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一年總檢討(2):政治,打不贏也得出兵的道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簡單結論就是,這16萬地面部隊不可能達成徹底擊敗烏克蘭軍隊,同時又要進行佔領任務(擇其一都極難達成)。原因又回到兵力不足的老問題,所以只能「擊退」、「暫時擊敗」,如果要包圍、殲滅一個地區如烏東的數萬兵力,就得全力出擊,而不是分散成四個方向。

這場入侵,會被解讀為情報失敗,理由也非常簡單,上一篇說的兵力不足,這點軍隊是不可能達成俄羅斯想要的政治目標。

克勞塞維茲(編:戰爭論作者)說過,「軍事是政治的延伸」。

意即,軍事行動是要為政治目標服務,也是一種手段,我們總是先有一個想法,有個方向且認為很重要,才會出動軍隊這個「最終手段」。

俄國的想定:烏克蘭政治不穩喪失戰意,俄軍快速取勝

四個方向的進攻,大致上目標有三個,最重要的就是攻陷基輔,扶植傀儡政權,其他的包含攻下哈爾可夫(Харків),好實質控制烏克蘭東北部,南方往赫爾松進攻,確保克里米亞用水,並朝向港口奧德薩,徹底截斷烏克蘭海上通道。

Google地圖截圖

Google地圖截圖

這看起來不相關的目標,都隱含一個前提「烏克蘭政治不穩」,俄國情報部門認為烏克蘭戰意薄弱,總統又是政治素人,只要兵臨城下就能起到威嚇效果。而這三個方向只要有一個成功,就能快速扶植傀儡政府,加速實體控制,從而達成俄國想要的「獲取資源」。

若以這個角度來說,16萬兵力不會太少,威嚇自然是軍容壯大較好。戰前俄國的軍力排行世界第二,俄烏GDP差距將近9倍,人口差距3.5倍,陸軍裝甲火炮差距4倍,空軍更達10倍,更別說俄國軍事科技看來還是高出許多,烏克蘭沒有贏面。

但經歷過克里米亞跟烏東分離,烏克蘭在東部保持相當多的部隊,並隨時保持收復失土的態勢。先不提烏克蘭是否真有此意,軍事上連擺個軍隊的動作都沒有,形同承認失去烏東的事實,以去年的烏內部政治局勢來說也是不可接受。

陳兵多處,可以分散烏克蘭部隊,同時掌握主控權,並釋放不惜一戰的姿態,威脅西方較為軟弱的國家,去押烏克蘭上談判桌妥協。畢竟以西方各國的角度來看,烏克蘭的失敗已成定局,那何必浪費資源在拯救注定滅亡的國家?

多少兵力才能讓烏克蘭喪失戰意?

那麼,兵力數在威脅上如何有用?

如果部隊在邊界低於10萬人,分散各處下進行演習,沒人會當一回事,以軍力數量比,各地方都無法達成3:1的兵力比,就算誇大俄國實力也很難用這樣的兵力比造成有用威脅。因為數量就是數量,你可以把俄T90跟烏T72坦克相比,得出T90x1=T72x3的數字,但隨伴步兵可不能這樣算。

戰爭不是打電動,戰力差幾倍後可以無傷戰勝,回去補血修理就好。只要烏克蘭有抵抗,就得計算戰損,戰損會降低己方戰力,讓後續行動變得不可能。也就是若俄國只出動5萬人,烏克蘭會覺得抵抗勝算很高,有10萬人可以一拚,20萬人則希望薄弱,依此類推。

因為就計算上來說,如果抵抗造成敵方戰損2成,5萬人剩下4萬人、10萬變8萬、20萬變16萬。後續的佔領任務看的是絕對人數,有多少人就能佔據多少地方,利於儘早獲取資源。而充足的兵力可以降低損失,10打10可能損失5人,20打10個卻可能只折損3人,100人去圍則可能沒損失。所以實際戰損,更可能是5萬打到4萬,10萬只會打成9萬,20萬則連5千的損失都沒有。

問題是,這要怎麼計算?請不要用電玩的想法去想,現代戰爭不是以前,以往需要大量偵查兵去探勘戰場,遭遇戰極為普遍。現代戰爭的偵搜範圍都相當大,更別提俄烏兩國的科技實力並不是美國對恐怖分子,戰場幾乎都是陣地戰跟機動戰。那麼在一場旅級的城鎮戰役上,每日死傷會多少?

一天傷亡只有數十人,不是俄國放水手下留情

在此解釋一下,營跟旅的編制人數雖有不同,大體上一個營約在500~1,000人,俄羅斯一個旅約有4個營,完整數量約在3,000~4,000人。烏克蘭依照編制不同,數量較為浮動,也可判斷在此範圍內。一次投入戰鬥的人數不會是整個旅,請放棄數千人拚刺刀的想像,城鎮戰都是一個營負責一小城區,轄下的連(編:俄軍的營級戰術群一般下轄2-4個連)負責幾個街區,然後各排進駐街區的重點,以班為單位在各屋之間戰鬥。

總之呢,不會是電影裡面那種數十數百人殺來殺去的場景,一整天下來可能只有幾十分鐘是這樣,其他時間都在搜索、警戒、休息、整備、計畫。

所以,一天下來整支旅的死傷會多少?激烈的戰況數十人,不激烈的十數人或數人。這包含不能作戰要後撤的傷員,不是全都戰死。

到此為止,若讀者有大吃一驚的感覺:「怎麼這麼少人?」

是的,就這麼少。

二戰最激烈的幾場戰役,每日傷亡不過數百

用歷史上來看,二戰突出部之役,德軍動員將近30萬大軍,最終撤退時戰力降低到大約22萬多,約4分之1,這看來傷亡超多的不是?

實際計算一下,這戰役期間30日,傷亡算75,000,一天2,500人,還是很多啊?對,請把地圖打開,突出部的戰線連綿數百公里,只算重點城鎮,超過上萬人規模的師級戰役,30日下來的折損就是1千多人,換算每日數十人。

德軍在東線與蘇俄的庫斯克會戰,看看防守方蘇俄的人數,將近200萬人,近45日的戰鬥中損失了80萬人,平均每日快1萬8千人,這夠驚人吧。一樣,戰線全部綿延數百公里,但由於德軍採取包圍攻勢,蘇俄的打法又是不能撤退,初期有很大的損失。不過呢,若我們攤開到每個激戰點,同樣師級部隊戰役來看,這個數字就是數百人,德蘇雙方死傷比約1:4。

熱戰區在激戰中才會達到每日數百人的傷亡。而俄烏戰爭期間,多數的戰線都沒有綿貫數百公里「同時戰鬥」,在焦點中的城鎮,規模都在幾個旅級部隊上下,換成二戰規模來說就是還沒有到一兩個師。數十年前德國曼斯坦元帥在聶伯河(編:指下聶伯河戰役)這裡跟蘇俄開打,德國投入超過100萬部隊,蘇俄則是200多萬。

這才是真正連綿不絕的壕溝陣地,然後在重要城鎮的會戰上,各式火砲上千門日夜不停,才會讓雙方每天死傷數百。而現在烏克蘭東部戰線上,數千人規模的戰鬥,一天能有數十死傷就已經算很激烈了。

聶伯河戰役相關行動(來源:維基百科)

聶伯河戰役相關行動(來源:維基百科)

烏克蘭的角度:俄軍無法承受戰損

所以回到前半,為何說戰損將會是問題?以烏克蘭的角度來看,若俄國的部隊不夠多,那麼一個小鎮耗掉你俄軍幾百人,整個區域就能把俄軍作戰部隊減員到無法戰鬥了。

而一支裝甲部隊的戰力要減半,減員多少就可以達到了?差不多1成,步兵單位才需要2、3成。亦即如果俄羅斯邊界軍隊太少,會讓烏克蘭覺得軍事進攻,只消幾場邊界戰鬥,就可以讓俄軍戰力下降,使俄國不足以達成任何政治目標。

那這種軍事威嚇終將變成狼來了,喪失所有效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打仗只是上談判桌的籌碼?
向日葵大叔-avatar-img
2023/03/06
您真專業!應去軍情局工作。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0.6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0
不是說父母影響不大,怎麼還要談這個? 不是不大,是父母如果本身的社會階級,會造成子女不想、不願意聽,也不信父母說的。
Thumbnail
2025/04/20
不是說父母影響不大,怎麼還要談這個? 不是不大,是父母如果本身的社會階級,會造成子女不想、不願意聽,也不信父母說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有用的啟示,就是在軍事戰略上,傳統思維完全沒錯,一點都沒過時。舉凡注重軍事管理,保持後勤完整,確保補給線暢通,並依此制定各種攻防策略。攻防比的計算並沒有過時,進攻依舊要比防禦方多很多人,3:1的基礎在各地都成立,幾乎沒有進攻案例是以寡擊眾,就算烏軍反攻,也得集結更多兵力才能打穿陣線。
Thumbnail
有用的啟示,就是在軍事戰略上,傳統思維完全沒錯,一點都沒過時。舉凡注重軍事管理,保持後勤完整,確保補給線暢通,並依此制定各種攻防策略。攻防比的計算並沒有過時,進攻依舊要比防禦方多很多人,3:1的基礎在各地都成立,幾乎沒有進攻案例是以寡擊眾,就算烏軍反攻,也得集結更多兵力才能打穿陣線。
Thumbnail
假設只有這兩方,又加速開啟總體戰,那必定是資源多的壓垮另一方,烏克蘭可沒有海峽,後備軍人潛力差了好幾倍,軍工業根本的礦藏、加工也差距不小。長期而言這是絕對正確,只要俄國沒有犯下致命錯誤,烏克蘭也沒得到神助。可是以中短期角度而言就開始不對,因為資源轉換成軍事資源,並不是打遊戲按一顆鈕就可以。
Thumbnail
假設只有這兩方,又加速開啟總體戰,那必定是資源多的壓垮另一方,烏克蘭可沒有海峽,後備軍人潛力差了好幾倍,軍工業根本的礦藏、加工也差距不小。長期而言這是絕對正確,只要俄國沒有犯下致命錯誤,烏克蘭也沒得到神助。可是以中短期角度而言就開始不對,因為資源轉換成軍事資源,並不是打遊戲按一顆鈕就可以。
Thumbnail
政治面造成的問題?這聽來很意識型態。然後台灣人多數就會當機,認為後面分析不值得看。意識型態當然會造成其他面的問題,台灣這些年把意識型態醜化的太嚴重,換成價值、習慣似乎就不會了。
Thumbnail
政治面造成的問題?這聽來很意識型態。然後台灣人多數就會當機,認為後面分析不值得看。意識型態當然會造成其他面的問題,台灣這些年把意識型態醜化的太嚴重,換成價值、習慣似乎就不會了。
Thumbnail
這看起來不相關的目標,都隱含一個前提「烏克蘭政治不穩」,俄國情報部門認為烏克蘭戰意薄弱,總統又是政治素人,只要兵臨城下就能起到威嚇效果。而這三個方向只要有一個成功,就能快速扶植傀儡政府,加速實體控制,從而達成俄國想要的「獲取資源」。
Thumbnail
這看起來不相關的目標,都隱含一個前提「烏克蘭政治不穩」,俄國情報部門認為烏克蘭戰意薄弱,總統又是政治素人,只要兵臨城下就能起到威嚇效果。而這三個方向只要有一個成功,就能快速扶植傀儡政府,加速實體控制,從而達成俄國想要的「獲取資源」。
Thumbnail
烏克蘭被攻擊不過兩個月,第一階段戰事結束後,大家來盤整用量,就知道犯下一戰的錯誤:彈藥準備太少。這不是軍事準備錯誤,同樣是政治問題,因為多數歐陸政治家都不認為烏克蘭可以撐,戰爭不到幾周就會解決。
Thumbnail
烏克蘭被攻擊不過兩個月,第一階段戰事結束後,大家來盤整用量,就知道犯下一戰的錯誤:彈藥準備太少。這不是軍事準備錯誤,同樣是政治問題,因為多數歐陸政治家都不認為烏克蘭可以撐,戰爭不到幾周就會解決。
Thumbnail
在戰爭場合,武器裝備與性能的提升,將能改變作戰方式和兵力運用,也會影響軍事戰略的調整,進而導致整個戰爭型態的改變,俄烏戰爭便是最好的例子。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九月十三日公開宣布,烏國軍隊已從俄軍收復了東部和南部八千平方公里的國土,我們正進一步推動攻勢。
Thumbnail
在戰爭場合,武器裝備與性能的提升,將能改變作戰方式和兵力運用,也會影響軍事戰略的調整,進而導致整個戰爭型態的改變,俄烏戰爭便是最好的例子。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九月十三日公開宣布,烏國軍隊已從俄軍收復了東部和南部八千平方公里的國土,我們正進一步推動攻勢。
Thumbnail
俄烏衝突發展至今已有月餘。這場戰爭本被認為,會有高機率以「閃電戰」結束,卻因戰場與政治情勢變化,一路推展至今日境地。眼下俄軍撤除了基輔(Kyiv)包圍圈,轉入頓巴斯地區(Donbas),俄烏雙方似有決戰之勢。對此發展,《多維新聞》採訪到軍事評論員邱世卿,探討俄烏戰場的軍事虛實。
Thumbnail
俄烏衝突發展至今已有月餘。這場戰爭本被認為,會有高機率以「閃電戰」結束,卻因戰場與政治情勢變化,一路推展至今日境地。眼下俄軍撤除了基輔(Kyiv)包圍圈,轉入頓巴斯地區(Donbas),俄烏雙方似有決戰之勢。對此發展,《多維新聞》採訪到軍事評論員邱世卿,探討俄烏戰場的軍事虛實。
Thumbnail
在烏克蘭戰爭,關於俄軍的損傷的報導中,有一點特別突出,就是將官被擊斃的人數有六個或七個,達到20幾位將官的1/5或1/4,坦白講,這是很高的損失,姑且還不說死亡的士兵已經超過一萬人。其實說到底,戰爭真正在打的,是「消耗戰」!小國面對大國的入侵,居然打起消耗戰,真是少見,也值得台灣密切關注。
Thumbnail
在烏克蘭戰爭,關於俄軍的損傷的報導中,有一點特別突出,就是將官被擊斃的人數有六個或七個,達到20幾位將官的1/5或1/4,坦白講,這是很高的損失,姑且還不說死亡的士兵已經超過一萬人。其實說到底,戰爭真正在打的,是「消耗戰」!小國面對大國的入侵,居然打起消耗戰,真是少見,也值得台灣密切關注。
Thumbnail
俄烏戰爭,本來中共就想當個背後使壞的吃瓜觀眾,想不到風雲突變,中共竟成了此次事件的最慘輸家。
Thumbnail
俄烏戰爭,本來中共就想當個背後使壞的吃瓜觀眾,想不到風雲突變,中共竟成了此次事件的最慘輸家。
Thumbnail
全新集數EP.24已上線 每週一更新:時事議題、軍事常識、台海關係⋯都在最新一集《王立第二戰研所》! 培養軍事常識跟破解謠言的心態 點此用喜歡的方式收聽節目▶︎▷《方格子電台-王立第二戰研所》 本集更新 EP23:緊急插播!最新烏俄開戰局勢 新番內容: 先講一下目前綜整的狀況 =======
Thumbnail
全新集數EP.24已上線 每週一更新:時事議題、軍事常識、台海關係⋯都在最新一集《王立第二戰研所》! 培養軍事常識跟破解謠言的心態 點此用喜歡的方式收聽節目▶︎▷《方格子電台-王立第二戰研所》 本集更新 EP23:緊急插播!最新烏俄開戰局勢 新番內容: 先講一下目前綜整的狀況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