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天下群英傳-兵行險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每次進攻新安唐軍之前,羅士信總是十分煩悶。

當初大哥秦瓊等人反出王世充陣營,僅羅士信未能跟隨。羅士信得到消息,本欲跟上,卻收到了秦瓊來信。只道局勢混亂,明主難求,要羅士信按兵不動,靜待時機。

可不是羅士信想不動就能不動的。

身為隋末一流名將,天生神力的羅士信,自然被王世充安排在最前線。

上陣,就是殺敵。

羅士信自幼從軍,雖說初始只為報父母之仇討賊,但也漸漸迷戀上這種感覺。那種彷彿自己無所不能,天地間唯我獨尊的感覺。

平常是不會有的。

只有當羅士信騎在馬上,殺掉第一個敵人開始。

天地間的一切,好像就都慢了下來。

羅士信可以清楚的看得見每一枝箭,每一把朝自己招呼過來的兵器。雖然自己的行動,也比平常慢了幾分,但要快過其他人、事、物,都不是難事。

直到他遇上了裴行儼。

那個年紀跟自己差不多的小子,也能在緩慢的世界中,正常的行動。

一開始,羅士信很討厭裴行儼。

那種感覺就像一個陌生的人,闖進了自己的馬車。總讓羅士信想起,父母被盜賊所殺的那一天。

羅士信想要打敗裴行儼,把這個人從自己專屬的空間中驅逐出去。

可總是辦不到。

論速度,羅士信比裴行儼快了半分。但裴行儼懂得一些技巧,就像是預先知道羅士信會攻向何方一樣。

羅士信對這種戰法並不陌生。事實上,他所景仰的大哥秦瓊,更是此道中的佼佼者。

秦瓊從來沒有進入羅士信的領域中,不,嚴格來說是羅士信無法確定。因為秦瓊只需要慢條斯理的動作,就能夠壓下羅士信。

羅士信無法確定,自己究竟知道大哥幾成的本領?不過,如果能領悟一些,或許就能壓過裴行儼那傢伙了。

沒想到,羅士信還沒學到秦瓊的功夫,就分離了。

更沒想到的是,裴行儼也死了。

居然不是死在戰場上,那個可恥的傢伙。

後來,羅士信總覺得心中空盪盪的,像是破了一個洞。

少了那個上陣時會衝在自己身旁的傢伙。

少了回城時跟自己爭論誰的戰功更高的傢伙。

應該是要安靜了才對。

或許,上陣殺敵能夠填補這樣的空虛。

羅士信這麼想。

但新安唐軍的守將任瑰,更是個十足的討厭鬼。

除了首次交鋒,羅士信大發神威,殺得唐軍連退十里。

之後就沒有了。

唐軍總是將部隊拆散遊鬥。

當羅士信要衝擊正面時,左翼便遭襲。羅士信轉而救援左翼時,敵軍便退,右翼又遭襲。次次下來,羅士信除了疲於奔命,是一無所獲。

羅士信也想過用一些虛實變換的陣形,但任瑰總不中計。

向後方要求支援,讓敵軍無隙可趁?王世充那邊又總是虛應故事。

羅士信不知道,王世充跟竇建德打得正是火熱。

妙的是,雙方都不打算拚個你死我活。

王世充跟竇建德都知道,若是出到盡了,西北群豪定會趁虛東侵。

但他們也不能不爭。

爭的,便是如當年李密那般,東部群雄大盟主的位子。

正因王世充與竇建德爭,李淵同劉武周鬥,反讓東西交界的戰事,顯得不那麼猛烈。

不過,羅士信再傻,也注意到洛陽來的糧草,似乎出了點問題。所以羅士信更是非戰不可。

但這一次,站在對面的將軍,吹散了羅士信心中的煩悶。

不是別人,正是秦瓊。

唐軍,已然集結。


李淵決定跟山東群雄展開決戰。

名不正則言不順,首要目標,便是奪回東都洛陽。

開戰之前,首重情報分析。

自李密敗亡後,山東賊帥各自征戰,其中無疑以洛陽大鄭王世充,與北方大夏竇建德為首。

這兩人,都是擅長收買人心的主。

所差者,竇建德重英雄,王世充愛百姓。

杜如晦道:「竇建德收納將領,一呼百諾,不勞自身管理各地。反觀王世充初期雖得民心,但將帥不能用命,事久,必亂。」

李世民在首座點頭。

半月前,他在劍閣收到李淵手書與詔命,再次調任為東線元帥。於晉汾之戰中立下汗馬功勞的弟兄,李淵也非常大氣的再次交由李世民指揮。

眾人分別不到一月,但此番重逢,心裡都是感慨萬千。

只是各人自有想法,便不一一分說。

李淵的戰略很簡單,兩個字,包圍。

發出的檄文,號稱二十萬大軍進討洛陽,但李世民與諸將會合後,清點下來,實是不滿五萬兵馬。

其他各地援軍,還在調度之中。

不過便是抵達,那些各霸一方的親戚長輩,真的能夠聽從李世民指揮嗎?

李世民可不認為這麼簡單。

若是這些人真有心,晉汾之戰也不用打得那樣辛苦。

於是李世民召集旗下諸將,先開軍議。了解情況,也先做準備……最好能在援軍抵達前,就先打出成績,到時也好說話。

房玄齡道:「洛陽以東,杞州鄭州皆為偽鄭所陷,王世充以兄子王行本領之。南至襄陽,亦為其兄子王弘烈鎮之。北接偽夏,西鄰我土。號稱兵馬甲士百萬,糧草半年無憂。」

「沒這回事。」說話的,卻是羅士信。

房玄齡不因其新降而瞧不起,反道:「羅將軍久在敵營,願聞其詳。」

羅士信聞言起身,卻是撓了撓頭道:「這,王世充那些兄弟跟他,怎麼說,長得完全不同?」

一旁,程咬金亦道:「沒錯,王世充長得像個老太婆一樣。」

此言一出,在座眾將群臣都是眉頭一皺。

要說貌若老婦,李淵才是大隋朝廷中最有名的那個。程咬金出身鄉野不知,房玄齡杜如晦等三輔官員,卻都是聽過的。

秦瓊連忙起身道:「王世充勾鼻深目,似是西域人士。其兄弟則是中原相貌,與常人無異。」

羅士信一拍手:「還是大哥說得清楚。」

李世民也聽懂了:「意思是王世充父祖,或為西域胡妾所出,與其京兆王氏並非一脈?」

杜如晦接口道:「偽鄭多封京兆王氏為王,但若王世充非嫡,諸王必有二心。」

李世民點點頭:「此事再由玄齡分派下去清查,或許是一個可利用的破口。」

這邊正分派著,羅士信又呼喊起來:「還有一件事,就是我們出兵之前,洛陽運來的糧草已經有好幾次數量不足,或品質低劣的情況。」

「什麼!?」

雖說眾人聞言都是瞪大了眼,但向來冷靜的房玄齡居然驚呼出聲,更是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情報有誤。

李世民腦海裡飛快地動了起來:王世充應該不會預料到羅士信投降。糧草不足一事的可信度很高。

如果主戰線的羅士信都得不到足夠的糧草支援,那麼周邊城鎮呢?

「兵貴神速。」杜如晦首先開口:「新安由本軍續攻,另分五軍取宜陽、洛寧、熊耳、澠池、虞城。」

房玄齡忙道:「使不得。兵馬雖足數,但各軍按路程備糧……我們,也支持不起。」

杜如晦道:「此六城任一地破,不消數日鄭軍必至。若能一次過取下,洛陽便是我等囊中之物了。」

房玄齡還是搖頭:「下一波兵糧五日後抵達,不如這幾日省吃儉用,五日後一鼓作氣便是。」

房杜二人僵持不下,只能看向主帥。

李世民道:「便依如晦之策,軍糧悉交五路軍帶去,本軍留三日份量即可。」

頓了頓,李世民看向羅士信:「有羅將軍在此,新安之戰要較其他地方更加穩妥,且要漁獵以補一時之缺,也不為難。」

李世民雖是說得輕描淡寫,但誰人不知這是一場豪賭?若在座盡是起義老將,即使李世民有心,也無人會願意冒此風險。

以四方來降為主的秦王府諸將,便沒有這層顧慮。他們沒有需要守住的成果,只知道不停進取。

這不只是李淵交付的任務,同時也是李世民踏往天下的第一步。

天下,不是屬於一個人,或是一個家族的。

往前邁進的每一次相遇,將串起屬於自己的命運。

不是李淵的,也不是裴矩的。

也不是「李世民」的。

李玄霸終於明白過來。

人,只能為自己而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301會員
95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03
陰陽互濟,缺一不可。若是任一方過盛,定然遭到另一方的反撲。 此消彼長,在時間的長河中,沒有誰是真正的勝利者。 隋唐演義篇到此結束,現在的我盡力了。
Thumbnail
2024/06/03
陰陽互濟,缺一不可。若是任一方過盛,定然遭到另一方的反撲。 此消彼長,在時間的長河中,沒有誰是真正的勝利者。 隋唐演義篇到此結束,現在的我盡力了。
Thumbnail
2024/06/01
對李元吉跟李建成來說,一個殺手的失利算不了什麼。但對李世民跟長孫夜而言,總是要有人為高惠通的逝去付出代價。 秦王府高調而又隱密的為反擊展開動作,只是下定決心的,究竟是李世民?還是長孫夜?
Thumbnail
2024/06/01
對李元吉跟李建成來說,一個殺手的失利算不了什麼。但對李世民跟長孫夜而言,總是要有人為高惠通的逝去付出代價。 秦王府高調而又隱密的為反擊展開動作,只是下定決心的,究竟是李世民?還是長孫夜?
Thumbnail
2024/05/30
高惠通擒了長孫夜,約李世民單刀赴會。但尉遲恭實不知該如何配合這個太子派來的殺手…… 我們都知道,李世民不會死,尉遲恭也不會死。按照史實,只有一個人在這時候必須死。 距離六月四日的玄武門之變,還有三天。
Thumbnail
2024/05/30
高惠通擒了長孫夜,約李世民單刀赴會。但尉遲恭實不知該如何配合這個太子派來的殺手…… 我們都知道,李世民不會死,尉遲恭也不會死。按照史實,只有一個人在這時候必須死。 距離六月四日的玄武門之變,還有三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投降,對羅士信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了。 一開始,羅士信從軍,只是為了報父母之仇。他從沒想過什麼效忠朝廷之事。羅士信只知道,張須陀待他如子,秦瓊更以兄弟相稱。他們去哪裡,羅士信就去哪裡。 同樣的,當秦瓊不在,張須陀不在。該怎麼在軍伍中敷衍了事,羅士信也早有自己的一套。
Thumbnail
投降,對羅士信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了。 一開始,羅士信從軍,只是為了報父母之仇。他從沒想過什麼效忠朝廷之事。羅士信只知道,張須陀待他如子,秦瓊更以兄弟相稱。他們去哪裡,羅士信就去哪裡。 同樣的,當秦瓊不在,張須陀不在。該怎麼在軍伍中敷衍了事,羅士信也早有自己的一套。
Thumbnail
絕境。 在羅士信生平大小數百戰中,很少陷入這樣的絕境。 上一次是什麼時候呢? 是了。 羅士信的嘴角,微微的向上揚了一下。 那一年,跟裴行儼那小子,一起試圖突破王世充的包圍。 兩個人,都死了一回。 如今,裴行儼已不復在。 身旁的李道玄,同樣的年紀彷彿。 同樣的,勇猛異於常人。
Thumbnail
絕境。 在羅士信生平大小數百戰中,很少陷入這樣的絕境。 上一次是什麼時候呢? 是了。 羅士信的嘴角,微微的向上揚了一下。 那一年,跟裴行儼那小子,一起試圖突破王世充的包圍。 兩個人,都死了一回。 如今,裴行儼已不復在。 身旁的李道玄,同樣的年紀彷彿。 同樣的,勇猛異於常人。
Thumbnail
高惠通一邊指示著士兵對抗鄭軍,同時也注意到了背後的騷動。 「第五隊!讓開!跟著將軍上!」 前線的長槍兵讓開了一條通路,但不等敵人靠近,尉遲恭已乘馬衝了出來。 尉遲恭手上馬槊矯捷靈動,眨眼間便刺倒了兩名敵方騎兵。唐軍隨即擁上,五槍同出結果了落馬的敵人。
Thumbnail
高惠通一邊指示著士兵對抗鄭軍,同時也注意到了背後的騷動。 「第五隊!讓開!跟著將軍上!」 前線的長槍兵讓開了一條通路,但不等敵人靠近,尉遲恭已乘馬衝了出來。 尉遲恭手上馬槊矯捷靈動,眨眼間便刺倒了兩名敵方騎兵。唐軍隨即擁上,五槍同出結果了落馬的敵人。
Thumbnail
每次進攻新安唐軍之前,羅士信總是十分煩悶。 當初大哥秦瓊等人反出王世充陣營,僅羅士信未能跟隨。羅士信得到消息,本欲跟上,卻收到了秦瓊來信。只道局勢混亂,明主難求,要羅士信按兵不動,靜待時機。 可不是羅士信想不動就能不動的。 身為隋末一流名將,天生神力的羅士信,自然被王世充安排在最前線。
Thumbnail
每次進攻新安唐軍之前,羅士信總是十分煩悶。 當初大哥秦瓊等人反出王世充陣營,僅羅士信未能跟隨。羅士信得到消息,本欲跟上,卻收到了秦瓊來信。只道局勢混亂,明主難求,要羅士信按兵不動,靜待時機。 可不是羅士信想不動就能不動的。 身為隋末一流名將,天生神力的羅士信,自然被王世充安排在最前線。
Thumbnail
始終攻不下汾陽城的李仲文,讓劉武周非常惱怒。 原本,這裡不過是李唐一支殘軍。 宋金剛也是吃準了,李仲文只是負隅頑抗,再無抵抗之力,才把這個「戰功」讓給主子,南下增援邊境。 不過,不管是宋金剛還是劉武周,都沒有發現,汾陽城中,悄無聲息的進駐了過萬士兵。
Thumbnail
始終攻不下汾陽城的李仲文,讓劉武周非常惱怒。 原本,這裡不過是李唐一支殘軍。 宋金剛也是吃準了,李仲文只是負隅頑抗,再無抵抗之力,才把這個「戰功」讓給主子,南下增援邊境。 不過,不管是宋金剛還是劉武周,都沒有發現,汾陽城中,悄無聲息的進駐了過萬士兵。
Thumbnail
「假」李世民登場與尉遲恭單挑決勝! 不論背後計策如何運作,總是要在戰場上分出勝負。史上實載的門神對決,隨之登場!
Thumbnail
「假」李世民登場與尉遲恭單挑決勝! 不論背後計策如何運作,總是要在戰場上分出勝負。史上實載的門神對決,隨之登場!
Thumbnail
尉遲恭與李世民已對峙近月,始終僵持不下。 李世民渡過黃河後,一路猛進,取下太原河東交界處的柏壁後,便改以守勢不出。 尉遲恭假意放開防線,讓唐軍能夠前進絳縣援助裴寂,再從中伏擊。卻沒料到,裴寂居然獨自棄城逃跑,唐軍也並未出動。 僵局,卻將由身陷敵營的自己人來突破。
Thumbnail
尉遲恭與李世民已對峙近月,始終僵持不下。 李世民渡過黃河後,一路猛進,取下太原河東交界處的柏壁後,便改以守勢不出。 尉遲恭假意放開防線,讓唐軍能夠前進絳縣援助裴寂,再從中伏擊。卻沒料到,裴寂居然獨自棄城逃跑,唐軍也並未出動。 僵局,卻將由身陷敵營的自己人來突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