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 吉田穗波

2023/03/0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人生最公平的事,就是一個人只有二十四個小時。能一展自我實現的光彩,除了能力的具備,還有如何管理時間的課題。這本書會吸引我閱讀,是因為封面的幾個題字令人覺得不可思議:「四個孩子,照拿哈佛學位!」再看看封底摘要:「作者的實際經驗讓『因為有孩子不可能辦到』再也不能成為藉口。」完全切中我面臨的問題,同時腦中也有好奇與困惑,究竟吉田穗波如何做到的?
職業媽媽的角色,除了試圖在工作與育兒之間求取平衡,也在自我實現與育兒之間擺盪。對我而言,從我家女兒呱呱落地開始,我的文藝時期宣告癱瘓,比如你想優雅喝杯咖啡然後閱讀一本好書,此時卻只有嬰兒的哭鬧;或者你想看場電影,可惜幼幼沒辦法安靜專心地陪你觀賞。終於等到小孩入睡,只是夜色已黑、身心已累。
關於作者吉田穗波,是一位婦產科醫師、目前已經是五個孩子的媽,這本書是她的工作與家庭磕磕碰碰的經驗談,2008年帶著三歲、一歲與一個月大的女兒,與丈夫前往美國哈佛大學進修,箇中的辛苦、挫敗與勞累在吉田的筆下如實呈現,但也能看見她為了追尋自我永不放棄、堅持到底的精神。
Make a difference!
談論方法前,先從正視心態開始。每個人來到世界,身兼多元角色,究竟我們要在此時此刻做些什麼?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這麼做能讓我們成就什麼?這是哲學的叩問,也是探尋認識自我的開始。本書的末尾,吉田分享自身的心態轉變,從「為了得到他人認同而努力」到「為社會奉獻而盡心」,這是由外而內的追尋,也是自我實現昇華──一種利他精神的實踐。如果很清楚自己身在何方,亦瞭解自己將往何處去,即使面對稍縱即逝的時間,亦能在自己手中留下具體奮鬥的痕跡。面臨工作與家庭蠟燭兩頭燒的吉田,如何拿捏與權衡?我想這是每個讀者心中的疑問,作者在書裡分享幾個時間管理的概念,值得讓人學習甚至嘗試實踐。

不要想「or」而要想「and」

人生總是不停面臨抉擇,面對想做許多事的情況,大部分的人可能會落入「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窘境,權衡之下然後犧牲。但吉田認為她能實現留學夢,正是因為唸書留學、懷孕生子同時進行的關係。其中的道理在於「想做的事情」是屬於自我追尋,是一種熱忱更是另一種轉換心境的必要。正因為專心投入於個人想做的事,那些不得不為的事情帶來的痛苦與疲憊才有宣洩的出口。

提升時間最大價值

「沒時間」是多數人停滯不前的藉口,既然時間有限,無法拓展長度,那就必須想辦法創造時間的寬度,亦即提升時間的最大價值。簡單來說,即使只有一分鐘的時間,你可能拿來滑滑手機、做幾下伏地挺身或是為他人奉獻等,因為你自身的選擇,連帶影響一分鐘創造的價值。老是抱怨沒有時間的人,是否應該審視自己一天裡有多少零碎時間,「提高時間密度,人生必定更豐富」這是吉田的經驗,也是她能在工作育兒之下,還能持續自我學習的原因之一。

先把時間安排給「大石頭」

在所有待辦清單裡,你會選擇哪一件事情先做?答案是優先且困難的事。我們若想在桶子裡裝進最多的石頭和細沙,一定是先將大石頭裝進桶子再倒入細沙。這是吉田說的「大石頭理論」,每一天的開始,先將對自己而言最優先的挑戰先處理完畢,這與美國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的吃青蛙概念不謀而合。
If it's your job to eat a frog, it's best to do it first thing in the morning. And If it's your job to eat two frogs, it's best to eat the biggest one first.
早上第一件事是要吃活青蛙,那麼在一天剩下的時間裡,就沒有什麼更糟糕的事會發生。先完成最艱鉅的任務,當天處理其他事情也就顯得格外輕鬆。
其實最讓我佩服的,是吉田凌晨三點起床讀書這件事。(當時)身為三寶媽,而且那時她其實身懷六甲,在面對白天的工作、下班接小孩、晚上育兒的這段壓縮時光,還能騰出時間讀書為哈佛留學做準備,如此的意志力令人欽佩。所以這正回扣時間管理真正的命題── Make a difference! Who can make a difference?答案只有自己,只有深知自己想要什麼,你才會為自己的人生創造價值。
讓我咋舌的還在後頭,吉田書寫本書當下,第五個孩子即將臨盆,除了在美國最高學府成功畢業,在自我實現與家庭育兒的天秤兩端,吉田穗波做了絕佳的示範,Working mother除了是母親、還是追求工作成就的女性,更重要的是──能夠真正實在地做自己。
無情
無情
吾所謂無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莊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