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世界之前,先整理好自己的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六条法则是批評世界之前,先整理好自己的房間(Set your house in perfect order before you criticize the world)。
作者花了很多时间阅读关于极权主义和暴行的文章,借此为了了解为何人类有此残忍的举动,去做残忍的事情,例如杀害或射杀人类。作者举例一宗枪杀案在美国发生了,通常人们都会做出很多假设为何凶手要这样做,是因为被人欺负了,然后为了报复,密谋要毁掉整个城市?但真正的原因真的如此吗?其实,凶手是因为觉得,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不必要的,将人类以最快的方法除掉是最好不过了,这是非常极端的想法。
怨恨可以说是其中一项人类的动机,所以学会聆听心中的怨恨是非常重要的,你必须先承认它的存在,然后面对它所产生的幻想,再找出走出它的方法,要这样做必须要了解你自己。怨恨的存在意义只有两种,一,让人类停止抱怨,继续生活下去;二,人类必须表明态度,采取行动,让暴行停止。当然,如果怨恨处理不当,人类就会做出极端或偏激的行为,伤害了身边的人,然后自我了结。
那么,你该如何对待自己心中的怨恨?当你觉得生活很难过,不顺利,有些人会责怪别人,这是最容易的做法,把一切的过错都怪罪于别人,让自己的心情好一点;有些人则会讨厌生活,认为世界上充满了悲剧和人性的邪恶,根本不应该存在。对此,我们应该要想一想,我是否尽全力去改变我们现在的生活,而不是先去质疑生命或人类存在的意义。回想自己为何产生怨恨,可以对自己的一生再回顾一次,想一想在哪个人生的时间段出错,让自己落得如此下场,或者其实自己的人生一直都在做错误的选择,而造成现在的局面。那我们可以尝试把错误改正,试着不去做自己知道错的事;试着不去说自己知道错误的事,然后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最终可能有一天自己的努力可以让一切重新走回对的轨道上。
每当感到怨恨,人就会产生极端的想法,想要毁掉一切,因为这是最直接和简单的方法。可是,为何不试一试用另一种方法,尝试改变自己,让自己活得更快乐,远离怨恨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仪的烦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五条法则是別讓你自己討厭你的小孩(Do not let your children do anything that makes you dislike them)。如果你从来没有产生过讨厌自己孩子的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曾经,我非常羡慕能够察言观色的人,因为我觉得这是一项在社会中立足必须有的武器。这样,就能够在别人察觉之前,在事情变坏之前,能够及时发现对话者的喜怒哀乐,并根据其投其所好,就能在社交上表现出色。而且,能够察言观色的人可以分辨别人对你是虚情或假意, 借此明哲保身,处理好和亲朋好友的关系。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四条法则是和昨天的你比較而非今天的其他人 (Compare youself to who you were yesterday, not to who someone else is today)。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三条法则是結交希望看到你成功的朋友(Make friends with people who want the best for you)。
从小,我们交朋友,很单纯,只要玩得来,就能和很多人交朋友,无忧无虑。长大后,交朋友变得越来越难,会受到利益因素的影响。我把你当唯一,你把我当其中之一;许久未联络的朋友,点开她的电话号码,一直不敢按下通话键,许多的话一直不懂如何开口,最终放弃联系,友情慢慢淡了。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二条法则是善待自己,就像善待你爱的人(Treat yourself like someone you are responsible for helping)。这一条法则从古至今是很多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提倡所有人类应该爱自己,不过实际上做的的人却少之又少。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五条法则是別讓你自己討厭你的小孩(Do not let your children do anything that makes you dislike them)。如果你从来没有产生过讨厌自己孩子的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曾经,我非常羡慕能够察言观色的人,因为我觉得这是一项在社会中立足必须有的武器。这样,就能够在别人察觉之前,在事情变坏之前,能够及时发现对话者的喜怒哀乐,并根据其投其所好,就能在社交上表现出色。而且,能够察言观色的人可以分辨别人对你是虚情或假意, 借此明哲保身,处理好和亲朋好友的关系。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四条法则是和昨天的你比較而非今天的其他人 (Compare youself to who you were yesterday, not to who someone else is today)。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三条法则是結交希望看到你成功的朋友(Make friends with people who want the best for you)。
从小,我们交朋友,很单纯,只要玩得来,就能和很多人交朋友,无忧无虑。长大后,交朋友变得越来越难,会受到利益因素的影响。我把你当唯一,你把我当其中之一;许久未联络的朋友,点开她的电话号码,一直不敢按下通话键,许多的话一直不懂如何开口,最终放弃联系,友情慢慢淡了。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二条法则是善待自己,就像善待你爱的人(Treat yourself like someone you are responsible for helping)。这一条法则从古至今是很多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提倡所有人类应该爱自己,不过实际上做的的人却少之又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放懇官方網站原創內容「座談會」第39彈★ 銀河賞「My Best TV獎」項目成員來談2024年秋季備受矚目的連續劇觀後感! 原文:https://www.houkon.jp/articles/zadan_2024akidorama_matome/ 機翻修飾,純收藏用
現今的快節奏生活,工作、家庭、甚至路上的陌生人,都可能在無意間丟給你一句話一個表情,讓你瞬間冒出:「我怎麼了?他幹嘛在樣對我?」 在人際互動中,最讓我們困擾的往往不是那些話本身,而是我們對這些話的解讀。特別是當批評迎面而來,我們能否把它當成一顆值得分析的寶石,而不是一顆丟來就炸的手雷,才是生活泰然的
Thumbnail
評論者指出我在〈基督教文化倫理〉中所提出的東西兩種文化理念在現代社會來說似乎又不是那麼地跟內文敘述那麼的相似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探討「完美」與批評的藝術,強調18-58批評通道的重要性。完美追求者需要嚴謹的邏輯和建設性建議,而不是簡單的謾罵。用山毛櫸花精和岩水花精可以柔和態度,避免過度嚴苛。此外,所長提醒大家,家是愛與支持的地方,不應該將嚴厲的標準帶回家。
Thumbnail
臺灣民眾黨吸收多少朝野牆頭草政客。 柯文哲主席,記住只有小草才是你的民眾黨黨員。
Thumbnail
恨意+權力慾望-->走火入魔 📖 人類之所以緊緊抓住仇恨不放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們察覺到,一旦仇恨不再,他們必須處理的就是痛苦。這句話出自美國小說家詹姆斯·鮑爾頓,他認為人類對仇恨的執著是一種對未解決痛苦的逃避,讓人不願面對內心深處的傷痛。 仇恨讓人感覺到權力感與強大,而無須去感受到自己的脆弱
Thumbnail
多在乎自己的情緒,而不是他人的  -《在乎別人,是對自己的情緒暴力》讀後心得
Thumbnail
生命除了處理個人的課題,最與生活切切相關的即是人際關係的經營,阿德勒曾說「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被討厭的勇氣》給予人們勇氣成為自己,接受自己被討厭的事實,對於與人相處也給予了課題分離的重要分界,這也是本影響我非常深的書,人際關係尤關著健康的心靈,而通過人際關係,可以建立強大的內心支柱。
Thumbnail
遇到討厭的人事物時,想要改變、抹去或逃避的想法越強烈,就越痛苦,最好的方法是降低感受力,和它共存。
Thumbnail
認識心中的「惡」、認識自我、覺察世界,讓大腦適當的休息,才能再次面對情緒化的世界與快樂生活。
Thumbnail
★放懇官方網站原創內容「座談會」第39彈★ 銀河賞「My Best TV獎」項目成員來談2024年秋季備受矚目的連續劇觀後感! 原文:https://www.houkon.jp/articles/zadan_2024akidorama_matome/ 機翻修飾,純收藏用
現今的快節奏生活,工作、家庭、甚至路上的陌生人,都可能在無意間丟給你一句話一個表情,讓你瞬間冒出:「我怎麼了?他幹嘛在樣對我?」 在人際互動中,最讓我們困擾的往往不是那些話本身,而是我們對這些話的解讀。特別是當批評迎面而來,我們能否把它當成一顆值得分析的寶石,而不是一顆丟來就炸的手雷,才是生活泰然的
Thumbnail
評論者指出我在〈基督教文化倫理〉中所提出的東西兩種文化理念在現代社會來說似乎又不是那麼地跟內文敘述那麼的相似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探討「完美」與批評的藝術,強調18-58批評通道的重要性。完美追求者需要嚴謹的邏輯和建設性建議,而不是簡單的謾罵。用山毛櫸花精和岩水花精可以柔和態度,避免過度嚴苛。此外,所長提醒大家,家是愛與支持的地方,不應該將嚴厲的標準帶回家。
Thumbnail
臺灣民眾黨吸收多少朝野牆頭草政客。 柯文哲主席,記住只有小草才是你的民眾黨黨員。
Thumbnail
恨意+權力慾望-->走火入魔 📖 人類之所以緊緊抓住仇恨不放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們察覺到,一旦仇恨不再,他們必須處理的就是痛苦。這句話出自美國小說家詹姆斯·鮑爾頓,他認為人類對仇恨的執著是一種對未解決痛苦的逃避,讓人不願面對內心深處的傷痛。 仇恨讓人感覺到權力感與強大,而無須去感受到自己的脆弱
Thumbnail
多在乎自己的情緒,而不是他人的  -《在乎別人,是對自己的情緒暴力》讀後心得
Thumbnail
生命除了處理個人的課題,最與生活切切相關的即是人際關係的經營,阿德勒曾說「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被討厭的勇氣》給予人們勇氣成為自己,接受自己被討厭的事實,對於與人相處也給予了課題分離的重要分界,這也是本影響我非常深的書,人際關係尤關著健康的心靈,而通過人際關係,可以建立強大的內心支柱。
Thumbnail
遇到討厭的人事物時,想要改變、抹去或逃避的想法越強烈,就越痛苦,最好的方法是降低感受力,和它共存。
Thumbnail
認識心中的「惡」、認識自我、覺察世界,讓大腦適當的休息,才能再次面對情緒化的世界與快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