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取別人的認同人生就等於過得好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個人都想被稱讚嗎?
最近上課的時候,發現自己在某一個地方打轉了,感覺就像心智跟內在拔河似的。事緣那時正在做一個分享練習,發覺自己某部份很想得到別人的認同,但另一方面,很擔心自己會不斷地滿足他人,就會失去自我……如果你們記得,我曾經說過現在的podcast跟youtube內容,都是因為自己鐘意的事情,是為了滿足自己,即使收聽率不多都好,我還是快樂的。
但有時候得到別人的讚賞是爽的,尤其我這種獅子座的人(笑),當你讚賞我時就會暗喜~但這種感覺後後來會徘徊想與不想之間,一方面很想你讚,一面又覺得不需要。因為我明白到真的的快樂,是要往內探尋。
向外求滿足有什麼問題?
我相信你們都有玩不同的社交媒體,有沒有試過當你發帖子後,無論是什麼內容都好,你都會很在意誰在觀看,誰人給like,誰人回應了?回應的內容又是什麼呢?很多時我們做一件事,焦點都會放在外間別人身上,又或者會想這件事會為我帶來什麼好處呢?成就?會為我帶來明利收益嗎?大家會喜歡我多些嗎?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就會很危險,嚴重可以抑鬱!我記得幾年前有個外國的網紅,她爆紅了,開始的時候很享受,到後來壓力越來越大,因為出帖子的like數下降了,會是什麼原因?是否他們不喜歡我了?那我應該做些什麼才好?我要拍些他們會喜歡的題材。慢慢就越來越辛苦,因為不斷地為別人而工作,後來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最後要關閉脫離社交媒體,不再看留言,好好地為自己而活。
我們可以怎樣得到真正滿足?
相反如果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最在番的是自己感受,我快樂嗎?完全投入自己做喜歡的事情,這種樂在其中,才是真正的喜悅。正如小妹最近錄製了有聲書,不要以為有聲書很容易錄製,其實挻花時間精神的,還要做後期的工作,但我真的很喜歡,當然我很想分享給大家,因為這本書內容真的好震撼,但我的快樂來源已經不是在乎別人聽不聽,而是我錄得開不開心,身邊有朋友問我,你這樣做有錢賺嗎?沒有,只是純粹地喜歡。
我們不能滿足每一個人
那些純粹想討好對方的能量已經變得有目的性,為了求存或滿足自己而要討好他人,某程度上跟乞討沒分別,雖說不是乞錢,是乞討別人喜歡他,從而得到滿足感,弄錯了滿足感跟喜悅是來自於別人而非自己。當別人不認同你時會怎樣呢?一是放棄,一是不斷再做點滿足他人,世間上每個人需要的東西不同,你怎能滿足每一個人呢?好好想一下自己做一些行動前是為了什麼而做?
巴夏曾經有說過他分享這麼多資訊給我們,其實不是因為我們想聽,他才分享。只是自己真心想分享,是他的喜悅熱情,正如我的頻道一樣,那怕只有一個人聽,我都會繼續分享所想,因為這個就是我的開心快樂!
大家不妨思考一下自己有沒有不知不覺間掉進這個陷阱,當感到痛苦的時候要察覺到我現在是為了滿足誰而做這件事?我的喜悅是來自於別人的反應還是我自己呢?如果兩間之間取得平衡就最好了!
如果今集內容可以幫助你或身邊朋友,記得分享給他們,也很歡迎留言討論哦!
詳情可以點擊以下收聽廣東話版的內容:)
Instagram: shantivibes_hk
Spotify Podcast: Click here
Apple Podcast: Click here
YouTube: Click here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hantivibeshk1111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分享身心靈、個人成長、吸引力法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天想談談怎樣可以從事喜歡的工作而又能賺錢?有一個迷思就是常常聽到別人說喜歡的事才能賺錢,其實又不一定的,做不喜歡的事一樣可以賺錢,只是可以持續多久呢?我們絕可以選擇開心快樂地賺錢!why not both?
各位新年快樂!新一年祝大家心想事成,而心想事成條件就是要多點了解自己,搵出限制性思想,路就變得暢通了!不知怎麼說,最近對身邊某種事情很看不過眼,很多人都會說如果你對外在發生的事帶有情緒的話,實際是內在的反射,即是你都帶有同樣特質,那究竟Tomo發生什麼事呢?
最近真的有感而發,平時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說話:「明白了,低下了等於得到」。什麼叫放下了得於得到呢?我並沒有真正體會過,之前認為自己太執著一件事,放下它,就會得到,是這樣嗎?最後卻什麼都得不到,只是純粹放下而已。
今集又聊我最喜歡的與神對話!我知是比較冷門,但真的終身受用。這裡有第一次接觸與神對話一書的讀者嗎?簡單一說與神對話一書作者因人生過得不順利,頭頭碰著黑,於是一天決心寫信給神,於是神給他回覆,開始了這本書。 什麼人可以與神對話?
說真的聽說正念是有資格證書的,但我本人就沒有考取這個資格,但我可以用一個比較平民的角度分享一下什麼叫正念,怎樣才能做到正念。之前都花了好一陣子好好了解過什麼叫正念,正念來幹嘛?然後重覆多次不同的練習跟體驗,在這裡分享一下我的得著。
今天和大家談談情緒,其實情緒這東西真的很複雜,Tomo自己對情緒這東西都還是在學習階段,不是說我情緒不好,雖則情緒也沒有好壞之分,而是正在學習如何釋放自己的情緒,例如好好的哭一場。
今天想談談怎樣可以從事喜歡的工作而又能賺錢?有一個迷思就是常常聽到別人說喜歡的事才能賺錢,其實又不一定的,做不喜歡的事一樣可以賺錢,只是可以持續多久呢?我們絕可以選擇開心快樂地賺錢!why not both?
各位新年快樂!新一年祝大家心想事成,而心想事成條件就是要多點了解自己,搵出限制性思想,路就變得暢通了!不知怎麼說,最近對身邊某種事情很看不過眼,很多人都會說如果你對外在發生的事帶有情緒的話,實際是內在的反射,即是你都帶有同樣特質,那究竟Tomo發生什麼事呢?
最近真的有感而發,平時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說話:「明白了,低下了等於得到」。什麼叫放下了得於得到呢?我並沒有真正體會過,之前認為自己太執著一件事,放下它,就會得到,是這樣嗎?最後卻什麼都得不到,只是純粹放下而已。
今集又聊我最喜歡的與神對話!我知是比較冷門,但真的終身受用。這裡有第一次接觸與神對話一書的讀者嗎?簡單一說與神對話一書作者因人生過得不順利,頭頭碰著黑,於是一天決心寫信給神,於是神給他回覆,開始了這本書。 什麼人可以與神對話?
說真的聽說正念是有資格證書的,但我本人就沒有考取這個資格,但我可以用一個比較平民的角度分享一下什麼叫正念,怎樣才能做到正念。之前都花了好一陣子好好了解過什麼叫正念,正念來幹嘛?然後重覆多次不同的練習跟體驗,在這裡分享一下我的得著。
今天和大家談談情緒,其實情緒這東西真的很複雜,Tomo自己對情緒這東西都還是在學習階段,不是說我情緒不好,雖則情緒也沒有好壞之分,而是正在學習如何釋放自己的情緒,例如好好的哭一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一個性格不好的人把所有的快樂都看成不快樂,好比美酒在充滿膽汁的口中也會變苦一樣。
Thumbnail
這個文章分享了作者如何經過努力與執著,磨練自己的才能,成為一個能夠陪伴與幫助他人的人。文章提醒讀者,羨慕他人所擁有的成果時,也應該考慮這些成果背後所付出的努力,並檢視自己願意付出怎樣的代價去獲得自己想要的。並分享以心理學為基礎,提升幸福感的方法。
Thumbnail
中年後,好好經營自己的人生!與其羡慕別人的美好,不如把自己活成你羡慕的樣子 別人的幸福能奪走我們的快樂嗎?當然不能。但是攀比心理就是不甘人後,「見不得人家好」。當人想要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別人更幸福時,幸福就遠離了。 人總是看到表面,別人艱辛的一面是看不到的。每個成功都是時間與考驗的堆疊,而成
Thumbnail
此文章在描述作者認為自己不夠好、不值得擁有幸福的想法,甚至對世界感到失望。每當有人給予善意和關懷時,常懷疑自己是否配得上這份好意。然而,現在作者逐漸擁有了信心和勇氣,願意接受他人的溫柔和愛。開始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也開始感受到世界給予的愛。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人天生就會期望受到肯定,我們總是會尋求他人的認同,但你有沒有想過其實你可以不要追求這些認同感? 上面這段話是我在看了「創勝心態」後腦中浮現的想法,有時候我們太容易,因為追逐外顯的成就而迷失自我,例如在理財時總是要比拚報酬率,上班時總是想要...
Thumbnail
文章提及面對未知時的煩躁和不安,以及對他人成功的羨慕和自我懷疑。透過書寫,作者解開了內心的鬱結,認識到自己缺乏對自己的信任,並準備挑戰自己,相信自己。文章中反映了很多人內心的掙扎,能夠引起共鳴。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一個性格不好的人把所有的快樂都看成不快樂,好比美酒在充滿膽汁的口中也會變苦一樣。
Thumbnail
這個文章分享了作者如何經過努力與執著,磨練自己的才能,成為一個能夠陪伴與幫助他人的人。文章提醒讀者,羨慕他人所擁有的成果時,也應該考慮這些成果背後所付出的努力,並檢視自己願意付出怎樣的代價去獲得自己想要的。並分享以心理學為基礎,提升幸福感的方法。
Thumbnail
中年後,好好經營自己的人生!與其羡慕別人的美好,不如把自己活成你羡慕的樣子 別人的幸福能奪走我們的快樂嗎?當然不能。但是攀比心理就是不甘人後,「見不得人家好」。當人想要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別人更幸福時,幸福就遠離了。 人總是看到表面,別人艱辛的一面是看不到的。每個成功都是時間與考驗的堆疊,而成
Thumbnail
此文章在描述作者認為自己不夠好、不值得擁有幸福的想法,甚至對世界感到失望。每當有人給予善意和關懷時,常懷疑自己是否配得上這份好意。然而,現在作者逐漸擁有了信心和勇氣,願意接受他人的溫柔和愛。開始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也開始感受到世界給予的愛。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人天生就會期望受到肯定,我們總是會尋求他人的認同,但你有沒有想過其實你可以不要追求這些認同感? 上面這段話是我在看了「創勝心態」後腦中浮現的想法,有時候我們太容易,因為追逐外顯的成就而迷失自我,例如在理財時總是要比拚報酬率,上班時總是想要...
Thumbnail
文章提及面對未知時的煩躁和不安,以及對他人成功的羨慕和自我懷疑。透過書寫,作者解開了內心的鬱結,認識到自己缺乏對自己的信任,並準備挑戰自己,相信自己。文章中反映了很多人內心的掙扎,能夠引起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