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解讀

閱讀時間約 32 分鐘

全文約30萬字。列寧寫於1908年。
俄國1905年革命失敗後,進入了斯托雷平反動時期。沙皇政府同一切反動勢力結成同盟,對革命力量在政治上採取高壓政策的同時,在思想戰線上也展開了進攻。革命失敗後的白色恐怖引起了俄國國內階級陣線的動盪、分化和改組。資產階級立憲民主黨公開向沙皇妥協投降。社會民主黨內出現了以列寧爲代表的革命路線,同以取消派和召回派爲代表的機會主義路線的激烈鬥爭。當時一些自稱爲馬克思主義者的人們聯合起來向馬克思主義發動了猖狂進攻,企圖用馬赫主義「修正」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國際上,第二國際修正主義者在政治上鼓吹改良主義,在哲學上妄圖用新康德主義代替馬克思主義哲學。在自然科學領域,由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物理學中一系列最新發現,兩條認識路線的鬥爭也極爲尖銳。爲徹底揭露和粉碎資產階級和修正主義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猖狂進攻,捍衛黨的理論基礎,教育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布爾什維克堅定馬克思主義世界觀,迎接新的革命高潮,列寧在僑居日內瓦最困難的條件下,進行了理論研究,寫出了這部哲學著作。
在「代緒論」中,列寧揭露了俄國修正主義哲學的理論來源是貝克萊的主觀唯心主義。首先,列寧揭露了俄國馬赫主義攻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手法和論據:他們裝作只反對一個唯物主義者普列漢諾夫,實際上反對整個唯物主義路線,用「最新的」實證論和自然科學的旗號來掩飾其唯心主義實質,攻擊唯物主義承認「自在之物」是神祕主義和康德主義。其次,通過引述貝克萊的著作,揭露俄國馬赫主義不過是貝克萊主義的翻版。列寧指出,俄國馬赫主義否認物質客觀實在性的觀點來源於貝克萊的「物是觀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對象和感覺是同一個東西」等主觀唯心主義的基本思想;俄國馬赫主義攻擊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是「無」,犯了「世界二重化的錯誤」,完全是重彈貝克萊的老調,俄國馬赫主義用以反對辯證唯物主義反映論的「經驗符號論」是剽竊貝克萊的「自然符號論」。最後,列寧通過引述各派哲學家的觀點,闡明瞭唯物主義同唯心主義兩條哲學基本路線的對立。
通過歷史考證,列寧認爲可以作出這樣的結論:俄國馬赫主義在1908年當做「最新哲學」來推銷的馬赫主義,完全是從200年前老牌主觀唯心主義者貝克萊那裏撿來的破爛,俄國馬赫主義者瓦連廷諾夫之流極力掩蓋他們同貝克萊的血緣關係,只能是欲蓋彌彰。
列寧在第一章「經驗批判主義的認識論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一)」中,從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一個方面(即物質和精神何者爲第一性的問題),考察了馬赫主義認識論主觀唯心主義的基本前提,揭露了馬赫主義的種種僞裝及其折中手法,批判了馬赫主義反科學的哲學矇昧主義和唯我論的實質,反覆比較了哲學上兩條基本路線的根本對立,闡明瞭辯證唯物主義關於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基本原理。
在第一節「感覺和感覺的複合」中,列寧分析和批判了馬赫和阿芬那留斯在早期著作中關於認識論基本前提的論述,闡明瞭哲學上兩條基本路線的根本對立,劃清了唯物主義感覺論與唯心主義感覺論的界限,從而揭露了俄國修正主義者妄圖把馬赫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結合」起來的險惡用心。
在論述中,首先,列寧考察了馬赫哲學的基本前提,指出:馬赫在早期著作中公然宣稱的「物是感覺的複合」的觀點,是主觀唯心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出發點,從這個前提出發必然導致純粹唯我論,因此與馬克思、恩格斯一貫堅持的唯物主義觀點是根本對立的。其次,列寧揭露了阿芬那留斯哲學的主觀唯心主義出發點,進一步論證了感覺的本質和作用。最後,列寧通過揭露英法馬赫主義者的唯心主義觀點,進一步證明了馬赫主義哲學的基本前提是主觀唯心主義。在分析和批判中,列寧着力闡發了恩格斯關於劃分哲學派別的基本觀點,指出:從物到感覺和思想,還是從思想和感覺到物,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根本對立的兩條哲學基本路線。
在第二節「世界要素的發現」中,列寧揭露和批判了馬赫主義「要素說」的唯心主義本質及其折中主義的詭辯手法。首先,列寧揭露「要素說」是妄圖用客觀術語來掩飾唯我論真面目的主觀唯心主義。馬赫在他晚期著作中詭稱「要素」是「中性」的(既是物理的,又是心理的),要人相信他的「要素說」既承認物質,又承認精神,是「超越」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對立的「全面性」的哲學。列寧批判時指出,馬赫的「要素說」絕不是什麼新東西,只不過是彼此相反的哲學觀點的雜亂的混合。其次,列寧分析了波格丹諾夫陷入馬赫主義的思想根源,深刻地揭露了馬赫主義哲學是典型的折中主義。俄國的波格丹諾夫完全接受了馬赫主義的基本觀點,卻不承認自己是一個馬赫主義者,他詭辯說,從馬赫那裏採納的只有關於經驗要素的中立性這一點。列寧敏銳地指出,波格丹諾夫採納的這一點,正是馬赫主義哲學的基本錯誤。波格丹諾夫沒有認清馬赫主義最初的基本前提,因而就看不到他們後來偷用唯物主義的非法性和折中性。馬赫和阿芬那留斯在他們的哲學中把唯心主義的基本前提與唯物主義的個別結論混在一起,正是恩格斯貶稱的折中主義殘羹剩汁的典型。
在第三節「原則同格和『素樸實在論』」中,列寧揭露和批判了「原則同格」的唯心主義實質及其詭辯手法,闡明瞭它與人們自發的唯物主義觀點的對立。「原則同格論」主張「自我」(主體、意識)和環境(客體、物)是處在不可分割的「同格」(即相互關聯)中,企圖用它來冒充「素樸實在論」。列寧指出,「原則同格論」同普通人的「素樸實在論」是根本對立的。「素樸實在論」認爲:物、環境、世界是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意識、自我和任何人而存在的,我們的感覺和意識只是外部世界的印象;沒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被反映者是不依賴於反映者而存在的。唯物主義者自覺地把人類的素樸的信念作爲自己的認識論基礎。最後,列寧引證了一些唯心主義哲學家的評論,說明「原則同格論」的唯心主義本質是哲學界所公認的。
在第四節「在人類出現以前自然界是否存在?」中,列寧揭露了馬赫主義同自然科學的矛盾及其爲調和這種矛盾所作的詭辯,同時論證了唯物主義和自然科學的一致性。首先,列寧指出:自然科學肯定地認爲,在地球上沒有也不可能有人類和任何生物的狀況下,地球就已經存在了,有機物是後來長期發展的結果。自然科學的成果,有力地否定了馬赫主義關於「物是感覺的複合」和「原則同格」等謬論,證明了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前提,即「物質是第一性的,思想、意識、感覺是物質高度發展的產物」。其次,列寧批判了三個馬赫主義者爲了克服自己的理論同自然科學的矛盾所作的種種詭辯,指出:無論是阿芬那留斯的「潛在中心項」,還是彼得楚爾特的「一義規定性」規律,或是維利的「蛆蟲說」和「一瞬間」等謬論,都不僅不能解決馬赫主義同自然科學的矛盾,反而更加暴露出馬赫主義哲學的唯心主義和矇昧主義的真面目。最後,列寧揭露和批判了俄國馬赫主義者巴札羅夫之流,在解決唯人類出現以前地球是否存在的問題時所玩弄的詭辯,痛斥了俄國馬赫主義者的思想混亂及其在哲學上的無知。
在第五節「人是否用頭腦思想?」中,列寧揭露和批判了阿芬那留斯「嵌入說」的唯心主義本質,闡明瞭思維和意識是人腦的產物這一唯物主義反映論原理。列寧首先駁斥了巴札羅夫掩蓋馬赫主義反對思想是頭腦的機能的謊言。阿芬那留斯捏造了一個「嵌入說」,鼓吹用頭腦思維就是把思想、感覺放到頭腦中去,是不能容忍的「嵌入」,必然導致唯心主義。列寧指出,「嵌入說」的實質在於否認思想是頭腦的機能,頭腦是思維的器官,反對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否定生理學的最起碼的常識。其目的是爲了維護和鞏固馬赫主義的「要素說」和「原則同格論」,因而並沒有離開唯心主義的基本前提。如果思想、感覺放到頭腦中去,是不能容忍的「嵌入」,必然導致唯心主義。如果思想、感覺可以不要頭腦而存在,那麼精神、靈魂也可以離開肉體而獨立存在。這種「無頭腦的哲學」,實際上是爲靈魂不死辯護,是十足的宗教神祕主義。波格丹諾夫把阿芬那留斯的這種謬論看成是「超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外的真理」,這正暴露出馬赫主義是道道地地的折中主義。
在第六節「關於馬赫和阿芬那留斯的唯我論」中,列寧對全章作了總結,從哲學上兩條基本路線的高度,揭露了馬赫主義唯我論的實質,駁斥了波格丹諾夫一夥爲馬赫主義進行的辯護。列寧通過上述批判對馬赫主義哲學作了重要的結論:經驗批判主義哲學的出發點和基本前提是主觀唯心主義;世界是我們的感覺就是它的基本前提,這個前提雖然被「要素」這個字眼以及「獨立系列」、「同格」、「嵌入」理論掩蓋着,但並不因此有絲毫改變;這種哲學的荒謬就在於:它導致唯我論,認爲只有一個高談哲理的個人纔是存在的。列寧的結論擊中了馬赫主義的要害。
在第二章「經驗批判主義的認識論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二)」中,列寧着重從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二個方面(即世界是否可認識的問題),進一步揭示了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馬赫主義認識論的根本對立,駁斥了俄國馬赫主義對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可知性理論的歪曲和攻擊,深刻闡明和發展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反映論原理。
在第一節「『自在之物』或切爾諾夫對恩格斯的駁斥」中,列寧批判了俄國馬赫主義者切爾諾夫對恩格斯關於自在之物的客觀性和可知性觀點的歪曲,揭露了切爾諾夫把馬克思和恩格斯對立起來,深刻地闡明瞭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三個重要結論。這三個重要結論是列寧從恩格斯對康德和休謨的不可知論的批判中作進一步的抽象而獲得的,其要點是:①物是不依賴於我們的意識、我們的感覺而在我們之外存在着;②在現象和自在之物之間絕沒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任何原則的差別,差別只存在於已經認識的東西和尚未認識的東西之間;③在認識論上和在科學的其他一切領域中一樣,我們應該辯證地思考,不要以爲我們的認識是一成不變的,而要去分析怎樣從不知到知,怎樣從不完全的不確切的知識到比較完全比較確切的知識。這個結論是由人在實踐中得出來的,唯物主義則自覺地把這個結論作爲自己認識論的基礎。
在第二節唯「論『超越』或弗·巴札羅夫對恩格斯學說的修改」中,列寧首先引進了恩格斯對休謨不可知論的批判,闡明瞭唯物主義和不可知論兩條哲學路線的對立。列寧指出,唯物主義路線主張感覺可以給我們提供物的正確定位,使我們知道這些物的本身,外部世界能夠作用於我們的感覺器官;不可知論的路線則不超出感覺、停留在現象的表面,不承認在感覺的界限之外有任何確實可靠的東西。對不可知論只有實踐可以把它駁倒。當我們按照對某物的認識去利用它,並達到預期的效果時,就證明我們的認識是正確的;相反則是錯誤的。人類社會實踐證明,感性知覺和外部世界之間沒有天生的不一致。其次,列寧對巴札羅夫「修改」恩格斯觀點的卑劣手法作了批判,指出巴札羅夫「修改」的目的是爲了把「超越」的胡說強加給恩格斯,把恩格斯說成是唯心主義者和不可知論者。
在第三節「費爾巴哈和約·狄慈根論自在之物」中,列寧引證費爾巴哈和約·狄慈根關於「自在之物」及其不可知性的論述,說明承認客觀世界的存在及其可知性,是一切唯物主義堅持的基本觀點。費爾巴哈認爲,自在世界是離開我們而存在的世界,是完全可以認識的,從現象世界到自在世界之間絕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約·狄慈根認爲自在世界和顯現世界的差別是整體和部分的差別,它們之間沒有不一致,把現象和真理變成兩個彼此完全地(根本地、原則地)不同的東西是錯誤的。俄國馬赫主義者波格丹諾夫攻擊唯物主義者是守着「泛心論和泛物論」之間的「中庸之道」,列寧認爲是極其荒謬的。
在第四節「有沒有客觀真理?」中,列寧首先批判了波格丹諾夫的唯心主義真理觀。波格丹諾夫認爲真理只是「思想形式」,是「人類經驗的組織形式」。列寧指出,這種觀點完全否認了真理的客觀內容,否認了地球存在於人類之前這個爲自然科學證明了的無可懷疑的客觀真理。其次,列寧指出波格丹諾夫否認客觀真理不是偶然的,而是追隨整個馬赫主義的必然結果。波格丹諾夫之流從感覺出發,否定感覺和經驗的客觀源泉,必然導致對客觀真理的否定。最後,列寧針對馬赫主義攻擊唯物主義堅持「陳腐」的物質概念的謬論,指出馬赫主義的錯誤還在於把關於物質構造的理論同認識論的範疇(即知識的客觀源泉的問題)混淆起來了。然而,無論自然科學發現了什麼新元素,它們都是人們所感知的客觀存在,標誌這種客觀實在的哲學概念就是物質。這個物質範疇在任何時候也不會陳腐的。
在第五節「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或論波格丹諾夫所發現的恩格斯的折中主義」中,列寧批判了波格丹諾夫的相對主義真理觀,闡明瞭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辯證關係。首先,他批判了波格丹諾夫誣衊恩格斯爲折中主義的謬論,揭露了波格丹諾夫的無知。列寧從恩格斯和狄慈根的論述中得出結論:在辯證唯物主義看來,相對真理和絕對真理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任何真理都是有條件的相對性和無條件的絕對性的辯證統一。其次,列寧批判了馬赫主義的相對主義,闡明瞭辯證法和相對主義的區別。他說,唯物辯證法無疑地包含着相對主義,可是它並不歸結爲相對主義。因爲,它不是在否定客觀真理的意義上,而是在我們的知識向客觀真理接近的界限受歷史條件制約的意義上,承認我們一切知識的相對性。
在第六節「認識論中的實踐標準」中,列寧批判了馬赫主義把實踐排除在認識論之外的謬論,闡明瞭實踐觀點在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作用。列寧首先指出,馬克思和恩格斯從來都把實踐標準作爲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礎;馬赫主義則把實踐排除在科學與認識之外,從而取消了區分真理和謬誤的客觀標準。其次,列寧主張:生活、實踐的觀點,應該是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實踐作爲檢驗認識的標準,既是確定的,又是不確定的。再次,列寧強調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是被實踐證明了的客觀真理,遵循着馬克思的理論的道路前進,我們將越來越接近客觀真理,但決不會窮盡它。
在第三章「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和經驗批判主義的認識論(三)」中,列寧考察了辯證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在世界的本質、規律、時間和空間,以及自由和必然等問題上的根本分歧,深入地批判了馬赫主義,進一步闡明瞭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原理。
在第一節「什麼是物質?什麼是經驗?」中,首先,列寧揭露了馬赫主義的唯心主義物質觀,闡明瞭科學的物質定義。唯物主義的物質定義是:物質是作用於我們的感官而引起感覺的東西,物質是我們通過感覺感知的客觀實在等。其次,列寧揭露了馬赫主義玩弄「經驗」一詞的唯心本質,指明瞭在經驗問題上兩條路線的對立。列寧說,馬赫主義者用來作爲其體系的基礎的「經驗」一詞,老早就在掩蔽各種唯心主義體系了,現在它又被阿芬那留斯之流用來爲往返於唯心主義立場和唯物主義立場之間的折中主義服務。不論對「經驗」概念作如何的解釋,都只是表現着哲學上的兩條基本路線。
在第二節「普列漢諾夫對經驗,概念的錯誤理解」中,列寧批判普列漢諾夫由於對「經驗」概念的錯誤理解而混淆了哲學上的兩條基本路線。普列漢諾夫認爲,把「經驗」看作是「認識的手段」的是唯心主義,把「經驗」看作是「認識對象」就是唯物主義。列寧指出,在「經驗」這個字眼下,無疑地可以隱藏哲學上的唯物主義路線和唯心主義路線,同樣也可以隱藏休謨主義路線和康德主義路線。普列漢諾夫沒有看到問題的本質,這就必然混淆兩條哲學路線的界限。
在第三節「自然界中的因果性和必然性」中,列寧首先引證費爾巴哈、恩格斯和狄慈根的有關論述,闡明瞭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列寧反覆強調說:承認自然界的客觀規律性和這個規律性在人腦中的近似正確的反映,就是唯物主義。其次,批判了馬赫主義在因果性、必然性問題上的唯心主義和不可知論。他分析了馬赫等人的錯誤觀點,指出,承認自然界的必然性,並從中引出思維的必然性,這是唯物主義;相反,從思維中引出必然性、因果性、規律性等,這是唯心主義。最後,他揭露了俄國馬赫主義者在「新」的名詞、術語的掩蓋下,重複康德和休謨否認規律客觀性的謬論。
在第四節「『思維經濟原則』和『世界的統一性』問題」中,首先批判了馬赫主義的「思維經濟原則」的主觀唯心主義實質。列寧指出,思維經濟原則是在新的僞裝下偷運主觀唯心主義,因爲馬赫和阿芬那留斯爲了思維經濟,宣佈一切因果性和物質都被廢棄了,只有感覺纔是存在的。辯證唯物主義則認爲,只有人的思維在正確地反映客觀真理的時候纔是「經濟的」,實踐是衡量這個正確性的準繩。其次,爲批判思維經濟原則,列寧引述了恩格斯的論斷唯——世界的真正的統一性是在於它的物質性,並進一步指出:唯心主義從思維中推論出世界的統一性,認爲世界統一於精神;唯物主義則從物質的客觀實在中推論世界的統一性,認爲世界統一於物質。
在第五節「空間和時間」中,首先,列寧引證費爾巴哈和恩格斯的論述,深刻地闡明瞭唯物主義的時空觀。他指出:唯物主義既然承認客觀實在即運動着的物質不依賴於我們的意識而存在,也就必然要承認時間和空間的客觀實在性,因爲空間和時間是存在的根本條件。人們頭腦中的時空觀念是相對的、可變的,但是人類的時空觀念的可變性不能推翻空間和時間的客觀實在性。其次,列寧對馬赫主義的時空觀及其詭辯手法作了批判。最後,列寧駁斥巴札羅夫對恩格斯唯物主義時空觀的歪曲和攻擊,揭露了俄國馬赫主義鼓吹唯心主義時空觀的荒謬性。
在第六節「自由和必然」中,首先,列寧揭露了俄國馬赫主義對恩格斯觀點的歪曲,闡明瞭恩格斯關於自由和必然的關係的基本原理。列寧對恩格斯的有關論述作了分析,認爲恩格斯一開始就承認自然規律的客觀性,主張自然界的必然性是第一性的,人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承認自然界尚存在未被認識的盲目必然性,但終究會轉化爲已被認識的爲我的必然性,轉化的基礎是人類的實踐。因此,恩格斯的上述觀點完全是建立在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礎之上的。同時,列寧批判了馬赫在自由和必然的關係問題上所宣揚的不可知論和唯意志論的觀點。
在第四章「作爲經驗批判主義的戰友和繼承者的哲學唯心主義者」中,列寧通過考察馬赫主義的歷史發展及其同其他哲學派別的相互關係,進一步揭露了馬赫主義的唯心主義實質,確定了它在現代資產階級哲學中的地位。
在第一節「從左邊和右邊對康德主義的批判」中,列寧首先考察了馬赫主義同康德哲學的關係,指出:馬赫和阿芬那留斯都是從康德哲學出發,然後走向貝克萊和休謨的,也即走向更徹底的唯心論和更純粹的不可知論。其次,列寧揭露了俄國馬赫主義者歪曲普列漢諾夫對康德哲學的批判,暴露出他們對康德和德國古典哲學全部發展過程的驚人的無知。列寧指出:康德哲學的基本特徵是調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因而受到了來自左的和右的,即來自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以及不可知論兩個方面的批判。
在第二節「『經驗符號論者』尤什凱維奇怎樣嘲笑『經驗批判主義者』切爾諾夫」中,列寧批判了尤什凱維奇妄圖把馬赫主義同不可知論對立起來的謬論,揭露了馬赫主義是休謨主義的後代,是整個實證論的一個流派。列寧指出:康德和休謨的混合物或休謨和貝克萊的混合物,本質上是折中主義的混合物,這種混合會有各種不同的比例。
在第三節「內在論者是馬赫和阿芬那留斯的戰友」中,列寧引證馬赫主義者與內在論者的相互吹捧,證明他們是站在同一條戰線上反對唯物主義的親密戰友。他深刻地揭露了內在論哲學的反動本質:內在論者是反動透頂的反動派,信仰主義的公開說教者,徹頭徹尾的矇昧主義者。馬赫主義在理論上和內在論者有着血緣關係,他們認識論的基本出發點,都是貝克萊的主觀唯心主義和休謨的不可知論,因而他們必然要成爲親密的戰友。只有俄國馬赫主義者,才企圖掩蓋內在論的唯心主義和作爲信仰主義奴僕的反動本質。
在第四節「經驗批判主義往哪裏發展」中,列寧考察了馬赫主義的發展情況,揭示了馬赫主義整個流派向更加反動的唯心主義和宗教信仰主義發展的趨勢。列寧認爲,經驗批判主義是個發展着的東西,瞭解它朝哪個方向發展的事實,要比冗長的議論更有助於認清它的本質。
在第五節「波格丹諾夫的『經驗一元論』」中,列寧首先批判了波格丹諾夫的經驗一元論。經驗一元論宣揚整個世界是一條發展着的鎖鏈,即要素的混沌世界、心理經驗、物理經驗和意識的不斷「代換」。這種觀點的唯心主義實質在於,把心理的東西作爲最初的出發點,從心理的東西引出自然界,然後再從自然界引出普通人的意識。其次,列寧分析了波格丹諾夫哲學的演變過程及其發展前途,認爲他離辯證唯物主義是越來越遠了,只有徹底拋棄唯心主義的出發點,才能同自然科學和唯物主義相符合。
在第六節「『符號論』(或象形文字論)和對赫爾姆霍茨的批判」中,列寧分析了對「符號論」兩種不同的批判,以此揭露巴札羅夫在批判「符號論」的幌子下偷運馬赫主義的實質。列寧指出,普列漢諾夫的「象形文字」的用語是不確切的,記號、符號和象形文字是一些帶有完全不必要的不可知論成分的概念。巴札羅夫卻借普列漢諾夫的「象形文字論」來反對唯物主義反映論,販賣主觀唯心主義,並把恩格斯歪曲成爲思維和存在等同論者。
在第七節「對杜林的兩種批判」中,首先列寧揭露了俄國馬赫主義者對恩格斯批判庸俗唯物主義觀點的歪曲,闡述了辯證唯物主義和一切舊唯物主義的原則區別。他指出,馬克思和恩格斯是根據辯證唯物主義而不是休謨主義或貝克萊主義,來批判不好的唯物主義及其侷限性的。列寧還從對杜林哲學的兩種批判,來證明辯證唯物主義同馬赫主義是根本對立的。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舊唯物主義,是爲了向前發展唯物主義;馬赫主義批判杜林哲學,則是從右邊批判杜林哲學的唯物主義成分,在哲學上開倒車,退到康德主義、休謨主義和貝克萊主義那裏去。
在第八節「約·狄慈根爲什麼會爲反動哲學家喜歡」中,列寧分析了對狄慈根哲學的兩種不同的態度,批判了俄國馬赫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的背叛。列寧指出,狄慈根是獨立地發現辯證唯物主義的工人哲學家。他的哲學思想中存在着一些模糊和混亂之處。俄國馬赫主義者抓住狄慈根的個別錯誤不放,完全忽視他的唯物主義基本立場,有意製造混亂,以此攻擊整個唯物主義。列寧警告說,從馬克思到「狄慈根主義」和「馬赫主義」的道路,是一條通向泥潭的道路。
在第五章「最近的自然科學革命和哲學唯心主義」中,列寧分析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物理學革命及其意義,批判了馬赫主義同物理學唯心主義的聯繫,揭示了經驗批判主義是「最新自然科學哲學」的假面貌,以及物理學唯心主義產生的認識論根源,闡明瞭自然科學發展歷程中,辯證唯物主義代替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必然性。
在第一節「現代物理學的危機」中,列寧分析和批判了所謂現代物理學的危機的謬論。彭加勒明確提出了危機說,認爲鐳的發現推翻了能量守恆定律,電子論推翻了質量守恆定律,物理學舊原理普遍毀滅了,懷疑時期已到來了。列寧批評道,現代物理學危機的實質就是舊定律和基本原理被推翻,意識之外的客觀實在被拋棄,唯物主義被唯心主義和不可知論代替了。萊伊把現代物理學家的認識論傾向分爲三派。列寧認爲,實際只有兩大哲學基本派別,所謂新機械論派就是唯物主義學派,而唯能派或概念論以及批判學派則是唯心主義學派。
在第二節「物質消失了」中,列寧批駁了馬赫主義者宣揚「物質消失了」的謬論,及其對唯物主義的攻擊。列寧認爲,物理學家所說的「物質的消失」是指物質構造的問題,意味着舊物理學關於物質結構的認識界限正在消失,是說關於物質特性的形而上學的觀點正在消失。至於哲學上所講的物質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因爲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列寧認爲,馬赫主義的錯誤在於他們不懂得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不懂得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區別。新物理學陷入唯心主義,主要是因爲物理學家不懂得辯證法。他們在反對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片面性的時候,竟把唯物主義的基礎也反掉了。
在第三節「沒有物質的運動是可想象的嗎」中,列寧批駁了馬赫主義和現代物理學唯心主義關於「沒有物質的運動」的謬論,闡明瞭辯證唯物主義關於運動和物質不可分離的重要原理,揭露和批判了唯能論的錯誤。列寧一開始就指出,馬赫主義和物理學唯心主義是利用自然科學的最新發現爲其唯心主義認識路線服務,它們不是強調物理學發現了新的實物和運動,而是企圖想象沒有物質的運動,從而把物質消滅掉,把唯物主義推翻。辯證唯物主義則認爲,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唯能論的基本錯誤就是宣揚沒有物質的運動,它是物理學唯心主義的變種。
從第四節至第七節,列寧考察了在英、法、德、俄四國中展開的關於現代物理學問題的哲學論戰,說明物理學唯心主義是一種國際思潮,揭穿馬赫主義「自然科學的最新哲學」的實質,是與物理學唯心主義緊密聯繫的,指出了現代物理學中兩大派別和哲學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條路線鬥爭的關係。
在第四節「現代物理學的兩個派別和英國唯靈論」中,列寧論述了英國的物理學家李凱爾和唯靈論者華德之間的哲學論戰,揭示了現代物理學中兩個學派的基本差別,一派承認物理學所反映的是客觀物質世界,這是唯物主義的觀點;另一派則否認這一點,認爲理論不過是經驗符號的體系,這是唯心主義的觀點。
在第五節「現代物理學的兩個派別和德國唯心主義」中,列寧考察了現代物理學中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派別在德國的具體表現:自發唯物主義的代表是赫茲和波爾茲曼,唯心主義的代表是柯亨和哈特曼。從而證明在德國和在英國一樣,現代物理學中兩個派別的鬥爭,實質上是哲學認識論上兩大路線的鬥爭。
在第六節「現代物理學的兩個派別和法國信仰主義」中,列寧考察了法國馬赫主義者彭加勒和半實證論者萊伊關於現代物理學的看法,指出承認唯物主義傾向和唯心主義傾向是劃分現代物理學中的兩個主要學派的基礎。
在第七節「俄國的一個唯心主義物理學家」中,列寧通過揭露和批判俄國唯靈論者洛帕廷對唯心主義物理學家施什金的吹捧,揭示了現代唯心主義思潮在俄國的具體表現。列寧指出,施什金從馬赫主義觀點出發,把運動和物質分開,否認感覺是運動着的物質的印象等自然科學觀點屬於新物理學中的馬赫主義學派。
在第八節「『物理學』唯心主義的實質和意義」中,列寧對全章作了總結。首先列寧指出,物理學唯心主義的實質是否認或懷疑物質的客觀存在,馬赫主義在思想上只和現代自然科學的物理學這個部門中的物理學唯心主義有聯繫,兩者的共同點是哲學唯心主義。其次,列寧分析了產生物理學唯心主義的認識論根源,其一是物理學的數學化以及抽象化,其二是物理學知識由於科學新發現而表現出來的相對性。最後,列寧對19世紀末物理學新發現的哲學意義作了科學的總結。他指出,某個新物理學派由於沒有能夠直接立刻從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提高到辯證唯物主義而滾入了反動的哲學中。現代物理學正在走向辯證唯物主義,它是曲折地、自發地走向自然科學的唯一正確的方法和哲學。
在第六章「經驗批判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中」,列寧闡明瞭經驗批判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對立,他指出,俄國馬赫主義千方百計地企圖把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相分割,併力圖用經驗批判主義代替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和社會學的認識論基礎,把馬赫主義的認識論和歷史唯物主義結成一體。列寧在批判經驗主義的唯心史觀的過程中,論述了歷史唯物主義的一系列根本原理,特別是哲學的黨性原則。
在第一節「德國經驗批判主義者在科學領域中的漫遊」中,列寧揭露了德國經驗批判主義者布萊和彼得楚爾特的資產階級唯心主義社會學觀點,駁斥了他們攻擊歷史唯物主義的陳腐論據,揭穿了俄國馬赫主義者所謂馬赫主義同歷史唯物主義可以「相容」的謊言。布萊攻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形而上學,誹謗馬克思只強調客觀經濟規律,否定了個人的作用等。列寧指出,布萊攻擊馬克思主義的論據絕不是他的獨創,完全是馬赫主義的老調重彈。彼得楚爾特提出了所謂「趨向穩定」的謬論,他極力鼓吹資產階級人性論和階級調和論,反對階級鬥爭和暴力革命。列寧認爲,布萊、彼得楚爾特和馬赫的社會科學觀點,無論在認識論上或社會學上,都是用同樣誘人的幌子掩蓋着同樣反動的內容。
在第二節「波格丹諾夫怎樣『修正』和『發展』馬克思的學說」中,首先,列寧批判了波格丹諾夫宣揚社會意識和社會存在的「等同論」。列寧指出,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不是等同的,正如一般存在和一般意識不是等同的一樣。波格丹諾夫看不到唯物主義一般原理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的內在的不可分割的聯繫,必然陷入謬誤。其次,列寧指出,一般唯物主義認爲客觀真實的存在不依賴於人的意識、感覺和經驗等。歷史唯物主義認爲社會存在不依賴於人類的社會意識。在這兩種場合下,意識都不過是存在的近似正確的反映。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由一整塊鋼鐵鑄成的,決不能去掉任何一個基本前提、任何一個重要部分,不然就會離開客觀真理,就會落入資產階級反動謬論的懷抱。最後,列寧分析了俄國馬赫主義產生的歷史特點。俄國馬赫主義處於資產階級哲學已專門從事認識論研究的歷史時期,他們想在歷史觀上當唯物主義者,卻不能擺脫認識論的唯心主義,其結果只能是在「上半截」是庸俗的,被唯心主義嚴重地糟蹋了的歷史唯物主義,在「下半截」是用馬克思主義的術語和詞句裝飾打扮起來的唯心主義。因此,現代修正主義在政治經濟學、策略問題和一般哲學(認識論和社會學)上表現出來的特徵,就是日益巧妙地僞造馬克思主義,日益巧妙地把各種反唯物主義的學說裝扮成馬克思主義。
在第三節「關於蘇沃洛夫《社會哲學的基礎》」中,列寧批判了俄國馬赫主義者蘇沃洛夫所捏造的「力的經濟規律」的謬論。蘇沃洛夫認爲,任何一個事物的形成和發展,都是「力的經濟規律」在起作用,是力的積蓄大於力的消耗的結果。如果力的消耗超過力的積蓄,它就不可能保存和發展。他認爲這是一個普遍起作用的規律,其他規律都不過是這個規律的補充。列寧指出,蘇沃洛夫的「力的經濟規律」同杜林吹噓的「普遍規律」一樣,是空洞無物的東西;其實質是爲了反對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學說,鼓吹階級調和論;「力的經濟規律」是爲上帝存在辯護的經院哲學。從俄國馬赫主義「修正」歷史唯物主義的拙劣手法中可以看出,反動的認識論同社會學中的反動掙扎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
在第四節「哲學上的黨派和哲學上的無頭腦者」中,列寧通過考察馬赫主義和宗教的關係,着重闡明瞭哲學的黨性原則,批判了馬赫主義所謂超黨派的虛僞和反動性。首先,列寧揭示了哲學上的黨派鬥爭,論述了馬克思、恩格斯以及約·狄慈根堅持哲學黨性原則的鮮明立場,明確指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按實質來說,是兩個鬥爭着的黨派,這種鬥爭歸根到底表現着現代社會中敵對階級的傾向和思想體系。其次,列寧指出,馬赫主義者以無黨性自誇,而事實上這幫人每時每刻都在陷入唯心主義,同唯物主義進行始終不渝的鬥爭。最後,列寧爲了進一步闡明哲學的黨性原則,着重分析了唯物主義和馬赫主義與宗教的關係。馬赫主義僞裝中立,實際上是對宗教卑躬屈膝,馬赫主義既然否定我們感覺到的世界的存在,就失去了任何反對信仰主義的武器。只有堅持世界是運動着的物質,人類意識是對獨立存在的外部客觀世界的反映,宗教信仰主義纔沒有任何立足餘地。
在第五節「海克爾和馬赫」中,列寧把馬赫的觀點和海克爾的觀點加以對比,從唯物主義和馬赫主義對自然科學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以及海克爾《宇宙之謎》一書所遭受的圍攻,進一步闡明瞭哲學的黨性原則。首先,列寧指出,整個馬赫主義是始終攻擊、反對自然科學的唯物主義的產物。其次,列寧從海克爾《宇宙之謎》一書引起的「戰爭」,論述了哲學的黨性原則和兩條哲學路線鬥爭的社會意義。
列寧在全書的末尾以「結論」爲標題,概述了批判馬赫主義哲學的四條基本原則。第一條結論是對一、二、三章的概括。列寧指出,批判馬赫主義必須把它的理論基礎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理論基石加以比較,從而表明經驗批判主義在全部認識論問題上是反動透頂的,它只不過是用些新名詞、新術語和詭計掩飾起來的主觀唯心主義和不可知論。俄國馬赫主義侈談馬赫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結合,是對馬克思主義的背叛。
第二條結論是對第四章的概括。他認爲,批判馬赫主義必須確定它在現代其他哲學學派中的地位。馬赫和阿芬那留斯都從康德哲學出發,但並沒有走向資本主義,而是朝着相反的方向走向休謨和貝克萊,馬赫主義整個學派越來越明確地走向唯心主義,並和最反動的唯心主義學派之一,即所謂內在論派密切結合起來了。
第三條結論是對第五章的概括。他認爲,批判馬赫主義必須注意它同現代物理學唯心主義有着無可懷疑的聯繫。絕大多數自然科學家始終不渝地站在唯物主義方面,但也有少數物理學家在物理學新發現面前,由於不懂得辯證法,經過相對主義而陷入了唯心主義。
第四條結論是對第六章的概括。他指出,批判馬赫主義必須看到哲學上的黨派鬥爭。這種鬥爭歸根到底表現爲現代社會中敵對階級的傾向和思想體系,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兩個鬥爭着的哲學黨派。馬赫主義用所謂「無黨性」來掩蓋哲學爲信仰主義服務,幫助他們反對一般唯物主義,特別是歷史唯物主義。
——《列寧全集》第18卷第7~379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0會員
    930內容數
    所見所聞,皆是感悟,人來人往,萬物生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45-21唯物主義通道6月7日PM14:18開始進入太陽45號閘門的能量,直到6月13日AM11:26離開,某部分人可能會因為流日接通形成45-21通道,此通道稱為金錢通道或是唯物主義通道。本文探討了45號閘門的意義以及唯物主義的解釋,並以名人強尼戴普為例說明瞭此能量的影響。
    Thumbnail
    avatar
    裊裊炊煙‧娓娓道來
    2024-06-06
    文物分享—義大利採收西瓜手稿義大利中世紀就在種西瓜🍉 有圖有真相...
    Thumbnail
    avatar
    博物館吧The Museum Bar
    2024-03-21
    文物分享—貓咪浮世繪日本知名浮世繪大師歌川國芳超愛貓咪...
    Thumbnail
    avatar
    博物館吧The Museum Bar
    2024-03-16
    自由、莊子和存在主義:《傷心咖啡店之歌》朱少麟的《傷心咖啡店之歌》雖然融入了很多思想概念,使其成為一本並不是太好閱讀的小說,但同時也使得無論是橫向或是縱向上的深廣,都大大的加深,在闔上書本之後能夠深深思考自己賦與自由的定義,亦能透過隨之成長的親身經歷不斷驗證。不僅是閱讀了一本文情並茂的小說,更可以說是一篇關於「資本主義與存在主義」的論文。
    Thumbnail
    avatar
    Yihan
    2022-07-01
    月亮金牛:唯物主義的感官享受者月亮代表著我們的內心情緒感受,當坐落在金牛座時,相對是個舒適的位置,不似月天蠍敏感多疑,月金牛的性格平靜沉穩,不太容易受外界影響。屬於土象的金牛,追求務實穩定的生活,覺得能握在手裡的東西才是真的,內心才有安全感。
    Thumbnail
    avatar
    Karen
    2022-02-22
    《神隱少女》和無臉男非常相似的千尋—我們同樣在資本主義的「城堡」裡我思考千尋和像謎一般存在的無臉男之間的關係,不也是很關鍵的一點嗎? 無臉男究竟是「誰」? 戴著面具,像是半透明影子般存在的無臉男,為什麼會這麼執著地糾纏千尋這種極為普通的女孩呢? 油屋的員工是看不見無臉男的姿態的,連白龍和湯婆婆都看不見。從一開始注意到無臉男,一直到最後都照顧著無臉男的只有千尋。
    Thumbnail
    avatar
    Artco Books 典藏藝術出版
    2022-02-02
    【閱讀心得】《資本的世界史》|財富哪裡來?經濟為什麼會成長?資本主義的未來?《資本的世界史》 此書誕生於2018年的德國。如果你對於「資本主義」四個字,感到好奇、無法解釋或者根本不知道是什麼?那你一定不能錯過《資本的世界史》。
    Thumbnail
    avatar
    一杯豆漿
    2021-11-25
    【讀書筆記】《沒有資本的資本主義:無形經濟的崛起》知識付費賣的是捷徑還是焦慮?擁有綜效的無形資產在現今的物聯網時代,結合大數據、運用雲端科技與人工智慧雙管齊下,屢屢創造出顛覆常規的應用,徹底改變了你我的生活。
    Thumbnail
    avatar
    予晞🌸
    2021-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