要來得大。
生活中最重要的不僅僅是我們所處的環境或者遭遇的困難,更是我們選擇如何看待和應對這些事情的態度。 我們無法完全控制環境或遭遇的困難,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態度和反應。這就像是在一場棋局中,我們或許無法決定對手的棋步,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應對,從而影響局勢的發展。
Thumbnail
即使對方擁有良好的口才和分析能力,但如果你無法抓住問題的核心,則可能會迷失在瑣碎的細節中。要訓練自己善於捕捉問題的關鍵所在,以便在交流中保持清晰並有效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Thumbnail
如果你每句都想著怎樣說比較好,你反而容易講不出話來,而且心理想著怎麼回比較好時,也不會專心聽對方說什麼,因此如果想要交心,不仿將你真實的情感展露出來,表示接受。 不用特別否定對方,用同理與互相尊重的方式對談,就會容易越說越深入,因此意料之外反而是機會。 接受自己的真實,面對我們的脆弱,與對方
Thumbnail
世人常言:「說話不經大腦。」其實我得說,我說話常常只經大腦,不走心。說話若少了同理心與關心,就容易傷到人,當然啦,傷了人之後就要有反過來被傷害的心理準備。 後來,我想了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如果開口前,把這件事當成一個問題的話,就是只經大腦;如果開口前是想探索答案的話,就有心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互相瞭解需求是建構互相關係的基礎,學會換句話好好說能有效化解歧異,溫和溝通的技巧對於人際交流至關重要。
Thumbnail
每個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帶來頭疼、悲傷、糾結、等負面情緒,但這些都是面對問題時的可能併發症。文章中提到了美國某知名企管顧問公司的資深顧問大衛.康貝爾和學者約翰.基茲的見解,並鼓勵讀者勇於面對問題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同理心對話》作者Celeste Headlee在TED talk的分享內容] 不要分心:專注在談話的當下。 不要自以為是:在進入每一次談話時,先假定自己可以學習到一些東西。每個人都在某方面是專家。另外,放下自己的看法,這讓對方不會這麼敏感,也更願意吐露自己的心聲。 使用開放式問題:誰、什麼
但凡你說出口的任何一個字,能達到改善他人的生活,無論事小事大,都稱為「行善」,你的言語可讓世界變得和平溫馨,很珍貴,可是不說,就不存在這些價值。
Thumbnail
在生活當中一定會碰到問題,解決問題是我們這一生中一定會碰到的事情;每個人在面對處理問題的方式都不一樣,無論是心態上、處事上以及抉擇上都不盡相同;然而,看似日常都會遇到的這些事件,其實「怎麼處理它」這件事情,對你的影響比你想像中要來得大。
生活中最重要的不僅僅是我們所處的環境或者遭遇的困難,更是我們選擇如何看待和應對這些事情的態度。 我們無法完全控制環境或遭遇的困難,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態度和反應。這就像是在一場棋局中,我們或許無法決定對手的棋步,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應對,從而影響局勢的發展。
Thumbnail
即使對方擁有良好的口才和分析能力,但如果你無法抓住問題的核心,則可能會迷失在瑣碎的細節中。要訓練自己善於捕捉問題的關鍵所在,以便在交流中保持清晰並有效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Thumbnail
如果你每句都想著怎樣說比較好,你反而容易講不出話來,而且心理想著怎麼回比較好時,也不會專心聽對方說什麼,因此如果想要交心,不仿將你真實的情感展露出來,表示接受。 不用特別否定對方,用同理與互相尊重的方式對談,就會容易越說越深入,因此意料之外反而是機會。 接受自己的真實,面對我們的脆弱,與對方
Thumbnail
世人常言:「說話不經大腦。」其實我得說,我說話常常只經大腦,不走心。說話若少了同理心與關心,就容易傷到人,當然啦,傷了人之後就要有反過來被傷害的心理準備。 後來,我想了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如果開口前,把這件事當成一個問題的話,就是只經大腦;如果開口前是想探索答案的話,就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