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的實踐 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_第二章(觀看者製造意義)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影像意義的產生在文初被定義,為透過
  1. 影像本身
  2. 社會脈絡(例如文化 價值觀,生產者無法掌控)
  3. 生產者(其意圖)
  4. 觀看者(指單一觀看者而非群體)
四者所進行的動態協商。是一種持續性的鬥爭。
觀看:是社會性與關係性的實踐。
美學與品味:與2(社會脈絡)跟3(生產者)有關。
品味由文化養成,文化由教育而來,教育是權力階級(精英文化)價值的體現。以往來說品味建立是由上而下的,但現在的移動已改為四面八方(部分因為網路與全球化)。
所謂好的定義是變動的。
影像意義的解讀:不完全會照著生產者的目的被解讀,有四種狀況如下
  1. 認同:全然認同優勢霸權地位,全盤接收影像呈現的意識形態
  2. 協商:部分接受
  3. 對立:針對影像呈現的意識形態全然反對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會員
41內容數
本沙龍主要以介紹/賞析電影、動畫、展覽為主。 電影:院線或自選經典作品,以藝術表現/敘事手法/其他觀察為主。較熟悉的導演為王家衛、北野武、昆丁。 動畫:主要為今敏動畫賞析,陸續會新增宮崎駿系列。未來預計也會以近未來科幻(AKIRA/機動警察/攻殼機動隊)為主題做分析。 展覽:針對展覽做紀錄與觀察等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anso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為觀看的概論,本書從各面向(如權力、文化、電影等)討論觀看這件事。計畫一邊重讀一邊筆記,同步分享作為紀錄。
<盜夢偵探>是今敏的最後一部動畫電影。他還有其他企劃,但來不及做完人就離世了。 這部動畫作品我認為是最好入門的今敏作品,作為一個妥協的產物,我們可以看到作品向大眾(主流)靠攏的同時仍保有今敏的特色。
本篇延續上篇,主要探討藍色恐懼的(1)看與被看(2)多重方向性與(3)如何從夢中醒來。
藍色恐懼因其主題與曖昧性,延伸探討與影評非常的多,自己有先爬過一輪,確保此篇不會像市面大部分影評那樣寫了很多但彷彿什麼也沒說,相信能提供對本作有興趣的觀眾新的觀點供參考。 本篇將討論:(1)這部作品想講述什麼?(2)關於自我身份的界定(3)幻想與現實:幻想是否可能成為現實
小時候未能讀懂今敏,是因為我沒看過妄想代理人(இωஇ )當時甚至不知道有這部作品,以致當時朝聖清單上今敏作品看完覺得只是被造神,直到近十年後看了妄想代理人,才知道要用什麼方式去觀看他的作品。
作為觀看的概論,本書從各面向(如權力、文化、電影等)討論觀看這件事。計畫一邊重讀一邊筆記,同步分享作為紀錄。
<盜夢偵探>是今敏的最後一部動畫電影。他還有其他企劃,但來不及做完人就離世了。 這部動畫作品我認為是最好入門的今敏作品,作為一個妥協的產物,我們可以看到作品向大眾(主流)靠攏的同時仍保有今敏的特色。
本篇延續上篇,主要探討藍色恐懼的(1)看與被看(2)多重方向性與(3)如何從夢中醒來。
藍色恐懼因其主題與曖昧性,延伸探討與影評非常的多,自己有先爬過一輪,確保此篇不會像市面大部分影評那樣寫了很多但彷彿什麼也沒說,相信能提供對本作有興趣的觀眾新的觀點供參考。 本篇將討論:(1)這部作品想講述什麼?(2)關於自我身份的界定(3)幻想與現實:幻想是否可能成為現實
小時候未能讀懂今敏,是因為我沒看過妄想代理人(இωஇ )當時甚至不知道有這部作品,以致當時朝聖清單上今敏作品看完覺得只是被造神,直到近十年後看了妄想代理人,才知道要用什麼方式去觀看他的作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張藝謀說三分鐘看電影傷害了電影 對 也不對 就看怎麼定義電影 怎麼經驗娛樂這件事 我相信每一位導演或製片 都有想透過影片傳達出來的想法 不分長影片短影音 (姑且擱置素材中的智財相關議題) 如果是站在文藝的角度理解導演和特定受眾⋯⋯
小芸在工作中遇到的挑戰——她因為陷入了自己的主觀看法,感覺越來越沒自信。隨著壓力累積,她決定勇敢面對自己,開始嘗試改變。透過反思和尋求幫助,她逐漸突破內心的限制,重新掌控了工作和生活。這個故事不僅是小芸的蛻變,也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共鳴的過程。了解自己,看見更多可能,生活的主導權就在你手中!
Thumbnail
「我們生活在一個逐漸被視覺文化滲透的世界」,現在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廣告媒體早已經從報章雜誌轉型到電視媒體,甚至是掌上媒介;過去需要栽培、訓練許久的演藝人員也隨著自媒體的興起被模糊了界線。視覺影像大量充斥在你我的眼球之中,就彷彿所見之處皆媒體、處處皆影像,正因四處皆影像,才更該學習如何觀看。
Thumbnail
這期先來談談聯電近期的走勢與可能,後續再來談談美股極高機率會出現的「第二低點」會以什麼情況出現
Thumbnail
本文為讀書筆記,書中該章節探討了影像意義的產生過程,以及在社會脈絡中觀看實踐的多樣性。了解影像召喚觀看者的作用條件、影像製作者的企圖、美學與品味的權力關係,最後再談收藏、展示和機制批判,並舉例證說明。筆者也在閱讀中以延伸自己所能想到的例子,以呼應該章節概念。
Thumbnail
此篇為《觀看的實踐-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第一章閱讀筆記,內容提到影像與權力、意識形態的關係,以及透過觀看的實踐(詮釋影像、賦予意義)在當代的充斥影像的世界發揮影響力。
Thumbnail
你的視線選擇看見我,將你帶到我的視線裡,於是我們目光交會。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每個觀看的方式背後,都是為了尋求共鳴,成就獨特的觀看。
Thumbnail
❝ 他的作品是如此奇詭,如幻影。布紐爾的電影美就美在它巧妙運用的影像語言、超現實裡的真實性,以及影像所洩下的無數個幽暗夢境。❞
Thumbnail
張藝謀說三分鐘看電影傷害了電影 對 也不對 就看怎麼定義電影 怎麼經驗娛樂這件事 我相信每一位導演或製片 都有想透過影片傳達出來的想法 不分長影片短影音 (姑且擱置素材中的智財相關議題) 如果是站在文藝的角度理解導演和特定受眾⋯⋯
小芸在工作中遇到的挑戰——她因為陷入了自己的主觀看法,感覺越來越沒自信。隨著壓力累積,她決定勇敢面對自己,開始嘗試改變。透過反思和尋求幫助,她逐漸突破內心的限制,重新掌控了工作和生活。這個故事不僅是小芸的蛻變,也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共鳴的過程。了解自己,看見更多可能,生活的主導權就在你手中!
Thumbnail
「我們生活在一個逐漸被視覺文化滲透的世界」,現在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廣告媒體早已經從報章雜誌轉型到電視媒體,甚至是掌上媒介;過去需要栽培、訓練許久的演藝人員也隨著自媒體的興起被模糊了界線。視覺影像大量充斥在你我的眼球之中,就彷彿所見之處皆媒體、處處皆影像,正因四處皆影像,才更該學習如何觀看。
Thumbnail
這期先來談談聯電近期的走勢與可能,後續再來談談美股極高機率會出現的「第二低點」會以什麼情況出現
Thumbnail
本文為讀書筆記,書中該章節探討了影像意義的產生過程,以及在社會脈絡中觀看實踐的多樣性。了解影像召喚觀看者的作用條件、影像製作者的企圖、美學與品味的權力關係,最後再談收藏、展示和機制批判,並舉例證說明。筆者也在閱讀中以延伸自己所能想到的例子,以呼應該章節概念。
Thumbnail
此篇為《觀看的實踐-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第一章閱讀筆記,內容提到影像與權力、意識形態的關係,以及透過觀看的實踐(詮釋影像、賦予意義)在當代的充斥影像的世界發揮影響力。
Thumbnail
你的視線選擇看見我,將你帶到我的視線裡,於是我們目光交會。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每個觀看的方式背後,都是為了尋求共鳴,成就獨特的觀看。
Thumbnail
❝ 他的作品是如此奇詭,如幻影。布紐爾的電影美就美在它巧妙運用的影像語言、超現實裡的真實性,以及影像所洩下的無數個幽暗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