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機之後…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榮格說:「中年危機之後的人生是人的人格與創造力整合的巔峰」
人到中年,會開始為自己過往的人生產生懷疑,對未來的人生產生迷網;
是要繼續過去以來一直走的道路?還是另外開創一條?
選前者,已知到不甘心;選後者,未知而不安。
有一些人,會在近中年的時候,生活中發生了一些大變故或挫折,
逼得不得不開始反思自己過往的信念、價值觀、人生出了什麼問題?是不是有什麼要調整的?
在這過程,低潮、低谷,不再有產值、不再有名望、不再有聲名,外在的華服一件一件的脫下,一切都回歸到自己、只剩下自己。
在谷底的泥濘裡不斷的翻滾、爭扎,才能在泥地裡重塑一個內外合一的自己。
過往的人生,我們被從小教化的價值觀所形塑,我們「社會化」,知道要載上如何符合的「面具」,來融入群體、被群體所接受;載到我們以為面具就是我們自己,面具陷入原本的皮肉內,覆蓋了原有的容貌。
直到我們來到谷底,才知道原來脫掉一切外掛,你只是自己。
把自己認回來後,
到最後理解到,面具中亦有自己的一部分,再把面具認回來,和原來的自己融合,才能做到像容格說的一般,創造和整合出未來的巔峰。
    對心理健康現場的觀察和想法,也許有點批判,說一點檯面上大家「不好說」的事實。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大部分的心理治療界,經常認為成人心理混亂的問題根源,必然全來自於有缺陷的童年;只要孩童期夠好,成年期也會平安穩定。如果這個關於發展的古老精神分析模型確實無誤,那麼在個體五歲以後,就不再需要在治療上或發展上做任何事情,只要解開早期所造成的錯誤即可。
    Thumbnail
    我們正身處於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也是最美好的年代之一。從年輕到年老,每個階段都伴隨著各自的危機和挑戰,需要我們勇於轉變和成長。無論是青年時的迷茫,中年時的重重壓力,還是老年時的迎來變革,我們都常感到焦慮。 以下是我感受到周圍環境所帶來的影響,以及我個人對此的一些想法。 1.青年危機 在
    跨過40歲之後的許多轉變,搞不好都不見得跟這數字有這麼多的關係。
    一直以來,我都是屬於對交往對象喜好非常一致的人,性別甚至不是我的考量點之一,普遍來說,他們都落在雷同的象限上,無論是個性、外貌、穿著打扮或者氣場,取向都很鮮明。至親好友們,多數都能一眼在人群中幫我找出,我會有興趣的對象。
    Thumbnail
    你認為現在的谷歌還是搜尋引擎界永遠的王者嗎?根據《紐約時報》,現代 18 到 24 歲的年齡層竟有將近四成者,不會用谷歌搜尋和 Maps 找資料。取而代之的,是使用另外兩個「社群軟體」進行搜尋,分別是 IG 和 TikTok。
    Thumbnail
    對未來失去想像真的好可怕。有人能告訴我 40 之後的人生會面對怎樣的人生嗎?
    Thumbnail
    導演利用繁複的音畫組合展示不同時空的疊合、交錯,技術性的表現敘事上新的可能性,在前段「可以更自由」的含糊、曖昧,如迷霧般,而到了電影中後段主控權漸漸必須讓渡以內容為主,無法擺脫劇本上繁雜,與電影時間上積累,必須讓觀眾「看懂」,讓人入戲進入男女主角的情感糾葛。
    Thumbnail
    剛好就是在一年前,台灣疫情開始爆發時,正是我人生步入30歲之後的第一次大低潮,我幫它取了一個名字「微中年危機」。症狀的開始是身體發了一次尋麻疹,之後我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中。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大部分的心理治療界,經常認為成人心理混亂的問題根源,必然全來自於有缺陷的童年;只要孩童期夠好,成年期也會平安穩定。如果這個關於發展的古老精神分析模型確實無誤,那麼在個體五歲以後,就不再需要在治療上或發展上做任何事情,只要解開早期所造成的錯誤即可。
    Thumbnail
    我們正身處於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也是最美好的年代之一。從年輕到年老,每個階段都伴隨著各自的危機和挑戰,需要我們勇於轉變和成長。無論是青年時的迷茫,中年時的重重壓力,還是老年時的迎來變革,我們都常感到焦慮。 以下是我感受到周圍環境所帶來的影響,以及我個人對此的一些想法。 1.青年危機 在
    跨過40歲之後的許多轉變,搞不好都不見得跟這數字有這麼多的關係。
    一直以來,我都是屬於對交往對象喜好非常一致的人,性別甚至不是我的考量點之一,普遍來說,他們都落在雷同的象限上,無論是個性、外貌、穿著打扮或者氣場,取向都很鮮明。至親好友們,多數都能一眼在人群中幫我找出,我會有興趣的對象。
    Thumbnail
    你認為現在的谷歌還是搜尋引擎界永遠的王者嗎?根據《紐約時報》,現代 18 到 24 歲的年齡層竟有將近四成者,不會用谷歌搜尋和 Maps 找資料。取而代之的,是使用另外兩個「社群軟體」進行搜尋,分別是 IG 和 TikTok。
    Thumbnail
    對未來失去想像真的好可怕。有人能告訴我 40 之後的人生會面對怎樣的人生嗎?
    Thumbnail
    導演利用繁複的音畫組合展示不同時空的疊合、交錯,技術性的表現敘事上新的可能性,在前段「可以更自由」的含糊、曖昧,如迷霧般,而到了電影中後段主控權漸漸必須讓渡以內容為主,無法擺脫劇本上繁雜,與電影時間上積累,必須讓觀眾「看懂」,讓人入戲進入男女主角的情感糾葛。
    Thumbnail
    剛好就是在一年前,台灣疫情開始爆發時,正是我人生步入30歲之後的第一次大低潮,我幫它取了一個名字「微中年危機」。症狀的開始是身體發了一次尋麻疹,之後我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