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用行動證明數學並非「不會就是不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戴阿德勒眼鏡看電影】
3月14日除了是白色情人節,也是國際數學日。我們在小學階段都學過,3.14 是圓周率(π)的近似值,國際數學聯盟(IMU)在2019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制定,正式通過聯合國大會決議,將每年的3月14日定為國際數學日(The International Day of Mathematics)。
近幾年,國內一些喜愛數學的團體特別在這個日子舉辦活動。例如科教館與中華民國數學會串連一些大學科系及組織主辦國際數學日活動,推廣數學與各領域、想法和創意做連結。
然而,數學卻是許多人成長過程很害怕的科目之一。許多人都聽過「數學不會就是不會」,雖是玩笑話,卻是很多人的心聲,而且時至今日,仍存在著「因為是女生,所以數學不好」的刻板印象。
我想起幾年前在女性影展看過的紀錄片《學數學的女孩們》。這部電影主要呈現兩位學有專精又揚名國際的中央研究院院士,如何走上研究數學這條路,又如何在工作與生活之中取得平衡。
「平等」是我在這部片看到的第一個重點。心理學家阿德勒曾提出,男女是平等的,她們應該被賦予發展她們潛能的機會;電影中的兩位數學家皆能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專研在數學領域中,不受限性別的影響,反而更看見自己穩定持續的優勢能力。
研究數學是合作而非競爭。片中的主角提到,數學是團體互相討論激盪、一起解決問題,並不是同儕間的彼此競爭,若要競爭是針對數學題目;想起國中階段和同學沈迷於因式分解的解題,同學會挑選有難度的題目做挑戰,先解出來的人要教其他人,這也是阿德勒心理學的「社會情懷(social feeling)」,強調合作與貢獻,沈浸在數學領域中,我們看到彼此合作,也能貢獻自己能力彼此幫助。
片中主角們兼顧工作、家庭與友誼的平衡生活。我們的文化經常要求女性在事業與家庭中做選擇,兩位數學家皆以具體行動實踐阿德勒心理學的人生三大任務,即是工作、親密關係與友誼,在工作上努力精進,與伴侶建立家庭、攜手合作於數學等相關領域,並提攜後輩研究生,鼓勵他們人生就像三腳架,必須發展研究之外的生命面向,才會是穩定的。
學數學沒有性別限制,學不同學科或技能,也需要跳脫原本的刻板印象。阿德勒曾分享自身經驗,在他小時候數學也不好,老師甚至認為他只能做裁縫,他並未受限於此,讓潛能充分發揮,因而有了不同的人生發展。
因此,和孩子一起看看這部勵志的紀錄片,鼓勵孩子克服眼前的挑戰,讓潛力得以有空間成長,開展屬於自己的生涯方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數學證明於是就像是理學院的A片, 可以透過手淫寫證明來自嗨, 但那並不是追求真理的健康方式。 什麼是追求真理的健康方式呢? 如果你去觀察,大部分偉大的數學家, 人家並不自稱自己是數學家, 都是自稱自己是物理學家,經濟學家,發明家。
Thumbnail
數學對許多人來說,或許是學生時期的惡夢,但其實,數學也可以很有趣!本文介紹了一個有趣的生日魔法,並透過這個魔法介紹了數學概念,讓孩子覺得數學是有趣的、好玩的,並激發了學習動機、提升了學習興趣。
Thumbnail
在夜空的盡頭,滿星喜氣開亮,吉兆定綿綿來。我合眼無所思,自消除無限感,只是任隨夢境空現,就掃見到一名男同學挨近女學生,瞧她在做什麼,她翻開數學課本,忽然問道,「你會算數學嗎?」他對她說著,「數學家在算複雜的題型,大問題,都要在數字間絞盡腦汁算清,給世人簡單明瞭的答案。」他語畢說完,我便看見試題上寫著
有經驗的人會知道,真正有靈魂的數學家寫作,不會是我們平常看到的那樣。其實這件事,我在台大數學系三年級的時候就有感覺到。當時我意識到這件事,就覺得數學系裡面的人,很多問題很大。但數學很經典的文章,又需要自己底子夠深才看得懂,所以就造成數學文章,許多的表達都是要通靈才能意會。
Thumbnail
三則若有似無關聯性的小小故事。 ❦ 第一則 段考期間的某節課,我在導生班陪著學生自習,當天的考程有考數學,班上學生熱切地討論著數學,他們有人離開了自己的座位,或小群,或大群,當然也有獨自練功的孩子;我心裡感到滿意,我覺得,數學就是要藉由討論,把不清楚的概念釐清,就是要用嘴、用手去算,才能確認
每個數學愛好者, 都會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不同的挑戰與啟示。 本文想與你分享, 三個我與摯友共同學習數學的重大啟發, 幫助你在數學旅程中獲得更多樂趣與成就。 ▋啟發1 - 不同領域的碰撞啟發創新思維 我在台灣大學數學系學習代數拓墣、微分幾何、李群與李代數時, 發
Thumbnail
面對數學的困難,許多學生總是會質疑為何要學這門學科。 本文以個人教學經驗,分享了數學在日常生活和未來規劃中的重要性, 並透過真實故事強調數學訓練思考邏輯的價值。 「為甚麼要學數學?以後又用不到。」 這篇文章是一個數學老師的回答。
在我21歲的2012年, 我也像一個普通的台灣大學數學系三年級的學生, 沈迷於學習代數拓墣,微分幾何,李群與李代數。 當時與齊震宇教授學代數拓墣, 與王金龍教授學微分幾何, 與林惠雯教授學李群與李代數, 每日每日,都沈浸在對宇宙物理的想像與探索之中。 然而,
「難道 (數學) 不美嗎?」 「是很神奇啦,但有美嗎?」
Thumbnail
《博士熱愛的算式》中的主角沒有任何姓名,全部皆以暱稱或職稱稱呼彼此。三位主角好似身處於鬆動的三角架構,因數學而逐漸相繫、靠攏,在閱讀這本書前,我也無法想像如何透過數學作為人與人之間的繫絆,而小川洋子毫無疑問為我開闢了眼界,角色間那些真摯的情意,我想有時甚至可勝現實中的甜言蜜語。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數學證明於是就像是理學院的A片, 可以透過手淫寫證明來自嗨, 但那並不是追求真理的健康方式。 什麼是追求真理的健康方式呢? 如果你去觀察,大部分偉大的數學家, 人家並不自稱自己是數學家, 都是自稱自己是物理學家,經濟學家,發明家。
Thumbnail
數學對許多人來說,或許是學生時期的惡夢,但其實,數學也可以很有趣!本文介紹了一個有趣的生日魔法,並透過這個魔法介紹了數學概念,讓孩子覺得數學是有趣的、好玩的,並激發了學習動機、提升了學習興趣。
Thumbnail
在夜空的盡頭,滿星喜氣開亮,吉兆定綿綿來。我合眼無所思,自消除無限感,只是任隨夢境空現,就掃見到一名男同學挨近女學生,瞧她在做什麼,她翻開數學課本,忽然問道,「你會算數學嗎?」他對她說著,「數學家在算複雜的題型,大問題,都要在數字間絞盡腦汁算清,給世人簡單明瞭的答案。」他語畢說完,我便看見試題上寫著
有經驗的人會知道,真正有靈魂的數學家寫作,不會是我們平常看到的那樣。其實這件事,我在台大數學系三年級的時候就有感覺到。當時我意識到這件事,就覺得數學系裡面的人,很多問題很大。但數學很經典的文章,又需要自己底子夠深才看得懂,所以就造成數學文章,許多的表達都是要通靈才能意會。
Thumbnail
三則若有似無關聯性的小小故事。 ❦ 第一則 段考期間的某節課,我在導生班陪著學生自習,當天的考程有考數學,班上學生熱切地討論著數學,他們有人離開了自己的座位,或小群,或大群,當然也有獨自練功的孩子;我心裡感到滿意,我覺得,數學就是要藉由討論,把不清楚的概念釐清,就是要用嘴、用手去算,才能確認
每個數學愛好者, 都會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不同的挑戰與啟示。 本文想與你分享, 三個我與摯友共同學習數學的重大啟發, 幫助你在數學旅程中獲得更多樂趣與成就。 ▋啟發1 - 不同領域的碰撞啟發創新思維 我在台灣大學數學系學習代數拓墣、微分幾何、李群與李代數時, 發
Thumbnail
面對數學的困難,許多學生總是會質疑為何要學這門學科。 本文以個人教學經驗,分享了數學在日常生活和未來規劃中的重要性, 並透過真實故事強調數學訓練思考邏輯的價值。 「為甚麼要學數學?以後又用不到。」 這篇文章是一個數學老師的回答。
在我21歲的2012年, 我也像一個普通的台灣大學數學系三年級的學生, 沈迷於學習代數拓墣,微分幾何,李群與李代數。 當時與齊震宇教授學代數拓墣, 與王金龍教授學微分幾何, 與林惠雯教授學李群與李代數, 每日每日,都沈浸在對宇宙物理的想像與探索之中。 然而,
「難道 (數學) 不美嗎?」 「是很神奇啦,但有美嗎?」
Thumbnail
《博士熱愛的算式》中的主角沒有任何姓名,全部皆以暱稱或職稱稱呼彼此。三位主角好似身處於鬆動的三角架構,因數學而逐漸相繫、靠攏,在閱讀這本書前,我也無法想像如何透過數學作為人與人之間的繫絆,而小川洋子毫無疑問為我開闢了眼界,角色間那些真摯的情意,我想有時甚至可勝現實中的甜言蜜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