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失序人生裡的體悟:《我和我最後的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如果你希望看到一個癌末病患是如何在一場大病之後,從此更熱愛人生、精神和心靈更無堅不摧的故事,那你可能會大失所望;但是假如你想看到的是一個歷經劫難的人是如何更加誠實地面對人生,並且擁抱未來的不確定性,那這會是一本給你勇氣還有慰藉的書。
作者凱特・鮑樂在35歲罹癌後,生命發生巨大改變,讓她重新思考「生命」以及「時間」的意義。

無常生命中的個人主義

在美國文化中,「人定勝天」是一個浸滲到日常的價值觀,這種信仰也逐漸成為普世價值,無處不能看到成功法、成功學,教你「如何掌握自己的人生」。鲍樂曾經也是如此相信,認為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
我的信箱裡充滿各種電子報,試圖說明不同哲學、宗教和心理學的自我管理策略,如何能幫助我把每天都過得充實,把每一刻都當成禮物。心理治療的文化承諾我們這樣的自由:只要驅除負面和慾望的惡魔,就能擺脫混亂的思緒和衝突的情緒。⋯⋯在這種新興的英雄式個人主義,彷彿人們只要征服自己的內心世界,就能主宰全世界。
然而,未來因為癌症而失序。擴散的癌細胞啃蝕她的生活,原本懷抱的希望、期盼,甚至是煩惱,變成了瞬間抹逝的幻影——一切都無法保證了。她連是否能撐過兩個夏天都無法確定。
她需要新的生活方式。
不只是生活作息必須因應療程做出調整,她過去信奉的人生法則也必須重塑。這不比生理上的苦痛來得輕鬆,因為每時每刻,以往認為稀鬆平常的景物都會提醒她體內有顆未爆彈,會在未來任何時間引爆,將她的生命炸得灰飛煙滅。
她必須妥協期待,不過度樂觀,卻抓緊活下去的時間和機會。
當我們學習用越來越少的資源活著時,我溫柔地記下每個生活的細節。然而,每天的時間累積,也無法讓我等到更多穿膠鞋和冬衣的日子。
經過無數次化療,參與醫療試驗計畫,鮑樂成為大腸癌的倖存者。但光是存活是不夠的。帶著復發的可能性以及身上的傷痕,她要重新「生活」。接受生命的脆弱、與更多不確定性共處,無論是自身的,或是世界共同面對的混沌。

在隨時失去的虛無感中活下去

癌症打破她的生活、她的理想軌道——人生再也不可能回到從前。她必須決定以怎樣的態度面對接下來的生活:不抱持太多希望、不投入任何事情,以免徒勞,亦或是接受現在的情況,把握此刻,即便一切可能成空?
末章,鮑樂說起一趟到巴塔利亞修道院的朝聖之旅。它是一座位在葡萄牙中部的大教堂,裝飾繁縟華麗到幾乎荒謬之程度,但是禮拜堂沒有建造完成。她聽見一位老先生讚嘆著這個天花板破洞的建築,即使未完成,或者說正是因為這樣的「未完成」,才讓這個地方如此美妙。老人笑著說:
我無法想像還能用什麼更完美的方式表達我們的生命,我長途跋涉來見證這座教堂。我們永遠不會完成,親愛的。即便我們結束了,也永遠不會完成。
就算人生無常,未來可能轉眼消逝,「永恆」是無法企及的幻影,但這不代表我們不該投入生活、感受當下。人生必定有缺憾,我們無法避免,但這不該成為阻止我們生活的理由。

結語

雖然是一本面對疾病、瀕臨死亡的生命自傳,但是作者在文字裡展現銳利的幽默感,害我每次笑出來的時候都覺得自己很缺德。這也是我喜歡本書的原因:這不是一本勵志書,也沒有意圖教導你生命意義。裏面只有真誠的反思,並且將這段經歷誠實地紀錄下來:脆弱的時刻、痛苦的意義、有限的時間、對於價值觀的反思⋯⋯。
這是書的最後,也是一直停留在我腦袋裡的一段文字:
我們所有的傑作,都很荒謬。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沒有必要。我們所有的工作都未完成,永遠無法完成。但我們做得也夠多了,只要開始去做,亦算是一種完成。
這樣想會更好。
【書籍資訊】
  • 作者:凱特・鮑樂 (Kate Bowler)
  • 譯者:謝慈
  • 出版:遠流出版
一起觀察,一起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雲沒有聲音 雨不存在 從來就只有冬天坐在松樹梢上 沙啞 模仿春天唱歌
我開始學會用新的方式呼吸 彷彿也可以 獨自在時間裡泅泳
早晨起了一半 剩下的另一半 還在昨夜的夢裡 作鬼
在引擎罷工、機能相繼衰退後,我漸漸成為一具屍體。
物質:情緒(I) 狀態:待命名 屬性:壓抑、不平衡 類似物質:悵然若失 簡述:受到他人施加的傷害後,意識到永遠無法獲得相應之精神補償的空虛感。
雲沒有聲音 雨不存在 從來就只有冬天坐在松樹梢上 沙啞 模仿春天唱歌
我開始學會用新的方式呼吸 彷彿也可以 獨自在時間裡泅泳
早晨起了一半 剩下的另一半 還在昨夜的夢裡 作鬼
在引擎罷工、機能相繼衰退後,我漸漸成為一具屍體。
物質:情緒(I) 狀態:待命名 屬性:壓抑、不平衡 類似物質:悵然若失 簡述:受到他人施加的傷害後,意識到永遠無法獲得相應之精神補償的空虛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有時候,生命給我們的考驗會讓我們感到迷茫和無助。也許是一次意外的疾病,一段關係的破裂,或是職業生涯的突變,這些轉折點讓我們感到無所適從。然而,正是在這些艱難時刻,我們能夠真正了解自己,找到生命的意義。 我曾經聽過一個故事,一位年輕人在生命的巔峰時突然被診斷出癌症。他的世界瞬間崩塌,未來變得一片灰暗
Thumbnail
#人生的轉機(癌症的身心自療法) #羅倫斯李山博士 #王季慶 #許添盛 #梁瑞安 #賽斯 書中提到:大多數的人,在癌症出現之前,都有「失去希望」的經驗,不相信自己能過令人滿足的生活方式,失去了存在的理由,也就是讓我們清晨歡喜起床、夜晚歡喜入眠、熱情期待每一天以及未來的那種意義。[無望感]
Thumbnail
媽媽罹癌前後的心路歷程,如果你也同樣經歷過或正在面對,可以一起來取暖一下(營火座位閒置中)。
作者分享了自己對癌症的體悟,並希望能給予有類似遭遇的人一些鼓舞與安慰。文章講述了父親與自己罹患癌症的經歷,以及在治療過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和身體上的挑戰。最後,分享了自己透過非主流療法和內在探索使傷口癒合的經歷。這篇文章強調了對身心靈健康的關注和平衡,並希望能為醫癌者帶來一些正面的啟發。
Thumbnail
復原」絕對不是把以前的自己找回來, 「復原」是永遠屏棄熟悉的自己,支持全新的自己, 這是一種殘忍又可怕的過程。
Thumbnail
癌症仍是一個目前難治的疾病,而病友對於疾病的描述各異。有人痊癒了,有人經歷了二次罹癌,更有人失去了生命,而這本書病從所願並不是作者想要生這病,而是更坦然的接受這病來到生命中。 老實說對於主題並不是這麼樣討喜的書不會主動閱讀,但就追著獎項,當作跨界看些自己平常比較少接觸的領域讀了起來。作者也寫散文也
Bruce Feiler所寫的《生命中的轉變》一書探討人生轉變的閾態。大多數轉變是令人不受歡迎,但事後人們會判定自己成功轉換,有驚無險。轉換過程的痛苦可以刺激創作,並帶來某些正面意義。
Thumbnail
作者透過此書分享生命當中最重大的轉折:自身罹患淋巴癌的無措、治療、康復後的重生; 以及母親確診阿茲海默症的生疏、慌亂、家人間逐漸形成的默契 既是一場災難 也是審視人生的契機 這本書可貴的地方在於以病人視角描述所有心理、外在的感受 我們真的很難同理病人說不出口的掙扎與不適 除非自己落入相同的處境當中
Thumbnail
人一生的際遇都掌握在自己的觀念、思想,以及行為上,所以我們要認真寫劇本,每分每秒的起心動念都刻在劇本上,用狹隘的心做人做事,來生參與劇本演出的合夥人,就是同一群尖酸刻薄、自私自利的人,想要後悔也來不及了。老法師如是說。 有一個女人咳了一陣子,去大醫院檢查,診斷出肺腺癌,而且已經擴散。女人聽完醫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有時候,生命給我們的考驗會讓我們感到迷茫和無助。也許是一次意外的疾病,一段關係的破裂,或是職業生涯的突變,這些轉折點讓我們感到無所適從。然而,正是在這些艱難時刻,我們能夠真正了解自己,找到生命的意義。 我曾經聽過一個故事,一位年輕人在生命的巔峰時突然被診斷出癌症。他的世界瞬間崩塌,未來變得一片灰暗
Thumbnail
#人生的轉機(癌症的身心自療法) #羅倫斯李山博士 #王季慶 #許添盛 #梁瑞安 #賽斯 書中提到:大多數的人,在癌症出現之前,都有「失去希望」的經驗,不相信自己能過令人滿足的生活方式,失去了存在的理由,也就是讓我們清晨歡喜起床、夜晚歡喜入眠、熱情期待每一天以及未來的那種意義。[無望感]
Thumbnail
媽媽罹癌前後的心路歷程,如果你也同樣經歷過或正在面對,可以一起來取暖一下(營火座位閒置中)。
作者分享了自己對癌症的體悟,並希望能給予有類似遭遇的人一些鼓舞與安慰。文章講述了父親與自己罹患癌症的經歷,以及在治療過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和身體上的挑戰。最後,分享了自己透過非主流療法和內在探索使傷口癒合的經歷。這篇文章強調了對身心靈健康的關注和平衡,並希望能為醫癌者帶來一些正面的啟發。
Thumbnail
復原」絕對不是把以前的自己找回來, 「復原」是永遠屏棄熟悉的自己,支持全新的自己, 這是一種殘忍又可怕的過程。
Thumbnail
癌症仍是一個目前難治的疾病,而病友對於疾病的描述各異。有人痊癒了,有人經歷了二次罹癌,更有人失去了生命,而這本書病從所願並不是作者想要生這病,而是更坦然的接受這病來到生命中。 老實說對於主題並不是這麼樣討喜的書不會主動閱讀,但就追著獎項,當作跨界看些自己平常比較少接觸的領域讀了起來。作者也寫散文也
Bruce Feiler所寫的《生命中的轉變》一書探討人生轉變的閾態。大多數轉變是令人不受歡迎,但事後人們會判定自己成功轉換,有驚無險。轉換過程的痛苦可以刺激創作,並帶來某些正面意義。
Thumbnail
作者透過此書分享生命當中最重大的轉折:自身罹患淋巴癌的無措、治療、康復後的重生; 以及母親確診阿茲海默症的生疏、慌亂、家人間逐漸形成的默契 既是一場災難 也是審視人生的契機 這本書可貴的地方在於以病人視角描述所有心理、外在的感受 我們真的很難同理病人說不出口的掙扎與不適 除非自己落入相同的處境當中
Thumbnail
人一生的際遇都掌握在自己的觀念、思想,以及行為上,所以我們要認真寫劇本,每分每秒的起心動念都刻在劇本上,用狹隘的心做人做事,來生參與劇本演出的合夥人,就是同一群尖酸刻薄、自私自利的人,想要後悔也來不及了。老法師如是說。 有一個女人咳了一陣子,去大醫院檢查,診斷出肺腺癌,而且已經擴散。女人聽完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