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 地方書寫的價值,在於立基資料的書寫觀點

2023/03/10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今天到大學聽一位講者分享地方志編輯經驗。這本地方志是地方政府招標,最後由在地團隊得標執行。
會中主持人提到,從前地方志多由北部公關公司、顧問公司得標主導,這幾年越來越多在地人書寫地方歷史,是一件好事。
史官難為,更何況是僅一年餘的時間要完成一部地方志。聽完後的感想,個人思考了幾個層面。
首先,地方志是誰的史觀?雖然其資金來自公共預算,但是出自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民代會不會有私心?評審委員會不會有私心?個人背景再牽動到地方家族、宗族、族群會不會干涉?這又是一個問題,更別說台灣還是偏向情-理-法順序的社會。
再來,外來和尚或在地人所組成的編輯團隊,並不是非A即B的選擇。我認為最好的情況,是有受過歷史學門專業訓練的人,願意長期蹲點,並結合專家學者與在地人一起調研、書寫,分工合作完成地方史冊,不僅能提高史料收集、解讀、書寫的品質,還可以保有地方觀點、補足史料缺頁,甚至還能培訓在地有志者,如何以嚴謹的研究方法寫史,凌駕於人情之上。
尤其公部門出資的地方志,更是讓納稅人的錢花在刀口上,而不是權勢者在意名字有沒有列入史冊之中。
以上所成史籍不僅有高品質參考價值,還能加以運用在觀光、地方行銷層面上,不至於將道聽塗說言論以訛傳訛。畢竟地方志所費不貲,數年也才會編輯一次。
主持人提到一個例子,說明書寫地方的價值,不見得在於各個人事物上面面俱到、把資料收集好呈現出來,而在於奠基於資料的「書寫觀點」。他舉例中國社會學家、人類學家費孝通代表作品《江村經濟》,是學者實地考察中國江蘇吳江開玄弓村寫成的。費孝通的導師、波蘭人類學家馬凌諾斯基(Bronislaw Kasper Malinowski)在該書序言提到,雖然《江》書只是描寫一中國農村生活,卻是整個中國的縮影。
*更多開店故事就在《想開書店荊棘日誌》,如對本店有興趣光臨者歡迎留言,開業後我會通知您喔!
7會員
52內容數
開店荊棘路。記錄我在屏東披荊斬棘和貴人相助的故事。 在籌設書店的日子裡,每天利用半小時,回顧當天發生什麼事(盡量啦)。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