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昇日落:永不止息的愛 【屋頂上的提琴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猶太人的傳統
從西元前700多年至1948年,流亡世界各地二千餘年的猶太人,長期處於流浪散居的狀態,也曾經受了反猶主義的迫害壓制,幾百萬猶太人死於非命。在數千年的歷史中,沒有國家的保護,始終能保持了民族信仰的獨立性和連續性,他們如何做到呢?
猶太人可以維持種族不滅,所依賴的就是文化與傳統,如宗教與婚姻的習俗等。所謂傳統包括:一系列獨特的聖日、節期、禮儀和宗教習俗,成為猶太人生活的準則,造就了這個民族的與衆不同、獨具特色的生活方式,成為代代相傳的「傳統」。以婚姻觀為例:
猶太教的婚姻觀
猶太教法規(halacha)及猶太文化傳統中對婚姻的看法:
1. 鼓勵進入婚姻
猶太教認為婚姻是基本的社會制度,人們情感和精神滿足的途徑。在猶太教經典《妥拉》(Torah)中敘述,耶和華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並且提到「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於是,神為第一位人類亞當造了妻子夏娃。另一部重要的猶太經典《塔木德》(Talmud)則提到:「沒有妻子的男人過著沒有喜樂、祝福與美善的生活。」
2. 配偶的選擇
猶太人的婚姻與華人傳統婚姻很相似,皆由父親安排,為兒女尋找門當戶對的配偶,如亞伯拉罕派老僕人回本族本家,為兒子以撒尋找妻子。新人對彼此家庭、教育背景和信仰狀況都非常知悉,因此才能結成親家。類似華人「門當戶對」的概念。
3. 家庭的倫理
「傳統」教導猶太人如何吃飯、睡覺、工作和祈禱…;男主外女主內、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等,家庭倫理的運作一切也都遵循傳統。
傳統也賦予父親一家之主的權柄,可以決定家中一切大小事,無人敢違反傳統。
這些傳統怎麼來?不知道,凡事照著做就對了!
在兩千年漫長的歷史長流中,顛沛流離的猶太人就是依靠「傳統」的力量,面對所有的不幸與挑戰,堅毅地生存下來,甚至在1948建立一個現代化的國家。
與世無爭的烏克蘭猶太村
(圖/取自IMDB官網)
故事發生在1905年,沙皇統治下的俄國境內,在烏克蘭大草原上一個名為「安特夫卡」的村莊,住著一群與世無爭的猶太人。
村子裡有一個賣牛奶為生的猶太家庭,爸爸名字叫泰維,媽媽叫歌蒂。雖然生活清苦,身為一家之主的泰維,仍然謹守祖先教訓,帶著一家人過著樂天知命、安分守己的生活。
泰維常常常抬頭望天,與上帝對話,將心中的喜怒哀樂向神傾心吐意。他也常常引(聖)經據典,為自己的言行辯護,卻常常斷章取義或張冠李戴,令人啼笑皆非。當他兜不轉的時候,就會拿出最後的法寶:「傳統」!堵住他人悠悠之口。
女大不中留
(圖/取自IMDB官網)
泰維一直渴望有個兒子,但上帝似乎沒有回應他的禱告,讓他連生了五個女兒。不知不覺比較年長的三人,分別是賽朵、哈朵和卡娃都已經到了適婚的年齡。
情竇初開的女兒們,對愛情及婚姻有許多的渴望和想像,但是生長在窮人家的女孩,她們只能偷偷唱著《媒人》之歌,期待村子裡的媒人婆楊朵為自己找到心目中的如意郎君。
身為一家之主的爸爸,看著亭亭玉立的女兒,總希望女兒們能嫁個好丈夫,生活有依靠,過著比他和歌蒂更好的生活。
於是泰維打算遵循猶太人的傳統,也就是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同他自己的婚姻,為女兒們找對象,完成終身大事。
誰知三個女兒對對未來的另一半有著不同的憧憬和期待,她們雖然不敢公開違抗父命,卻也不甘心唯父命是從。泰維萬萬沒有想到他奉以為圭臬的【傳統】,竟然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而且一次比一次離譜。
大女兒與青梅竹馬
(圖/取自IMDB官網)
大女兒賽朵20歲算是老大不小了,母親心中暗暗著急。其實賽朵有一個青梅竹馬的對象,是村裡的窮裁縫康莫特。賽朵催促小康勇敢地向父親提親,但小康沒有自信能說服泰維把女兒嫁給他,遲遲開不了口。
某天村裡的媒婆來替大女兒賽朵作媒,對象竟然是與泰維年齡相近的屠夫伍拉薩。當老伍親自向泰維提親的時候,想到賽朵能嫁得有錢的老公,以後的日子不愁吃穿,而且伍拉薩很喜歡賽朵,未來應該也會疼老婆,泰維也欣然同意這門親事,消息很快地傳遍全村。
泰維夫婦十分滿意這門親事,告訴賽朵準備嫁人,這時小康才著急起來,懇求泰維將女兒嫁給他。泰維非常生氣,因為小康沒有按照傳統,先請媒婆先來說媒就提親,太不合禮數了。
這時小康才老實說出,他與賽朵早在一年前就已經互許終身了。這個晴天霹靂的消息更讓泰維火冒三丈,婚姻應該按照傳統由父母安排,豈可自己私訂終身?簡直是亂來!
泰維來來回回,反反覆覆地自我對話,但是看著女兒充滿希望的眼睛,泰維終於勉為其難的答應了小倆口的婚事。畢竟小康從小在家裡出入,跟著他們家一起守安息日,雖然賽朵未來的日子辛苦,但至少同村,出嫁後還能常常見面。
泰維不只要賣老臉,向老武收回婚約,還要想辦法說服老婆。於是他編了個惡夢,騙歌蒂說過世多年的老祖母指婚,要大女兒嫁給裁縫師,歌蒂半信半疑下,他又甜言蜜語哄著老婆,說年輕人的世界要講「愛情」。泰維趁機問老婆是否愛他,讓傳統任勞任怨的老婆,回想這20多年的婚姻,老夫老妻終於彼此相望,唱出心中的感情:「是的,我愛你!」
二女兒與城市青年
(圖/取自IMDB官網)
某日一位教士從報上獲知鄰村的猶太人被沙皇驅離了家園,立即向大家提出警訊,但泰維認為他們一向我不犯人,謹慎自守,對於報上新聞的警訊並不以為意。
路旁一位陌生的年輕人,聽到村民的討論,卻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認為猶太人不該自掃門前雪置身事外,而是應當趁機有所行動,年輕人也提出前所未聞的共產思維,引起泰維的注意。
原來這位年輕人是基輔的大學生柏奇克,泰維見他是個讀書人,雖然家中經濟拮据,本著接待寄居者的傳統教訓,他主動邀請小柏到家中,免費供他吃住,目的是希望柏奇克能教女兒們識字,以便可以讀懂聖經。二女兒哈朵立刻被這位充滿熱情,侃侃而談的青年所吸引,兩人很快地墜入愛河。
伯奇克為了參加革命活動,必須立刻趕回大城。在臨行前,小柏向泰維表示願娶哈朵為妻,更有甚者,這回不是徵求老爸的同意,而是告訴他,這是小倆口的決定。
猶太人由父母決定兒女婚姻的成家傳統再次受到挑戰,泰維又再度陷入天人交戰的矛盾,他來來回回,反反覆覆地自我對話,終於勉強答應小倆口的婚約。哈朵預備等小柏結束活動,就可以接她到城裡完婚。
沒想到小柏被逮捕了,還被送到遙遠的西伯利亞監獄服刑。哈朵勇敢地要去西伯利亞照顧未婚夫。泰維傷心欲絕,哈朵不只是嫁出去了,未來很可能永遠也見不到寶貝女兒了。
三女兒與外族農夫
(圖/取自IMDB官網)
三女兒卡娃在田邊放牛時,受到一群烏克蘭青年調戲,幸好費耶卡出面制止。費耶卡也是烏克蘭人,但他的善良與風趣立刻吸引了卡娃。兩人常常討論書本,進而論及婚嫁,但這回泰維無論如何再也不肯答應了。
泰維的煩惱不僅如此,他唯一的生財工具—老馬跛腳了,他得自己辛苦拉車到鎮上賣牛奶。當老婆哭喪著臉,追上在寒風中辛苦拉車的泰維,告訴他小女兒離家私奔的消息時,泰維冷冷地回答即將崩潰的妻子,對她說:「回家吧,家裡還有兩個女兒要養,卡娃已經死了,我們會忘記她。」
在沮喪和失落中,泰維的腦中浮現出一幕幕女兒們可愛的身影,和象徵傳統的提琴手在夕陽下共舞,然後一個接著一個被她們自己選擇的終生伴侶:窮裁縫、革命學生、俄國農民…,一個個地離他遠去。
泰維不禁老淚縱橫。接受他們就是否認我的信仰,然而我怎能否認我的女兒呢?這時小女兒哭喪著臉,來到老爸的眼前,懇求泰維能諒解並接納她,陷入二難的泰維揮手趕跑女兒,他怎能為了女兒個人的幸福,背棄自己以及整個民族幾千年以來盡力維護的猶太傳統?
婚宴中的警訊
而附近的駐軍竟然在賽朵婚禮的晚上闖進婚宴示威,之後更放火燒屋,到處破壞,平靜的小村已無安寧之日,百姓生活更加辛苦。
俄羅斯境內四處都是驅逐猶太人的謠言,全村人心惶惶。這日終於到來,治安官奉命要求村民必須在三天內賣屋離村。眾人無法接受要被迫離開居住幾世代的家。莫特問拉比:我們等了彌賽亞一輩子,祂還不出現嗎?拉比摸了摸他睿智的白鬍子嘆道:我們只好去別的地方等祂。
猶太眾人雖然無奈,卻無法扺抗軍隊的威脅,於是在期限之前大家依依不捨告別,各自離開安特夫卡村。出發前三女兒卡娃趕來道別,泰維於心不忍,但是為了父親的尊嚴,他只是低著頭,小聲的祝福卡娃。
泰維極力維護的傳統,遭受到一連串的挑戰和打擊,但這一切若是上帝允許的,也只能順服。面對未來,泰維不知該如何,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驀地,他聽見荒原上傳來提琴手的樂聲,回頭一望,提琴手正在後邊不遠處對他微笑,泰維綻開嘴,向提琴手使了個眼色,邀他一道同行。泰維相信,他們一定會找到一塊可以永久安身立命之所。
屋頂上的提琴手?
電影的片名取自俄羅斯畫家馬克·夏卡爾(MarcChagall)的作品《The Dead Man》,在描繪葬禮的畫面中,有一個男子在房頂上拉小提琴。
故事主角泰維的自言自語:「一個提琴手跑到了屋頂上!很奇怪是不?其實,在咱們這個村裡,我們自認個個都是屋頂上的提琴手,想拉出一首簡單又動人的旋律,卻不希望摔斷脖子,實在不容易啊!既然這麼危險,幹嘛要站上去呢?那是因為,安特夫卡是我們的家。而我們要怎樣保持平衡呢?原理非常簡單,靠「傳統」!
小提琴優美的旋律,隱含著對美好人生的期待與理想。然而,為什麼優美的旋律不在地面上好好拉,偏要甘冒摔落的風險,站在屋頂上演奏?
寄人籬下的提琴手
泰維老爸用一句話解釋:「因為這裡是我們的家」。
這個拐彎抹角的答案,其實就是「沒有土地」的意思。從歷史上看,猶太人幾千年來沒有任何專屬的土地,在1948年前也不是一個國家,自然也沒有領土。沒有屬於自己的地方拉小提琴,只好站上屋頂,成為寄人籬下的提琴手。
既然寄人籬下,就必須小心翼翼地維護自己的立場:既不與人為敵,也不受人影響,努力保持平衡的姿勢,才能繼續在屋頂上自得其樂。這屋頂上的提琴手象徵著猶太人千年流散寄居世界各地的秘訣:傳統
泰維說:「有些東西是無法改變的」!,然而泰維爸爸三個女兒的婚姻,卻成為這個傳統猶太家庭的大挑戰,讓身為父母的泰維和歌蒂無所適從,煩惱不已。
l 打破傳統的挑戰
一、 婚姻觀的衝突:媒妁之言 vs自由戀愛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每一對猶太夫妻結婚的傳統,從聖經中第一位猶太人的族長亞伯蘭為例,他要為兒子娶媳婦,還派老僕人回老家去找尋未來的媳婦。
然而泰維的三個女兒都是未經父母同意,就選定了自己的丈夫,無論是老大的青梅竹馬、老二的日久生情,或是老三的一見鍾情,都違反了這個傳統。
二、門當戶對的衝突:農家女 vs 時代青年
大女兒雖然打破傳統和青梅竹馬自由戀愛,但畢竟是同村人,從小在泰維家出入,一起過節守安息日。但是柏奇克卻來自大城市的時代青年,開放的革命思想和猶太村保守與人無爭的農村生活,一開始就格格不入;最後他還因為參加革命運動,被放逐遙的西伯利亞。
但柏奇克畢竟還是猶太人,有著相同的信仰和文化。看著老大小倆口的幸福例子,泰維雖然不滿意,還是依依不捨的送走癡情的二女兒,盼望有朝一日,小夫妻倆還有機會返家相聚。
三、 民族觀的衝突:本族 vs 外族
老大和老二的對象小康和小柏,雖然打破了父母作主和門當戶對的傳統,泰維透過正反自我對話,都還找得到理由說服自己,然而三女兒與異族小費通婚,卻成了壓垮泰維的最大挑戰。
因為猶太人自認是上帝的選民,是不和外族通婚的,若和外族人結婚,在傳統的猶太人眼中,他們的父母、家族就要為那子(女)舉行葬禮,當作他(她)已經死了。
l 親情和傳統的拔河
烏克蘭青年不僅是外族,還信奉基督教,這個身分已經不是個人的價值或家世的問題,而是根本性的被拒於民族傳統和信仰之外。
這次泰維拒絕再讓步,甚至無法為三女兒祝福,因為對泰維來說,這個女兒已經死了!
l 在婚姻中的包容和接納
(圖/取自IMDB官網)
按照傳統媒妁之言成了夫妻的泰維和歌蒂,在25年的婚姻生活中,一起養育了三個可愛的女兒,卻從來不曾想過一起過日子的意義是甚麼?卻因著一次又一次和女兒的衝突對話中,讓泰維重新思想婚姻的意義,特別是他和結髮老妻的關係。
原來維繫二人婚姻的關鍵,不是年輕人嚮往的浪漫愛情,而是從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鹽,也在吵吵鬧鬧的唇槍舌戰中,對彼此的認識與包容。例如:泰維為了說服歌蒂同意大女兒嫁給窮裁縫所編造的指婚夢境,讓人又好氣又好笑;卻也看到了夫妻倆面對各樣挑戰時,用智慧化解衝突,也用幽默度過難關。當兩人深情款款地唱出:「是的,我愛你」,他們見證了在樸實無華的婚姻裡,攜手走一生的承諾。
l 政治下的犧牲者
當泰維珍視的信仰受到政治迫害,村民又面臨被驅離的危機時,傳統卻發揮了功能,就像在屋頂上的提琴手,在巍巍顫顫中,依然演奏出優美的旋律。不能留在俄國,就順命的走向世界;族群雖然流亡,卻帶著傳統繼續前行。
(圖/取自IMDB官網)
l 在傳統外的應變和堅持
在最後的告別中,泰維夫妻帶著二個最小的女兒,出發前往紐約的舅舅家,其他的村民也各自有了去處。經過一連串地風風雨雨,泰維老爸也從孩子身上,慢慢學會了新觀念和新眼光來面對新世界。泰維滿懷信心對老妻說:
  • 歌蒂,很快就會團員的:
  • 莫特、賽朵跟寶寶,他們都會來;
  • 哈朵跟伯奇克,她在工作,他在坐牢,不過很快就可以出獄,然後他們要一起搞革命!
老爸的祝福
面對來道別的卡娃和費斯卡,泰維雖然故意視而未見,不假辭色。但聽說小倆口為了抗議俄帝的不公,主動搬去另一個村莊時,望著小倆口離去的背影,泰維也終於鬆口,輕輕地說道:上帝保佑你們。
永不止息的愛
送走老三,泰維轉身又開始大吼大叫的抱怨家人,但那道貌岸然的外表下,其實懷著一個深愛家人的暖男心腸。
不論時光如何流轉,環境如何變遷,即使命運多舛顛沛流離,老爸的愛如同上帝的愛,日昇日落永遠護衛著心愛的兒女,那永不止息的愛,就像傳統,繼續隨著世世代代的子孫直到永遠。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歐弗是一個不苟言笑,59歲的歐吉桑,他在鐵路公司工作,忠心地在崗位上工作了43年。 他的脾氣古怪執拗,帶著堅不可摧的原則,每天忠實地在自己居住的社區四處巡邏,監視鄰居家的狗狗是否隨地便溺,或是亂丟菸蒂。其實他原本是社區主委,就是因為管過頭而得罪人,被其他人取代,因此被鄰居們背地裡稱為「地獄來的惡鄰」
戰火中的一紙婚姻 納粹“第三帝國”滅亡前夕,戰爭已進入德國本土。被炮火夷為一片廢墟的市政府大廳內,斷垣殘壁之間懸掛著“卐”字旗和希特勒頭像。一顆炸彈落到附近,那幅希特勒頭像被震落於地。 炮火硝煙之中,新娘瑪麗亞和新郎赫爾曼匍匐在瓦礫堆裡,尋索到一紙結婚證書,急促地請求結婚登記處官員在上面簽字、蓋章。
請花10分鐘想想盧梭的這句話,他的想法是法國大革命的基礎: 假使有上帝的子民,他們以民主的方式執政;一個極度完美的政府,卻無法符合人民的需求。
巴黎是法國的首都,她是被本地人暱稱為”光之城”的浪漫城市,也是觀光客眼中的花都,你印象中的巴黎是何種模樣? 雄偉壯闊的凱旋門跟艾菲爾鐵塔? 悠閒的白天街角咖啡館? 炫目的夜晚地標紅磨坊? 世界名牌群集的香榭麗舍大街? 古物與藝術品中心的羅浮宮? 或是神聖的聖心大教堂和孤寂在塞納河上漂流的船隻?
Rudder是舵,Rudderless 是無舵。一艘無舵的船,只能在大海中隨波逐流,永遠無法靠岸;當暴風雨來臨時,也只能被風雨吞噬。
典子生長與她的表姐美智子剛剛大學畢業,典子對於前途仍然一臉迷茫,她們正要準備踏入社會工作之時,來到教授茶道的武田老師家學習茶道。本來對於茶道一無所知的典子,自從上課之後,便漸漸愛上了茶道,默默伴着她多個春夏秋冬,經歷過她的人生重要階段,領會到很多人生的哲理......
歐弗是一個不苟言笑,59歲的歐吉桑,他在鐵路公司工作,忠心地在崗位上工作了43年。 他的脾氣古怪執拗,帶著堅不可摧的原則,每天忠實地在自己居住的社區四處巡邏,監視鄰居家的狗狗是否隨地便溺,或是亂丟菸蒂。其實他原本是社區主委,就是因為管過頭而得罪人,被其他人取代,因此被鄰居們背地裡稱為「地獄來的惡鄰」
戰火中的一紙婚姻 納粹“第三帝國”滅亡前夕,戰爭已進入德國本土。被炮火夷為一片廢墟的市政府大廳內,斷垣殘壁之間懸掛著“卐”字旗和希特勒頭像。一顆炸彈落到附近,那幅希特勒頭像被震落於地。 炮火硝煙之中,新娘瑪麗亞和新郎赫爾曼匍匐在瓦礫堆裡,尋索到一紙結婚證書,急促地請求結婚登記處官員在上面簽字、蓋章。
請花10分鐘想想盧梭的這句話,他的想法是法國大革命的基礎: 假使有上帝的子民,他們以民主的方式執政;一個極度完美的政府,卻無法符合人民的需求。
巴黎是法國的首都,她是被本地人暱稱為”光之城”的浪漫城市,也是觀光客眼中的花都,你印象中的巴黎是何種模樣? 雄偉壯闊的凱旋門跟艾菲爾鐵塔? 悠閒的白天街角咖啡館? 炫目的夜晚地標紅磨坊? 世界名牌群集的香榭麗舍大街? 古物與藝術品中心的羅浮宮? 或是神聖的聖心大教堂和孤寂在塞納河上漂流的船隻?
Rudder是舵,Rudderless 是無舵。一艘無舵的船,只能在大海中隨波逐流,永遠無法靠岸;當暴風雨來臨時,也只能被風雨吞噬。
典子生長與她的表姐美智子剛剛大學畢業,典子對於前途仍然一臉迷茫,她們正要準備踏入社會工作之時,來到教授茶道的武田老師家學習茶道。本來對於茶道一無所知的典子,自從上課之後,便漸漸愛上了茶道,默默伴着她多個春夏秋冬,經歷過她的人生重要階段,領會到很多人生的哲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了猶太人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介紹了舊約聖經對於猶太人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對於抽象事物的詮釋和觀點。文章中談及了舊約聖經對於統治權力和家庭價值的看法,以及猶太人經歷的國家興衰。透過深入瞭解猶太人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們的價值觀和行為。
Thumbnail
以色列王亞哈的兒子約蘭第五年,猶大王約沙法仍在王位上。通過了解約蘭的錯誤婚姻、政治追求和麵臨的挑戰,我們可以認識到上帝對婚姻和國家領導的重視。這篇文章講述了約蘭的故事,從中我們能得到哪些教訓呢?
Thumbnail
摩梭人不論兒子或是女兒,在婚前或婚後,都是一直和自己的母親住在一起。這樣的家庭結構和一般的父系家庭或是其他類型的母系社會都是非常不同的。那麼這樣的家庭結構如何產生下一代呢?這就有賴「走婚」文化,也就是互有好感的男女雙方在夜間於女方的「花房」會面,白天男方再回到自己母親家中,擔任舅舅的角色。
Thumbnail
濟南教會這兩天很紅,讓我來談點歷史。 舊約律法裡,神為猶太人設計了一個空前絕後的制度,叫做逃城。 逃城分散在整個以色列領土,用途很有意思,就是不管是誰,只要進去尋求庇護,任何人都不能進去抓人。 是這樣的,古時候司法當然不可能有多嚴謹,乾脆允許報仇,所以常發生報仇活動(古時候--我是指鐵器時代早
這講的不是權勢和財富,重點是生活習慣。當然,富與貴也有關係。一個耕讀的家庭跟政治家族,難免會有點格格不入! 有位朋友是很傳統的台灣家庭,他兒子喜歡上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也結婚了!我的朋友覺得這媳婦很好,但是就會有一點隔閡。比如除夕時,她會煑上一桌菜,但是拿香祭拜祖先時,她就立馬失踪了!雖然說拜祖先,
本文討論了宗教在社區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式微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古蘭經規定男娶一神教(基督、猶太、伊斯蘭),女嫁穆斯林,其他宗教都不被承認,不能嫁娶。 這是官方標準答案。至於為什麼對男生好像比較寬鬆,有三個宗教能選?常見理由是女生嫁人後,比較可能遷就非教徒的老公,會因此被帶著去改變生活習慣,比方被禁止做禮拜,或是飲食違反教義等等。 那我是怎麼到最後會入教嫁給他?
猶太教成為例外,是因為猶太人真的非常堅持自己的信仰,但他們也不會要別人信,因為猶太人自認為是選民,所以絕不改宗,逼他們改就跟你拼命,是你不會想惹的對象(倒不是不會贏,而是代價很高划不來),而且猶太人還是古代世界難得識字率很高的民族,又很會做生意,對帝國貿易大有幫助。 因此猶太人與猶太教成為一種特例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在現代社會對於傳統觀念的評判,以婚姻建立的新家庭作為例子,對於傳統與現代的抉擇提出思考。
Thumbnail
人生活的所在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了猶太人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介紹了舊約聖經對於猶太人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對於抽象事物的詮釋和觀點。文章中談及了舊約聖經對於統治權力和家庭價值的看法,以及猶太人經歷的國家興衰。透過深入瞭解猶太人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們的價值觀和行為。
Thumbnail
以色列王亞哈的兒子約蘭第五年,猶大王約沙法仍在王位上。通過了解約蘭的錯誤婚姻、政治追求和麵臨的挑戰,我們可以認識到上帝對婚姻和國家領導的重視。這篇文章講述了約蘭的故事,從中我們能得到哪些教訓呢?
Thumbnail
摩梭人不論兒子或是女兒,在婚前或婚後,都是一直和自己的母親住在一起。這樣的家庭結構和一般的父系家庭或是其他類型的母系社會都是非常不同的。那麼這樣的家庭結構如何產生下一代呢?這就有賴「走婚」文化,也就是互有好感的男女雙方在夜間於女方的「花房」會面,白天男方再回到自己母親家中,擔任舅舅的角色。
Thumbnail
濟南教會這兩天很紅,讓我來談點歷史。 舊約律法裡,神為猶太人設計了一個空前絕後的制度,叫做逃城。 逃城分散在整個以色列領土,用途很有意思,就是不管是誰,只要進去尋求庇護,任何人都不能進去抓人。 是這樣的,古時候司法當然不可能有多嚴謹,乾脆允許報仇,所以常發生報仇活動(古時候--我是指鐵器時代早
這講的不是權勢和財富,重點是生活習慣。當然,富與貴也有關係。一個耕讀的家庭跟政治家族,難免會有點格格不入! 有位朋友是很傳統的台灣家庭,他兒子喜歡上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也結婚了!我的朋友覺得這媳婦很好,但是就會有一點隔閡。比如除夕時,她會煑上一桌菜,但是拿香祭拜祖先時,她就立馬失踪了!雖然說拜祖先,
本文討論了宗教在社區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式微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古蘭經規定男娶一神教(基督、猶太、伊斯蘭),女嫁穆斯林,其他宗教都不被承認,不能嫁娶。 這是官方標準答案。至於為什麼對男生好像比較寬鬆,有三個宗教能選?常見理由是女生嫁人後,比較可能遷就非教徒的老公,會因此被帶著去改變生活習慣,比方被禁止做禮拜,或是飲食違反教義等等。 那我是怎麼到最後會入教嫁給他?
猶太教成為例外,是因為猶太人真的非常堅持自己的信仰,但他們也不會要別人信,因為猶太人自認為是選民,所以絕不改宗,逼他們改就跟你拼命,是你不會想惹的對象(倒不是不會贏,而是代價很高划不來),而且猶太人還是古代世界難得識字率很高的民族,又很會做生意,對帝國貿易大有幫助。 因此猶太人與猶太教成為一種特例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在現代社會對於傳統觀念的評判,以婚姻建立的新家庭作為例子,對於傳統與現代的抉擇提出思考。
Thumbnail
人生活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