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抽離的迷思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前圖紙2023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理性抽離的迷思〉2023-05-11


  詹姆士(William James)相信,整個哲學史很大程度上是幾種不同人類氣質衝突的歷史。這些大致上可以分類在「理性主義傾向」與「經驗主義傾向」的氣質是哲學家們佔據特定立場的最主要原因,但專業哲學家卻往往在進行哲學思考與辯論時將這一氣質影藏起來,極力提出一些與個人無關的理由。


  這些由氣質帶來的偏見往往比那些理由還要強烈,哲學家想要一個適合他氣質的宇宙,並且去相信那些是和他氣質的證據。當他遇到氣質與他相反的人時,無論對方有多強的辯論能力,他都會打從心底相信對方是哲學的門外漢。



  雖然偶爾也會有休謨這樣的哲學家受到重視、也會有人試圖從亞里斯多德式的思路中找出一些抗衡理性主義的論點。但總體上,在存在主義、現象學等思潮興起之前,整個西方哲學是以理性主義佔據上風。


  「某種絕對且超越的理性讓人有別於其他生靈」的這一想法,從宗教上以及人自命不凡的態度上,帶有這樣氣質的哲學家更容易取得話語權。因此,即便是在當代,許多反理性主義或非理性主義的思維開始受到重視,在一些細部的議題上,哲學家與大眾都還是很容易陷入一種理性人類的迷思:相信有某種獨特的理性能力,那種理性能力能讓人在本能般的自然行為之外,做出一些抽離環境的主動行為。



  對哲學有廣泛涉略的黃武雄在《童年與解放》中花了許多篇幅區分人的「自然能力」與「文明能力」,他認為孩童天生就擁有良好的自然能力,可以整體性地洞察與辨識無窮變數的大自然。


  透過教育,人會逐漸學會一種文明能力,那是一種分析的、描述性與控制性的能力,用以處理有限的、篩選了的對象。對他而言,自然能力對應的是整體的實際情境,文明能力則讓你從情境中脫離出來。他認為在制式教育之下,孩童的自然能力一點一滴衰敗,無限的、個殊性的、與直觀的體驗被有限的、普遍性的、推理性的知識所取代。而這是教育工作者必須要特別注意的問題。



  甚至「現象學陣營」內部,我們也還是會看見這種「理性人類」的預設與相關的二分。Romdenh-Romluc 雖然一定程度上採納了梅洛龐蒂的理論觀點,卻同樣將人類的行為分成兩類:一類是「知覺引發的行動」,另一類是「思想引發的行動」。


  這兩種行動也對應了「當前的與實際的環境或任務」與「潛在的與可能的環境或任務」以及「本能式的行為」與「非本能式的運動技能」之區分。她同意存在有一種「知覺直接帶領出的行動」,但她認為現象學家還需要進一步去解釋那些由理性引發出來的,面對非實際對象或基於特定的思想(如道德規範)做出的行動是怎麼回事。



  但當我們考察實際經驗時,我們能夠發現,所謂的文明與自然、抽象與實際並不是截然二分的兩種對象。梅洛龐蒂提供的「偏極化」(polarize)概念,給了我們回應此問題的重要提示。


  在應對活動的兩個側面--身體與世界,梅洛龐蒂都使用了偏極化的概念。他指出:正常人的身體圖式會作為「我的身體在世界中並朝向世界」的表達,讓我的身體能夠被它的任務所偏極化。我的身體會呈現為朝向某種特定任務的姿勢,我不需要顯題地意識到或指揮我的身體,我的任務與身體性的預期能夠直接地將身體部屬至適宜的朝向與姿勢。同時,這種身體性的籌畫也會偏極化世界,讓世界對身體呈現出如博物館標示那樣的行動指引。



  在這樣的思路下,主體的身體不會僅僅只能朝著一種「物理性的世界」開放,而可以根據你當前的任務在世界中設置出能引導身體動作的另一種實在。就像球場上的線條確確實實地在球員的世界劃出了截然不同的空間,界內與界外並不是某種只存在於腦中的「抽離現實的想像」,而是如同降靈會那樣,讓「另一個世界的存在」連同其背景帶到舞台上。


  沙特指出,扮演哈姆雷特的演員並非相信自己就是哈姆雷特,而是他將自己在角色中去實在化(irrealize)。透過場景的搭建與演員的類擬活動,我們完成了一種召喚儀式,好讓我們能夠用我們真實的身體與真實的感官,以如同日常行為的方式去知覺並回應那些本來不存在於那裡、但現在卻活靈活現的周遭環境。


  當一名籃球員在模擬投籃或上籃的動作時,他並不是抽離世界地應對某種只存在於腦海中的籃框,他用他實際的身體,往世界中的某個地方投球--彷彿他手上真的有一顆球,並且朝向世界中彷彿存在的一個籃框射出。這個「模擬動作」同樣會要求一定的周遭環境,只是那一環境與被模擬的活動通常需要的環境不見得相同。我們能夠「看到」那些不存在的對象,這使得我們有能力欣賞默劇,也讓我們有辦法察覺到影響他人行為的意識形態與道德準則。



  當我們意識到這些模擬活動與通常的行動沒有本性上的區分時,也能理解到當我們反思或分析一件事情時,並不代表我們抽離了實際情境或使用了和通常知覺時截然不同的能力。擁有愈多的概念能力,我們就有愈多種不同的偏極化身體與世界的方式,以此更好地發揮身體中蘊藏的潛力。


  我們的確有時會「帶著明確目的地」地去「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地行為,但這樣的經驗不會使得我們必須把行為區分為「讓身體在對主體發出的概念之引導中行為」和「讓身體在知覺的引導中行為」兩種。在實際情況裡面,我們使用的概念隱含了透過知覺辨識環境的要求、我們對外在世界的知覺也隱含了我們用以理解世界的概念。


  當我們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行動的末端時,我們相信我們受知覺引導、而當注意力更多在前端時,我們感覺我們在做主動行動。但就像我們要去把握一個概念化的知覺對象時,知覺能力與概念能力無法區分開來使用一樣。在我們行動時,知覺與意識也是不分先後地做出貢獻。



  為了要充分地討論那些在日常語言中的--令理性主義氣質者受不了的--模糊不清的現象,千年來哲學家用他們邏輯的大刀將充滿生命力的紛繁世界強行切割。然而,就像人們無法在心物問題的框架下成功地連結物質與心靈,這些強行切割出來的二元對立創造了許多專屬於哲學的困難問題,從而阻礙了一些本可以流暢運行的實踐。


  在一種整體論式的重新考察下,我們能更好地意識到這些劃分的侷限,並在此基礎上將這些本來就屬於一體的能力還原回去,以一種更貼近實際現象的方式認識世界也重新認識主體自己。






延伸閱讀:

〈調和兩組哲學氣質間的衝突:詹姆士的實用主義計劃〉

〈實用主義與人文主義:人的創造的價值〉

〈「去說出你自己錯在哪裡」:一種抽象的「非教育」〉

〈超越超越性〉

〈前概念的行動背景:Dreyfus 談熟習的非概念應對〉

〈主體如何應對實際生活世界:從Schneider案例談起〉





avatar-img
86會員
754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0年春天,全球疫情爆發。包括台灣在內的全球股市在短暫的暴跌之後迎來了近兩年的暴漲。直到美國聯準會宣布升息以及烏俄戰爭爆發,過熱的市場才開始進入修正。在這段修正期中,許多當年的「航海王」與「少年股神」都紛紛被打回原形,失去了過去幾年累積的資金。
  「一切事物存在」。   這或許是一種能讓最多形上學家產生共識的結論。雖然彼此間對於存在的立場不同、也無法同意對方宣稱的那些東西應該要被包含在「一切事物」。但「一切存在著的那些東西都存在,而且只存在著這些存在著的東西」卻幾乎沒辦法反駁,雖然在另一方面,它看起來什麼都沒說。
  Midas是希臘傳說中一位以富有聞名的安納托力亞地區君王。作為前任國王與大地女神之子的他,乘載了古希臘人對於亞洲的富裕想像。但除了「年幼時,螞蟻將食物搬入他的口中」這樣聽起來有些駭人的「富有預兆」之外,與他相關的都不是什麼太正向的神話。
  「你是一個怎樣的人?」   從我的角度看來,你是一個比身邊多數人更常反省自己的人。一方面你願意去配合其他人來做一些你沒那麼想做的事,另一方面你有時也覺得那樣不像是自己。在「外人」面前,你彷彿帶著一個假面具,你不太喜歡這樣,但對於「完全開放真實自己」時對方會有的反應卻沒有信心。
  顧名思義,「控制二分法」就是將一切事物分為「可控制」與「不可控制」。在可控制的事情上面我們盡力做到最好;不可控制的,就平靜地接受它。就像當前在世界的某個地方,有人的碗摔在地上破了,雖然總是有點可惜,但幾乎不怎麼會影響你的情緒。而當你拿著的碗從你手中掉在地上破掉時,你卻出現了明顯的情緒反應。
  演算法與民眾也喜歡那些聳動且沒有明講內容的標題:「結果竟然是這樣!小夥子知道真相後悔莫及!」,或將一些彼此不相干的淺薄介紹以虛假的實用或急迫感來包裝:「原來我一直都用錯!十個你不能不知道的居家用品隱藏密技!」。在這個環境下,只要你沒辦法做出像樣的搜尋引擎優化和引流推廣,酒再好,也逃不出巷子的深。
  2020年春天,全球疫情爆發。包括台灣在內的全球股市在短暫的暴跌之後迎來了近兩年的暴漲。直到美國聯準會宣布升息以及烏俄戰爭爆發,過熱的市場才開始進入修正。在這段修正期中,許多當年的「航海王」與「少年股神」都紛紛被打回原形,失去了過去幾年累積的資金。
  「一切事物存在」。   這或許是一種能讓最多形上學家產生共識的結論。雖然彼此間對於存在的立場不同、也無法同意對方宣稱的那些東西應該要被包含在「一切事物」。但「一切存在著的那些東西都存在,而且只存在著這些存在著的東西」卻幾乎沒辦法反駁,雖然在另一方面,它看起來什麼都沒說。
  Midas是希臘傳說中一位以富有聞名的安納托力亞地區君王。作為前任國王與大地女神之子的他,乘載了古希臘人對於亞洲的富裕想像。但除了「年幼時,螞蟻將食物搬入他的口中」這樣聽起來有些駭人的「富有預兆」之外,與他相關的都不是什麼太正向的神話。
  「你是一個怎樣的人?」   從我的角度看來,你是一個比身邊多數人更常反省自己的人。一方面你願意去配合其他人來做一些你沒那麼想做的事,另一方面你有時也覺得那樣不像是自己。在「外人」面前,你彷彿帶著一個假面具,你不太喜歡這樣,但對於「完全開放真實自己」時對方會有的反應卻沒有信心。
  顧名思義,「控制二分法」就是將一切事物分為「可控制」與「不可控制」。在可控制的事情上面我們盡力做到最好;不可控制的,就平靜地接受它。就像當前在世界的某個地方,有人的碗摔在地上破了,雖然總是有點可惜,但幾乎不怎麼會影響你的情緒。而當你拿著的碗從你手中掉在地上破掉時,你卻出現了明顯的情緒反應。
  演算法與民眾也喜歡那些聳動且沒有明講內容的標題:「結果竟然是這樣!小夥子知道真相後悔莫及!」,或將一些彼此不相干的淺薄介紹以虛假的實用或急迫感來包裝:「原來我一直都用錯!十個你不能不知道的居家用品隱藏密技!」。在這個環境下,只要你沒辦法做出像樣的搜尋引擎優化和引流推廣,酒再好,也逃不出巷子的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理性從事實層面出發和思考,不代表沒有情感
Thumbnail
理性、感性、靈性,此三種人類與生俱來擁有的性質,就在我們的本性裡。 其中的變幻無窮、巧妙搭配,讓我們不勝感激,感激著一切。
不用強求所有的敘事、表述、理論都要非常具體明確、有邏輯且時時刻刻保持理性
因為一個定義問題而有的對話末了,P說因為你天生感性、浪漫,所以邏輯有時候會迷路。這句話讓我生起了感受—感性其實無涉理性邏輯,它們是並存的,對我來說也是無謂高下的。 因為學習本身就需要基本邏輯,不論什麼學科—即使是語言本身,也是有邏輯可尋的,即文法。而過於重視或依賴邏輯本身也是個缺陷,我認為真正
Thumbnail
  尼采哲學(Nietzsche, 1844-1900)的問題意識同柏格森哲學(Bergson, 1859-1941),除了對抗歐陸傳統哲學以理性主義為依歸,視經驗為普遍的,並排除非普遍的差異外(類似當今的科學),更欲對抗黑格爾哲學(Hegel, 1770-1831)指向同個目的、精神化的統
Thumbnail
感性和理性思維是人類思考和決策的兩種方式。 瞭解這兩者的差異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有助於更好地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行為。 文章討論了感性和理性思維在不同情境下的影響,以及賽局理論對這兩種思維的啟示。
培養哲學的思維,它的作用是在一個人心性上的潛移默化。
Thumbnail
這是個感性與理性的抗衡 表面看似牴觸其實是相輔相成 時間 角度 重要性都有密切關係 人生課題金錢 情感 健康 人際 無一不牽扯心靈與邏輯 通常人都會以自己人生經歷來斷定哪個重要 當以哪個解決自己的疑難來判斷 如果疑難能先預防是否更為重要呢! 完全的邏輯思考- 認為所有事都不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理性從事實層面出發和思考,不代表沒有情感
Thumbnail
理性、感性、靈性,此三種人類與生俱來擁有的性質,就在我們的本性裡。 其中的變幻無窮、巧妙搭配,讓我們不勝感激,感激著一切。
不用強求所有的敘事、表述、理論都要非常具體明確、有邏輯且時時刻刻保持理性
因為一個定義問題而有的對話末了,P說因為你天生感性、浪漫,所以邏輯有時候會迷路。這句話讓我生起了感受—感性其實無涉理性邏輯,它們是並存的,對我來說也是無謂高下的。 因為學習本身就需要基本邏輯,不論什麼學科—即使是語言本身,也是有邏輯可尋的,即文法。而過於重視或依賴邏輯本身也是個缺陷,我認為真正
Thumbnail
  尼采哲學(Nietzsche, 1844-1900)的問題意識同柏格森哲學(Bergson, 1859-1941),除了對抗歐陸傳統哲學以理性主義為依歸,視經驗為普遍的,並排除非普遍的差異外(類似當今的科學),更欲對抗黑格爾哲學(Hegel, 1770-1831)指向同個目的、精神化的統
Thumbnail
感性和理性思維是人類思考和決策的兩種方式。 瞭解這兩者的差異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有助於更好地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行為。 文章討論了感性和理性思維在不同情境下的影響,以及賽局理論對這兩種思維的啟示。
培養哲學的思維,它的作用是在一個人心性上的潛移默化。
Thumbnail
這是個感性與理性的抗衡 表面看似牴觸其實是相輔相成 時間 角度 重要性都有密切關係 人生課題金錢 情感 健康 人際 無一不牽扯心靈與邏輯 通常人都會以自己人生經歷來斷定哪個重要 當以哪個解決自己的疑難來判斷 如果疑難能先預防是否更為重要呢! 完全的邏輯思考- 認為所有事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