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一年總檢討(8):軍工,經濟制裁的真正意義

2023/04/16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們遠在天邊,可能無法體會這種感覺,對烏克蘭人而言,他們看到的是自己親友的物品出現在俄軍屍體身上,留在俄佔區的親人沒多活幾天,存活下來的人則在烏軍收復後,立刻哭訴其慘況。這些都是血仇,烏克蘭人不可能原諒的,今天就算澤倫斯基死了,仇恨也不會消失,造成這些現象的就是俄羅斯自己。俄國要打消這種佔領工作後的麻煩,唯一的辦法就是速戰速決,一旦無法達成,負面效應就會全部出現。
從上篇的觀點出發,我們來看一下從經濟財政角度分析的問題,並不是傳統的說法有錯,而是結合戰爭後,需要看各種時間段。
用比較通俗的說法,俄烏兩國繼續消耗下去,烏克蘭一定會輸,這點是絕對沒錯。假設只有這兩方,又加速開啟總體戰,那必定是資源多的壓垮另一方,烏克蘭可沒有海峽,後備軍人潛力差了好幾倍,軍工業根本的礦藏、加工也差距不小。
長期而言這是絕對正確,只要俄國沒有犯下致命錯誤,烏克蘭也沒得到神助。可是以中短期角度而言就開始不對,因為資源轉換成軍事資源,並不是打遊戲按一顆鈕就可以。

不是地大物博就夠了,開採加工製造等技術環環相扣

以礦物加工為例子,要從鐵礦石冶煉到加工成鋼板,再組裝成裝甲車輛,當中的流程就有好幾道。並不能從鐵礦一年幾萬噸,所以就可以變成多少裝甲去反推生產量。現代冶金還有稀有元素需求,俄羅斯的確是不缺,然而採掘與加工技術不良,將會墊高成本,使得財政預估會出錯。
那麼可不可以單單就坦克製造廠的產量去推?短期可以,中長期就行不通,短時間內有庫存可以用,原物料生產加工的壓力還沒被催高,時間一長,工廠熟練技工如果又被徵兵,就會出現日本二戰後期的慘況,連規格都看不懂的菜鳥生產品質更糟的武器,形成惡性循環。
為何傳統經濟面估算戰爭,感覺好像可以又哪邊怪怪的?因為智庫在收集資料時,只會收集自己專業隔兩三層內的東西,例如你同學是大學研究所一路上來都是讀財務分析,對製造業實況毫無概念,卻因為和平時期的菁英養成獲得高位,就可能誤判。反之,你研究所是讀金融,但大學念的是電機,就會對電機電子相關產業,有較多的理解,至少找大學同學,還曉得哪些人可以信。
對,可以信。一個沒有相關產業同學的分析師,跟打通電話就有死黨可以告訴你「那個執行長在鬼扯」,兩者掌握實況的能力差很多。

承平時尚能粉飾太平,開戰後只見左支右絀

就短期來說,俄國的軍事機器資源都是固定的,生產能力還沒被進一步壓榨前,產出也都能估算。也就是要概算每個月損失幾台坦克,工廠又可以補充幾台,這完全沒問題。而各種資訊時代需要的光電元件,全球化讓生產遍及各地,戰爭初期還沒被制裁,或有庫存可用下,這些坦克都能替換。
然而庫存幾個月內用完,又遭遇製造商被制裁,得不到先進的光電設備,狀況就會很慘。即使坦克的「裝甲」生產,俄國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品質不會下降,但畢竟不是科技工業先進國,需要光學鍍膜、半導體元件、奈米加工技術的其他零件,被斷料怎麼辦?就完蛋了。坦克的先進作戰能力立刻打折,只有皮厚血多的優點還在。
俄國的情報機關知不知道這點?知道。其他國家知不知道,當然都知道,但就筆者所了解的情況,因為長期和平造成官僚體系僵化,曉得產業進展的第一線人員,極難獲得升遷。可以寫出漂亮數據分析,完整敘事報告,或有管理能力的人會優先得到晉升。
《殺手寓言》第五集,42話。南勝久,尖端。(來源:Readmoo讀墨電子書)
也就是實際了解產業狀況的人,在情報體系中都是末流,無法爬到官僚高層,即使任用了專業政務官,分析情報的事務官僚也不懂。這在過去問題還好,只要有幾個業界朋友就可以修正誤差,但進入奈米科技年代,一切都歪了。
每年越歪越大。

號稱完全自造軍武,其實零件還是八國聯軍

這有在台灣光電相關產業工作的人應該都能體會,同樣是材料博士,別說隔行如隔山,隔層樓的研究內容可能就看不懂。進入奈米尺度的領域,就算看得懂也做不出來,各位讀者因為台積電的關係,或許對半導體有一些認識。像是熱成像儀有半導體材料,軍規的耐操需求更高,若要在世界各國中挑選,能不能挑到靈敏度更高、壽期更長的規格?有,然後我們會發現,最頂尖的就那兩家,還都不是在俄國。
飛彈中要用到的雷射陀螺儀,大家都說自己會做,做的成果都超級棒,但誰說了算?關鍵要看鍍膜工藝技術。而如果沒有在業內,或是特地去打聽相關消息,很可能是號稱能國產雷射陀螺儀的A牌,裡頭最關鍵的鍍膜還是給B國去做。巧的是,陀螺儀的最高峰在哪?有一家就在俄國,這也是俄國飛彈技術優於他國的原因之一。
但研究這個下去,我們會發現弔詭的現象:研究武器的專家可以拆開戰機坦克的所有零組件,分析不同零件的精密度將會有多大影響,系統整合度的要求等。但卻極少是相關製造業的人;而業內人知道某款零件,又不知道武器全貌。
現在扣除美國等技術最先端國,大部分的光、電、機、奈米製程的零組件,都沒有什麼完全國產這回事。號稱可以做到的俄國、中國一樣都沒有,差別只是透過正規管道取得,或是走商業流程購買半成品回去加工。
很多彎道超車的成果都是這樣來的,但若您沒有對軍武有興趣,或是對產業鏈有追蹤習慣,真的就會不知道。
編:開火車都能跨線慣性甩尾彎道超車(誤)(來源:電車でD)

新冷戰架構:全球生產鏈與台灣的價值

所以,智庫分析的人不知道,情報分析人員也不知道,那麼層峰的幕僚自然也不知道,總統等決策者,當然也不知道。
因此誤判就會出現,如果普京知道他信賴的國產T14T90,只有光學製品真的是本國技術,其他的零件成品或半成品,其實來自於西方,只要斷貨就會讓T90打對折變成45,還敢這麼大膽的發起侵略?(編:蘇聯剛好有個T45戰車,二戰時只生產過一部就停產……)
或許你會覺得,這麼強大又有錢的國家怎麼可能做不到?
呃,台灣以前也是欸,我們威權年代不少東西都是這樣來的,然後逆向多年才勉強弄出可以用的東西。(編:逆向工程,反向分析、研究後,再仿造的技術)
我們是自己國家才會比較熟,像是機密加工設備、工具機在台中彰化,是有發展脈絡可尋,所以我們會稱一些小廠是隱形冠軍,曉得為何台中精機世界有名。
但有多少人知道,不少被制裁的獨裁國家,現在連俄國都要透過不同管道,想盡辦法取得台灣的精機設備?
如果有這麼強大的自製能力,何必偷偷找東方的小小島國?

編按:其實以現在的奈米領域研究,可能隔一間實驗室都不見得看得懂。比如同樣材料博士,A博士材料底,研究金屬薄膜(film),隔壁間B博士化學底,研究高分子薄膜(film),再隔壁間C博士化工底,研究薄膜(membrane)分離。華語雖然都叫薄膜,但根本完全不同東西。(有沒有發現英文還不一樣?)
但是當外行的聽到他們說「我在研究薄膜」時,心裡想的如果是「他們都在做薄膜」的話,完全是竹篙鬥菜刀。這就是文中說的情報機關的窘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4.6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