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有意义的生活,而不是一时的欢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七条法则是追求有意义的生活,而不是一时的欢愉 (Pursue what is meaningful, not what is expedient)。
作者说,要成为救世主,其实就是要把全世界的罪恶都由自己承担,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有趣的观点。例如,要避免自己成为杀人犯,首先你要能够想象自己是一个杀人犯,然后去了解为什么他要杀人,之后能够决定不会这样做,那才有办法成为救世主。
这意味着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快乐或有意义的生活都是要做出牺牲的,没有人能一直快乐,没有人能够不劳而获,痛苦是在所难免,人类一定要经历的。人为了能够一直快乐生活下去,所以我们开始工作;以前,人为了能够保证不会每天饿肚子,不会把当天捕获的猎物完全食用,而是会存起来,以确保几天后都不会饱受饥饿的痛苦。这代表,人类为了将来的自己不痛苦,我们会宁愿做出牺牲,忍受当下的不快乐,来换取未来的快乐。
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快乐是非常短暂的,但是痛苦却会陪伴我们很长的时间。为了能够获得长时间的快乐,我们必须做出牺牲,这其中代表了我们需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放下短暂性的满足,不贪图于一时的快感。生活中一定会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我们不能懒惰,放弃自我,迷失自我,沉迷于一时的满足,而裹足不前,一直放任自己,做没有意义的事情。
对我们来说,阅读、工作、运动、上课等,必须牺牲很多时间和心力投入,而且过程中极度不舒服、会感到劳累和痛苦,也无法很快看到我们想要的结果。但是,当我们成功跨越或战胜这些牺牲,就会发现这些事情是对自己是有帮助的事,能够带领自己去到更幸福的国度。不要虚度属于自己的光阴,不要一直想着要不劳而获,不要沉迷于一时的欢愉,不妨想一想如何追求更有意义的生活,不要害怕做出牺牲,因为牺牲后获得的成果都能让我们感到长久的幸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仪的烦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六条法则是批評世界之前,先整理好自己的房間(Set your house in perfect order before you criticize the world)。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五条法则是別讓你自己討厭你的小孩(Do not let your children do anything that makes you dislike them)。如果你从来没有产生过讨厌自己孩子的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曾经,我非常羡慕能够察言观色的人,因为我觉得这是一项在社会中立足必须有的武器。这样,就能够在别人察觉之前,在事情变坏之前,能够及时发现对话者的喜怒哀乐,并根据其投其所好,就能在社交上表现出色。而且,能够察言观色的人可以分辨别人对你是虚情或假意, 借此明哲保身,处理好和亲朋好友的关系。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四条法则是和昨天的你比較而非今天的其他人 (Compare youself to who you were yesterday, not to who someone else is today)。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三条法则是結交希望看到你成功的朋友(Make friends with people who want the best for you)。
从小,我们交朋友,很单纯,只要玩得来,就能和很多人交朋友,无忧无虑。长大后,交朋友变得越来越难,会受到利益因素的影响。我把你当唯一,你把我当其中之一;许久未联络的朋友,点开她的电话号码,一直不敢按下通话键,许多的话一直不懂如何开口,最终放弃联系,友情慢慢淡了。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六条法则是批評世界之前,先整理好自己的房間(Set your house in perfect order before you criticize the world)。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五条法则是別讓你自己討厭你的小孩(Do not let your children do anything that makes you dislike them)。如果你从来没有产生过讨厌自己孩子的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曾经,我非常羡慕能够察言观色的人,因为我觉得这是一项在社会中立足必须有的武器。这样,就能够在别人察觉之前,在事情变坏之前,能够及时发现对话者的喜怒哀乐,并根据其投其所好,就能在社交上表现出色。而且,能够察言观色的人可以分辨别人对你是虚情或假意, 借此明哲保身,处理好和亲朋好友的关系。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四条法则是和昨天的你比較而非今天的其他人 (Compare youself to who you were yesterday, not to who someone else is today)。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三条法则是結交希望看到你成功的朋友(Make friends with people who want the best for you)。
从小,我们交朋友,很单纯,只要玩得来,就能和很多人交朋友,无忧无虑。长大后,交朋友变得越来越难,会受到利益因素的影响。我把你当唯一,你把我当其中之一;许久未联络的朋友,点开她的电话号码,一直不敢按下通话键,许多的话一直不懂如何开口,最终放弃联系,友情慢慢淡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些日子的有感地震,說我完全不被影響,那絕對是騙人的,尤其是在發生的當下,恐慌、焦慮、不安,全部擁上心頭,連念頭好像電影般的,快速閃過好多片段,看來還是還沒放下,依然迷戀著美麗的人間~ 前幾天跟一位也是極愛看書的大哥聊起來,我說如果把想看的書看完,可能要活到千歲才有可能,經過一番討論,千年不夠,可
Thumbnail
「實現完美並無獎賞,追求完美卻有終點。」 追求完美總有終點。 看完《奧術》後,萬千感受似乎最終能夠化作這一句話。
Thumbnail
早餐與太太聊天時,她說了句讓我省思的一段話。 人之所以富足,是因為他們看待事物的角度很不一樣。 富足,是因為總是能看目前所擁有的; 匱乏,是因為總在追求目前所沒有的。 單看你的注意力在哪? 關於教養,我們總是苛求小孩的完美,卻忘了正視他們已有的獨特光芒; 關於財富,我們總是追求更多的
問AI: 如果一個人盲目沒有目的的追求著更好的自己,例如:明明沒需要還刻意去學程式語言、明明沒需要還去學習自己今生有很高概率不會使用到的工具,而且還對當下的事務並不感興趣,這樣的行為或者狀態,背後是否是因為稀缺心態導致,若是該如何擺脫? AI答:一個人盲目追求著更好的自己,不斷學習看似無用的技能,
找工作和找配偶一樣, 目的都是為了生存, 只要涉及生存就必須有所犧牲。 但從中找出平衡,才是真正的生活。 願意犧牲的人,會獲得該有的享受。 願意付出的人,會獲得該有的價值。 願意仁慈的人,會獲得該有的機會。 最能夠享受價值且獲得機會, 是願意犧牲付出且仁慈的人。 我
Thumbnail
人生在世活法不一樣 結果也不一樣〜〜 如果你的生活以【金錢】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辛苦』! 如果你的生活以【兒女】為中心,你會活的很『疲累』! 如果你的生活以【愛情】為中心,你會活的很『傷痛』! 如果你的生活以【攀比】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苦悶』! 如果你的生活以【寬容】為中心,你會活的
Thumbnail
人生是持續停下來思考再重新開始。當然說的是我自己的人生,不是普世的準則。雖然活得不夠離經叛道,但也活得不夠循規蹈矩,這部分我有自知之明,必須工作賺錢養活自己的人,一言不合就放暑假,看起來有多不理性。
Thumbnail
活著是持續地死亡與重生,因熟稔死去,知道該如何前行,每一天都湧出泉源般的勇氣。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第一次踏上美國國土,為期便長達兩周,基本上周間10天都待在華府,中間的周末快閃紐約2天,有充裕的時間在華府漫遊,悠閒晃過各大著名紀念碑、博物館及政府機關展覽館。本篇以紀念碑、紀念堂為主軸,跟大家開箱去華府必踩的幾個景點,也充當自己的旅遊紀錄。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些日子的有感地震,說我完全不被影響,那絕對是騙人的,尤其是在發生的當下,恐慌、焦慮、不安,全部擁上心頭,連念頭好像電影般的,快速閃過好多片段,看來還是還沒放下,依然迷戀著美麗的人間~ 前幾天跟一位也是極愛看書的大哥聊起來,我說如果把想看的書看完,可能要活到千歲才有可能,經過一番討論,千年不夠,可
Thumbnail
「實現完美並無獎賞,追求完美卻有終點。」 追求完美總有終點。 看完《奧術》後,萬千感受似乎最終能夠化作這一句話。
Thumbnail
早餐與太太聊天時,她說了句讓我省思的一段話。 人之所以富足,是因為他們看待事物的角度很不一樣。 富足,是因為總是能看目前所擁有的; 匱乏,是因為總在追求目前所沒有的。 單看你的注意力在哪? 關於教養,我們總是苛求小孩的完美,卻忘了正視他們已有的獨特光芒; 關於財富,我們總是追求更多的
問AI: 如果一個人盲目沒有目的的追求著更好的自己,例如:明明沒需要還刻意去學程式語言、明明沒需要還去學習自己今生有很高概率不會使用到的工具,而且還對當下的事務並不感興趣,這樣的行為或者狀態,背後是否是因為稀缺心態導致,若是該如何擺脫? AI答:一個人盲目追求著更好的自己,不斷學習看似無用的技能,
找工作和找配偶一樣, 目的都是為了生存, 只要涉及生存就必須有所犧牲。 但從中找出平衡,才是真正的生活。 願意犧牲的人,會獲得該有的享受。 願意付出的人,會獲得該有的價值。 願意仁慈的人,會獲得該有的機會。 最能夠享受價值且獲得機會, 是願意犧牲付出且仁慈的人。 我
Thumbnail
人生在世活法不一樣 結果也不一樣〜〜 如果你的生活以【金錢】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辛苦』! 如果你的生活以【兒女】為中心,你會活的很『疲累』! 如果你的生活以【愛情】為中心,你會活的很『傷痛』! 如果你的生活以【攀比】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苦悶』! 如果你的生活以【寬容】為中心,你會活的
Thumbnail
人生是持續停下來思考再重新開始。當然說的是我自己的人生,不是普世的準則。雖然活得不夠離經叛道,但也活得不夠循規蹈矩,這部分我有自知之明,必須工作賺錢養活自己的人,一言不合就放暑假,看起來有多不理性。
Thumbnail
活著是持續地死亡與重生,因熟稔死去,知道該如何前行,每一天都湧出泉源般的勇氣。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第一次踏上美國國土,為期便長達兩周,基本上周間10天都待在華府,中間的周末快閃紐約2天,有充裕的時間在華府漫遊,悠閒晃過各大著名紀念碑、博物館及政府機關展覽館。本篇以紀念碑、紀念堂為主軸,跟大家開箱去華府必踩的幾個景點,也充當自己的旅遊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