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翻譯被ChatGPT取代? 我說很難,答案有「這五點」-【人性】EP01

2023/03/01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有網友在臉書社團發布了一篇文章,
指出他看見朋友版面上有翻譯在求職,他想告訴這個人,
他這輩子可能都不會再花錢請翻譯了。
這句話第一眼看見真的會挑起翻譯專家,
甚至許多語言學者和攻讀語言學系的人不滿,
不過我可以說,我們要放顆心在ChatGPT上,但不至於太過焦慮,
原因很簡單,因為「人類翻譯要被完全取代是很難的」

第一點,
翻譯是翻得合適流暢,不是機翻就好。

讀外語系最常被問的一個問題就是
「欸這句英文你看得懂嗎? 阿你不是英語系的?」

翻譯者不是背很多字詞就好,AI其實是強化翻譯者的能力了。
原因很簡單,
即使你今天發外語案子給翻譯人員,他們還是會需要查字典,
因為一般母語人士日常使用的單字大概也就在1.5萬~2萬字左右,
語言專業者雖然比一般人要多更多,
但遇上專有名詞、術語、俚語,
都還是要查字典甚至詢問母語用者。
而翻譯人員的專業就是「他們可以用最快時間轉化並連接多種語言」,

其中要注意的事情有很多,像是
上下文連貫是否通暢?
英語時常會有同一句話含有多種意思,
需要看前後文才能知道這句話的用意。
講這句話的人的心境是如何?
在翻譯長篇文章或小說時如果不懂角色的故事,
單靠單句翻譯的話,很可能扭曲了角色的原意。
《灌籃高手》漫畫就曾出現尖端出版社翻譯沒搞懂角色心境,
導致翻譯完全錯誤,劇情被曲解的大烏龍。
因為譯者理解錯誤,使三井壽被留級了,
專業的翻譯人員犯了這樣的錯,那無法理解人類情感的AI能保證不出錯嗎?
但反過來想,
若當時翻譯時有AI幫助,或許能幫助譯者避開這個失誤?

翻譯簡單的短文,或是幾頁PPT、短篇文案,AI目前就做得到了,
不過翻譯最大宗還是書籍翻譯、技術翻譯,或是口譯。

第二點,
有電子字典、翻譯軟體,為什麼翻譯人員依舊存在?

小時候身邊同學人手一台的快譯通,曾經紅極一時的翻譯軟體Dr. Eye,
都變成7年級生的回憶,
現在還拿快譯通出來,迎來的可能不是同學的羨慕目光,
而是一句「哇靠,你還在用這個喔?」的訕笑。
快譯通剛出現時也曾有一波「有這個幹嘛還學英文」的浪潮,
想起來了嗎,各位6、7年級生 XD
但20幾年過去了,被淡忘的卻是快譯通。

就問個很簡單的問題,
你今天要做個簡報和國外客戶溝通或上台報告,
你敢放心交給機器翻譯,然後完全不需要recheck?

你是個忙碌的老闆或主管,你的英文不太好,
心想有了ChatGPT後,我還請什麼翻譯人員,ChatGPT就能搞定了阿,
但AI翻譯完後心想:「這樣到底對不對...」
最後還是問了有外語長才同事,
同事說了「90%都正確,這個字要改一下會比較禮貌,這個字這樣用不太恰當」,同事校正之後,你放下電腦安心入睡。
到頭來,你還是需要人類翻譯的幫助。

這是人性,人類合作有個要素就是「誰能負責、誰能確認」,
AI翻錯了,我們無法和客戶說「抱歉AI出錯了」,
客戶一定會說「你們為什麼不找人校稿」?
有人負責和確認的情況下也才能「安心」,
這是AI很難取代的功用。
即使AI跟你打包票說「沒問題的」,
你還是會想要有個人來看一下。

第三,語感。

多年前我因為工作有幸接觸到台灣院線片的翻譯人員,
他們請我們團隊看了即將上映的好萊塢電影,
請我們在觀賞後告訴他們翻譯得如何?

包場,爽!

那是一部喜劇片,
所以他們問我們「翻譯得好笑嗎」、「可以產生共鳴嗎」,
字幕翻譯不只要翻得流暢,還要翻得好笑,翻得接地氣,
還要運用時下用語,
為什麼只是個字幕,戲院還要特地邀請團體觀看試映來獲得意見反饋?

因為字幕翻譯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票房!

有大比例的民眾不會花時間在外語上,
很可能他們終其一生都只會使用母語,
為了滿足這龐大的票房來源,翻譯就必須要滿足他們,
用當地人說話的方式、用詞,把他們拉到劇情當中,
才能感受到這部電影是在「服務他們」。

第四,民情風向、人情世故。

語言會隨時代演進,它會因為潮流、民情風向改變,
以前能用的字,現在不一定能用,而且還可能觸發品牌形象危機,
就像「黑人牙膏」因為政治正確因素日前正名為「好來牙膏」,
我個人認為再不久可能連它著名的戴帽黑人商標都會換掉。

有許多曾經是中性的字詞,將來都可能帶有貶義,
那麼AI能獨自精準判斷風向嗎?
並非真實生活在人類世界,沒有擁有人類情緒感官的它,
能理解為什麼這個字不適當嗎?

我想答案呼之欲出了,
最後還是回到第二點說的,還是需要人類檢查,
如果AI要完全取代人類,那它必須要有人類的感受才能完全模仿,
我想世界各國不願看到AI擁有人類感知,
因為後果可能比核彈還可怕。

那麼我的推測是,AI將來更像是「個人助理」的存在。

第五,AI訓練師。

我認為AI將來並非運用至取代人力,
因為我們還是需要人類去校正它、訓練它,
那將來可能會有一種常駐的職位
「AI訓練員」。

我想要AI當我公司的客服人員,
但我不想要它會錯意,
因為奧客的一句「叫你們經理出來!」
AI就真的把電話轉給經理 (暈),

「什麼事?」
「經理好,有一通電話找您。」
「我不認識他,他要幹嘛?」
「他說"叫你們經理出來"!」
「蛤???」

當然這是一個笑話,搏君一笑。
但有個隱憂就是,AI能否分辨人類語氣、判斷話中有話,
甚至是察覺到對方正在用話術誘騙AI,企圖騙取利益嗎?
先前有一位網路作家,指出
「以下20種行業要避開,AI會取代」
其中有一樣就是「客服人員」,
那麼,擁有銀行管理權限的客服人員,能被AI取代嗎?
當然是不能的,
不過,AI若能成為個人助理,
及時支援你處理技術門檻低、風險低、重複性又高的基本作業,
甚至能幫你分析、提供建議,
那麼AI將會很有效地減少人類工作時數滴!

AI將是提供配對可能、分析的重要幫手。
就像鋼鐵人第一集東尼想不到要給鋼鐵裝上什麼色的時候,
AI助理說「不如來點經典的顏色吧」,
它給紅金配色,東尼看了覺得很不錯便採用。
AI能夠瞬息從龐大資料庫中提取材料,所以配對、分析就成了AI最強項目,
以後人類不再需要大量閱讀、仰賴記憶和大量經驗來做組合,
這將大幅減少試誤的時間和成本,顏色、造型、文案、數據模型的搭配,
「試誤」正好是人類最不喜歡的部分。

我大膽推測,
以後人類需要時常訓練AI,校正AI,
餵養資訊給AI讓它產生模型,
AI會是各個職位的個人助理、個人教練,和個人顧問,
廚師可以借助AI模型分析資金控管、食材購買,或是分析市場趨勢,
客服人員訓練AI讓它處理基本應對,
真人客服只需要處理更高安全權限的事務,
人類的工作之一就是要維護AI,

如此一來以後各行業都會有自己專用的AI,
各公司也會有專屬的AI系統,因為商業機密總不可能共用數據嘛,
各品牌為了做出品牌差異化,也不可能共用AI,
一定會訓練自己的AI做出風格化,

如果大家都用一樣的AI,那不久你就會看到市面上產品都大同小異,
相對沒用AI輔助的品牌卻做出獨特性,
那反而是搬石頭砸腳了,
很明顯的例子,
我們可以用Midjourney大量產出網遊人物素材圖,
但如果Capcom、暴雪、EA、育碧等這些遊戲大廠也都套用AI圖,
那所有遊戲都變成網遊風格了,
所以是不可能的,還是要美術人員來操作。

最有可能的,就是這些AI系統走「訂閱制」,
個人用戶可訂閱專屬AI,可用於工作用或生活用,
公司企業又是另一套訂閱收費,
這就像Netflix、Adobe等等公司現在的做法,
這是最有效的搞錢方式,
看看Midjourney現在每個月30鎂訂閱費,可以吸多少錢!

那交給AI就好了嗎?
聽起來將來職場上不再需要老手,人人都可以瞬間成為大師了嗎?
依然是很難的,
因為老手最大價值就在於「判斷」,所以還是要從經驗累積,
只是以後累積經驗的速度會加快非常多,
人類和AI互補之下,犯錯的機率也可能降低非常多。

很多人擔心AI會取代人類工作者,
其實我可以跟你說,
早在這之前,
網路就已經取代一大部分父母和許多教育工作者的工作,
小孩有問題大多自己網上查,
人類生活型態早已被改變。

我認為將來AI普及之後,
首要擔心的不是人類工作會被取代,
而是人類的情感問題精神問題
這兩樣早已是進行式,

這我就下一期再來說,
祝您愉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39會員
128內容數
大量的人性洞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