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天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每年我都會參加學生時代的姊妹淘聚會。在我們這群朋友裡,大夥都很喜歡跟Jessica一塊兒聊天。雖然她不太會搞笑、也不是最幽默,但從學生時代起,Jessica就是我們幾個朋友眼中,有個性有想法的女生。她對生活充滿熱情,隨著年齡增長,也變得更加貼心、總能適時支持到我們這些老朋友們的心情。
姊妹們說,每次和Jessica聊天,都覺得很有收穫。Jessica常會注意到我們沒留意的生活細節、家人間的相處之道。生活中難免都有心酸或壓力,但每次吐完苦水,不論是安慰或鼓勵讚美,Jessica的用詞和觀點總是不浮誇,簡單卻很有力量。

************************
高度同理心、想像力豐富,孩子與生俱來的天賦
這兩年的姊妹淘聚會,Jessica甜甜的小女兒Emma也開始跟著一塊兒出席,這讓只有生男孩、或單身的姊妹們,覺得特別開心。
雖然跟著媽媽、阿姨們一起參加聚會,低年級的Emma卻不太怕生,很有耐心、不插話、好像真的有在聽阿姨們的閒聊、八卦,有一種很難得在低年級孩子可以看見的沈穩與乖巧。在一陣七嘴八舌之後,大夥也把話題移到Emma身上。
「傑西卡,跟我們分享一下妳是怎麼教Emma的吧。雖然是女孩子,但她怎麼有辦法這樣靜靜地聽我們談天說地卻不覺得無聊。我侄女跟她年紀差不多,完全沒辦法像Emma這樣。」Jessica這幾年在教養孩子的歷程中,找到了一個有力又可支持她的校外組織,她不只一次說過,自己收穫很多。也因此大夥兒也一個個圍了過來,想聽聽Jessica有什麼教養妙招。
「說實話,Emma真的是個認真、貼心的小女孩。這次寒假她沒有跟哥哥一起參加營隊,哥哥的活動結束後有個家長分享會,那天Emma在第一階段的分享會,可以超過一個小時都坐得直挺挺的,靜靜地聽老師發表其他孩子們的作品。而且在活動後半段的自主學習時間,Emma也相當認真地參與、學習,後來還有家長當面稱讚她,甚至問我是怎麼教她的。」Jessica分享道。
Jessica說,的確,孩子願意也能靜下心來認真學習,對父母來說是一件很棒的事;Emma的懂事乖巧、貼心助人,也很容易讓父母很有面子,因為不管走到哪裡,老師、家長們很多人都很稱讚她,就像我們現在的聚會一樣。
************************
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樣貌和天賦
但Jessica話鋒一轉說,「其實,我並沒有特別做什麼。妳們知道我是個有話直說的人,妳們看到Emma的這些優點,大部分原因是這個孩子與生俱來的特質。」Jessica說,Emma從出生就是個好帶的孩子(讓媽媽晚上可以睡覺,半夜起來喝一次奶,就可以睡到清晨),和出生日夜顛倒長達四個月的哥哥很不一樣。
Jessica說,她很感謝老天爺給了她兩個很不一樣的小孩。不好帶的孩子,讓Jessica也曾在教養路上遇到大挫敗,因為向外求援,她反而認識了現在這個給她很多支持的校外組織,開啟她身為父母的「親職成長之旅」。好帶的孩子,則讓她更明白每個孩子各有其特色,明顯的對比讓她對於父母這個角色有深層的體悟。
孩子是「生命」的子女,他們經我而生,卻非出自於我……
「不好帶、特殊的孩子,讓我學到投降、放下。」Jessica說,有一陣子,當時唸低年級的哥哥,每隔兩三天,聯絡簿就會出現滿滿的紅字:每次看到學校或老師的來電,她都要先深呼吸一口氣才敢接起來。然而,就像唐鳳曾在文章中分享的,「如果家裡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不管是資優、過動、還是天使等特別的孩子),可以把這個挑戰看成是上天給的一個機會,要讓父母先去學習一些和傳統、一般不一樣的觀念,也許是提早看到哪些規訓世俗是沒有必要的;或是提早看到,自己也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所有有不一樣的父母經歷和體驗)。」
「也因為不知道該怎麼帶,我開始尋求外援,一路上遇到很多貴人,慢慢學習調整自己,也開啟這幾年很深刻的、身為父母的自我成長之旅。」Jessica緩緩地說道。
「好帶的小孩讓我學習謙虛。」Jessica說,雖然為了帶哥哥,她開始學習調整自己,的確在Emma更小的時候,就能注意到她內心的一些需求。但Emma天性敏銳、有同理心、很多感受、情緒方面的事情很好教,也容易看見成效。加上她與生俱來的貼心與豐富的感受力,常常能做出超乎她年齡的事,例如願意幫助同學、陪伴同學處理麻煩、或是常能說出體貼家人、朋友的話。
「如果不是自己親身經歷、擁有兩個特質如此相異的孩子,我想我這一輩子應該很難體會,為什麼紀伯倫會說,孩子是「生命」的子女,他們經我而生,卻非出自於我……的深刻意涵哪」Jessica和我們分享。
聽完了Jessica的故事,那晚回到家,我翻開了紀伯倫的先知,重新閱讀「孩子」這篇文稿,似乎,我對於文字的內容也有了另一種不同的感受和體悟。
孩子 On Children
文:卡里.紀伯倫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的房子可以供他們安身,但無法讓他們的靈魂安住,
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
那裡你去不了,哪怕是在夢中。
你可以勉強自己變得像他們,但不要想讓他們變得像你。
因為生命不會倒退,也不會駐足於昨日。
陪伴孩子走過小學、國中、甚至是高中階段,我們這才明白,原來在孩子不同年紀,教養也有不同的重心與收穫。用心陪伴是過程,再次的自我學習與成長,竟是當父母最珍貴的人生禮物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從小孩到成人,每個人都帶著與生俱來的獨特性。然而,社會與教育環境常常壓抑這種獨特性,我們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空間和尊重,讓他們展現自我。父母、老師和社會應該理解和支持孩子,在教育上倡導多元化和包容性。這樣,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發揮最大的潛力,成為自己期望的那種人。
Thumbnail
教育的角色關係,家族中的角色關係,如何透過家庭中的角色關係來說明生活的調適和關懷。
父母有父母的辛苦,但假如你小時候也沒有辦法每科一百、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就算你有錢,你也沒有資格要求你的小孩達成你設立的目標,因為那滿足的是父母,而不是身為獨立個體的孩子想要的。 就算你的孩提時代真的非常優秀,你也不該奢求你的孩子複製你的道路,家長跟教育者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啟蒙者與引導者,不該
Thumbnail
每個孩子都應該受到尊重和包容,特教生需要特殊的支持和理解。父母應該教導孩子去欣賞每個人的獨特之處,社會需要正確地報導特教生的相關內容,政府和非政府組織也需制定和推行包容政策。
原生是母親的天性。現在的母親和以前的母親不一樣,因為我們這一代的母親有夢想,所以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一樣了。所以你們不要說原生活法是永遠的教育,雖然原生是母親的天性。母親想什麼?就是要孩子贏,這是次生活法。因此有沒有想過,贏就要贏一個更好的人,這才是真正的價值。 末法時代,有母愛還是法。原生母親知道世
Thumbnail
生養孩子花的心力財力勞力苦力是算不清的,只要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平安長大,一切都值得了,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 然而,教養孩子不容易,難免掉入自己習性的窠臼,不自覺以我執教導孩子,孩子心性不同,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則會反抗到底。如果我們能用智慧善解和包容的方式面對諸多親子問題,用愛和耐心消弭衝突,
認識一位有過三段婚姻的女性,跟第一任生了個女兒。我這種崇尚情感單一的人,為什麼會認識這樣的人?之所以如此,是她的第二任是我從小一起長大,小我一歲的朋友。 婚嫁之前,我朋友一直跟我討論要怎麼教育女兒?我的原則是該怎麼教,就那樣教,心裡不要因為不是自己生的,就刻意地放寬。他很怕生父故意用放縱來阻擋他和
每回出門,大家都稱讚我把兩個女兒教的很好,實際上,兩個女兒的教育是我人生最大的挫敗! 從小我就看出大女兒很女性,不論優缺點;小女兒就是大喇喇的。所以很早我就用養大俠的方式去養大女兒,用養公主的方式來培育小女兒。結果公主還是公主、大俠依舊是大俠。 後來我發現了,孩子想長成什麼樣子,早就註定好了。我
Thumbnail
今天和好友聊到,我這樣一個個性大剌剌的媽,怎麼會生養出心思如此敏感的小孩。我對這樣的安排,其實是非常感恩的,如果沒有他們,我會一直活在大剌剌、傷人而不自覺的世界裡,我不會靜下心來去思考人生,我也不會停下腳步去等待,我更不會想出一百個故事只為了解決一個他生活中的細膩問題......也幸好我的大剌剌,去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會批評獨生子女多半嬌生慣養,而且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在人際關係上也相對比較不適應。然而,真的是如此嗎?至少以我自己養育一個孩子的經驗來看,我觀察到的狀況顯然與上述情況相反。我的孩子不僅比他人更具同理心,而且學習主動性很高,人際關係也表現良好,所以到底獨生子女跟自私自利及社會適應能力是否有關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從小孩到成人,每個人都帶著與生俱來的獨特性。然而,社會與教育環境常常壓抑這種獨特性,我們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空間和尊重,讓他們展現自我。父母、老師和社會應該理解和支持孩子,在教育上倡導多元化和包容性。這樣,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發揮最大的潛力,成為自己期望的那種人。
Thumbnail
教育的角色關係,家族中的角色關係,如何透過家庭中的角色關係來說明生活的調適和關懷。
父母有父母的辛苦,但假如你小時候也沒有辦法每科一百、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就算你有錢,你也沒有資格要求你的小孩達成你設立的目標,因為那滿足的是父母,而不是身為獨立個體的孩子想要的。 就算你的孩提時代真的非常優秀,你也不該奢求你的孩子複製你的道路,家長跟教育者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啟蒙者與引導者,不該
Thumbnail
每個孩子都應該受到尊重和包容,特教生需要特殊的支持和理解。父母應該教導孩子去欣賞每個人的獨特之處,社會需要正確地報導特教生的相關內容,政府和非政府組織也需制定和推行包容政策。
原生是母親的天性。現在的母親和以前的母親不一樣,因為我們這一代的母親有夢想,所以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一樣了。所以你們不要說原生活法是永遠的教育,雖然原生是母親的天性。母親想什麼?就是要孩子贏,這是次生活法。因此有沒有想過,贏就要贏一個更好的人,這才是真正的價值。 末法時代,有母愛還是法。原生母親知道世
Thumbnail
生養孩子花的心力財力勞力苦力是算不清的,只要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平安長大,一切都值得了,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 然而,教養孩子不容易,難免掉入自己習性的窠臼,不自覺以我執教導孩子,孩子心性不同,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則會反抗到底。如果我們能用智慧善解和包容的方式面對諸多親子問題,用愛和耐心消弭衝突,
認識一位有過三段婚姻的女性,跟第一任生了個女兒。我這種崇尚情感單一的人,為什麼會認識這樣的人?之所以如此,是她的第二任是我從小一起長大,小我一歲的朋友。 婚嫁之前,我朋友一直跟我討論要怎麼教育女兒?我的原則是該怎麼教,就那樣教,心裡不要因為不是自己生的,就刻意地放寬。他很怕生父故意用放縱來阻擋他和
每回出門,大家都稱讚我把兩個女兒教的很好,實際上,兩個女兒的教育是我人生最大的挫敗! 從小我就看出大女兒很女性,不論優缺點;小女兒就是大喇喇的。所以很早我就用養大俠的方式去養大女兒,用養公主的方式來培育小女兒。結果公主還是公主、大俠依舊是大俠。 後來我發現了,孩子想長成什麼樣子,早就註定好了。我
Thumbnail
今天和好友聊到,我這樣一個個性大剌剌的媽,怎麼會生養出心思如此敏感的小孩。我對這樣的安排,其實是非常感恩的,如果沒有他們,我會一直活在大剌剌、傷人而不自覺的世界裡,我不會靜下心來去思考人生,我也不會停下腳步去等待,我更不會想出一百個故事只為了解決一個他生活中的細膩問題......也幸好我的大剌剌,去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會批評獨生子女多半嬌生慣養,而且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在人際關係上也相對比較不適應。然而,真的是如此嗎?至少以我自己養育一個孩子的經驗來看,我觀察到的狀況顯然與上述情況相反。我的孩子不僅比他人更具同理心,而且學習主動性很高,人際關係也表現良好,所以到底獨生子女跟自私自利及社會適應能力是否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