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好,數學系|生活隨筆 Ep.2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試過才知道好不好嘛

真不知道舊文又寫英文、又寫數學的題目是什麼意思。XD

以前讀數學系的時候,因為把自己生活狀態弄得一團糟,所以起初離開師大一直都覺得,沒有必要再去挖以前的事情來聊;不過因為很相信「路不白走」,嘗試寫文的時候就發覺,有些經驗產生的想法是還滿可以分享的。

畢竟在我的版面,沒有什麼是「人生」不允許發生的事

上一集呢,原本想多寫學習英文的一些心路歷程,但因為本人現在對這件事沒有熱情,就轉為討論「做不做」這些事;本篇既然是寫數學,你就會再一次看到:

沒有妥善做選擇,會是一個怎麼樣的下場


...


本週隨筆摘錄

raw-image

這禮拜寫到的事情有兩樣:

  • 數學系?很慘烈但還是很值得的一段過程啦
  • 杯水?是倒掉就沒別的選擇嗎

上禮拜說要不要讀英文,或者這禮拜要讀什麼系呢?雖然題目都小小的,但我滿明確感受到其實,不管我們做出什麼樣的決定,都是過往的累積而成,今天不會因為我做了一個「相對正確」的選擇,就能確保後續生活無虞了

數學系?

記得有人說高中以前的數學只能稱作是算數,這件事是真的。

raw-image

感受上好像有受限於觀看年齡層的關係,會斟酌一下要不要開這個題目。

剛剛為了寫這題,把以前的成績單也翻了出來看,就有感覺到說考試這種事情,要說是靠實力嗎,還是靠運氣?我的數學好像是沒有運氣這回事,大考就會給我一種「準備多少就是多少」的感覺

我高中數學前四個學期是校排 7,高三全年是校排 6,總人數 453。

身為繁星受益者在眾多科目的成績裡有一科是好表現,又是二類組學生,數學成績也不錯,選個數學系真的是水到渠成的事。


1

在師大數學上課期間,有很明確的 ... 沒有辦法半吊子就去考試的感覺

這個說法對某些專長領域的考試不是很公平,但至少以我目前讀經濟系來看,確實是可以在抓到要點時,不特別忌諱考試時長也能寫完答案的情形,數學系就很難這麼發揮。

有次我問同學說:到底數學要怎麼考試阿?

同學的回答是:你有讀到定理嗎,那你知道它在講什麼嗎?考證明的時候,重點不在於你動腦想不想的出東西,而是如果你知道這些定理,它就是一個邏輯想法上的工具,有這個工具才能寫出邏輯通順的「想法」。

後來我內心的 os 就是:為什麼別人懂定理就可以寫證明?我只能是「知道」然後還不會用,就滿挫折。

所以讀數學系期間我唯二通過的二門課:數學導論、離散數學,一門無非是因為老師人很好,另一門是把握好二次期中考過總分 120,學期成績就可以及格;剩下的就是無法說服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努力」,就這麼跟畢業證書一起放逐了。


2

我還是納悶過,就是不管是以前在師大,還是現在在成大,似乎期中、期末還是躲不掉「考古題」的練習,寫熟才算是會考試的這件事;時至今日我就會想不明白,那這跟我懂不懂學術的關聯在哪裡?

就會很回歸以前考試的時候一樣,當下是沒有時間去想「為什麼」。

離散數學這門課我沒有出席後 1/3 的課 (確定已 pass),這是我唯一有參與過助教會額外考前補習的科目,在當時看了看考古題跟解法之後,總是有種「這不是課本習題就有嗎」的感覺。

高中數學不差的我,第一次期中相當不耗時間,輕鬆拿下學期一半以上的分數。

也是唯一一堂運用熟悉的學習方法順利通過的一門課:記性特好,就沒了;但就我的印象,學霸室友們在學習期間一直有飄出一種「不需要想太多」的氛圍,我就會想說:天啊,那到底要多努力才有辦法克服這個障礙。

只是顯然,有些問題,沒辦法克服那還是躺平就好,不要為難自己


3

如果要我說高中和大學的數學差在哪裡?

只能說如果想要不這麼費力,資質是一定要有的,因為我當時在依靠直覺來規劃學習生活的時候,完全無法接受我為什麼是必須比別人努力,然後只能得到差不多的成果,要犧牲比別人多的時間。

選科系和選未來工作是否具有直接關聯性,除非是職能導向的。

比如:醫學院等,那當然是選什麼就做什麼,因為不做好就沒有什麼前途可以多想;可是我不是「只要做一件事就好」的地方,我想要的是有足夠自由的時間,不會被限縮可能性的系所。

可惜數學系的條件沒辦法滿足我對大學生活「應該有的樣子」的想像

回過頭看高中數學,很顯然教材羅列出來的內容都只能歸類「算數」,介紹某個觀念,然後告訴你說怎麼做可以求得我要的答案,或是可行解區域,基本上是一種 ...「量」的學習。

大學數學就不注重多會算,而是想不想用自己的方式說明一件事是「對的」。

而且還有理有據,不會對「說明」一個已經是既定的事實感到無趣;要當作是一種「語言」來學習的話,數學系可以是高中成績不一定好的人的一種選擇

意思就是,要讀數學系,不取決於要高中數學好才能讀。


杯水?

如果我在你眼前擺放一杯水讓你自由選擇對它做一件事,你會想做什麼?

raw-image

其實這是做生涯選擇相當大的一個誤區

數次提到關於我現階段不考研究所的理由,其一是:為什麼我現在讀經濟系的同時,如果想不到自己可以去哪裡,就要是「這個選擇」才會比較好,有沒有「別的可能」會更好?

這個問題是:給你一杯水可以對它做任何事情,一般人最直覺就是倒掉、喝掉、摔破、給別人喝之類的想法;記得有陣子我非常喜歡這個概念:

當沒有什麼喜歡的選擇的時候,創造一個不是很好嗎。

當時因為覺得自己「數學好」就決定「讀數學」相當莽撞,因為我忽略了想當一位好老師,這樣的好老師可以是講座講師,未必要是什麼好就讀什麼,其實都是「杯水」的陷阱。

讀經濟系也是這杯水,我大可以就這麼放著,繞過去尋找值得我停留的東西

而非是受限於好像我只有它,我只能運用它來做什麼;至於會不會擔心未來的去向,肯定是會呀,可是我就是直覺相信會有一個好的結果,在我無法估量的時間點會來。

對於膽小鬼我沒有意見,但對膽小又愛拉人下水就會想回他說:至少我敢呀。

畢竟經驗這種東西,怎麼會有人真的全盤端的走呢,是吧。


生涯是該慎重

你已經讀到文末了。

我這人對生涯這事,有過不少覺得「被坑」的感受,才會相當想把主導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包括在給人意見的時候我也會十分小心。

因為很多時候我可以說師長們很熱心,但常常受制於不想讓人「失望」的感覺,就很輕率地拿自己的生涯歷程開玩笑;滿足了一個人就會停不下來的情形,除非我有自覺,不然應該是已經在一個模子裡待好的樣子了。

我可以瀏覽別人的人生,像是逛百貨公司,櫃姊和我推銷產品聽聽就好,那些錢就相當我的時間,不喜歡就不買單;浪費時間的問題,也只能現實的說是對方妥協的呀。

很多人的好意我都確實收到,不過也不用追究是不是把禮物給燒掉了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類量測事務所
31會員
340內容數
致力打造質量創作,涵蓋「人際關係、自我覺察、生涯規劃」等深刻觀察主題:註明作者與原文連結方可文句引用,轉載不讓著作權,未盡事宜來信詳談
人類量測事務所的其他內容
2022/10/27
我一直以來覺得人生必須很小心的地方:因為我們其實沒有義務對別人的信仰做出交代。
Thumbnail
2022/10/27
我一直以來覺得人生必須很小心的地方:因為我們其實沒有義務對別人的信仰做出交代。
Thumbnail
2022/10/20
算是這幾年才開始看到的類型,不喜歡時常把虛無的正向拿出來當招牌在過濾異己的人。
Thumbnail
2022/10/20
算是這幾年才開始看到的類型,不喜歡時常把虛無的正向拿出來當招牌在過濾異己的人。
Thumbnail
2022/08/11
就好像很多水從天上潑下來我們不會說:好多水滴掉下來了,而是會說「下雨了」,類似的意思。
Thumbnail
2022/08/11
就好像很多水從天上潑下來我們不會說:好多水滴掉下來了,而是會說「下雨了」,類似的意思。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 自共學數學 ❥ 生活中的數學 ❥ lulu老師小結
Thumbnail
❥ 自共學數學 ❥ 生活中的數學 ❥ lulu老師小結
Thumbnail
很長一段時間之前,最還沒有分科的小學、中學時期,學校課程是一個大雜燴,什麼都要學,中文、英文、數學、地理、科學應有盡有,一應俱全。當時的功課十分之多,簡直是人生的一大惡夢。
Thumbnail
很長一段時間之前,最還沒有分科的小學、中學時期,學校課程是一個大雜燴,什麼都要學,中文、英文、數學、地理、科學應有盡有,一應俱全。當時的功課十分之多,簡直是人生的一大惡夢。
Thumbnail
可以確定只有一項專業,有越來越難生存的趨勢。這個前提下你會覺得,哪些人最有可能遇到危機?
Thumbnail
可以確定只有一項專業,有越來越難生存的趨勢。這個前提下你會覺得,哪些人最有可能遇到危機?
Thumbnail
關於選系,選領域或選題目,很多人都擔心選錯怎麼辦,從而產生焦慮。對於慣常需要「答案」「最佳解」的台灣人來說,尤其如此。 這件事也在溫馨接送過程中討論過。 我問她,你不怕選錯嗎? 我說,你數學不好不怕你因此遇到難關會過不去嗎? 我說,走你天生擅長的領域不是會比較容易喜歡它嗎? 我說,是不用啦!
Thumbnail
關於選系,選領域或選題目,很多人都擔心選錯怎麼辦,從而產生焦慮。對於慣常需要「答案」「最佳解」的台灣人來說,尤其如此。 這件事也在溫馨接送過程中討論過。 我問她,你不怕選錯嗎? 我說,你數學不好不怕你因此遇到難關會過不去嗎? 我說,走你天生擅長的領域不是會比較容易喜歡它嗎? 我說,是不用啦!
Thumbnail
到底數學怎麼考試?同學說:有讀定理嗎?它是邏輯工具,有工具才能寫出邏輯通順的想法。
Thumbnail
到底數學怎麼考試?同學說:有讀定理嗎?它是邏輯工具,有工具才能寫出邏輯通順的想法。
Thumbnail
2月24號學測成績出爐,肯定是幾家歡樂幾家愁。調整心態的部分先不談,該指考的也好好得邁進吧。這次想分享的是如何選填志願。
Thumbnail
2月24號學測成績出爐,肯定是幾家歡樂幾家愁。調整心態的部分先不談,該指考的也好好得邁進吧。這次想分享的是如何選填志願。
Thumbnail
「為何同學到了中學之後,對數理科沒有興趣,也沒有能力面對?」基本上,筆者個人的看法是,從小學開始歪掉,多年經驗下來,發現大概最早從小一開始就歪了。數學的基礎,小學算術沒有打好,就會影響國中的數學運算,連帶自然科也不行。
Thumbnail
「為何同學到了中學之後,對數理科沒有興趣,也沒有能力面對?」基本上,筆者個人的看法是,從小學開始歪掉,多年經驗下來,發現大概最早從小一開始就歪了。數學的基礎,小學算術沒有打好,就會影響國中的數學運算,連帶自然科也不行。
Thumbnail
《幫孩子找到自信的成長型數學思維》史丹佛大學數學教育系教授、PISA顧問寫給家長與老師的最佳伴學/教學指南
Thumbnail
《幫孩子找到自信的成長型數學思維》史丹佛大學數學教育系教授、PISA顧問寫給家長與老師的最佳伴學/教學指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