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經感想:路德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看完沉重的士師記,換來看個輕鬆一點的故事,聖經裡很優美的路德記。
當然,還是再強調一次,請回到那個年代的風土民情來看這個故事,不然你只會覺得看見一堆對女性非常不平等的陋習。
路德是耶穌的祖先,同時也是外邦女子,這在摩西律法三申五令不能與外族通婚(雖說摩押人勉強算遠親)的情況下,顯得十分諷刺,先不提摩西自己娶的也是外邦女子,路德同時也是大衛王的曾祖母,再繼續上溯還有喇合這位外邦妓女。
只能說,這些律法全都不該用字面解釋,絕對不該如此。
事情是這樣開始的,有猶太支族的人家,本來住伯利恆,後來因為發生飢荒,所以遷徙到摩押去了。
看來當時這樣的移民還容易的,這可是跨國(雖然距離其實不遠),而且其實也是違背律法,因為兩個兒子都在摩押取妻了,但都快餓死了啊!當然要避難優先。
很可惜的是,家裡男丁相繼死亡,留下婆婆拿娥美跟兩位媳婦--娥珥巴和路得。
不過,他們婆媳之間關係其實很好,兩位媳婦都留在她身邊,並未改嫁,但她捨不得年輕媳婦跟著她這樣一個老人,就算她再嫁生兒子,也來不及再娶這兩位媳婦了。
是的,那個年代就是這樣,只要女性還沒生小孩,然後丈夫過世,那麼家族裡就要有男人負起責任娶她,還要讓她生小孩,尤其是男孩,好繼承財產。
那個年代,寡婦基本上就只能當乞丐,甚至成為妓女,因為「職業」都是男性在從事的,其他像織布、烤麵包……這都算家事,賺不了錢的,雖說摩西律法有要求開放寡婦可以撿取食物,但一來他們住在外邦地區,可能沒這種規例,二來跟他們同處境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撿東西談何容易。
所以這兩位媳婦也算好人了,但拿娥美打算返鄉依親,要打發兩位媳婦離開,最後娥珥巴同意離去,而路德留了下來。
「請不要叫我離開你。讓我跟你一起去吧!你到哪裏,我也到那裏;你住哪裏,我也住那裏;你的民族就是我的民族;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你死在哪裏,我也死在那裏,葬在那裏。除了死,任何事都不能使我們分離!要是我背誓,願上主重重地懲罰我!」
~路德記1:16-17~
這是路德發的誓,雖然聖經教導基本上是反對人家發誓的,但這段誓言非常忠誠,路德「選擇」成為以色列人,依靠的不是血統,而是「信」。
於是兩人回到伯利恆,過著撿人家田裡賸餘物資的日子。
但因為路德的好名聲,使她獲得特別的照顧,尤其來自於有錢親戚波阿斯的照顧。
再來可以看到以色列這種宗族觀念,在那個年代有怎樣的實用性。因為地產是分配的,而且不能隨便轉移,所以路德本身其實也代表著原本夫家財產的權利--只要她生下兒子。
因此拿娥美開始幫路德找親事,因為宗族有「義務」幫忙(不然生了兒子,會變成是幫人家保護財產,對某些人來說,這是沒什麼利益可言的事情),於是想了色誘這招……是說,波阿斯在這部份還真是嚴守律法,總之波阿斯還先找長老主持公道,因為有其他人比他更有優先權(是的,依然是以財產繼承權為優先考量,但在那個年代,你可以視為女性的籌碼)。
最後結局是可喜可賀,而路德也成為聖經中偉大女性的典範。
當然,像這樣跟著婆婆走,然後在婆婆安排下改嫁,在現代看起來其實是很沒有女性主見的事情,而且留與不留,其實都不是丟臉的事情,畢竟娥珥巴離開,也可能是對雙方都好的選擇。
重點依然在於路德的誓詞,她選擇跟從上帝,成為上帝的子民,這才是她蒙福的關鍵。
摩押人祖先是亞伯拉罕的姪子羅德的子孫,理論上他們在古代信奉的也是同一位上帝(雖然當時崇拜型態比較像家族神崇拜),但事過境遷,崇拜的本質或有變化,我們何時才能回心轉意,面對上主的真實形象呢?
拿娥美一家可能只是窮苦人,搬到外地沒有地業,應該只能打工過日子,當地當然也沒利未祭司或聖殿,換句話說,除了家庭祭壇,路德沒什麼機會好好認識上帝。
但是她認識上帝,知道上帝的真實面向,也因為這一點讓她願意發下這樣重的誓言(以色列人反倒不會這樣發誓),然後徹底委身。
這是很了不起的啊!
這卷書裡的婚姻觀念、社會結構與法律規範,現在看來當然全都不合時宜,但這並無損於路德的信心,畢竟她如果在故鄉改嫁,應該也能過著「能預期的正常生活」(因為女性生產死亡率很高,男性存活來就不高,所以再娶與改嫁在那個年代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她願意來到一個會歧視她出身的國度生活,除了她很愛她婆婆以外,唯有對上帝的信心了。
這真的非常了不起啊!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97會員
936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子藝(momoge),新書歸途2:駱沙利南2024台北書展同步上市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十誡是聖經中各項戒律的起頭,在創世紀裡,上帝雖然對於善惡也有表現好惡,甚至很不客氣的給予嚴厲處罰,但其實也沒出現過什麼明確該做或不該做的(只有給亞當跟他伴侶--當時還未命名--那個不能吃分別善惡果子算明確禁令,但也只對他們兩人有效,另一個比較特別的是割禮,這個我們另外談)。 不過我們回到創世紀去找線
終於,十誡的介紹來到尾聲,將天要來介紹第一誡: 我以外,不可敬拜別的神明。 有些分類會將前一句話:「我是上主─你的上帝;我曾經領你從被奴役之地埃及出來。」也擺進去,不過基本上就是這個意思,一個直接定義一神教的句子。 這句話很重要,因為這是一個定義,不論是對上帝自身,還是對你的價值觀而言都是。在這句話
十誡裡面有兩條篇幅落落長,明顯上帝在交待這兩件事情的時候覺得這兩條要特別強調,一條是守安息日的第四誡,另一條就是第二誡: 不可為自己造任何偶像;也不可仿造天上、地上,或地底下水中的任何形像。不可向任何偶像跪拜,因為我是上主─你的上帝;我絕不容忍跟我對立的神明。恨惡我的人,我要懲罰他們,甚至到三、四代
十誡的介紹,還剩最前面的三誡,同時也是最直接跟上帝有關係的戒命。 不可濫用我的名;凡濫用我名的人,我─上主、你的上帝一定懲罰他。 這是帶有警告的誡命,顯然是特別嚴重的,不過到底是什麼意思? 「Oh! My God.」是很常見的一句話對吧!請問這句話算不算「濫用主的名」…… 嚴格來說似乎算啦!但我到覺
第五章是有名的:唯一帶有應允的戒命,簡單說就是「只要你照做,你就可以OO」的意思,所以頗受重視。 要孝敬父母,好使你在我要賜給你的土地上享長壽。 但我要先說,這是嚴重錯誤翻譯的戒命,因為西方世界根本沒有孝這玩意,孝這個翻譯,原文是「使榮耀」,這跟孝可是天差地遠啊! 孝是一種馴化思想,一種階級主義,本
再來要討論非常麻煩的一個題目,超級大哉問的第六誡: 不可殺人 各位或許會覺得這題目有什麼問題,不就又是一句「理所當然的廢話」嗎? 才怪,這題目麻煩的要死,同樣不是表象那麼單純,畢竟聖經裡面殺人無數,才沒那麼容易解釋。 殺害人命這件事情,當然我們可以很反射性的理解這是「錯誤的」,甚至是「邪惡的」(錯誤
十誡是聖經中各項戒律的起頭,在創世紀裡,上帝雖然對於善惡也有表現好惡,甚至很不客氣的給予嚴厲處罰,但其實也沒出現過什麼明確該做或不該做的(只有給亞當跟他伴侶--當時還未命名--那個不能吃分別善惡果子算明確禁令,但也只對他們兩人有效,另一個比較特別的是割禮,這個我們另外談)。 不過我們回到創世紀去找線
終於,十誡的介紹來到尾聲,將天要來介紹第一誡: 我以外,不可敬拜別的神明。 有些分類會將前一句話:「我是上主─你的上帝;我曾經領你從被奴役之地埃及出來。」也擺進去,不過基本上就是這個意思,一個直接定義一神教的句子。 這句話很重要,因為這是一個定義,不論是對上帝自身,還是對你的價值觀而言都是。在這句話
十誡裡面有兩條篇幅落落長,明顯上帝在交待這兩件事情的時候覺得這兩條要特別強調,一條是守安息日的第四誡,另一條就是第二誡: 不可為自己造任何偶像;也不可仿造天上、地上,或地底下水中的任何形像。不可向任何偶像跪拜,因為我是上主─你的上帝;我絕不容忍跟我對立的神明。恨惡我的人,我要懲罰他們,甚至到三、四代
十誡的介紹,還剩最前面的三誡,同時也是最直接跟上帝有關係的戒命。 不可濫用我的名;凡濫用我名的人,我─上主、你的上帝一定懲罰他。 這是帶有警告的誡命,顯然是特別嚴重的,不過到底是什麼意思? 「Oh! My God.」是很常見的一句話對吧!請問這句話算不算「濫用主的名」…… 嚴格來說似乎算啦!但我到覺
第五章是有名的:唯一帶有應允的戒命,簡單說就是「只要你照做,你就可以OO」的意思,所以頗受重視。 要孝敬父母,好使你在我要賜給你的土地上享長壽。 但我要先說,這是嚴重錯誤翻譯的戒命,因為西方世界根本沒有孝這玩意,孝這個翻譯,原文是「使榮耀」,這跟孝可是天差地遠啊! 孝是一種馴化思想,一種階級主義,本
再來要討論非常麻煩的一個題目,超級大哉問的第六誡: 不可殺人 各位或許會覺得這題目有什麼問題,不就又是一句「理所當然的廢話」嗎? 才怪,這題目麻煩的要死,同樣不是表象那麼單純,畢竟聖經裡面殺人無數,才沒那麼容易解釋。 殺害人命這件事情,當然我們可以很反射性的理解這是「錯誤的」,甚至是「邪惡的」(錯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在結婚後曾抱怨說:「如今我花在處理婚姻問題的時間,比處理所有其他問題的時間都多。因此,我們很少有時間閱讀、講道或研究。」(《牧養,就是回到原點:再思牧養職事的召命(增訂版)》,韋利蒙(William H. Willimon),陳永財譯,香港:基道,2018(初版),p175)
Thumbnail
文章探討聖經中羅得的故事及其意義。羅得是亞伯拉罕的姪兒,雖有機會跟隨神,卻因被動和自私而逐漸墮落。他選擇居住在罪惡之城所多瑪,最終遭遇悲慘結局。然而,使徒彼得仍稱他為義人,顯示神的憐憫。文章警戒信徒不要輕忽神的救恩,應主動追求神,避免像羅得一樣失敗,以免在千年國遭受管教。最後勉勵信徒要警醒,堅持信仰
Thumbnail
在何西阿書中,上帝要先知何西阿去娶一個已經有孩子的妓女為妻,以比喻象徵上帝和以色列人的關係。在這則比喻中,何西阿的妻子歌篾代表以色列人,她雖然行淫亂,上帝卻要何西阿將她娶回來......
Thumbnail
亞伯拉罕犯錯了,神卻一味的祝福他,甚至成為鉅富!有這種事?絲毫不誇張,這就記錄在聖經中,這本在現今恩典時代隨手可得的書。 「因饑荒甚重,亞伯拉罕就下埃及去,要在那裡寄居。他將近埃及,就對妻子撒萊說,我知道你是容貌美麗的婦人。埃及人看見你,必說,這是他的妻子,他們就會殺我,卻叫你活著。求你說,你
本文闡述了掃羅和大衛在聖經中的對比,掃羅不在乎神的心意,而大衛卻依靠神的話語。這篇文章著重於展示人類與神的心靈對比,並對心態和行為作出敘述。
Thumbnail
荷西(Jose Luis Navajo):「上帝不會呼召已經裝備好的人,而是祂會裝備那些受祂呼召的人。」(《月光下的十字架》,荷西.路易斯.那瓦荷,p48)
Thumbnail
聖經中的女子,見諸記載的,近兩百名(非正式統計為168名)。其中以斯帖和路得最有名氣,大概也是基督徒姊妹弟兄印象中最深刻。現在就來談談這兩位「聖經奇女子」,她們的故事在今天究竟有什麼意義?對於我們有什麼啟示?
Thumbnail
路得記以簡短的方式講述了一個忠誠的外邦兒媳因對婆婆的信任與愛,使自己佔據了聖經裡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這篇文章探討了電影與神的關係,強調了活出神的義的重要性,並鼓勵通過電影向全球觀眾訴說神的義與道。
Thumbnail
瑪蒂達終於和母親團聚,然而在法律和傳統都不支持的情況下,兩個女人如何服眾?如何治理廣大的領土?熱衷於宗教生活的瑪蒂達,敘任權之爭的衝突升溫將讓她陷入何種困境?又實現何種為人稱道的事蹟?
Thumbnail
早期有些教會是【不允許】女性成為牧師、甚至連長老都不能當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在結婚後曾抱怨說:「如今我花在處理婚姻問題的時間,比處理所有其他問題的時間都多。因此,我們很少有時間閱讀、講道或研究。」(《牧養,就是回到原點:再思牧養職事的召命(增訂版)》,韋利蒙(William H. Willimon),陳永財譯,香港:基道,2018(初版),p175)
Thumbnail
文章探討聖經中羅得的故事及其意義。羅得是亞伯拉罕的姪兒,雖有機會跟隨神,卻因被動和自私而逐漸墮落。他選擇居住在罪惡之城所多瑪,最終遭遇悲慘結局。然而,使徒彼得仍稱他為義人,顯示神的憐憫。文章警戒信徒不要輕忽神的救恩,應主動追求神,避免像羅得一樣失敗,以免在千年國遭受管教。最後勉勵信徒要警醒,堅持信仰
Thumbnail
在何西阿書中,上帝要先知何西阿去娶一個已經有孩子的妓女為妻,以比喻象徵上帝和以色列人的關係。在這則比喻中,何西阿的妻子歌篾代表以色列人,她雖然行淫亂,上帝卻要何西阿將她娶回來......
Thumbnail
亞伯拉罕犯錯了,神卻一味的祝福他,甚至成為鉅富!有這種事?絲毫不誇張,這就記錄在聖經中,這本在現今恩典時代隨手可得的書。 「因饑荒甚重,亞伯拉罕就下埃及去,要在那裡寄居。他將近埃及,就對妻子撒萊說,我知道你是容貌美麗的婦人。埃及人看見你,必說,這是他的妻子,他們就會殺我,卻叫你活著。求你說,你
本文闡述了掃羅和大衛在聖經中的對比,掃羅不在乎神的心意,而大衛卻依靠神的話語。這篇文章著重於展示人類與神的心靈對比,並對心態和行為作出敘述。
Thumbnail
荷西(Jose Luis Navajo):「上帝不會呼召已經裝備好的人,而是祂會裝備那些受祂呼召的人。」(《月光下的十字架》,荷西.路易斯.那瓦荷,p48)
Thumbnail
聖經中的女子,見諸記載的,近兩百名(非正式統計為168名)。其中以斯帖和路得最有名氣,大概也是基督徒姊妹弟兄印象中最深刻。現在就來談談這兩位「聖經奇女子」,她們的故事在今天究竟有什麼意義?對於我們有什麼啟示?
Thumbnail
路得記以簡短的方式講述了一個忠誠的外邦兒媳因對婆婆的信任與愛,使自己佔據了聖經裡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這篇文章探討了電影與神的關係,強調了活出神的義的重要性,並鼓勵通過電影向全球觀眾訴說神的義與道。
Thumbnail
瑪蒂達終於和母親團聚,然而在法律和傳統都不支持的情況下,兩個女人如何服眾?如何治理廣大的領土?熱衷於宗教生活的瑪蒂達,敘任權之爭的衝突升溫將讓她陷入何種困境?又實現何種為人稱道的事蹟?
Thumbnail
早期有些教會是【不允許】女性成為牧師、甚至連長老都不能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