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滑板时,不要干扰他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十一条法则是孩子玩滑板时,不要干扰他们 (Do not bother children when they are skate-boarding)。有时,太过保护孩子也是一种错误。
我们常常对于孩子过于好动,跳上跳下,参与危险的活动,都会感到担心,然后父母就会插手禁止孩子们玩危险的活动,一直要把他们囚禁在自己的保护圈内。但是,我们忽略了,人是一种奇怪的生物,人都是倾向于冒险。在面对危险、接受挑战时,才会激发体内的无限潜能,做一些挑战极限的活动,往往能让人类热血沸腾。人类是不会想要生活过得太过平静的,我们偶尔都希望有一些刺激和改变,不然生活就太无趣了。孩子的成长过程,受一些轻伤或磨难是在所难免的,是变成大人的必经过程,如果不是涉及什么危险的活动,例如飙车或吸毒等等,应该让孩子尝试,跌倒过才会学会自己站起来,成为更勇敢的大人。
当孩子接触社会后,又会被社会的既有印象限制,尤其是性别观念,男女之间应该或不应该做的事。受到我们祖先影响,现今的社会还是会以祖先定下来的规则运作,比如女主内,男主外;男人一定要扛起整个家;男人要胸怀大志,在职场上闯出一番事业; 男人不应该跟女人斗;男人输给女人很丢脸;男人上大学应该选理科、女人上大学应该选文科等等,这些刻板印象严重地影响着社会的运作,也造成很多工作领域产生严重性别不平衡的问题。我们忘记了,历史上,很多市场上女性用的产品,例如卫生棉、避孕药,都是男生发明的;厨师大部分都是男生;那么,为什么男女不能得到同样的对待和期望?
这些种种的既有现象,严重限制了孩子们的发挥与想象力,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也衍生了其他社会问题,如低生育率,女性在这个世纪越来越独立,可以拥有自己的事业,养活自己,不用再靠男生。当女生成功了,必然在选择配偶方面,也希望能找一个比自己经济能力更好,外表威武,思想独立,能够保护自己与孩子的男人。当女性越来越强,她会想找更强的伴侣;当女性越来越聪明, 她会想找更聪明的伴侣,这造成现代女性很难找到伴侣,因为社会上不是很多男人符合她们的条件(高学历,高收入,聪明,优越感,有自信,有社会地位)。
综观以上观点,我们必须承认在男女差异这方面偏见本来就很多,所以我们要做的事,不要被既有的偏见限制,跟随内心,开创自己的一片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仪的烦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十条法则是把话说得精准 (Be precise in your speech)。 在这个章节里,作者所要探讨的就是当一件事情出现问题时,无论问题有多小,我们都必须正视它,把它说出来,承认它的存在,然后试着去解决问题,永远不要去漠视它的存在。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九条法则是假設你聆聽的對象,可能知道一些你不知道的事(Assume that the person you are listening to might know something you don't)。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八条法则是说实话,或至少不撒谎 (Tell the truth or at least don't lie)。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七条法则是追求有意义的生活,而不是一时的欢愉 (Pursue what is meaningful, not what is expedient)。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六条法则是批評世界之前,先整理好自己的房間(Set your house in perfect order before you criticize the world)。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五条法则是別讓你自己討厭你的小孩(Do not let your children do anything that makes you dislike them)。如果你从来没有产生过讨厌自己孩子的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十条法则是把话说得精准 (Be precise in your speech)。 在这个章节里,作者所要探讨的就是当一件事情出现问题时,无论问题有多小,我们都必须正视它,把它说出来,承认它的存在,然后试着去解决问题,永远不要去漠视它的存在。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九条法则是假設你聆聽的對象,可能知道一些你不知道的事(Assume that the person you are listening to might know something you don't)。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八条法则是说实话,或至少不撒谎 (Tell the truth or at least don't lie)。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七条法则是追求有意义的生活,而不是一时的欢愉 (Pursue what is meaningful, not what is expedient)。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六条法则是批評世界之前,先整理好自己的房間(Set your house in perfect order before you criticize the world)。
喬登·彼得森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的第五条法则是別讓你自己討厭你的小孩(Do not let your children do anything that makes you dislike them)。如果你从来没有产生过讨厌自己孩子的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等待餐點、排隊的時候,你有沒有辦法不拿手機或平板給孩子玩? 如果完全不用道具、沒有玩具,你可以跟孩子玩什麼打發時間呢? 分享我和孩子出門在外,0道具的親子小遊戲,馬上學起來,保證好用!
Thumbnail
最近看診時,很多家長都會問歐醫師,『孩子打完疫苗後,要注意什麼?』所以今天歐醫師想跟家長們分享一些打完疫苗後的小事。
Thumbnail
(本文刊登於聯合報家庭版)     讓孩子玩出一片天   每每到外頭喝杯午茶、偷個閒,總會看到一些父母在閒聊,然後一旁的孩子就會開始自顧自的玩耍,每當大人們的交談結束後,我總是會聽到一句熟悉的話語:「就知道玩玩玩!也不會用點時間讀書!」然後,父母就會擺著臉將孩子帶走。   這個戲碼相信在台灣並
  孩子與孩子在公園裡交會,不同的教育方針也於此處相互碰撞。孩童們並不總是知道自己身上乘載的規約,氣氛允許,他們想要一起玩。在遊戲中,他們理當要有著一樣的規則,但在遊戲的邊界,有人的衣服是不能弄髒的、有人不能朝別人丟東西(弄到別人眼睛怎麼辦)、有人原來就認識且交好、有人想要融入社群。
Thumbnail
▍競爭帶來的問題 孩子們喜歡競爭,但家長們更喜歡競爭!為了滿足自己對競爭的渴望,家長和教練可能會讓孩子接觸過於激烈或過於高階的運動項目。即使孩子在體能上尚可負荷,他們也難以在心理上應對訓練和比賽中的情緒壓力。教練和家長常因下列兩種安排帶給青少年運動員壓力,一是太早讓兒童接受高壓的訓練和比賽日程,二
Thumbnail
對兒童而言,有良性競爭,或有機會和同伴一起玩耍、感受自己為團隊的一份子非常重要。因為這有助於培養兒童的性格,如毅力、團隊合作精神、運動家精神和生理成熟度等,讓兒童在體育方面有更好的發展。良性的競賽不但能幫助兒童的全面發展,也有益於培養兒童與社會的關係。比賽讓兒童有機會可以應用在練習中學到的技能和戰術
Thumbnail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我們開始帶著孩子去公園、與其他朋友的孩子一起出去玩,這時候我們會開始觀察孩子與其他同儕的互動,是活潑社牛、冷靜穩定、還是更愛自己操作等等,最讓人擔憂的,是看到孩子永遠都自己一個人,無法跟大家一起玩。 在開始探討交朋友一起玩的技巧前,我們需要先知道:"玩,是有年齡發展的!",也就是
Thumbnail
所處社會不常 鼓勵 人;自己雖然 已經不被鼓勵了,但小孩受到讚美,自己也可以沐浴到,所以更容易 把寄託 放在小孩身上, 但[社會](管理者)之所以如此,可以透過法規嗎?用「懲罰與規訓」的邏輯 產生的法規,看來是不行❌。  原因是 我們是 「科學王國」(知識技術的難度),要考慮 從《Dr.Stone
Thumbnail
糾正孩子行為常常演變成親子衝突,火氣還在卻看到孩子尋求安慰,怎麼看待呢?
Thumbnail
星期三和星期五都是爸爸媽媽有機會來參與我們的生活的機會。 撥出時間的小小參與,給孩子很大的感受。 孩子很喜歡愛的魔法星期三, 除了玩具分享日,也是爸爸媽媽來陪孩子玩的時間。 因為陪玩的爸爸媽媽們,在這個時刻是全心全意的。 所以孩子感受的到。 有時候星期三爸爸媽媽們也會報名來一起摺信件,
Thumbnail
在等待餐點、排隊的時候,你有沒有辦法不拿手機或平板給孩子玩? 如果完全不用道具、沒有玩具,你可以跟孩子玩什麼打發時間呢? 分享我和孩子出門在外,0道具的親子小遊戲,馬上學起來,保證好用!
Thumbnail
最近看診時,很多家長都會問歐醫師,『孩子打完疫苗後,要注意什麼?』所以今天歐醫師想跟家長們分享一些打完疫苗後的小事。
Thumbnail
(本文刊登於聯合報家庭版)     讓孩子玩出一片天   每每到外頭喝杯午茶、偷個閒,總會看到一些父母在閒聊,然後一旁的孩子就會開始自顧自的玩耍,每當大人們的交談結束後,我總是會聽到一句熟悉的話語:「就知道玩玩玩!也不會用點時間讀書!」然後,父母就會擺著臉將孩子帶走。   這個戲碼相信在台灣並
  孩子與孩子在公園裡交會,不同的教育方針也於此處相互碰撞。孩童們並不總是知道自己身上乘載的規約,氣氛允許,他們想要一起玩。在遊戲中,他們理當要有著一樣的規則,但在遊戲的邊界,有人的衣服是不能弄髒的、有人不能朝別人丟東西(弄到別人眼睛怎麼辦)、有人原來就認識且交好、有人想要融入社群。
Thumbnail
▍競爭帶來的問題 孩子們喜歡競爭,但家長們更喜歡競爭!為了滿足自己對競爭的渴望,家長和教練可能會讓孩子接觸過於激烈或過於高階的運動項目。即使孩子在體能上尚可負荷,他們也難以在心理上應對訓練和比賽中的情緒壓力。教練和家長常因下列兩種安排帶給青少年運動員壓力,一是太早讓兒童接受高壓的訓練和比賽日程,二
Thumbnail
對兒童而言,有良性競爭,或有機會和同伴一起玩耍、感受自己為團隊的一份子非常重要。因為這有助於培養兒童的性格,如毅力、團隊合作精神、運動家精神和生理成熟度等,讓兒童在體育方面有更好的發展。良性的競賽不但能幫助兒童的全面發展,也有益於培養兒童與社會的關係。比賽讓兒童有機會可以應用在練習中學到的技能和戰術
Thumbnail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我們開始帶著孩子去公園、與其他朋友的孩子一起出去玩,這時候我們會開始觀察孩子與其他同儕的互動,是活潑社牛、冷靜穩定、還是更愛自己操作等等,最讓人擔憂的,是看到孩子永遠都自己一個人,無法跟大家一起玩。 在開始探討交朋友一起玩的技巧前,我們需要先知道:"玩,是有年齡發展的!",也就是
Thumbnail
所處社會不常 鼓勵 人;自己雖然 已經不被鼓勵了,但小孩受到讚美,自己也可以沐浴到,所以更容易 把寄託 放在小孩身上, 但[社會](管理者)之所以如此,可以透過法規嗎?用「懲罰與規訓」的邏輯 產生的法規,看來是不行❌。  原因是 我們是 「科學王國」(知識技術的難度),要考慮 從《Dr.Stone
Thumbnail
糾正孩子行為常常演變成親子衝突,火氣還在卻看到孩子尋求安慰,怎麼看待呢?
Thumbnail
星期三和星期五都是爸爸媽媽有機會來參與我們的生活的機會。 撥出時間的小小參與,給孩子很大的感受。 孩子很喜歡愛的魔法星期三, 除了玩具分享日,也是爸爸媽媽來陪孩子玩的時間。 因為陪玩的爸爸媽媽們,在這個時刻是全心全意的。 所以孩子感受的到。 有時候星期三爸爸媽媽們也會報名來一起摺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