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週期投資法 -4, 結論

2023/02/27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房地產投資

前面稍微提過房地產投資跟生命週期法的關係,這邊再展開說明一下。
生命週期投資法、分散時間投資或槓桿投資的概念其實大多數人都在使用,只是不自覺而已,大多數人買房子就在使用這個概念。假設我們要買一棟 1000 萬的房子、自備款200萬,就等於在投資生涯早期用了5倍槓桿對房地產市場進行了 1000 萬的曝險。
(你不會因為只有自備款 200 萬,就只買 200 萬的房子吧)
所謂 1000 萬的曝險,就是不論房價上漲或下跌,我們都會直接用 1000 萬乘以漲幅或跌幅。例如房價上漲 5%,你就是帳面上直接獲利 50 萬;不論你是剛買房子,還是即將還清房貸,帳面獲利都是 50 萬;而不是用一開始的自備款 200 萬去乘以房價的漲幅或跌幅。
隨著我們慢慢把貸款還清,這個過程就等於在慢慢調降槓桿比重,可是我們對房地產市場的投資部位就一直是那間 1000 萬的房子 (當然價值可能會變動);所以從貸款買房到還清房貸的這個過程來說,在這 20~30年左右的時間裡,我們的資金對市場的曝險部位是相當平均的 (就是一間房),不會有什麼早期太少、後期太多的問題。
擁有房地產是人們進行分散時間投資的一種常見方式,同時也是買房的最大好處,各位看看身邊的朋友或家人就知道了,為什麼房地產會成為許多人退休後最重要且規模最大的資產,這並非偶然,而是間接使用了生命週期投資法,報酬大增而且長期風險大降的結果。
所以,槓桿投資並非洪水猛獸不可觸碰,只是它的門檻稍高而且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看到好處而已。(你不會天天去查房子的價格,然後準備隨時買進與賣出吧?)

槓桿投資的禁忌

書中雖然提倡使用槓桿投資,但也提到許多禁忌與誤區,頗值得參考。
  • 不要使用信用卡借貸
    槓桿的方式有許多種,但使用信用卡來借款投資絕對不是選項之一。 信用卡的循環利率常常是 15%,美國甚至可以高到 20% 左右;沒有哪一種投資可以保證你年化報酬高過信用卡的利息。相反地,如果你有信用卡債,在開始投資之前,最好先把卡債還清,這會是報酬率最高的一項投資決定。
  • 隨著年紀增加,槓桿一定要調降
    生命週期投資法提倡的槓桿投資指的是年輕時要使用槓桿,因為年輕時可以使用的資金不多 (相對於年長時)。但是,隨著年紀增加,資金量變大,槓桿一定要適度調降。
    書中雖然沒有明說,但 30~43 歲時建議使用兩倍槓桿;44~55 歲應該從兩倍槓桿逐步調降到一倍; 55 歲至退休前,則不要使用槓桿,開始依自己的風險承受度調整股債配置比例,例如 60% 投資於股市,剩下的 40% 投資於債券。
  • 槓桿比例一定要控制在兩倍以內
    作者並沒有明確說明「兩倍」這個數字的出處,只有隱約提到隱含利息的概念,如果槓桿超出兩商,利息就會過高不划算。 以台股期貨為例,如果你只用最低的保證金去交易一口期貨,槓桿大約是 22 倍 (保證金 9.4 萬,但契約價格是 220 萬);使用選擇權的話,槓桿也大概是 12 倍左右,很明顯都太高了。如果你要使用這些衍生性金融商品,一定要想辦法降低槓桿的比例(例如提供高一些的保證金)。
我個人非常不推薦使用槓桿,自然也不推薦使用這些商品
  • 如果你的收入已經跟市場高度相關,不要使用槓桿
    如果你的工作是市場分析師、證券營業員或是收入會隨著股票市場起伏的職業,建議不要使用槓桿,因為你的收入不像穩定的債券,反而比較像股票;在這種情況下,把資產適度地投資在穩定的債券中反而是比較正確的投資決定。

未來的薪水就像債券

本書能給一般人的最佳建議就是
未來的薪水就像債券
未來的薪水就像債券
什麼是債券?就是在持有債券的期間裡,你會在固定時間收到固定的利息。 這跟你的工資收入是不是有 87% 相似?
如果你現在還年輕,年收入 70 萬,你還可以工作 25 年,就算未來都不加薪,你未來可預期的總收入是 1,750 萬,這數字應該遠遠超過你手上的資產;換言之,即使你把手上的資產 100% 投資在股市裡,你的「債券部位」還是遠大於你的「股票部位」。
具體的”債券部位”計算方式,應該要考慮相關的開支跟錢的時間價值
但即使考慮這些因素,薪水代表的債券部位仍舊很大
所以,如果你能接受作者關於分散投資時間的觀念,即使不開任何槓桿,還是可以考慮維持 100% 的股市投資,直到股票曝險金額達到終身總財富的特定目標金額之後(例如總財富的 60%),再慢慢加入債券,讓股票的投資比重自然下降。
以我自己為例,我算是相對保守的投資者(不買個股,不奢求一年超過 10% 的投報率),雖然我充份理解股債資產配置的優點,仍然只投資 10% 左右的資金在債券裡,剩下的部分都放到類似 0050 的各地區 ETF 中。如果早個十年看到這本書,應該會把投資股票的比例拉到 100%,等到 45 歲之後再把資金投入債券裡。

我的信貸經驗

我有使用過槓桿嗎?有的,這裡就來分享我的信貸經驗。
2009 年,我開始使用美國券商和採用被動式投資,這篇文章有比較詳細的說明。但那時仍然是使用自有資金,沒有使用任何借貸或衍生性金融商品。期間雖然有各銀行專員打電話要借我錢(或要我買保險),但我不為所動,直覺的認為這都是詐騙。
一直到 2012 年六月,我接到 X 旗銀行的電訪,同樣的話術,同樣地令我不舒服… 但一個數字引起了我的興趣,利率 2.68% 的信貸。(那時房貸好像也需要 2%,怎麼可能沒有任何擔保品的信貸可以有 2.68% 呢?)
我請專員寄給我資料,同時請教了銀行的朋友,再用 excel 自己做了試算(改天再把工具貼出來給大家參考),即使考慮開辦的手續費,信貸的年利率的確只有 2.8% 左右,朋友也建議我可以辦出來投資,所以我辦了人生中第一個信貸, 105 萬6 千元 (不知道什麼不是整數,但我印象很深刻就是了)。
還是要說明一下,我不建議冒然地使用槓桿投資,我自己的思維是這樣的:
  • 我當時單身、住在家裡,生活開銷很低
  • 沒有房貸或其他任何貸款需要繳納
  • 每個月的薪水大概可以存下 70%以上,足以 cover 每月的本金與利息
  • 被動式投資已經有了三年經驗,證明我可以長抱股票
  • 從長期的歷史經驗來看,0050 可以提供至少 5% 的年化報酬
  • 2.8%的利息 vs 5% 的期望報酬?
我一直有個理論,「錢是會咬人的」,銀行戶頭裡有可以揮霍的錢,多數人下意識的選擇就是把它花掉(放在那裡就是全身不舒服),可能是買 3C 搞賞自己、可能是出國玩個幾趟、可能是吃飯時搶著請客… 總之,錢不花掉就不痛快。
所以,多數人買房是正確的決定,不只與生命週期投資法呼應(咦,回到文章主題了耶),更重要的是強迫儲蓄,這在物慾泛濫的年代更顯得重要。
我沒有買房,所以我必須要找一個方式強迫自己儲蓄。 把錢丟進股市裡(並且想辦法讓自己無法賣出),強迫自己每個月繳貸款就是我的儲蓄方法之一。 (我買股票跟買房一樣,買了就打算放三十年)
我花了36 個月的時間繳清信貸,這段時間內只要薪水進帳,第一筆扣款就是繳信貸,剩下的才是拿來投資或是消費。當時的我並不知道生命週期投資法,也沒有想要使用槓桿投資,更不敢使用兩倍以上的槓桿;現在回顧過去的這段歷史,算是冥冥之中與生命週期投資法相呼應吧。
說了這麼多,我並不是鼓勵你去借信貸買股票,只是分享我誤打誤撞的經驗。如同我在這幾篇文章一再強調的,生命週期投資法並不適用於大部分的人,你一定要謹慎評估可能的風險。如果你真的想要嘗試,我建議先從 100% 投資股市開始(指數型基金),把未來的薪水當成債券部位,經過幾年的起伏之後,再來考慮使用槓桿。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FIRE (財務自由,提早退休) 的實踐者 歡迎來到我的部落格 http://ask-jj.com 逛逛 或是加入我的電子報 http://jjchou.substack.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