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之路,是什麼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字太小,光線不夠充足的情況下,都會打消我想要讀書的衝動。讀書機會變得珍貴,所以,我幾乎不會去看僅能用來打發時間的書。
最好,最好,這本書裡面有作者的「洞見」,可以讓人玩味,讓人思索,讓人有收穫。這幾年在上海,我趁網路資源之便,看了大量「燒腦」的英劇,也是這個原因。
請點燃某個可以延伸燃燒的火苗,我可不要看任何煙火。因為,生活當中,處處都有擾人清淨的花花綠綠在叫你:看我!看我!。
最近在讀的是,受過榮格研究所訓練的心理學家詹姆斯·霍利斯,所寫的《中年之路:人格的第二次成型》。
這裡所謂的中年之路,所謂的人格第二次成型,其實都不用等到一般認定的中年45歲才發生。
關鍵在於,你自己內在的邏輯因為他者,因為社會,因為生活遇到巨大變動,讓你赫然發現,世界除了你以為的狀態之外,還有別的狀態。
你知道你,跟你「內心裡面的那個小孩」,是不同的存在。必須接受,必須整理,必須再出發。
作者說,希臘悲劇裡面的英雄,往往被自己並不明白的力量所驅動(可能受限於片面性視野,或者悲劇性缺陷),接著就會一步一步走向毀滅。
怎麼辦?
希臘悲劇告訴我們,要修補內在真實跟外在真實之間的細縫(或者大坑)。
要有智慧,要懂得我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我,這兩個我不能一直打架,這兩個我要找到一種和諧。這樣,才能重新獲得力量。
要現實一點。
什麼意思呢?
就是,你要撥開自己內心的迷霧,取下你看世界用的管子。你要過渡成另一個你,你要變成比較成熟的你。
講人話吧!
那就是,你要理解人的局限性,理解你的局限性。同時,你也要開始不要那麼壓抑自己,要接受自己既有缺陷,也有潛力。
我們可以要這個或那個,也可以不要這個或那個。因為,我們開始知道,最大的自由,後面代表最大的不自由。
你,得,開始,對自己負責。
結論:要傾聽自己,傾聽別人,在沒有聲音的地方也要傾聽。
然後,要相信,你絕非孤身一人。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大眾閱讀跟小眾閱讀在這裡交會,看文學看社會看心理看歷史更要看,李想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動物農莊》和《一九八四》的作者喬治˙歐威爾,今年誕生120週年。他的一生和作品,都在提醒我們,人必須保持清醒。歐威爾是怎麼開始清醒的呢?他是八歲被揍醒的。
日本的山本玄絳禪師在龍澤寺講經說道:「一切諸經,皆不過是敲門磚,是要敲開門,喚出其中的人來,此人即是你自己。」所有的文字,所有的故事,寫來何用,讀來何用?
當你意識到你有「取悅症」的時候, 就是你可以開始治療這個毛病的開始。 你要增強你的抵抗力,首先就是要把你人生的 許多「應該」跟「必須」,給刪到合理的地步。
你還在內咎嗎?問問自己是真的還是假的,想像出來的。 當你自責內咎的時候,請踩一下煞車想想,你有錯嗎? 你有害人嗎?沒有的話,請拔掉這只被想像出來的箭。 你旁邊有那種會放毒,會冷暴力的人嗎? 如果你還在被冷暴力,你必須離開那個現場。快。
詩人筆下的17歲少年,離開喧囂的首都波哥大, 乘船沿著海岸線去走走看看愛愛心傷惆悵。 如果用一句話來點評的話,我會這麼寫: 「年輕人離開家鄉到海上,到岸邊,到酒館, 到甲板,夢跟想像跟眼睛看到的一切都化成了詩。」
17歲的亞諾施見到37歲的卡夫卡,他們彼此都不知道, 四年之後,卡夫卡就會過世。小青年在筆記本跟日記裡, 記下了他跟卡夫卡的對話,二戰結束之後,內容被整理 成這本《閱讀是砍向我們內心冰封大海的斧頭:卡夫卡談話錄》。
《動物農莊》和《一九八四》的作者喬治˙歐威爾,今年誕生120週年。他的一生和作品,都在提醒我們,人必須保持清醒。歐威爾是怎麼開始清醒的呢?他是八歲被揍醒的。
日本的山本玄絳禪師在龍澤寺講經說道:「一切諸經,皆不過是敲門磚,是要敲開門,喚出其中的人來,此人即是你自己。」所有的文字,所有的故事,寫來何用,讀來何用?
當你意識到你有「取悅症」的時候, 就是你可以開始治療這個毛病的開始。 你要增強你的抵抗力,首先就是要把你人生的 許多「應該」跟「必須」,給刪到合理的地步。
你還在內咎嗎?問問自己是真的還是假的,想像出來的。 當你自責內咎的時候,請踩一下煞車想想,你有錯嗎? 你有害人嗎?沒有的話,請拔掉這只被想像出來的箭。 你旁邊有那種會放毒,會冷暴力的人嗎? 如果你還在被冷暴力,你必須離開那個現場。快。
詩人筆下的17歲少年,離開喧囂的首都波哥大, 乘船沿著海岸線去走走看看愛愛心傷惆悵。 如果用一句話來點評的話,我會這麼寫: 「年輕人離開家鄉到海上,到岸邊,到酒館, 到甲板,夢跟想像跟眼睛看到的一切都化成了詩。」
17歲的亞諾施見到37歲的卡夫卡,他們彼此都不知道, 四年之後,卡夫卡就會過世。小青年在筆記本跟日記裡, 記下了他跟卡夫卡的對話,二戰結束之後,內容被整理 成這本《閱讀是砍向我們內心冰封大海的斧頭:卡夫卡談話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一期讀書會書目是《中年之路》,年少時我們向外發展,尋求更多向上與被看見的機會,中年之後,若經過風霜洗禮,性子沉澱下來後,在過去與未來的交會處,回頭探求內心,「我」是誰?「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是少年對人世間的探索與理解,是接軌成人世界的橋梁,大受歡迎的成功經驗與心理學叢
這篇文章探索了成長過程中人們如何迷失自我,追求表面的幸福與期望的生活模式。文章提到,儘管外在的生活條件看似完美,內心卻可能感到空虛和不快樂。透過深入自我反思,瞭解自己的真正需求與情感,讓我們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勇敢面對人生的第二人生旅程。
昨晚在線上共學我們探討了一次「中年之路」,講講怎樣叫做中年,當然上網去查WHO明訂中年介於45~59歲之間,但我們回歸到心理因素,卻不是這麼簡單就可以一刀劃分。 鐘穎老師在譯者序便明白的寫了,「當你開始意識到生活不對勁的時候」就是中年開始了,你是否也覺得生活不對勁兒呢? . 我印象很深,大
Thumbnail
每個人都想過:我們不要成為「那樣子」的大人,你想過是哪樣子嗎? 中年之路是一本以榮格心理學為本,討論走過兒童期、青春期,成為一個「成人」,然後呢?有一份工作,養得起自己,過起還算有品質的生活,聽起來還不錯吧!或許結了婚、生了幾個孩子,或許一年旅行幾次、吃美食、買精品...然後呢? ▪️中年之路的
Thumbnail
在《中年之路》這本書裡討論到了年屆中年會面臨各種關係的崩壞與重建:與工作、與原生家庭、與伴侶、與小孩。 中年人的孩子們大多進入青春期:一個正達到生命的高峰後往下走、大腦幾近僵固,一個則是正在往上走、大腦正在重建、第一次在尋找「我是誰」的真正定義。 衝突是必然的。 年屆中年的我們,能如何應對呢?
Thumbnail
你已經步入中年了嗎?《重啟人生》作者亞瑟布魯克斯雖然身為讓人敬佩欽羨的哈佛教授,在48歲時也不免有感到自己人生走下坡的失望與擔憂。因而展開對於人生下半場的探索之旅。經過他長達九年的研究、訪談與親身嘗試,本書要告訴人到中年的讀者:如何順應與轉化逐漸衰老的現實,藉由轉換想法與心態走出一條全新的人生路。
Thumbnail
一個人怎麼長大成熟?發展路徑認為,人們經過家庭/家族、學校、社區及相關教育,逐步長成「能適應社會、工作及人際交流的熟練度」。「成人期」是成熟的中點,代表心理成熟度,年齡並非重點,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Thumbnail
大部分的心理治療界,經常認為成人心理混亂的問題根源,必然全來自於有缺陷的童年;只要孩童期夠好,成年期也會平安穩定。如果這個關於發展的古老精神分析模型確實無誤,那麼在個體五歲以後,就不再需要在治療上或發展上做任何事情,只要解開早期所造成的錯誤即可。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40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我們世俗上的貪嗔癡讓自己迷失了,所以還不知道成為自己的真義在哪裡?   常常碰到40歲以後的同事朋友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以後老了的生活,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根本不擔心,這是每一個人在這
Thumbnail
有人說要看透一個人很難,因為人很複雜 因為我們連看透自己都很困難。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一期讀書會書目是《中年之路》,年少時我們向外發展,尋求更多向上與被看見的機會,中年之後,若經過風霜洗禮,性子沉澱下來後,在過去與未來的交會處,回頭探求內心,「我」是誰?「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是少年對人世間的探索與理解,是接軌成人世界的橋梁,大受歡迎的成功經驗與心理學叢
這篇文章探索了成長過程中人們如何迷失自我,追求表面的幸福與期望的生活模式。文章提到,儘管外在的生活條件看似完美,內心卻可能感到空虛和不快樂。透過深入自我反思,瞭解自己的真正需求與情感,讓我們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勇敢面對人生的第二人生旅程。
昨晚在線上共學我們探討了一次「中年之路」,講講怎樣叫做中年,當然上網去查WHO明訂中年介於45~59歲之間,但我們回歸到心理因素,卻不是這麼簡單就可以一刀劃分。 鐘穎老師在譯者序便明白的寫了,「當你開始意識到生活不對勁的時候」就是中年開始了,你是否也覺得生活不對勁兒呢? . 我印象很深,大
Thumbnail
每個人都想過:我們不要成為「那樣子」的大人,你想過是哪樣子嗎? 中年之路是一本以榮格心理學為本,討論走過兒童期、青春期,成為一個「成人」,然後呢?有一份工作,養得起自己,過起還算有品質的生活,聽起來還不錯吧!或許結了婚、生了幾個孩子,或許一年旅行幾次、吃美食、買精品...然後呢? ▪️中年之路的
Thumbnail
在《中年之路》這本書裡討論到了年屆中年會面臨各種關係的崩壞與重建:與工作、與原生家庭、與伴侶、與小孩。 中年人的孩子們大多進入青春期:一個正達到生命的高峰後往下走、大腦幾近僵固,一個則是正在往上走、大腦正在重建、第一次在尋找「我是誰」的真正定義。 衝突是必然的。 年屆中年的我們,能如何應對呢?
Thumbnail
你已經步入中年了嗎?《重啟人生》作者亞瑟布魯克斯雖然身為讓人敬佩欽羨的哈佛教授,在48歲時也不免有感到自己人生走下坡的失望與擔憂。因而展開對於人生下半場的探索之旅。經過他長達九年的研究、訪談與親身嘗試,本書要告訴人到中年的讀者:如何順應與轉化逐漸衰老的現實,藉由轉換想法與心態走出一條全新的人生路。
Thumbnail
一個人怎麼長大成熟?發展路徑認為,人們經過家庭/家族、學校、社區及相關教育,逐步長成「能適應社會、工作及人際交流的熟練度」。「成人期」是成熟的中點,代表心理成熟度,年齡並非重點,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Thumbnail
大部分的心理治療界,經常認為成人心理混亂的問題根源,必然全來自於有缺陷的童年;只要孩童期夠好,成年期也會平安穩定。如果這個關於發展的古老精神分析模型確實無誤,那麼在個體五歲以後,就不再需要在治療上或發展上做任何事情,只要解開早期所造成的錯誤即可。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40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我們世俗上的貪嗔癡讓自己迷失了,所以還不知道成為自己的真義在哪裡?   常常碰到40歲以後的同事朋友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以後老了的生活,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根本不擔心,這是每一個人在這
Thumbnail
有人說要看透一個人很難,因為人很複雜 因為我們連看透自己都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